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劼
最近看朋友圈有人做了“老齡化社會下的日本十年10倍股分析”和“美國近10年來漲幅最大的股票統計”,于是也嘗試統計了從2012年1月1日起至今四年半時間香港市場漲幅排名前100位的公司(剔除了16年上市的新股、市值<30億的小盤股和8開頭的莊股,其中還有一個財務有問題的公司--漢能薄膜和一個15年財務資料掉了的公司--中國動物保健),并嘗試做了分析,先將漲幅榜列示如下:漲幅最高的翻了24倍, 漲幅最低的四年多漲了164%,年均復合增速24%。
發現共性如下:
1)幾乎都是有業績的公司,虧損的公司只有4家,占比4%;
2)估值都不高,PE-TTM超過30倍的只有13家,占比13%;40%集中在5-15倍區域;
這100家公司的PE-TTM分布如下表:
3)大都主業集中,長期以來一直專注做一個行業;
4)大部分集中在傳統行業,比如醫藥、地產、金融、大眾消費品(11家大眾消費品有3家紡織公司,其中2家我做過審計J)和公用事業;新興產業(比如新能源、傳媒)僅11只,并不多(唯二之一的新能源是漢能薄膜發電…囧),具體如下:
5)分紅率都比較高,有50%的公司自06年至今分紅率超過30%,最高的分紅率有92%!
6)有32家11年開始連續五年凈利潤正增長,41家12年開始連續四年凈利潤正增長;
7)有40家(占比40%)公司的ROIC連續4年超過10%,其中10家的ROIC在這四年間逐年上升(加粗highlight),分別是:
72%的公司在5年內至少4年跑贏恒指:從獲取的相對收益來看,在這100家公司中,有35家在12年至今的每一年里,都跑贏了恒生指數,占比35%;有37家僅一年沒有跑贏恒指,占比37%;有25家有兩年沒有跑贏恒指,占比25%;只有3家公司在五年內只跑贏了兩年,也就是說是靠著某兩年的大漲上的榜,占比非常小。 在這100家公司中,非借殼上市的且連續5年都有正收益的有23家,占比23%。
港股漲幅榜前列的公司與日本、美國的區別:
分析完港股近五年漲幅榜前100位的公司,再與之前朋友圈里發布過的日本十年10倍股和美國十年漲幅前10大牛股比較下,可以發現三個市場表現優秀的股票的特點不太相同:
日本特點:
1)漲幅榜前列的公司以類消費品企業居多,就算是制藥公司,也是傳統的醫藥企業;
2)估值合理,大多在15-20倍,僅一百日元店seria和藥妝店COSMOS在30倍;
3)典型的優質白馬成長企業,基本上10家公司都是十年間收入和利潤每年有增長(除了兩家公司在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利潤略有下滑)。
美國特點:
1)漲幅榜前列的可以說全部都是“創新型公司”,像priceline、蘋果、亞馬遜、一家傳媒公司(Netflix)、一家PC半導體公司(Skyworks)、兩家生物制藥公司(Alexion and Regeneron)、一家基因測序公司(illumina)這些自不必說,連飲料公司(Monster Beverage怪物飲料)、服裝企業(Under Armour)、零售企業(Dollar Tree)也都是在傳統領域開辟了新的細分市場的;
2)都很貴!四五十倍是常態。最高的Netflix PE-TTM 330倍!(當然人家17年動態PE嗖得降到了47倍,至于7倍的利潤增長怎么來的我就沒有細究了),UA竟然PE-TTM有80倍!漲幅榜里面PE-TTM最低的是啥不知道大家猜得到嗎?duang duang duang,是蘋果!11倍;
3)既然漲幅榜前列的公司是以創新企業為主,那么利潤波動也是typical創新類公司的樣子,波動比較大。但是幾家成長類公司比如蘋果、priceline、Monster Beverage和UA,收入和利潤是年年增長的。
