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AI時代,學生應該學習什么,怎樣學習?
2月17日,上海市市西中學校長董君武在2024學年第二學期的開學典禮上致辭,希望市西學子充分理解和認識AI時代對人生和學習提出的新挑戰、新要求,擁有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更加卓越的人生。
AI時代,審視我們的學習
——2024學年第二學期開學典禮致辭
上海市市西中學 董君武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
早晨好!
經歷了一個月的寒假,我們迎來了新學期的第一天。此刻,在這里隆重舉行2024學年第二學期的開學典禮,請允許我代表全體教職員工祝賀每位同學“又長了一歲”。
各位同學:對于年輕人而言,“又長一歲”意味著又多了一點成熟,多了一份責任,意味著作為學生的你們又增加了對學習意義的理解,增強了主動學習的自覺性。所有這些都會伴隨著大家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去提升你們對學習和人生價值認知,從而更好地促進自我發展。
市西學子在“好學力行”校訓的引領下,在教師的悉心指導下,普遍具有積極主動追求發展的自我認知和內驅動力,普遍具有規劃未來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市西中學教育傳統賦予學生的具有象征性意義的文化符號和個體特質。
然而,時代潮流滾滾向前。當前,人工智能應用迅猛發展,特別是寒假中爆紅的DeepSeek,必將推動社會和教育的根本性變革。此時我想與同學們討論一個話題,那就是AI時代,需要重新審視人類的學習。
早在2017年和2018年,我寫給高一新生公開信的主題,分別是《智能化時代,如何超越自我》和《AI時代,我們站在十字路口》,與當時的同學們討論了“學習什么”“怎樣學習”“為什么學習”等話題,試圖引導大家思考:“應該以怎樣的學習,直面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世界,回應人工智能廣泛應用的時代?”
八年多來,人工智能的應用以超出許多人想象的驚人速度發展著。以大語言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在許多方面已經或正在超越人類的智力和能力。例如:2023年和2024年OpenAI公司先后發布的ChatGPT和Sora,分別解決了文本和圖像等內容的智能化處理;國內的豆包、Kimi等系統,已經可以處理某些領域的文本文件;由梁文鋒團隊發布的DeepSeek,基于算力、算法和數據等方面的技術突破,促使人工智能的自我學習和更新能力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同時,機器人的研發也持續產生新的成果,例如,2025年央視春晚上的宇樹機器人,它的靈巧程度越來越接近人類,而且批量生產的成本已經可以控制在1萬元左右,這標志著每家每戶擁有一個機器人幫助完成家務等勞動的時代,即將到來。
各位同學不妨觀察一下我們的身邊,其實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自動駕駛汽車、掃地機器人、擦窗機器人、送餐機器人、客戶服務,甚至,醫院里幫助醫生開刀的手術機器人等等。
我們很容易發現:機器人在工作中的精細程度和適應惡劣環境的能力,正在超越人類。而以ChatGPT和DeepSeek等系統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已經可以幫助人類進行文字和圖像處理,在有質量的正確提問引導下而生成的文本,可以達到普通人的中等水平以上。例如,上學期高三一次語文考試的作文中,老師認為一位學生的作文寫得很好,準備將這篇文章作為范文進行講評,后來,發現這位同學在考前復習時,曾經使用人工智能寫過類似的文章,由于題目類似,因此在考試中完成了高分作文。一位朋友告訴我,如果想在英語高考中寫出滿分作文,運用人工智能學習寫作,不失為一個有效的途徑。從這些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人工智能已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人工智能在運算能力、記憶能力、收集分析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已經遠遠超越了人類,人工智能正在改變著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方式,也必將改變教育和學習的方式。
在這樣的時代,我們必須思考:什么樣的勞動不會被人工智能替代?怎樣以未來的需要建構今天的教育,開展針對性學習。我們必須認識到簡單重復的刷題不應該成為學習的主要任務,從解題的角度,也許人工智能已經超越了人類。那么,面向未來,當代學生應該學習什么,怎樣學習?我想從這兩個方面與大家簡要做一個討論。
第一方面,關于“學習什么”,AI時代,我想至少應該學習三個方面內容:
第一,培養思維與語言能力。
請大家要注意我把思維與語言放在一起,為什么?其實,在平時學習中,大家是不是有一種體會,比如說數理化中的一個概念、一種方法,當你能夠向同學講清楚的時候,你一定真的理解掌握了。從哲學角度來說,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依托語言展開。人類之所以成為地球上最高智慧者,是因為人類產生了語言。依靠語言,人類所有的文明成果可以實現跨代傳承、傳遞與傳播。事實上,某些方面能力遠遠超過人類的動物不少,但是它們在應對大自然尋求生存過程中積累的個體經驗,由于缺乏語言這一載體,只能完成父輩與子輩之間的代際傳遞,而很難實現跨代傳遞,而且在傳遞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信息的衰減。所以,在語文和英語課程的教學中,不僅要注重語言學習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還應重視語言學習的思維性要求。
回到今天的主題,隨著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人類唯一的優勢可能只剩下人的大腦以及基于大腦的思維能力。如果連人類大腦的思維能力也被機器人超越了,很難想象人類的未來將走向何方。因此,今天的學習應把高階思維的培育與發展,以及展開思維的語言能力的培養,作為核心內容。
其實,十多年前,市西中學已經認識到高階思維的培育與發展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并體現在日常的教學中:在2012年建設了思維廣場,開展了語文、英語、政治、歷史的必修課程教學;2019年建設了漫思實驗室,用于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必修課程教學;2023年與高校合作建設了研究院的創新實驗室,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適切的課程與項目學習。
第二,培養社會化與溝通能力。
教育非常重要的功能是讓學生實現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變,這種學生的社會化過程,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人與人的交流和溝通。復旦大學原校長楊玉良教授2024年9月在考察新加坡一所大學時,了解到有一門幾百個學生選修的課程,第一次上課卻只有幾個學生到教室上課之后,發表了一個觀點:面向未來,當代大學也許會消亡。那么基礎教育的學校呢?
