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拍攝:本公眾號主編老丁
拍攝時間:2017年3月初八日上午
秦州慧音山二龍大王——南霽云
南霽云個人生平簡歷
南霽云(712年―757年),魏州頓丘(今河南清豐),唐朝玄宗、肅宗時期名將。出身農民家庭,因排行第八,人稱“南八”。為人勇武過人。在“安史之亂”中,協助張巡鎮守睢陽(今河南商丘),屢建奇功。后睢陽陷落,南霽云寧死不降,慨然就義。
南霽云青少年時代勤勞能干,喜愛學習,平時收工后總要習文練武。傳說他會七十二路槍法,善騎馬射箭,能左右開弓,百步穿楊。因為家境貧寒,不得不棄家外出謀生,后來有幸結識雷萬春(城兒坪黑池龍王——黑馬爺),并一起投奔張巡(青石峽銀崗山白馬大王)部下被委以重任。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慶緒殺死安祿山后,派汴州刺史尹子奇統兵30萬攻睢陽(今河南商丘市睢陽區西南)。睢陽太守許遠向張巡求援。張巡、南霽云引兵向睢陽進發,攻破叛軍防線后與睢陽守軍勝利會合。后來尹子奇披掛上陣,被南霽云一箭射中左眼。為守住睢陽,張巡派遣南霽云先向屯兵彭城(今徐州)的御使大夫許叔冀求援,但許無動于衷,南怒罵而歸。于是率領精騎三十突圍至臨淮(今江蘇盱眙北)向御史大夫賀蘭進明求救。南霽云見其不肯出兵,便進前一步說:“睢陽與臨淮近在咫尺,兩地相依為存,若睢陽失守,臨淮危在旦日,請大夫三思。”賀蘭見南霽云是難得將才,便想留于身邊,于是設宴款待。南含淚道:“我南霽云來的時候,睢陽的人吃不上五谷已經有一月多了。現在叫我在你這里享清福,我于心不忍啊。再說我能咽下嗎?”說著,拔出佩刀自斷中指,上馬揚長而去。臨出城拔箭射入佛塔。并發誓說:“等待叛軍平定后,我一定殺了進明,這一箭就是干證!”。 在睢陽返城途中,被叛軍發現,經一場血戰,才進了睢陽城內。城內絕糧,“茶紙既盡,遂食馬;馬盡,羅雀掘鼠”,張巡將自己愛妾對著三軍將士殺掉,給將士們食用。將士們皆聲淚俱下,不忍心吃,張巡強令將士吃下。 尹子奇用云梯攻城,城頭上的守軍已餓到無法拉弓。
這一年十月,睢陽陷落,張巡、南霽云被虜。叛軍尹子奇勸南霽云等投降,南正氣凜然,大聲說:“男子漢大丈夫,不可向不義者屈服,寧掉頭顱垂青史,不留罵名在人間。”昂首挺胸英勇就義。
封神祭祀
南霽云在甘肅省天水市一帶具有極為廣泛的群眾影響,在當地被供奉為二龍大王,民間廣泛敬稱為二爺。
睢陽保衛戰是安史之亂期間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以張巡、南霽云、雷萬春等為首的數千精兵,被困孤城,捕雀掘鼠,吃草根,扒樹皮,頑強拒守,寧死不屈,城破后,張巡、南霽云、雷萬春等三十六將全部遇難。安史之亂平定后,唐肅宗感其勇壯,追封南霽云為開府儀同三司,贈揚州大都督,置像凌煙閣。唐肅宗詔封南為睢陽太守,特進左金吾衛將軍,畫像續入凌煙閣。宋太宗于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敕封南為秦州慧音山昭佑嘉澤二龍神君。清嘉慶帝敕封南為秦州慧音山昭佑綏灃嘉澤二龍大王。
二龍大王南霽云的總廟會在天水秦州慧音山,甘谷總廟會在新興鎮雒家坪村,全馬路有47村,廟47處。主要集中在大像山鎮、新興鎮、安遠鎮一帶。二龍大王經千余年崇拜,在天水一帶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祭祀程序。據不完全統計,天水市五縣二區范圍內有南霽云、張巡、雷萬春等廟守達二百余處,每逢節會,香火鼎盛。
五月會