香港特點:
1)香港市場更接近日本,漲幅榜以傳統企業為主,很少創新型企業(近5年漲幅榜前100位里面占比不到15%),醫藥和大眾消費品占了30%,地產金融26%,公用事業和交運物流14%,剩下的是汽車、傳統電子元器件等公司;
2)估值也與日本市場很接近,20倍以下占了近60%,優質白馬企業在20倍左右;
3)41%的公司凈利潤從2012年開始連續四年正增長;40%的公司ROIC連續四年超過10%,其中10家的ROIC在這四年間逐年上升。
具體公司分析:
下面具體看10家比較有代表性的公司(其實主要是圖走的好看,一直在創新高,幾乎不管何時買入都不會被套),分別是:舜宇光學科技、敏華控股、騰訊、創科實業、申洲國際、中國民航信息網絡、敏實集團、大快活、香港電訊、維他奶。這幾個公司的共同點是主業單一且簡單(有好幾家是幾十年專注做一個領域,比如敏華、創科、申洲、敏實、維他奶)、財務穩健。
1、舜宇光學科技
主要生產光學產品,產品包括光電產品(手機相機模組及其他光電模組,15年占比收入77%)、光學零件(玻璃/塑料鏡片、平面鏡、棱鏡及各種鏡頭,15年占比收入21%)和光學儀器(顯微鏡、測量儀器及分析儀器,收入占比很小,連續4年在5%以下,且幾乎沒有增長),是中國第二大鏡頭供應商(目前舜宇光學的市場份額約為10-15%,vs.臺灣大立光電的40%),目標是3年之內超過大立光電成為第一大供應商。
公司是正宗的智能駕駛ADAS (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t System)概念股,此外,公司的2300萬像素鏡頭和雙鏡頭手機鏡頭的研發已完成,有機會于 2016 年末開始出貨,可以應用在智能手機的3D/光學/虛擬實境(VR)等領域。
公司的股價圖:12年初至今漲幅14倍!
主要財務概覽:
從12年至今,收入增長了4.3倍,利潤增長了3.5倍,股價漲了14倍,實現了戴維斯雙擊!此外,公司從06年上市至今10年間,除了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收入利潤下滑,其余9年均實現正增長!
與A股對標公司歐菲光的簡單對比,完勝:
2、敏華控股
生產和銷售芝華士沙發,這個沙發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就是那個電動功能性沙發,在中國有232家自營店和1234家加盟店,并且在中國功能性沙發市場中有29.5%的市占率,在美國功能性沙發市場中有10.9%的市占率,排名前三。
電動沙發銷售占比敏華整體銷售收入的88%。剩余3%不到是床墊,品牌叫愛蒙,這個比較小眾,知道的人很少。剩下9%左右是其他家居用品比如板式家具、海綿、家具配件等產品。
公司產品51%出口美國,34%內銷中國,剩余15%銷往加拿大、歐洲和其他國家。
公司的股價圖:12年初至今漲幅5.5倍!
主要財務概覽:
除了11年度(11年3月至12年3月),由于毛利率下滑8個點(主要由于報告期內最重要的原材料-真皮和PVC仿皮價格上漲18%)導致的凈利潤大幅下滑外,12年至今凈利潤一直增長。
公司的歷年毛利率、凈利率和費用率,可以看到費用率一直控制的很好。
A股與其做相似業務的公司有美克家居、索菲亞和曲美家居,但是他們都是做大家居而非僅僅是做沙發,所以可比性不強。
3、騰訊控股
騰訊就不多分析了吧……貼幾張圖大家感受一下:
股價走勢圖:
從12.6至今,漲幅4.6倍。如果再拉長一點看10年(從06年中開始買),漲幅有驚人的60倍!!如果從他上市那一天(04年6月16日)就開始買,漲幅有300倍!!!
