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當今社會中的人才更具獨立性和自主性,傳統的雇傭模式難以發揮員工的創造才能和工作激情,而依靠原有的勞動契約也無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心理契約的建立顯得尤為重要。
心理契約是什么?
所謂“心理契約”即是一種角色期待,是指群體或他人對個體所扮演角色的期望行為模式,也就是群體或者他人認為,個體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應該做出什么樣的行為反應。
企業通過與員工建立心理契約,可以在雙方之間建立一種微妙而含蓄的期望,使雙方期待對方能夠滿足自己某些特殊的需求。
這種心理契約模式規定了勞資雙方的期待。比如,企業希望員工能夠認真合作,忠于企業,聽從指揮;員工則希望在企業中獲得公平、公正的對待,提供舒適寬松的工作環境等。
企業通過與員工建立心理契約,使企業與員工之間相互吸引,達成了一種和諧狀態。
員工愿意接受企業的指揮和目標,并且為企業貢獻自己的才能;企業為員工提供優越的待遇,使員工更加努力工作。
總的來說,企業與員工建立心理契約有三個方面的好處:
● 增加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
企業如果和員工建立了心理契約,使雙方更加了解對方的期望和需求,員工在了解企業的價值觀和未來的發展目標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使之更適合企業的發展。
● 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不斷增加
由于有心理契約的存在,員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命運是和企業緊密相連的,只有符合企業的要求,自己的職業生涯才能實現和發展。因此,員工會不斷調整自身行為,保持和企業的良好關系,從而增加對企業的忠誠度。
● 使員工有清晰的努力方向
心理契約的建立,使得員工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應該怎么做,并且明確自身的努力方向和目標。在此基礎上,員工會和企業達成一種“默契”,最終實現個人和企業的共贏。
如何建立與員工的心理契約呢?
心理契約大多隱藏在人們的內心中,沒有成文的規定,只能依靠雙方細心體察和領悟。當員工的心理契約中所蘊含的角色期待無法被滿足時,他們的工作績效就會受到極大影響。因此,企業若想實現利潤目標,提高工作績效,就必須滿足員工對企業的角色期待,建立完善的心理契約。
那么,企業該如何建立與員工的心理契約呢?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參考:
● 建立心理契約的基礎:在招聘過程中真實、準確地傳遞企業的信息
招聘員工是發展企業的第一步,在招聘新員工的時候,就應該真實準確地傳遞有效信息,絕不能對公司的真實狀況有所隱瞞。
在招聘過程中,企業應該如實透露公司的文化、發展現狀、產品結構、工資待遇、工作內容、工作環境以及發展前景。只有讓員工對企業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才能讓他們看到公司的誠意,進而提升他們未來的忠誠度和對工作的滿意度。
● 建立心理契約的保障:建立起良好的企業規范
企業規范是由企業自己確定的,并且需要所有成員共同遵守的一套行為準則。企業規范意味著企業員工應該明白自己的工作內容和工作任務,并且在規范下約束自己的行為。良好的企業規范使得企業對員工的承諾有了制度上的保證,讓員工能夠踏實地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有回報的。
● 提高心理契約的可靠性:企業要講誠信,遵守諾言
企業有了規范就要堅定不移地執行,否則只是一紙空文,毫無意義。企業只有做到有令必行、言而有信才能真正收獲員工的信任,讓員工相信企業,彼此之間才能建立起信任感,使得雙方的心理契約得到有效的保證。
● 建立心理契約的機制:公平的報酬體系
公司的薪資待遇是否公平、公正,直接關系到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是高是低。只有將報酬政策與員工的期望保持一致,才能讓員工真正地信賴公司。
員工所期望的報酬不僅僅只有工資待遇這一方面,更包括工作環境、工作時間、工作地點,以及未來的晉升機會、培訓機會等,只有滿足員工的期望,才能讓他們感受到公平的對待,從而滿足對企業的心理期待,使得心理契約維持的更牢固,更長久。
● 保證心理契約的動態調整:及時溝通,了解員工訴求
雖然勞動契約的建立是穩定,但企業與員工的心理契約卻是不斷變化的。在勞動契約簽訂后,伴隨著員工自身素質和能力的不斷提高,員工對企業的認識不斷加深,需求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些變化便會使得雙方心理契約的內容發生改變。如果這些改變沒有被企業及時了解和掌握,就容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輕則影響員工的工作態度,重則造成心理契約的破裂,企業核心人才大量流失。因此,企業必須隨時掌握員工的心理變動情況,當他們提出新的訴求時,要及時予以反饋,對心理契約進行修補。
摩托羅拉公司在與員工建立心理契約方面有著深厚的經驗,一直以來,摩托羅拉公司一直奉行“以人為本、尊重員工”的核心管理理念,認真指導每一位員工的每一項工作。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到公司,摩托羅拉對每一位前來面試的應聘者都采取平等對話的姿態,始終保持和諧順暢的溝通,努力建立起充滿人文關懷的心理契約。
一旦成為正式員工,你就可以安心地將其作為終生的職業,除非你在任期內犯有重大過錯,否則員工絕不會被輕易解雇。盡管在經濟不景氣的時期,摩托羅拉也不輕易裁員,這體現了它作為一家大企業的責任感,這不但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堅定了他們為企業效力的決心,更讓企業能夠對員工進行長期的投資和培訓。
為了讓員工擁有一流的知識技能,建立起一支高素質、高創新能力的員工隊伍,摩托羅拉公司要求每一位員工每年至少參加40小時的培訓學習。在摩托羅拉公司里,員工們能夠擁有終生的職業承諾,還有完善的培訓模式,完全不用擔心失業的問題,在如此優越的待遇下,員工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提升未來發展前景,最大程度地實現自身價值。
在心理契約的維護上,摩托羅拉公司更注重人性化的措施。公司最高領導人每個月都會抽出一天的時間,與那些奮戰在基層的員工們進行面對面的交談,了解他們最真實的想法,最迫切的需求,體會基層員工的真實工作狀態。在溝通中,領導者還會向他們傳達公司未來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走向,將企業的期望直接傳達給基層工作者。依靠這種藝術化的領導方式,公司溝通效率大幅度提升,也使得公司內部充滿了家庭的溫馨氛圍,每一位員工都能加倍努力工作。
為了提升員工的歸屬感,摩托羅拉不斷完善溝通渠道,讓每一位員工都有權向公司直接提出自己的建議。對于那些被采納意見的員工,公司會給予他們豐厚的獎勵。在摩托羅拉公司里,領導者十分重視來自基層的意見,依靠這些有建設性的建議來不斷完善公司生產流程和管理流程。不管建議是否合理,公司都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反饋,從而提升每一位員工的參與感和歸屬感,收獲公司的認同感,提升自身的成就感。在心理契約的實施中,摩托羅拉認為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這些只是最初的階段。
員工在企業工作,追求的不僅僅是獲得經濟報酬,更多的是為了發展自我、實現自我、成就自我,依靠企業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因此,現代企業要重視員工的這一心理訴求,與員工建立起和諧的心理契約,滿足他們的需要,將個人的發展融入企業的發展當中,實現雙方的共贏局面。
-END-
版權信息 | 本文轉載自企業管理雜志,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問題請聯系本公眾號。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摩托羅拉GP2000對講機電池MOTOLOLA》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