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豹2A6主戰坦克
豹2家族的最新改進型號,最大的特點是換裝了55倍口徑的120毫米滑膛炮,炮口初速達到2000米每秒,世界之最。再加上強力的裝甲和動力系統,使豹2A6可以獵殺世界上任何一種主戰坦克。最大速度:72公里/小時。具有比較好的加速性能,從零加速到32公里/小時僅需6秒。在車體后部安裝有1部電視攝像機,其監視器可使駕駛員更安全地倒車,并使用了基于陀螺技術和有全球定位系統支持的混合式導航系統,使坦克在任何作戰環境中都能導航。德國萊因公司120毫米滑膛炮,55倍口徑Rh120-L55滑膛炮,炮口初速達到1750米/秒,使用鎢合金彈,在常溫狀態下穿深達700毫米,而且精度相當高。射程2000米。火控系統先進,反應時間6秒。間隙式復合主裝甲,防彈能力達到了400-420mm均制鋼板。炮塔正面安裝了鍥型前裝甲防護組件,炮塔內表面裝有防崩落襯層,履帶裙板也采用改進的復合裝甲,提高了對動能彈和化學能彈的防護能力。豹IIA6M的突出特點是對地雷的防護能力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車輛底部的彈藥儲存區也被騰空,使坦克乘員不再擔心自己“坐在火藥桶上”了。它們可以在雷區靈活地穿梭行動,而不必擔心地雷炸斷履帶或者炸毀裝甲引爆彈藥。世界各國的有關專家都對豹2A6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代表了當代坦克制造技術的頂尖水平。在歷年的世界各國主戰坦克排名中,豹2A6每次都排在前幾位,并且曾經占據榜首。這樣一來,豹2A6也就成了不少國家陸軍搶購的對象。
中國99G式主戰坦克
中國99G式主戰坦克是中國99式主戰坦克的最新改進型,與中國先前裝備的坦克相比,該坦克的防護裝甲采用了模塊化設計,99式坦克厚度為220毫米、傾角為68度的復合裝甲,再加裝了前部的楔形模塊化裝甲,正面的防護達700毫米,車體防護能力相當于500~6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如果在炮塔和車體上加裝新型主動反應裝甲后,抗裝甲和破甲彈的能力可達1000~1200毫米。同時,一旦受損可以很快被更換,99G坦克的一大特點在于其裝備的JD-3型激光主動對抗系統。專家評估,其戰術技術性能超過了俄羅斯的T-90主戰坦克,與美國的M1A2、德國的“豹”-2A6并駕齊驅,在某些方面還有超越。戰斗全重超過50噸,火炮向前時車全長約10米,寬約3.5米,高約2.4米。與以往的國產坦克相比,99式主戰坦克的幾何尺寸增大許多,為容納125毫米火炮、大功率發動機、先進火控系統等提供了條件。99式坦克的車重超過50噸,加上大量應用復合裝甲,防護水平比起80系列坦克有了質的飛躍,達到西方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水平。99式的乘員數量為3人,配備了50倍口徑的125mm的大口徑滑膛炮,裝備有自動裝彈機,可以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榴彈和炮射導彈。彈藥基數估計超過40發,最大發射速度可以達到10發/分鐘。使用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890毫米的均質裝甲,而使用貧鈾穿甲彈時,同距離穿甲能力達960毫米以上。99式坦克采用了扭轉彈簧懸掛系統,最大公路時速可以達到70-80千米/小時,0~32公里加速時間僅為12秒,最大行程可達450公里。
美國M1A2SEP主戰坦克