我個人認為,在未來相當長的一個階段里,中小學依然會存在。因為,基礎教育面對的是在成長發育過程中的學生,他們身體還未成熟,人格尚未完備,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需要通過中小學校的教育完成人的社會化過程。而人的社會化必須是學生個體處在不同群體的不同組織中,在與不同的人們共同生活、一起學習的環境中,通過交往中的溝通與交流,獲得情感體驗,學會在社會組織中的生存與發展。目前,還很難想象生命個體生活在一群機器人中間,通過人與機器人的溝通與交流,實現人類的社會化。
所以,今天的學生必須在學習過程中,注重與人打交道,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學會與人交流,提高溝通能力,更好地實現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變。
第三、培養幸福生活的能力。
這個觀點,其實我在很多年前已經開始向市西的學生闡述,大家想想,未來60%以上的人類勞動都被機器人替代的時候,比如家里的家務也全部由機器人完成的時候,人還能做什么?同時,上海交通大學原校長張杰教授大膽預言:在不久的將來,也許,人類將實現永生。同學們,人類未來的場景是:一方面,許多人類勞動被機器人所替代,另一方面,人類將會永生。這就要求人類必須思考哲學與社會倫理的重建,必須思考人為什么而活著,必須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和生存的意義,而幸福生活的能力一定關乎每個人生存的價值與意義——這一關于人生的本原命題。
各位同學:所謂幸福生活的能力,就是要讓自己的人生不僅有意義,還要有意思,這一定與自己的興趣、愛好相關。所以,今天的學習必須注重興趣愛好的培育。當然,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愛好,這種興趣愛好,既可能是與中考高考學科相關的內容,更可能是與體育藝術相關的項目。所以,今天的教育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AI時代展望未來,從幸福生活能力角度,我們不僅僅要注重德育和智育的發展,相信更多的人會從體育和美育的項目中發現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在勞動創造中葆有一種對未知世界持續的好奇心和不懈探究的欲望,這些都可能成為人生幸福的源泉,培養幸福生活能力,不妨從這些領域的學習過程中去尋找。
第二方面,關于“怎樣學習”,我想主要講四點想法和建議。
第一,將課程內容作為培育高階思維、發展語言能力的載體。
今天的學生要進一步認識到傳統的學習內容,除了服務高考這一目標,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為培養高階思維的載體,成為發展語言能力的載體。在學習相關內容過程中,要更加關注概念的發生、形成和發展過程,更多地關注思維過程與方法的感悟,更多地關注自身的能力與素養的培養。
第二,善于運用人工智能,作為促進自身學習與發展的工具。
DeepSeek等人工智能上線之后,我相信:運用人工智能的能力,一定會逐漸成為勞動者的基本能力與素養,今天的學生應該將人工智能作為自己開展學習的工具和助手。為此,從2023年起,市西中學為愿意運用信息化手段支持學習的學生,提供了借用PAD的便利;2025年1月18日,學校明確將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賦能學習作為2025年的重點工作。我希望每一位學生能夠更好地利用PAD,運用人工智能更好地促進自己的個別化優勢學習與發展。
第三,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提高溝通能力,實現個體社會化。
提高人際溝通、情感交流的能力,更好地實現和提高社會化的程度,需要人與人的交往、交流環境。所以市西中學在高中三年,設計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活動和集體活動,希望大家要面向未來,好好地珍惜人與人的交往,從而提高溝通交流能力,使自己真正成為社會人,這在人工智能時代顯得尤為重要。
第四,重視體育、藝術、科創等課程,培養幸福生活能力。
希望同學們積極參與體育和藝術活動,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努力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加強自我修煉,逐漸在體育、藝術、科創等方面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希望在團隊的學習活動中,逐漸培育和發現自己終身運動伙伴,以及藝術和科創的共同愛好者。相信這樣的學習,一定會讓同學們受益終生,一定會讓大家活得更有意義,活得更有意思。
各位同學,今天我跟大家討論了人工智能時代,如何認識今天的學習,如何審視今天的學習。只有充分理解和認識AI時代對人生和學習提出的新的挑戰和要求,我們才會擁有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更加卓越的人生。我相信市西的學生一定擁有美好、幸福而卓越的未來!
謝謝大家!
2025年2月17日
編輯:芮德貴
校對:曹鉺
關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驚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布,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信息發布平臺,如您認為發布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系刪除!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上海市市西中學(上海市市西中學校長董君武AI時代)》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