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對口援疆是國家戰略,2010年中央召開第一次新疆工作座談會,啟動實施了新一輪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安排遼寧省對口支援新疆塔城地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第九師(以下簡稱“一地兩師”)。“十二五”期間,遼寧省共安排援疆項目256個,下達援疆資金352872萬元。遼寧省五年共選派一年半或三年的援疆干部人才689名,派出柔性短期人才3000多人次,不僅為受援地區帶來了先進的理念、技術和經驗,幫助當地培養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而且確保了遼寧援疆各項任務的貫徹落實和發展創新。
12月伊始,東北新聞網派出記者赴疆采訪。從今天起,推出《遼寧援疆進行時》系列報道,展示遼寧援疆工作取得的成就、援疆干部的風采,兩地相互交流交融,共同推進邊疆繁榮呈現的良好局面。
[遼寧援疆進行時]援疆項目建設成效彰顯(組圖)
東北新聞網訊12月8日,天空碧藍如洗,遠處圣潔的雪山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額敏縣吾宗布拉克牧場喬哈特牧民定居點的牧民特尼斯?古麗一家人正打掃他們的牧家樂,準備開門迎客。特尼斯?古麗一家是2014年到這里定居的,經過兩年的發展,牧家樂生意越來越好,成立的吾麗盼養殖合作社也日見收益,特尼斯?古麗高興的告訴記者,牧家樂加上養殖合作社的收入一年在20萬以上。
為改善牧民生活條件,遼寧每年援建資金2000萬,投入到喬哈特牧民定居點上。現在喬哈特牧民定居點入住率已經達到了90%以上,紅頂白墻的一排2座房子就是牧民們的新房子,在院子里還可以看到暖圈,這個圈舍有80平米,用來養殖牛羊、家禽,不僅房子好了,配套的設備也很完備。
塔城地委副書記、遼寧援疆總指揮王延東查看托里縣牧民定居配套設施。
點擊查看更多遼寧援疆圖片
民生,從“輸血”到“造血”
著力改善當地民生,是遼寧人民的牽掛,也是援疆工作的重點。
十二五期間,遼寧援疆資金累計投入68383萬元,占援疆總資金的19.3%,支持受援地區建設安居富民、定居興牧、廉租房、保障性住房3.9萬套,集中供熱面積262.1萬平方米,顯著改善了5萬戶18.6萬人的居住條件。富民安居工程建設,使一大批農牧民群眾告別了簡陋偏遠的危舊房,住上了設施齊全、相對集中的安居富民房,村莊面貌、居住環境明顯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要“輸血”更要“造血”。在援疆過程中,遼寧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
援疆醫生、留德醫學博士黃偉在塔城地區人民醫院成功組建了ICU病房,援疆醫生王大勇在烏蘇干部群眾強烈挽留下,他選擇了三次援疆,在烏蘇婦保院成功組建了兒科病房,手把手幫帶當地醫務人員。
“十二五”期間,我省援疆醫療衛生人員累計接診當地患者18萬多人次,開展各類手術7254例,搶救危重病人5200余人次。2014年以來,深入開展了“遼寧援疆醫生走基層”活動。把在疆的醫療衛生專家組成若干個專家指導組分批次到“一地兩師”醫療機構開展會診查房、培訓講座、手術示教和適宜技術推廣等工作。為受援地區200余名衛生系統骨干人員培訓了管理知識、臨床技能,更帶來了最新最前沿的思路和方向。
今年8月,遼寧又啟動實施了第二輪遼寧援疆醫生走基層送健康活動。開展“組團式”衛生援疆,在計劃外派出30名具有高級職稱以上醫療專家團隊,定點對塔城地區醫院進行為期2個月的幫扶,實現從“輸血”向“造血”的提升,側重于送技術、育人才、帶隊伍,提高醫院整體水平和服務能力,為醫院培養一直帶不走的隊伍。
12月8日,托里縣第二中學的哈薩克族高一學生利熱告訴記者,從本溪來的老師教的非常透徹,“自從本溪的援疆老師來到這里,很多外縣的學生也申請到這里上學。這學期期中考試我的成績提高了20分。”據了解,本溪援疆隊為托里縣帶來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授課教師,這些援疆教師在教課的同時,為積極培訓當地教師,開展教育教學講座,提高當地教育水平。他們還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組建了托里二中本溪藝體培訓班,拓寬升學渠道。在今年的高考中,托里二中突破了歷史記錄,本科升學率較歷屆最好年度增加50%。
“援疆”是輸血,要“造血”必須“帶徒弟”。“十二五”期間,我省先后選派265名教育援疆干部人才,全體援疆教師為受援學校上示范課、公開課720余節,教育教學講座398余場,參加聽評課達4100余次,全省已有近20所學校與受援地相關學校結為"友好學校"、"結對學校"、"對口交流學校"。實施"遼寧優質教育資源進教室"活動,依托遼寧省市電子圖書、教學課件、教學網站等資源支持受援地教研,構建學科門類全、學段涵蓋廣的學習資料數據庫,覆蓋塔城地區172所中小學,實現資源共享,受益教師8500余名。目前在遼內高班學生總數達1039人,在遼內職班學生總數達944人,高等教育"對口援疆定向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遼寧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29所高校累計定向招收新疆考生1655人。安排了1300多名來自"一地兩師"及烏魯木齊市未就業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來遼寧培訓。
