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臘肉的生產(chǎn)季節(jié),雖然現(xiàn)代化的工廠生產(chǎn)改變了老天爺?shù)哪樕珌頉Q定臘肉的品質,但我還是喜歡靠吹北風而臘制成功的臘肉和臘腸。
臘肉制品在廣東分為好幾個產(chǎn)地,中山盛產(chǎn)廣府臘肉臘腸。但那時現(xiàn)代工業(yè)的代表,原始而大自然的味道早已在中山找不到他們的蹤影。
粵東的紫金和粵北的連州韶關、翁源都出臘味,但我喜歡粵北的臘味,因為他們那夠冷,臘肉經(jīng)過北風的吹洗會變得那股特殊的臘香味道久久不會散去。嚼在最終會越嚼越香。這就是所謂的臘香味。而且這些臘味十分健康,因為里面沒有一丁點的防腐劑。
今年的天不好,我很多朋友花了好幾千塊定的土豬肉來做香腸,結果成功的產(chǎn)品不到兩成。連本都回不來。
好彩那兩成臘腸今年過大年上韶關吃飯時,除了吃我還有少少可以帶回廣州。
大過年的臘肉臘腸還真的發(fā)揮了不小的作用,今年不知為什么到了年初八居家附近的農(nóng)貿市場還未開齊,市場上的東西很少,剛好遠方的侄子又來探訪。飲茶留飯那時自然的事情了。好彩年前冰箱里備了點貨,清理一下打點打點也能拌幾個冷蝶出來。
一碟醬牛肉、一碟酸姜拌皮蛋、一碟糖醋蘿卜絲、一碟客家酒釀花生,主食就是一大鍋砂煲焗臘味飯。
廣東人對制作焗飯那是有他們的天分,一煲飯是否煮焗的好吃,首先你的會選大米,選擇的標準是大米焗出來首先的是粒粒米朝天,再則米飯要松軟之中帶一點點爽口的感覺,廣東人常用的米是晚稻米,而產(chǎn)地呢,喜歡韶關的馬壩粘、增城的絲苗。除此之后還要加些天津的小粘米,比例嘛,各家有各家的配制。我喜歡各樣都來一點。不同的米煮出飯會很不同,今天少了,下次就多放一些,經(jīng)驗靠實踐中累積。
選好了大米,就要開始浸泡,南方天不冷,用冷水泡米就行了。在北方可得用溫水來浸泡,通常幾個小時就可以了。
焗飯最理想的工具就是炭爐,炭爐有節(jié)奏焗出來的米飯焦香,沒有炭怎么辦?放心,我的辦法是先燒一些大塊的柴火,讓他們自燃成炭火,然后再把加好水的砂鍋放在爐上。
焗飯加水學問很高,加多了飯會焗軟、焗爛不成形,難吃。水少了又會讓飯夾生。但有一條可以教大家,米浸泡的越透加在上面的水就應該越少。
飯在炭爐上煮人不能離開,等米飯煮開時,就要把提前備好的臘肉臘腸,洗凈滴干水,然后放入砂煲中,加蓋用炭火慢慢的把飯給焗熟就行了。
炭火只要不滅就行,大一點小一點關系不大,重要的是砂鍋要不停的轉動,讓鍋中的臘肉臘腸被這些均勻的火焗出油,然后分布在砂鍋的四周形成一圈焦黃焦黃的飯焦,當你聞到有飯的香味從砂鍋中飄出來的時候,就告訴你飯差不多焗好了。這時可以把砂鍋拿開離火,但不要打開鍋蓋,讓飯再燜十來分鐘。
臘味飯上桌后,立馬開蓋,侄兒好奇的問我為什么不加蔥花。我告訴他,我更喜歡那原汁原味的臘味飯。
侄兒吃的很香,但他更喜歡吃臘腸,臘腸里面有冬菇,焗熟之后米飯已吸干了臘腸里面多余的油脂,讓臘肉和臘腸變得更加的甘香和厚道。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焗飯的家常做法視頻》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