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嗎?
去年,無錫某民辦小學
在幼升小入學考試的時候
曾考到了一道類似這樣的題目:
問題
家里有很多東西會用到電,比如電視、冰箱,小朋友們要節約用電,冰箱電壓是多少伏?
選項有四個:1、5V 2、110V 3、220V 4、10000V
當時這道題可是爭議不小:
這電壓的知識不是初中才會學到嗎?
怎么幼升小就考上了?
這我家孩子怎么可能會!?
有的家長如果在現場,
肯定把卷子都撕了的心都有了!
那么這道題到底有沒有問題呢?
對那些平時在家吃喝玩樂的孩子來說
肯定是有問題的,
對那些平時有好奇心,
愛觀察思考的孩子,
這題出得倒是完全沒問題。
或者這么理解,
對那些帶著孩子各種補習沖刺,
但回了家就顧自己看電視玩游戲的家長來說,
這題太有問題了。
而對于那些會引導孩子好奇心,
能夠為孩子解釋一些基本常識的家長來說,
這題似乎并沒有問題。
1
家長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很認真地看一部電視劇,孩子也在跟你一起看,但是孩子總是有很多的東西看不懂,他會一直不停地問你,第一次第二次你還能耐心地回答他。但是如果他還在不停地問,你的反應往往是“安靜一點,看電視劇不要一直問問題。”
其實你失去了一次很好的交流機會,而且我可以保證孩子下次遇到不懂的劇情和人物關系時候不會再來問你了。世界其實是非常復雜的,有的時候甚至我們自己都理解不了,所以我們總喜歡將簡單的東西教給孩子。卻忽視了孩子往往對復雜的事情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
2
每天孩子在家里接觸到的電冰箱、電視機、電腦,難道孩子不會好奇,這些電器是由什么能量驅動的?這種能量又是如何產生的?其實家長在回答孩子這些問題的時候,不妨多延伸一點——這些電器都是由電驅動的,那么電是什么?我們可以直接用手去觸摸電嗎?為什么不能?為什么普通的電池捏在手里又不會傷害我們?為什么。。。。
這里面可以發散的問題實在太多了,甚至很多家長自己都回答不上來吧。所以最后,通過一道小小的電壓就分辨出了哪些孩子平時的好奇心,以及更重要的——哪些家長能夠創造環境滿足孩子的這種好奇心。所以,這道電壓題,與其說是在考查孩子是否掌握了一項生活常識,倒不如說它是在考查這個家庭對孩子好奇心的關注程度以及能否為孩子提供基礎的教育土壤。
再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有一次我去參加親戚的婚宴,同桌一位三年級的小朋友心無旁騖地打手機游戲。可能也是打無聊了,孩子開始東張西望。他看了看我,我也看了看他,我看得出他很無聊。我就隨手撕了一條白紙,做了一條莫比烏斯環給他玩。當我解釋給他聽這個環只有一個面的時候,我現在還記得他的眼神,充滿了驚訝與困惑。他感到非常好奇,他甚至不能理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物體。但是當我解釋給他聽這是如何做到的時候,他卻聽得津津有味,我們不知不覺地聊了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里,一個三年級的小男孩對空間、維度的概念有了全新的感知,甚至于我們還討論了些拓撲數學的趣味知識。
知識的學習并一定是線性的,
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
我們獲取知識的方式很多時候都是跳躍的、碎片化的。
就像在百度百科上,
我們可以不斷點擊感興趣的詞條獲取知識。
當然,如果要專業地研究某項知識,
我們還是需要進行系統的學習。
但是就像那位三年級的小朋友一樣,
雖然半個小時的交流不會讓他成為一名數學家,
甚至不能保證燃起他對數學的興趣,
但是至少會讓他對這個世界有了新的“常識”——
原來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只有一個面的物體。
總結一下,
在和孩子的生活中,
應該讓孩子多問幾個為什么,
孩子的天性是好奇的,
只有無法滿足這種好奇的家長,
當你無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的時候,
就要反思自己是否合格,
而不是想著去找一個老師來教孩子。
民辦小學在尋找聰明的孩子,
另一方面也是在尋找智慧的家長。
你們說對嗎?
歡迎評論區留言!
(文/江南晚報 葉向遠 編輯:吳哈哈)
目前100000+人已加入我們,有你嗎?
無錫數十萬人都在閱讀:
聚焦教育315 | 無錫3家培訓機構:韋博、太奇教育、新支點挖“大坑”!
全是干貨|無錫6所名校國際部主任見面會!錯過3月18日再等一年!
有所啟發,隨手轉發。
升學團子原創文章
江南晚報旗下教育類公眾號
商業合作或投稿
請發郵件至:369875488@qq.com
微信:wxmacy| 電話:15050693371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無錫現在的水電費以及燃氣費是多少》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