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期間
光澤的畬民流行“喝姜茶”
你聽說過嗎?
在光澤縣北路的畬民中,過去流行著一種端午“喝姜茶”的風俗。
過去畬族人,一般居住在高山地區,生活非常艱苦。光澤山高水寒,氣溫很低,明末清初時,地處北路漿源村金保壇自然村的畬族先人遷來此地安家,搭棚建屋,開荒種地。可是下田勞動由于水寒身體不適應,而經常生病。于是有當地的老人指點,下田時要喝幾口生姜水御寒祛水氣。畬族先人照做了,沒想到效果很好,身體的抵抗力慢慢強起來。
這一段正是端午期間,由于民間傳說端午是藥王菩薩的生日,藥王菩薩會把藥力灑在百草上,吃了會身體強健,百病不生。于是畬族先人一早起來就會將生姜放入鍋里煎水,加入上山采來的端午露水茶葉揉好晾干,用生姜水沖泡,并加入當地產的甘蔗制作的球糖,做成一大盆甜辛香辣的生姜茶。因為生姜有驅風祛濕的功效,茶葉能提神、清心,紅糖也能活血祛風,所以老人會說,全家男女老少端午每人喝上一碗生姜茶,就會身體健康,一年沒毛病。于是這個風俗在當地畬家流傳開來,并一代代流傳了下來。
隨著現在畬漢一家親,一些畬族人習俗慢慢改變,逐漸地漢化,但端午節期間“喝姜茶”的傳統習俗還依然保留。還有些畬人和漢人端午時自己家中沒有做生姜茶,就會上門到有做的家中討茶,主人也很樂意地用這生姜茶招待,認為你看得起他家,相互喝茶成了當地端午節民間交往的一種樂趣。
更有畬家端午的“姜茶”現在還成為了當地的“長壽茶”,一些畬民家中一年四季都制作,養成喝姜茶的習慣。有人說,當地畬族老人平均壽命長,是與長期喝這生姜茶有關。
后天就是端午節了
這天可少不了吃粽子
還沒買粽子的朋友
用一個飲料瓶就可以學包粽子喔
方便又好學~
隨小編一起來看看~
↓↓↓
另外
小編還給大家準備了
另外幾種包粽子的方法
三角的、四角的,塔型的,錐形的......
還不會包粽子的親們趕緊學起來!
長棕
特色:這種粽子多見廣西等地,一般用粽葉包裹,粽葉非常寬大,像芭蕉葉一般,這樣可以在其中放入豐富的餡心,之后用繩子捆綁,形狀雖然一般,但味道絕美。
包法:
1、將粽葉平放在桌子上,折起一個邊,用手壓實。
2、葉子兩端分別向中間折,用手壓實后,葉子呈長信封狀。
3、將糯米放入折好的粽葉當中。
4、將另外一邊向下折,完全將糯米包裹住。
5、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南方四角棕
特色:南方四角粽主要是以咸味粽為最大的特色,餡料相當豐富可以是腌肉、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海米、栗子等。
包法:
1、取一片較大的粽葉,對折。
2、將雙層的下邊向上折,用手壓實。
3、將粽葉打開,填入糯米,盡量將糯米填成一個長條形狀。
4、將粽葉沒有米的部分折過來。
5、隨即用手將葉子的兩側捏下去,之后的粽葉尖端向一側折疊。
6、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三角粽
特色:三角粽的形狀比較好看而且特別,可以制作成甜、咸兩種口味,蛋黃、叉燒、蜜棗都是不錯的餡料。
包法:
1、取一片寬大的粽葉,卷成一個圓錐狀。
2、在圓錐的筒中裝入糯米。
3、上部的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開口為止。
4、順著三角的邊將所有的粽葉都折好。
5、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塔型粽子
特色:寶塔粽子主要是廣東地區的特色粽子,體型龐大,可以說是粽子中的霸王粽,由于可以裝非常多的東西,因此也形成了甜和咸兩種口味。甜餡主要是豆沙,而咸餡則是用腌制好的雞肉或者豬肉來做。
包法:
1、取兩片粽葉十字交叉,形成一個窩狀。
2、將糯米填入其中。
3、再取兩片粽葉分別加入左右兩邊,完全把糯米包裹住。
4、再取一片粽葉,將頂部蓋住。
5、之后將兩邊的粽葉,分別向中心折。
6、再將另外兩邊的葉尖向內折,用手捏住將整個塔粽翻過來。
7、用線繩將粽子對角纏好。
錐形粽子(牛角粽)
特色:牛角粽在廣東的河源等地比較流行,尖尖的像極了牛角,粽子古代的時候叫做“角黍”,這可能是和古代粽子最相像的一個品種了。
包法:
1、取一片寬大的粽葉,卷成一個圓錐狀。
2、用手在圓錐筒中旋轉一下,讓錐筒更加細長。
3、在錐筒中填入糯米。
4、將沒有米的那端,將粽葉的兩側分別向內折。
5、之后順勢將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糯米口為止,多余的粽葉反復折收在口上。
6、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怎么樣,學會了嗎?