M1A2SEP的先進主要先進在SEP上。SEP是系統組件的英文縮寫,涉及觀瞄、火控、武器、動力、通信、防護和車輛管理等多個方面。有些組件的先進性不容小覷。M1A2 SEP“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是“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的最新型和最先進的型號,裝備了二代熱成像系統、車長獨立熱成像儀、真彩平面顯示儀、數字化地形圖、熱控制系統和最新的數字化指揮、控制、通信裝備。在國際武器評估小組日前公布的其對各國現役主戰坦克的最新排名中,通過對坦克機動性能、火控系統和防護水平等方面的綜合評估,M1A2 SEP“艾布拉姆斯”再次蟬聯了世界最強坦克的稱號。車長獨立瞄準鏡組件具有“獵-殲”能力。通過這種瞄準鏡,即使炮長正在對敵坦克目標進行瞄準,車長也能搜索和瞄準新的目標,直接用手柄便能超越炮長進行火炮射擊。第二代前視紅外夜視儀組件也是M1A2SEP坦克上一個很突出的技術亮點。它的夜視能力比海灣戰爭中的M1A1有很大的提高。M1A1的最大探測距離為4公里,而M 1A2SEP達到了6.8公里。第二代前視紅外夜視儀實行寬視場和窄視場轉換,放大倍率可選擇3倍、6倍、13倍、25倍乃至50倍,比M1A1第一代前視紅外夜視儀放大率只能在3倍和10倍之間轉換要強多了。在執行監視任務時,M1A2SEP的前視紅外夜視儀可用低倍率來確保寬的視場和清楚的目標圖像。在對目標進行敵友識別時用窄視場,M1A2SEP可采用50倍放大倍率去辨別目標特征。但在伊拉克戰場上,仍有一輛M1A2 SEP“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在作戰時被不明爆炸物炸毀,坦克上的兩名士兵被炸死,一人受傷。不明爆炸物發出的巨大爆炸力將 近70噸重的M1A2 SEP掀翻。
日本90式主戰坦克
該坦克的研制總經費約300億日元,現估計其單價將達12.1億日元(相當于850萬美元)。原計劃采購800余輛(與74式坦克總采購量相同),但因價格昂貴,采購數量大致控制在400輛以下。 0式坦克武器系統的先進性得益于技術引進。它裝置了典型的德國萊茵公司精品120毫米滑膛炮,那是日本制鋼所獲得德國萊茵金屬公司許可生產的世界標準型火炮。它的火控系統有獨創性,曾領先世界先進潮流幾年。這個系統包括激光測距儀、熱成像儀、火控計算機和車長、炮長觀瞄裝置等。熱成像儀通過圖像獲取和處理實現自動目標跟蹤功能。瞄準裝置實現了行車中穩定,增強了觀察和目標捕捉能力,不但實現了行進間射擊,而且提高了射擊精度。它采用了日本自制的自動裝彈機,發射炮彈速度相當快。所用炮彈主要是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空心裝藥破甲彈。鎢合金穿甲彈性能與美國貧鈾穿甲彈相當,彈長884毫米、重19公斤,初速1.65公里/秒,在兩公里射程上能穿透700毫米厚鋼裝甲。90式坦克的裝甲防護采用了新材料技術,在命中概率較大的車體和炮塔前部安裝了自制的復合裝甲,復合裝甲里含有數層金屬材料和陶瓷材料夾層。在車體其他部位使用了間隔裝甲。但側面配置了普通裝甲裙板。式坦克于1990年開始少量裝備日本陸上自衛隊,成建制裝備到連隊的是1994年。這年,第71坦克連成為日本陸上自衛隊第一個全部換裝90式坦克的連隊。使用中,人們發現90式存在不少問題。 90式坦克與世界其他最先進坦克的突出差距是沒有采用數字化信息系統。雖然單輛90式性能并不遜色,可它無法使坦克群有機聯合成一個整體,難以發揮高度一體化的戰斗能力。該坦克的車體前上裝甲板和炮塔前下裝甲板之間有一明顯的間隙,高度達200mm以上,形成了一個相當大的卡彈區。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由法國地面武器集團研制的先進主戰坦克。該坦克研制工作始于1978年,1983年進入技術驗證階段,1986年1月30日被命名為AMX勒克萊爾坦克,以紀念二戰期間率領法國裝2師解放巴黎的法國菲利普?勒克萊爾(PhilippeLeclerc)元帥。該坦克安裝1門120mm滑膛坦克炮,身管長度為口徑的52倍(即6.24m),由法國地面武器工業集團(GIAT)研制,采用了先進的制造工藝,可以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破甲彈,這兩種炮彈均為整裝彈,采用半可燃藥筒。