每年的“二龍王”五月會,“二爺”都會從甘谷總廟雒家坪坐車(因路程太遠所以用車拉)去天水總廟“取龍水”然后回到甘谷縣城總廟,屆時縣城街道兩旁的大小鋪面家家放炮相迎,每店都會或多或少的捐些香火錢,出了甘谷縣城,“二爺”便開始從鎮47個村鎮依次傳遞,(當地人稱之謂“打醮”。)村民們帶著鑼鼓,嗩喇,鞭炮,打著彩旗,拿著香火去接“二爺”,接頭后,所有村民由村里老人帶頭,全體村民面朝“二龍王”神像,跪地燒香燃表磕頭供奉后,十幾個年輕的小伙子們抬起去自己的村子,隊列的最前面是鞭炮,其次是拿旗的孩子們,緊跟著的是鑼鼓,嗩喇,接著是“司公”(主持儀式的禮儀在當地的稱謂)然后是端著香盤的村里老人,排行倒數第二的是手拿“二爺”令旗的指揮員,最后才是“二龍王”神像,其余的村民則緊跟在“二爺”的兩邊。只因“二爺”是武將所以喜歡人抬著“他”跑,故此大伙都是抬著跑,雖然個個滿面汗水但心中卻喜悅無比,不論到哪村都是如此的隆重熱鬧,村里幾乎每村都有安放神像的廟宇。到村后將龍王爺安放于廟宇后,開始擺放供品,村民集體燒香。第二天開始打教,“司公”帶領大家又唱又跳,好不熱鬧,其間也有很多還愿,捐助與乞富求安的村民,等所有的教打完后又送往下村,依次往下!每年等所有的村會結束后二龍王于七月底返回總廟,整個五月會歷時將近三個月,場面空前盛大,逐漸形成廟會!為當地一年中頗為隆重的祭祀活動。
秦腔《睢陽魂》
2006年,中國作協會員、甘谷縣文化館牛勃根據南霽云的歷史故事傳說,亦即天水一帶民間供奉的秦州慧音山二龍大王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創作了大型秦腔歷史劇《睢陽魂》。
秦腔《睢陽魂》由中國作協會員、甘谷縣文廣局副局長牛勃編劇,陜西省戲劇研究院老同志王震作曲。該劇反映了發生在唐朝時期著名的河南睢陽保衛戰的故事,刻畫了平定安史之亂的民族英雄南霽云不畏艱險,出生入死,保家衛國,為國捐軀的英雄氣概,南霽云也就是家鄉天水市--甘谷縣一帶民間供奉的秦州慧音山二龍大王。全劇通過馳援、接應、搬兵、堅守、殉國等一系列慷慨悲壯的場面,塑造了南霽云、張巡、雷萬春、南夫人等英雄形象,歌頌了他們在國家危難時刻的大忠大勇,唱響了一曲精忠報國的主旋律。
2008年10月27日晚8時,《睢陽魂》在甘肅省蘭州市蘭空禮堂參演了“甘肅省慶祝建國60周年暨新創劇目匯演”,次月2日晚,金城大劇院舉行隆重的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全省新劇目頒獎晚會。《睢陽魂》獲劇目二等獎,編劇牛勃獲編劇三等獎。
【以上文章內容根據謝家灣鄉丁家溝村退休老師丁旺口述及網絡資料綜合整理】
請繼續欣賞小編為您抓拍的精彩瞬間
祝壽演出秦腔名家薈萃
精彩回放
【愛心接力】老丁||丁學民的第一次蛻變
【甘谷文學】王苗苗詩歌||盼雨
【甘谷文學】王苗苗||心會長出翅膀
【文學園地】家鄉的風(王苗苗散文)
【甘谷文學】王苗苗||再見,我的2016
【甘谷文學】王苗苗||求學記
【甘谷文學】王苗苗||女兒替媽媽寫情書
【甘谷文學】付元恒新詩精選
【鄉土文學】老丁||清明節,我和父親的隔空對話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甘谷網事》,查看歷史消息
小編微信電話號碼15337019918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龍五爺神像佛教傳說財神爺佛像五龍爺真神文殊菩薩神像龍王爺神像》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