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廈門都是來自四海八方的游客,放眼望去,都是華而不實的小店和不絕于耳的吆喝聲,這真的就是廈門的全部了嗎?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再堅固的城墻也會斑駁,帶著歷史風塵的舊街會重建,盛極一時的港灣會變成湖,這個經歷過歲月洗禮的老廈門,你可曾領略過她真正的風情?
她,被西方文化與海洋文明加持過
半城煙火半城淚,這是一座有故事的海濱小島。
廈門這座“十閩之保障,海疆之要區也”,無論是保家衛國的中華大將抑或西方列強,世人的目光不曾從廈門身上移開過。
1844年,廈門開埠,成為五口通商海岸。這座島嶼經歷了百年的風雨飄搖,它的歷史像樹的年輪一般,每一個圈都是成長的印記,每一圈都成為沉淀為文化,每一個傷疤都會成為更強韌的盔甲。
在海洋文化的浸潤下,這座小島始終有著兼容并蓄的氣韻:熱情,愛冒險,海納百川的包容。
她,在文藝旅游標簽中迷失自我?
如今,曾經作為閩南門戶的小島,帶著歷史的饋贈,藉由中西文化交融碰撞而來的火花與西方設計風潮的啟迪,率先成為了文藝先行者。
她被譽為“文藝之城”,是文藝青年烏托邦式的詩意之島。
文藝之風已蔚然成蔭,但這股小清新文藝浪潮又夾雜著用力過度的商業氣息,老廈門本來的況味與風情開始變得面目模糊。
很多人知道鼓浪嶼的每個文藝角落,知道環島路的海風和白鷺,知道廈門文藝網紅小店的故事,知道各種廈門排長龍小吃攤的所在地,卻不知道這只是旅游化的廈門被披上的帶著跳蚤的華麗外衣。
老廈門的風情萬種誰人能懂?
廈門猶如一個風情萬種的美人,她靜看著數百年的潮起潮落,也見識過炮火與烽煙,她淡定自若地安坐在午后的藤椅上,等人將她的美與韻味譜成一首歌。
我們不單想傳頌她的美,亦想守護這座有故事的島。
老廈門的況味與風情,以筆墨為媒仍意猶未盡,我們認為她的美應該是可以觸碰的,可以看見的,可以讓人反復品味的。
食色性也,將故事與氣魄,將情懷與舊時融入美食當中,才能永葆生機。人們可能會忘記一個故事,忘記一個人,忘記一段歷史,卻無法忘記一種潛藏入心底的味道。
廈門與你一同尋味尋根尋故事
城市的面貌可能千變萬化,但每座城市都有著自己的歷史的肌理與人文故事,有人喜歡它,有人懷念它,也有人攀山越嶺來尋它。
廈門人在用這片土壤,辛勤而興致高昂地前行,用這片曾生長出老廈門情懷的土地孕育了一個全世界。
新廈門的文藝之美廣受關注,而深藏在地道老廈門心中的故事,深藏在地道美食手禮當中的兒時味道,總讓人難以忘懷。
千帆過盡回首時,愿這島上仍住著一個原汁原味,不巧取豪奪,不過于包裝,經得起推敲,值得反復回味的老廈門,地道贊與你一同尋味尋根尋故事。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海岸島嶼消浪的扭王字塊模具水泥預制消波塊模具京偉視頻》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