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為長桿型,彈長比聯邦德國豹2坦克120mm同類彈長30%,初速為1750m/s,在4000m距離上可擊穿北約3層重型靶板,有效射程達3000m。多用途破甲彈的初速為1170m/s,此外,法國還為勒克萊爾坦克配有對付直升機用的專用彈藥。車長微光電視監視器可顯示炮長瞄準鏡中的圖像。車長可以迅速、準確地將搜索到的目標交給炮長,再去搜索新的目標。使用標準的目標攔擊方法,從開始探測到實施射擊的反應時間可以縮短到6~8s,從而使勒克萊爾坦克在1min內中能消滅5個目標,使靜止狀態射擊2000m目標和行進間射擊1500m目標的命中率達到80%以上。 因為勒克萊爾坦克車體采用了箱形可拆卸式結構、以陶瓷為基本材料的復合裝甲以及低矮扁平的炮塔外形,對付動能穿甲彈的能力比采用等重量普通裝甲的坦克提高一倍。車體正面可防御從左右30°范圍內發射來的現裝備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法國陸軍擁有200余輛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并于2000年訂購了另外96輛該型坦克。法國陸軍計劃最終訂購406輛勒克萊爾。阿聯酋采購總數為380輛。
英國挑戰者3主戰坦克
1983年3月,利茲皇家兵工廠向英國陸軍交付了第一批挑戰者坦克。1984年6月,英國陸軍又訂購了足夠裝備駐聯邦德國萊茵陸軍第五團的64輛挑戰者坦克。1985年3月,皇家輕騎兵部隊全部用挑戰者坦克裝備。1985年6月,英國陸軍又訂購了18輛挑戰者坦克。現生產型挑戰者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L11A5式120mm線膛坦克炮,但以后的車型將安裝1門XL30式高膛壓線膛坦克炮。該坦克炮可以發射L15A4式脫殼穿甲彈、L20A1式脫殼彈、L31式碎甲彈、L32A5式碎甲教練彈、L34式白磷發煙彈和新研制的L23A1式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該坦克車體和炮塔使用的喬巴姆裝甲被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坦克設計和防護方面取得的最顯著成就,與等重量鋼質裝甲相比,大大提高了抗破甲彈和碎甲彈的能力,但體積和重量增加不多,例如挑戰者坦克比奇伏坦MK5型僅增重7噸,所有裝藥均儲存在炮塔座圈以下的特制容器內,容器壁內的液體可減少起火危險。在后期生產的車型上,裝藥容器還加有裝甲保護層。駕駛員座位在車體前部中心位置,他有1個單扇艙蓋,艙蓋可向上升起并向前水平旋轉;有1個廣角潛望鏡,夜間可換成皮爾金頓(Pilkington)公司的PEBadger被動式夜視潛望鏡。駕駛艙與戰斗艙相通,駕駛員可以經通道進入戰斗艙和離開坦克。炮塔在車體中部,內有3名乘員,車長在火炮右邊,炮長在車長前下方,裝填手在火炮左邊。車長和裝填手各有1個艙口蓋,后者為雙扇結構,向前向后對開,在其前面裝有1個放大倍率為1×的旋轉潛望鏡。該炮炮管上裝有熱護套、抽氣裝置和炮口校正裝置,炮身用新型電渣重熔鋼制成,炮尾閉鎖機構采用新型結構,可以承受高膛壓。炮管壽命為500發全裝藥彈(EPC),在內膛磨損量達到極限值前不會因材料疲勞而報廢,炮尾壽命是身管壽命的10倍。
俄羅斯黑鷹T-80UM2主戰坦克