估值:騰訊最新市值17,265億港幣,PE-TTM 46倍,16年預測PE 38倍。
財務摘要:
可以看到收入和利潤一直在比較高速的增長,截至2015年收入1028.6億,10年間翻了73倍(相比2005年);凈利潤288億,比10年前翻了59倍!
4、創科實業
創科實業是一個外國公司,產品100%外銷(75%銷往北美,剩余的銷往歐洲和其他國家)。所以我們對創科的產品會不熟悉。創科實業的工廠在東莞。主要業務分兩塊:
1)生產電動工具(15年占比銷售79%)
主要是以下品牌的電動工具:
其中,RYOBI和Homelite分別是2000年和2004年收購的。
舉幾個例子:
2)生產地板護理工具,主要是吸塵器(15年占比銷售21%)
其中,VAX是1999年收購的。
股價走勢圖:從2012年初至今漲幅3.3倍。
財務摘要:
收入利潤每年都穩定增長,最新一期利潤較4年前翻了1.34倍,股價翻了3.4倍,也實現了戴維斯雙擊!
公司的ROE、ROIC、毛利率和凈利率從2009年開始都是逐年上升的,特別優秀的指標!
A股沒有對標公司。
5、申洲國際
這是我做過上市審計的公司,當時在寧波待了陸陸續續快半年,與財務部上下一眾員工結下深厚的友誼。
申洲國際的業務非常簡單,為Uniqlo、Nike、Adidas的運動、休閑和內衣做貼牌生產(全部是針織衣物)。工序包括了織布、染整、印繡花、裁剪與縫制四個完整的工序。除了中國外,還有一部分產能在越南和柬埔寨。
申洲的發展我認為有兩個關鍵優勢:
1)很早把一部分產能轉移去了越南和柬埔寨,享受了當地的廉價勞動力和稅收優惠政策;
2)最早是最美國運動品牌如Nike、Adidas的貼牌,后來談下了Uniqlo,享受了Uniqlo的爆發式增長,可以說與優衣庫共同發展起來的。
股價走勢圖:2012年初至今漲了3.3倍。
財務摘要:
從09年開始,除了12年由于國際經濟形勢不好以及棉花價格從11年高點大幅下滑導致凈利潤和收入略微下滑外(魯泰12年下滑16.5%),其他年份收入和利潤一直在增長。事實上,申洲自從06年上市開始,除了12年外,收入和利潤就是一直增長的。
與A股對標公司魯泰關鍵財務指標的對比:(其實魯泰與申洲還不完全相同,魯泰只到織布環節,申洲一直到成衣,但是魯泰也算A股紡織的龍頭公司,也是出口為主,還是有可比性)
從毛利率來看,申洲與魯泰相差無幾,但是凈利率申洲高出魯泰近7個點!說明申洲的費用控制好很多。另外,投入資本回報率申洲也比魯泰好很多。但是可以看出,港股給了大市值白馬公司溢價。
6、中國民航信息網絡
公司有以下幾塊業務:
1)傳統航空信息技術服務(這塊業務與航班訂座量正相關),預計10%增長;
2)結算清算業務,預計也是10%增長;
3)數據網絡業務,增速會較快;
4)系統集成服務,增速會較快;
此外,大名鼎鼎的航旅縱橫也是這家公司旗下的,今年啟動資本化。航旅縱橫背靠公司信息技術和數據優勢,為旅客提供從出行準備到抵達目的地全過程的完整信息跟蹤服務,目前用戶數量已超 2000 萬。
個人覺得 壟斷優勢是公司最大的護城河。
股價走勢圖:12年初至今翻了3.2倍。
財務摘要:
從09年至今一直保持著收入和利潤的正增長。ROIC也逐年增長,15年底ROIC是16.8%。凈利潤率這幾年一直維持在30%左右,15年特別高,有36%。
A股沒有可以對標的公司。
7、敏實集團
一家汽車零部件公司,生產和銷售乘用車的裝飾條、裝飾件和車身結構件,目前60%內銷(06年的時候87%內銷,后來外銷占比逐漸增加),40%外銷。基本上聽說過的車輛品牌(包括通用、福特、大眾、寶馬、戴姆勒、日產、本田和豐田等)都是其客戶。敏實的收入按客戶劃分為:日系占39%,美系占31%,歐系占17%,中系占8%,韓系占4%,其他為1%。敏實的核心業務市場占有率超過30%,核心客戶汽車產量占全球汽車產量超過80%。且公司的產品鋁條受益于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的趨勢,未來發展也很看好。此外,公司新建了汽車攝像頭生產線在寧波的春曉生產基地,預計這個月試產,今年可貢獻少量的收入17-18年逐步形成500萬套的產能。
股價走勢圖:12年初至今翻了3倍!