下面還有各種口味粽子的做法
趕緊動手試試吧~
蜜棗粽子
主料:
糯米、葡萄干、蜜棗
做法:
1. 將粽葉洗凈,放入鍋中加入清水煮軟,撈起瀝水,備用;
2.將糯米淘洗干凈,瀝水,備用;
3.將蜜棗裝入碗內,蒸軟取出,趁熱去核,葡萄干洗凈,瀝水;
4.取3張粽葉,毛面相對,先放入1/3糯米,加入蜜棗和少許葡萄干,再放入2/3糯米包成三角形粽子,用繩子扎緊;
5.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鍋內,加入清水用旺火煮約2小時,再用小火燜約3上時,即可食用。
八寶粽子
主料:
葦葉、糯米、小棗、薏仁、紅豆、綠豆、金橘、青梅
做法:
1.葦葉用開水焯一下冷卻待用,糯米洗凈用冷水泡24小時后待用;
2.將水棗、薏仁、紅豆、綠豆用水泡開;金橘、青梅切成粒;
3.糯米和加工好的配料混合包入葦葉中,用水煮2小時即可食用。
豆沙粽子
主料:
糯米、赤豆
做法:
1.將赤豆洗凈,入鍋加水浸沒,用旺火煮3小時;
2. 再改小火燜1小時,待赤豆酥爛后,倒入淘籮;
3. 淘籮下面放大盆,用手不停地推擦酥爛的赤豆;
4. 同時將水從淘籮內徐徐淋入,直至細豆沙全部流盡為止;
5. 將淋入的細豆沙在盆內靜置15分鐘左右,篳去上面的余水,即成豆沙;
6. 將豬板油去皮,稍燙一下切成小粒,加入少許白酒拌勻;
7. 5分鐘后再加入白糖拌勻,摻入豆沙,捏成直徑4厘米、長6厘米的豆沙餡芯;
8. 將糯米淘凈,瀝去水分,取粽葉3~5片,卷成漏斗形;
9. 加入糯米20克,放入餡一個,再加蓋糯米20克,然后用粽葉包緊,用棉線扎牢;
10. 粽子入鍋,加清水浸沒,在旺水上煮3小時左右,即成豆沙粽子。
紫薯玉米香粽
主料:
糯米、紫薯、玉米粒
輔料:
桂花蜜
做法:
1.粽葉提前用水泡好,糯米提前泡2小時;
2.糯米里加入玉米粒,攪拌均勻備用;
3.紫薯蒸熟,搗成紫薯泥備用;
4.拿2片粽葉卷成筒,先加一點糯米壓實,再放一塊紫薯泥壓實,最上面再鋪一層糯米,包好后用繩子纏緊;
5.煮2小時出鍋,吃的時候淋上桂花蜜即可。
咸肉粽子
主料:
糯米、五花肉
輔料:
香菇、蝦米、花生仁、洋蔥(白皮)、雞蛋
調料:
鹽、味精、醬油、胡椒粉、花生油
做法:
1.雞蛋煮熟、剝殼,先用半杯醬油浸泡10分鐘上色;
2.肉臊醬(肉餡加香菇、洋蔥以及各種調料做成的醬)盛在沙鍋內,放入雞蛋,以小火鹵20分鐘,關火后任由其浸泡,食用時撈出即可;
3.將洋蔥去皮,洗凈,切碎,鹵蛋切成小瓣,生花生仁用水浸泡;五花肉為紅燒后的,香菇洗凈用水浸泡,待用;
4.炒鍋內倒入花生油,燒熱后放入少許洋蔥末爆炒,然后加入醬油、精鹽、味精、胡椒粉,加入適量清水,放入紅燒五花肉,炒至汁收干;
5.將糯米淘洗干凈,用涼水浸泡約2小時,干馬蘭用涼開水浸泡;
6.將粽葉300克洗凈,放入鍋中,加水煮軟撈起,瀝水,備用;
7.取3張粽葉,毛面相對,先放入1/3糯米,加入紅燒五花肉、香菇、鹵蛋瓣、蝦米、生花生仁,再放入2/3糯米包成三角形粽子,用濕馬蓮草攔腰捆系好,即為粽子;
8.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鍋內,加入清水用旺火煮約2小時,再用小火燜約3上時,即可食用。
水晶粽子
主料:
西米、蜜棗、抹茶粉、可可粉、色拉油、粽葉
做法:
1.西米用清水浸透,加水的量不能過多,一般掌握在水能把西米全部浸濕為度;
2.將西米分成三份,一份加入抹茶粉、一份加入可可粉,充分拌勻上色,然后加色拉油拌勻(這個過程中也可以添加糖粉);
3.粽葉洗凈,先折疊成圓錐形,圓錐形的頂部收緊,將一部分西米放入粽葉圓錐體內,再放上蜜棗,最后用西米覆蓋,把圓錐體填滿,將粽葉的另一端折起,包成粽子,用棉線扎緊;
4.包好的粽子放清水鍋中,加蓋加熱至沸,轉小火煮30分鐘,關火燜10分鐘,撈出用涼開水浸涼;
5.冷藏后沾糖粉和果醬食用風味更佳。
綠豆粽子
主料:
糯米、綠豆、粽葉
做法:
1.糯米浸泡好,倒干水分,放鹽拌勻;
2.放洗凈的綠豆拌勻;
3.粽葉做成錐形,放入拌好的糯米,包好捆緊;
4.放入鍋中,加滿水,大火煮開,改中火煮2 小時(中途要上下翻動哦),即可食用。
最后提醒大家,
粽子好吃,可不要吃太多哦!
↓↓↓
來源:閩北日報(王建成) 人民日報
猜你喜歡
★你吃的粽子放心嗎?市食藥監局抽檢15批次粽子,結果是……
★南平放大招!為了人才,不僅給房、給補貼,還有全省首創
★和成堆垃圾一起候車,是種怎樣的體驗?市民這樣“吐槽”
★市委市政府檢查組今日到達政和、武夷山 兩地有這么多好項目!
★停車后先熄火還是先關空調?做錯后果很嚴重!
版權聲明:歡迎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編輯:謝欣言 值班主任:林 勇
投稿郵箱:mbrbwx@163.com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十位大中醫之祖十位大藥王佛像騎虎藥王塑像藥王菩薩佛像》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