于1997年9月出現的俄羅斯“黑鷹”(即T-80UM2)主戰坦克,一直是世界坦克界的熱門話題。隨著新資料的陸續披露,“黑鷹”的真面目逐漸變得更清晰了。“黑鷹”坦克主要性能數據:車長6.86米、車寬3.59米、車高1.82米、戰斗全重48噸、乘員3人、公路最大速度70千米/小時、越野速度40-45千米/小時, “黑鷹”主戰坦克出身自T一80家族,所以繼承了T系列坦克的標準布置形式。在外形上與T-80系列其他型號的最大區別,就是換裝了西方式的帶尾艙的大傾角炮塔。全車由前至后仍分成駕駛、戰斗和動力傳動三部分,乘員為車長、炮長、駕駛員三人。1997年對外展示的“黑鷹”采用了T-80UM坦克底盤。1999年出現的。''黑鷹”已正式采用新底盤,來自俄羅斯陸軍的消息稱該底盤是從T一80U/UM坦克的底盤上發展出來的,海灣戰爭中,T一72裝備的125毫米火炮未能擊穿西方主戰坦克的前主裝甲,令世界對T系列主戰坦克的攻擊力產生了嚴重的不信任感。為擺脫攻擊力不佳的形象,俄一再聲稱已研制成功了新式135毫米和140毫米火炮,并裝備在了新型主戰坦克上。人們曾堅信這種新式火炮肯定會裝備在“黑鷹”上。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鄂木斯克展覽會上的“黑鷹”主戰坦克配備的只是1門與T-80UM1同型號的2A46M-4滑膛坦克炮,充彈藥時可將不同彈種的炮彈任意放置,自動裝彈機中的計算機會“記”下每發炮彈的位置;當需要某種類型的炮彈時,它會自動選取離炮尾最近的這種類型的炮彈。在車體前裝甲和炮塔前主裝甲上安裝的標準組件式附加反應裝甲,當該型反應式裝甲與“黑鷹”的基本裝甲結合使用時,應該可以防住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現役和在研的反坦克武器了。俄制坦克的火控系統一向落后于西方,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也一直成為西方對蘇/俄制坦克口誅筆伐的重點之一。俄方迄今沒有公布“黑鷹”火控系統的詳情,只對外宣稱是一種新型的數字穩像式火控系統,在性能上至少與美國M1A2主戰坦克的火控系統相當。目前唯一得知的是,該火控系統具備全自動跟蹤、識別并按優先順序排列威脅目標的功能。這種能力不要說以前的俄制坦克,就是西方最新型主戰坦克也不具備。此外,“黑鷹”還安裝C3I系統,將為俄軍裝甲部隊的作戰能力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以色列“梅卡瓦”MKIII主戰坦克
“梅卡瓦”3型戰斗全重達65噸,乘員4人 ,發動機功率1200馬力,最大公路行駛速度6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500千米。裝1門120毫米滑膛炮,取代了MK1和MK2上的105毫米線膛炮。該炮可發射以色列和北約標準的所有120毫米彈藥。另外還加裝了1門60毫米迫擊炮,作為輔助武器,這在世界所有其他主戰坦克中是沒有的,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坦克的火力機動范圍,尤其在沙漠起伏的地形條件下顯得非常實用。攜帶彈藥基數之大,也是在現代坦克中首屈一指的,其攜帶120毫米炮彈50發,60毫米迫擊炮彈30發,保證了坦克在作戰中能夠具有較強的持續戰斗力。火控系統中還裝有1臺目標自動跟蹤儀,可自動對目標進行精確定位,一旦炮長瞄準目標,自動跟蹤儀就可以自動保持對目標的瞄準。這是繼日本90式坦克之后,世界上第二個裝有目標自動跟蹤裝置的主戰坦克。梅卡瓦為了能在巴勒斯坦城鎮作戰,提出了全方位防御的概念,就是削弱坦克正面的防護力,加強坦克四周和頂部防御力,導致了梅卡瓦正面防護力無法抵御敵方主力反坦克武器的攻擊。另外,發動機前置,極大的增加了車體正面投影,為了發動機檢測和維修方便,坦克車體首上裝甲極為薄弱,甚至無法抵御中口徑火炮的攻擊,另外駕駛員位置和發動機并列,無法得到發動機保護。以色列是個地小人少的國家,每一名合格的坦克手都非常寶貴,因此“梅卡瓦”坦克在設計上優先考慮了的防護力。“梅卡瓦”主戰坦克獨樹一幟地采用了發動機前置的總體布局,這樣就在坦克正面形成了由兩層復合裝甲及其之間的各種動力、傳動裝置等所構成的“復合裝甲”層。一旦車首中彈,彈藥在穿透主裝甲后,還要穿過接近3米的各種設備才能進入戰斗室,這樣,對戰斗室內乘員的殺傷力以及引發“二次效應”的可能性就大為降低,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證了乘員的安全。該坦克還采用模塊化特種裝甲,即根據坦克各部位的形狀和被擊中概率設計的組件式復合裝甲,可根據需要迅速更換。