財務摘要:
由于10年開始,鋁價一路下滑,公司的毛利率一路下滑,所以10年開始利潤增速一直小于收入增速,且11、12年凈利潤小幅下滑。但是15年公司毛利率企穩回升,且未來受益于新產品汽車攝像頭,毛利率有進一步提升的可能。
8、大快活
就是那個中式快餐,與大家樂齊名的。全港首間大快活在1972年12月在荃灣眾安街開幕,截至2016年3月31日,共有135間餐廳,其中香港125間,大陸10間。大快活在大陸的擴張在2012年達到頂峰,有26間餐廳,之后就逐年關店,專注在香港本土發展了。
股價走勢圖:12年初至今漲幅2.7倍。
財務摘要:
大快活的收入每年都有增長,但是都很慢,在10%以內,凈利潤增速幾乎每年都快于收入增速,除了13年度,因為調整了大陸業務,關閉了不盈利的華北地區的店鋪,計提了一次性的固定資產減值,所以凈利潤下滑了23%。
9、香港電訊-SS
李澤楷的電訊盈科旗下的電信資產,固話+寬帶+移動通信業務,香港700多萬人口,450萬+用他們的移動通信。
股價走勢圖:12年初至今漲幅2.2倍。
財務摘要:
15年末凈利潤相比12年初翻了223%,與股價漲幅一致。
10、維他奶(Vitasoy International)
就是我們一直喝的維他豆奶,最新一期財報顯示,香港及澳門市場占據37%份額、43%銷往大陸、10%銷往北美、8%銷往澳洲及新西蘭、剩余2%銷往新加坡。這幾個市場只有大陸增速最快,常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余幾個市場近幾年增速都很緩慢。
股價走勢圖:12年初至今漲幅1.8倍,不同于以上9只股票,維他奶股價16年初創出新高,至今還比高點低10%左右。
財務摘要:
除了11年度凈利潤略有下滑,其余年份收入利潤都是穩定增長。
以上10個公司除了香港電訊的股價漲幅與利潤漲幅幾乎完全一致外,其余9家公司都是股價漲幅遠甚于利潤漲幅,也就是說股價實現了利潤和估值的戴維斯雙擊!
再看一眼大A股:
以下是A股最近五年的漲幅榜:
A股近五年漲幅榜前10的公司有9家是TMT公司,3家連續5年凈利潤正增長, 只有1家股價一直在創新高,就是第一名網宿科技!其余幾家都離去年5月高點相去甚遠了。
她一戰賺了幾十億,她說:世界上最好的生意有三種
她第一次與劉強東見面,從晚上10點,聊到凌晨2點。劉強東想要200萬美元,她給了他1,000萬美元。“互聯網企業必須迅速做大,要不特別大,要不死掉。一個燒錢的行業,200萬美元肯定不夠,過兩天又會來要錢。”如今京東市值近300億美元。她光這一戰就賺了幾十億,她說:世界上最好的生意有三種。關注創業投資家,緊跟業界大佬,探究商機熱點!
創業投資家
cytzjia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SS-20LDT(MFS)REHEPA氣動防爆吸塵器》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