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藥谷”,或許會令人想起金庸筆下的“藥王谷”,那是一處武俠世界中絕世名醫的居所,世間靈丹妙藥大多出自這里,起死回生等的妙法亦可于此覓得蹤跡,光說起名字已經讓人神往。
從書中回歸現實,真實的“藥谷”也的確存在。
上海張江有一處國家級的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集聚和發展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藥產業領域創新企業,完善的生物醫藥創新體系和產業集群使得這里碩果累累,因此也被譽為“張江藥谷”。
張江亮相基礎前沿新科技
現實中的藥谷同樣是個神奇的地方,那里誕生一種全球首創的基礎前沿新科技,可在無動力條件下,可將二氧化碳轉變成氧氣的新能源技術,有望逆轉全球二氧化碳濃度走高的世界性難題。
△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貿易投資創新司司長伯納德(左)和上海四埃美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肖輝(右)
據該技術發明者,上海四埃美微科技有限公司的黃肖輝博士介紹,此前二氧化碳變氧技術,需要一種昂貴的重氧水材料,1克約價值2000元人民幣,另外一些造氧方式則需要大量動力,此過程對環境而言,未免得不償失。而在張江誕生的這種技術,則是通過獨特的介觀量子共振系統,創造出一種特殊材料,可在無動力環境下,成功完成二氧化碳轉變成氧氣,首次將大自然中的植物造氧,變成人類的權利。
△ 上海四埃美微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無霾、低碳、轉碳空間模型”
談起全球變暖話題,黃肖輝表示,此前200年的工業文明使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近三分之一,此話題原來人類是無能為力的,但這次卻可以提供全新的機會。
經測試,以1.5立方米實驗倉采集的數據為樣本,測算出新材料能在2小時里,讓氧氣從18%(一般室內房間的氧氣狀態)達到22%(森林氧的最佳狀態),同時二氧化碳從0.08%(一般室內房間的二氧化碳狀態)降至0.04%(一般室外二氧化碳狀態)。
新技造福人類推動經濟
本著此項技術對生命的意義,黃肖輝還很想將此帶入千家萬戶以及公共空間,他稱自己有一個40年的夢,通過15年去創造,最終要和每一個人分享,所以項目最終要落地產品化,可為人所用。
目前,已有針對普通消費者的產品面世,并通過了國家計量認證實驗室的檢測,證明具有自然凈化空氣的功效。同時對公共項目的則是一種“無霾、低碳、轉碳”的空間設備正在測試中,是未來重點打造對象。公司打算在未來三年投入15億元人民幣至公共環境項目,目前已有模型在霧霾高發的城市做定量過程。
當然,任何一項科技的創新,對于推動經濟的發展都會存在貢獻,特別是目前各國征收碳稅都箭在弦上,那創造的二氧化碳降低技術,便有望掛鉤碳排放交易市場。
黃肖輝對此表示,這項技術推動了綠色經濟發展,一旦后期聯合國推行碳稅,便可讓國外一些排放大國,為中國這項技術埋單。雖然國內目前尚無此種經濟模式,但前景已經可期待,從全球碳排放量來推測,保守估計市場前景是萬億元級別。
一直以來,張江藥谷對于企業的扶持和照顧就有目共睹,作為一個聚集新技術的基地,深知研發特點就是周期長、投入大,因此張江藥谷建時常會針對性的對不同企業提供他們最需要的幫助。
黃肖輝也是這種幫助的受益者,據他回憶,當公司堅持研發10多年,自有資金“彈盡糧絕”時,張江藥谷不但沒有追要場地租金,還積極幫助宣傳公司的創新和市場推進,令他大為感動。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張江藥谷(又稱“中國藥谷”)-張江醫谷研發實驗室衡谷園區》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