俄羅斯T-80U主戰坦克
是前蘇聯八十年代后期在T-80B(標準量產型)的基礎上的改進型號。與它的基型車T-80B相比,T-80U坦克更新武器系統、配備新裝甲、換裝新式燃氣渦輪引擎和射控系統,成為目前俄制坦克中夜戰能力最強的車種。該坦克的主要武器仍是1門與T-72坦克相同的2A46式125mm滑膛坦克炮,既可以發射普通炮彈,也可以發射反坦克導彈,炮管上裝有與T-72坦克2A46火炮相同的熱護套和抽氣裝置。 125mm坦克炮可以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尾翼穩定破甲彈和榴彈3種炮彈,它們均為分裝式彈藥,用自動裝彈機裝彈。 部分T-80坦克裝備有用125mm火炮發射的AT-8鳴禽(Songster)反坦克導彈。導彈制導控制器鋼箱裝在炮塔頂部右側的車長指揮塔正前方,不使用導彈時可以收藏在炮塔里。2A46式125mm火炮用自動裝彈機裝填炮彈,裝彈機的結構與T-72坦克的不同。彈藥分成彈丸和裝藥兩部分,28發炮彈的彈丸儲藏在旋轉輸彈機中藥筒垂直放置于輸彈機的外沿,其余彈藥分別存放在駕駛員旁的車前空間和戰斗艙中,作為備用彈。T-80U的最大公路時速為75公里,越野時速不超過50公里。推進系統有4個前進檔和1個倒車檔。由于扭矩較大,T-80U的加速性能良好,速度從0加速至50公里只需9秒。T-80U炮塔抗穿甲彈等效于550毫米均質鋼,抗破甲彈能力相當于750毫米均質鋼。由于T一80系列主戰坦克一向被俄軍視作主力裝備,所以今天大多數現役T一80型坦克均被布置在俄今天最重要的,已屬于前沿的莫斯科與列寧格勒這兩大軍區。
意大利公羊主戰坦克
1984年初,意大利陸軍放棄了原定購買"豹"2坦克的計劃,決定自主研制新型主戰坦克,研制的代號為C--1主戰坦克,它就是后來的"公羊"主戰坦克。它和同時研制的"半人馬座"裝甲車一道,構成了意大利陸軍"裝甲部隊現代化計劃"的核心裝備。 C-1主戰坦克的研制工作由奧托梅萊拉公司為主承包商,阿維科菲亞特公司為底盤部分的承包商。1986年,制成了第一輛樣車。1987年6月,正式命名為"公羊"主戰坦克。到2000年底,意大利陸軍將擁有200輛"公羊"主戰坦克。為了和目前正在研制的"公羊"2主戰坦克相區別,有時也稱"公羊"坦克為"公羊"1主戰坦克。公羊"坦克的戰斗全重為54T,乘員4人,主要武器是1門44倍口徑的120MM滑膛炮,由奧托梅萊拉公司生產。這種火炮是在德國"豹"2坦克上的RH120型120MM滑膛炮的基礎上經改進研制成功的。配用的彈種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彈,彈藥基數42發。總的看來,"公羊"主戰坦克的火力、機動性都不錯,防護性與最先進的主戰坦克相比略有差距。但是,在世界主戰擔克排行榜上,前幾年"公羊"坦克名列第9名,1997年以后竟然落到10名開外。究其原因,一方面說明當代主戰坦克強手如林,而"公羊"坦克在某些方面略有差距;另一方面,也說明在世界坦克中,"公羊"坦克的知名度還不夠高。為了大幅度提高"公羊"坦克的戰技性能,趕超先進,意大利軍方決定研制改進型的"公羊"坦克,這就是"公羊"2主戰坦克的來歷。 預計,"公羊"2主戰坦克的戰斗全重將達到58T-60T,裝自動裝彈機,乘員減至3人。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將達到1100KW。懸掛裝置將改為液氣式。裝甲防護水平將大幅度提高。這樣一來,"公羊"2主戰坦克將達到世紀之交主戰坦克的最先進的水平。
更多軍事報道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激光指向儀大功率激光指向儀組合式激光指向儀豎向指向儀》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