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應效仿美國頁巖油
咱們國內的石油儲備不比國外的少,地大物博,啥沒有啊。只是沒有探明,石油目前探明儲量居世界前列,只是開采技術停滯不前。這其中頁巖油就占據了很大的比例,美國幾年的時間掀起的頁巖油運動,打著自給自足的旗幟。
還真做到了,在油價還在100美元的時候,開采成本在80美元,油價在60美元的時候成本以及控制在50美元,油價不斷下跌,但是頁巖油卻挺住了。并沒有受到致命打擊,這也讓沙特、俄羅斯想用低油價打擊的念頭破碎了。那是人家技術在不斷的創新突破,成本越來越低。一個數據就可以明白,美國的鉆井數一直在減少,人家聰明啊。我成本不斷在降低,我這些鉆井數先不用,關著省人工費,等有價回暖的時候我再開,反正技術我有啊。
反觀咱們國內的石油開采,頁巖油基本沒開動。上世紀的油田至今還在吃,這老本啃夠了,咱們該發展下了。咱們這么多的待開采油儲,為何不用,不能說老想別人的技術,買過來吧???所以金禪認為咱們還是要大力發展自己的開采技術,
動力源于應用 比肩國際先進
為中國石油工業提供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測井裝備,是幾代測井人的夢想。
我們歷時十余年,采取對標國際、總體設計、樣機研制、集成配套、試驗改進、生產應用的技術開發思路,完成了1.5萬余張儀器圖紙設計、500余個軟件模塊開發和上千井次現場試驗任務,研制成功我們自主品牌的測井成套裝備,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測井作為石油工業關鍵技術,被形象地稱為油氣勘探開發的眼睛。要在井筒中高效精確地測出地層油氣含量、巖石性質和地質構造,關鍵就要做好裝備,掌握“十八般兵器”探地宮。
隨著我國油氣資源品質日益劣質化,油氣層非均質各向異性突出,以及非常規油氣快速發展,要求測井技術更精準、探測更遠、更能適應復雜井況、更加安全高效。在本世紀初,國際先進的測井技術已經能進行地層成像測量,而我國還未形成完整的成像測井技術,與國際水平差距較大,所應用的成像測井裝備全部依賴進口,引進成本和服務價格高,技術受制于人。
迎難而上敢于突破,這是中國石油科技工作者的本色?!笆濉逼陂g,中國石油依托國家重大專項“油氣測井重大技術與裝備”等項目,圍繞復雜與非常規油氣識別評價難題,加強核心技術與裝備攻關,實現由傳統常規測井向先進成像測井的重大技術跨越,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先進測井裝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引領測井技術服務發展到定量評價復雜巖性油氣新階段,有效支撐我國油氣工業又好又快發展。
EILog快速與成像測井技術裝備全面國產化是最引人注目的成果,已成為中國石油主力測井裝備。截至“十二五”末,推廣應用于國內外18個油氣田,降低裝備引進成本40多億元;顯著提升油氣精細評價能力,探井解釋符合率從80%提高到86.5%,開發井解釋符合率從90%提高到95.6%。
成像測井技術與裝備的進步,有力支撐油氣增儲上產。針對長慶特低滲-致密油氣開發這一世界級難題,形成綜合應用成像測井精確計算孔隙度、飽和度和滲透率的特色技術,為長慶油田上產5000萬噸提供強有力保障;針對塔里木深層碳酸鹽巖油氣,成功實現從井壁到徑向30米成像測井,準確識別構造特征和流體性質,技術水平國際領先;針對青海復雜碎屑巖油氣,綜合應用成像測井精細評價儲層孔隙結構和流體性質,準確劃分有效儲層,增加油層厚度,在青海油田產能建設部署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隨鉆測井關鍵技術與裝備研制上,中國石油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極少數掌握巖性、飽和度和孔隙度地層評價隨鉆測井技術的國家。研制成功隨鉆方位側向電阻率成像測井儀器、伽馬成像隨鉆測井儀器等,能更精細地給地層拍“CT”;國內首套常規三參數隨鉆測井系統,具有自然伽馬、電阻率、中子孔隙度等測量能力……這些都為提高水平井儲層鉆遇率提供了更有效的技術手段。
此外,中國石油根據不同油田的實際,開發了遠探測聲波反射波測井儀、高分辨率薄層測井儀、高含水低產液產出剖面測井儀等特色測井儀器,形成復雜儲層測井評價配套技術,在長慶、大慶、塔里木等國內油田勘探開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先進適用的測井技術助力“一帶一路”戰略實施。EILog在烏茲別克斯坦、伊拉克等絲綢之路經濟帶6個國家開展技術服務,并銷售到俄羅斯、伊朗等國家,實現從進口到出口的歷史性轉變;針對蘇丹低阻油層,哈薩克斯坦、中東大型碳酸鹽油藏等形成測井綜合評價技術,建立海外測井數據庫,為海外油氣業務提供重要技術支持。
創新、創新、再創新,中國石油在追求卓越的征程上永不止步。今后,測井技術將進一步發揮油氣探測的“顯微鏡”“望遠鏡”作用,更加精確探測油氣含量、油氣分布、滲流特性和地層壓力等信息,并與“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深度融合,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服務油氣勘探開發全過程。
引領中國石油測井進入成像時代
成像測井是測井技術的前沿,長期為國際大服務公司壟斷。中國石油成功研發EILog快速成像測井技術成套裝備,包括微電阻率掃描成像測井、遠探測反射波聲波測井等系列化成像測井裝備技術,并具有實時快速采集處理和遠程傳輸能力,能夠清晰顯現深達數千米的地下油氣層圖像。這一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在遠探測聲波測井等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10年前,中國油氣企業的足跡還遍布中東、拉美和非洲等傳統油氣資源蘊藏豐富地區,如今技術突破帶來的“頁巖革命”,使得美國油氣開發市場成為一片投資熱土。2008年-2012年,美國頁巖油氣產業吸引投資1337億美元,其中近270億美元來自海外。
“革命”大潮下,中國油氣企業也躊躇滿志。然而,由于中美在法律、企業經營環境等方面差異巨大,加之能源領域的并購還容易遭遇政治層面的額外阻力,中企在美并購絕非易事。2005年中海油全球收購美國優尼科公司以失敗告終就是先例。
即便如此,中國油氣企業依然敲開了美國油氣開發市場的大門。2012年起,中石化通過兩筆并購,踏入美國頁巖油氣開發市場。出于規避風險的考量,中石化選擇以小股東身份和參股的方式實現交易。在追蹤研究中國對外投資15年之久的美國企業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史劍道看來,這種方式有效降低了遭遇政治阻力的風險。
筆者后語:
縱觀世界經濟研究,再論中國經濟,最后送給當下的中國投資者們一段話,煙花三月,唯有心靜如水,方能氣貫長虹,記得思量切勿人云亦云,投資在于長久,而不是指鹿為馬,且要量力而行
經濟學知識現貨原油、瀝青、銅投資咨詢微信:jcdr1618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德國VDE認證是什么?是針對哪些產品的認證?》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