2014年9月2日,以“走絲綢之路、做新興節點”為主題的第三屆巴克圖論壇在烏魯木齊成功舉辦。
點擊查看更多遼寧援疆圖片
援疆,從絲綢之路上出發
12月9日,雖然已入深冬,寒氣逼人,但天氣好得出奇。向額敏縣工業園區望去,一排排現代化的廠房讓人感到欣欣向榮。坐落在園區里的隆惠源藥業公司以甘草深加工為主,遼寧援疆干部、額敏縣副縣長張成良正在幫助他們協調"助保貸"用于企業發展。公司總經理田國順感慨地對記者說:“遼寧援疆后企業發展得更迅速了,真希望遼寧援疆干部再多來一些,幫助我們企業盡快發展。”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和實施,最大的受益領域就是產業援疆。
塔城地區是新疆油氣資源富集區,煤炭、礦產、農業資源豐富。除豐富的自然資源外,塔城地區交通便利,向西四個口岸、向北三個口岸的公路、鐵路及中哈輸氣輸油管道縱貫全境,渝新歐等四條跨國鐵路國際聯運必經烏蘇市、沙灣縣,連接俄羅斯西伯利亞大動脈的鐵路必經和布克賽爾縣,鐵路絲綢之路北通道西出口的塔城市更是大通道前沿橋頭堡。
一邊是工業基礎雄厚的老工業基地,一邊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遼寧產業援疆也就有了支撐點和落腳點。
遼寧援疆干部孫磊來到新疆后,積極促成的第一件事就是“聯姻”遼寧天信專用汽車制造有限公司與新疆科神公司,組成的新疆科信專業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主要開展汽車配套機械設備的研發、制造和經營。孫磊告訴記者,新疆地廣人稀,人工除雪不現實,以前當地都是從外地采買初雪設備,但目前看來從除雪功能到后期維修都有些“水土不服”,現在新疆科信專業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針對新疆雪大雪厚的特點生產的除雪設備非常好用。“同樣的產品,從德國運到新疆走陸路只要15天的時間,而從德國到遼寧就要走海運,時間是3個月,物流成本是一樣的,但是時間卻會大大提前。”新疆科信專業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俊說。對于“聯姻”后科信公司的發展前景,劉俊充滿信心。“明年科信還將加大產能,將這些專用除雪設備賣到中亞去。”
自中央提出“一帶一路”建設以來,遼寧堅持三地互動,努力架起遼寧、新疆、中亞之間的經貿橋梁,實現三地之間企業、產品、文化互動,再走絲綢之路。目前,遼寧援疆前方指揮部堅持對口不唯口、優中選優原則,加強兩地產業合作發展。僅今年以來,就投入援疆資金1.2372億元,其中就業和勞動力培訓資金401萬元,產業發展資金11971萬元。我省各援塔工作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協調,多方籌措,引進到塔城投資項目5個,投資總額94800萬元,累計到位資金19920萬元。
遼寧援疆前方指揮部牽頭組織考察團赴遼寧參加"鞍山西柳紡織服裝投資新疆企業家座談會",并實地考察了西柳中國商貿城和西柳物流園。協調遼寧省經信委和遼寧紡織服裝企業赴新疆開展紡織服裝產業合作事宜對接工作,促成新疆金塔公司與遼寧超懿集團就新疆金塔公司閑置資產盤活、生產線改造、原料收購、市場銷售和產權并購等達成了合作意向,并舉行了簽約儀式。
經過沈陽援疆隊的牽線搭橋,新疆塔城儲綠糧油購銷集團有限公司與齊齊哈爾農墾鑫和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簽訂了大米加工合作意向協議書,實現優質東北大米將以產地直銷模式進入新疆市場,沈陽援疆隊還大力推動沈陽裝備制造業企業到新疆投資興業。今年6月25日,沈鼓集團新疆分公司正式在烏魯木齊揭牌成立,標志著沈鼓集團以新疆為"橋頭堡",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快了企業"走出去"的步伐。
在自治區黨委常委、塔城地委書記爾肯江·吐拉洪的關心和支持下,鞍山援疆隊推動阿里巴巴·沙灣產業帶更名為阿里巴巴·塔城產業帶,并成功申報為國家級、自治區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截止目前,孵化企業410家,實現網上銷售371家,交易額達7213萬元;營口援疆工作隊推動了投資5000萬元"啤酒大棚"項目、年產4萬件機械加工等多個重點項目落戶。
遼陽援疆工作隊協調資金1000萬元作為"助保貸"的風險資金池的鋪底資金,撬動建設銀行資金1億元,專項用于扶植小微企業發展。
…………
一個個企業的入駐,一批批項目的實施,像催化劑,助推著塔城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遼寧省投入產業援疆資金7.227億元,占援疆總資金20.5%,用于支持受援地區農業生產基地和工業園區建設,為承接援疆企業落地、東部產業轉移,促進當地群眾創業就業,增強受援地區經濟自我發展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八師高新園區、九師工業園區、遼塔新區、額敏(遼陽)工業園、烏蘇(營口)中小企業園、沙灣(鞍山)工業園等產業園區拔地而起,引進企業168多家,解決就業1.2萬余人。
現在,很多援疆企業已成為當地的支柱企業、龍頭企業,這些企業成為這里“永不走的援疆隊伍”。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塔城跨省轉運危重癥患者危重病人救護車長途轉運視頻》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