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意見》要求,支持社會組織提供公共服務。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審批改革,將政府部門不宜行使、適合市場和社會提供的事務性管理工作及公共服務,通過競爭性方式交由社會組織承擔。
《意見》指出,目前社會組織工作中存在法規制度建設滯后、管理體制不健全、支持引導力度不夠、社會組織自身建設不足等問題,從總體上看社會組織發揮作用還不夠充分,一些社會組織違法違規現象時有發生。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有利于厘清政府、市場、社會關系,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改進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有利于激發社會活力,鞏固和擴大黨的執政基礎。
養老等社會組織降低準入門檻
《意見》提出,對在城鄉社區開展為民服務、養老照護、公益慈善、促進和諧、文體娛樂和農村生產技術服務等活動的社區社會組織,采取降低準入門檻的辦法,支持鼓勵發展。對符合登記條件的社區社會組織,加快審核辦理程序,并簡化登記程序。對達不到登記條件的社區社會組織,按照不同規模、業務范圍、成員構成和服務對象,由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實施管理,加強分類指導和業務指導。
采取政府購買服務、設立項目資金、補貼活動經費等措施,加大對社區社會組織扶持力度,重點培育為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失業人員、農民工、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困難家庭、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有不良行為青少年、社區矯正人員等特定群體服務的社區社會組織。
政府購買服務優先社會組織
《意見》要求,逐步擴大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范圍和規模,對民生保障、社會治理、行業管理等公共服務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向社會組織購買。完善財政稅收支持政策。中央財政繼續安排專項資金,有條件的地方可參照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加強社會組織能力建設,有計劃有重點地扶持一批品牌性社會組織。
《意見》提出,要完善人才政策,把社會組織人才工作納入國家人才工作體系,對社會組織的專業技術人員執行與相關行業相同的職業資格、注冊考核、職稱評定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專門人才給予相關補貼,將社會組織人才納入國家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
公益組織直接向民政部門登記
《意見》提出要穩妥推進直接登記。重點培育、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
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內從事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的科技類社會組織,以及提供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救災、助醫、助學服務的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直接向民政部門依法申請登記。
為滿足城鄉社區居民生活需求,在社區內活動的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直接向縣級民政部門依法申請登記。
評論
走中國特色社會組織之路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第一次提出“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組織發展之路”這一重大命題,為我國社會組織發展提供了前進方向和行動指南。《意見》闡述科學、判斷準確、原則清晰、亮點紛呈,標志著黨和政府對社會組織發展規律的認識和實踐邁出新的步伐,具有里程碑意義。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團結。以社會團體、基金會和社會服務機構為主組成的社會組織,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群眾的參與意識和公益情懷日益高漲,登記成立的社會組織從上世紀70年代末的幾千個壯大到當前近70萬個,吸納就業人員700多萬人。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與指引下,廣大社會組織在促進經濟發展、繁榮社會事業、創新社會治理、擴大對外交往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是,在生機勃勃的景象下,也時常隱現野蠻生長的雜草、危害生態的蛀蟲。無論是“野雞協會”“山寨社團”“離岸社團”,還是“僵尸型組織”“二政府型”社會組織,都不是時代所需要的,也不是群眾所歡迎的。社會組織的改革與發展,必須正本清源,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和國家發展大趨勢,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發展之路,盡快建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競爭有序、誠信自律、充滿活力的社會組織發展格局。
走中國特色社會組織之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社會組織是黨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載體,加強黨的領導是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根本保證。要充分發揮社會組織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堅持黨的領導與社會組織依法自治相統一,用共同愿景凝神聚力,用實際行動溫暖人心,更好地組織、引導、團結社會組織及其從業人員,保證政治方向,扶持人才成長,激發組織活力,促進社會組織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更好發揮作用。
走中國特色社會組織之路,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創新是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不竭動力。要服從服務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到2020年,建立健全統一登記、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分級負責、依法監管的社會組織管理體制。要堅持理念更新,破除“重登記、輕監管”“只被動登記、不主動引導規范”等思維定式和傳統習慣,多謀新思路、多出新舉措,推動制度創新與技術革新。
走中國特色社會組織之路,必須堅持放管并重。“放”和“管”是現代治理的兩個輪子,兩輪齊驅,方行大道。要大力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降低準入門檻,推動社區社會組織與社區建設、社會工作、志愿服務聯動聯建,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要完善簡政放權、政府購買、稅收優惠、人才激勵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引導社會組織發揮積極作用。
走中國特色社會組織之路,必須堅持積極穩妥推進。要重點培育、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繼續做好直接登記范圍之外其他社會組織的雙重管理。要加快修訂出臺新的社會團體、基金會和社會服務機構登記管理條例,研究制定志愿服務、行業協會商會等方面的單項法律法規,為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保駕護航。
《意見》的生命力在于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各部門黨組(黨委)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協調機制,重視基礎保障,抓好督促落實。廣大社會組織更要身體力行,將時代使命、志愿精神與核心價值觀融會貫通到中國特色社會組織建設事業的始終,攜手傳播正能量,競相創造新業績。
(《人民日報》2016年8月22日2版)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無錫市崇安區廣瑞路街道辦事處廣豐三村豐環居民委員會》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