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綜合
天上掉餡餅,羊毛黨連夜撿漏。
1月20日凌晨,電商平臺拼多多被曝出現重大BUG,用戶可領100元無門檻券。這一漏洞引來了大批用戶“薅羊毛”,并全部將優惠券用作話費充值,Q幣充值等。
拼多多在20日午間緊急回應表示:是被黑產利用漏洞,已經報案。
1月20日凌晨開始,網購平臺拼多多忽然被曝出現重大bug……
用戶可以領取100元無門檻優惠券,據頁面顯示,有效期一年,且全場通用。
得知這一bug的網友,隨機開始薅羊毛。
一夜間眾多網友紛紛選擇充話費或Q幣等……
有網友甚至曬出截圖,表示自己賬戶內有超過50萬Q幣余額。網上更是流傳的損失數字是超過200億元,甚至有網友擔心“拼多多會不會一夜倒閉”。
對于上述消息,拼多多官方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1月20日晨,有黑灰產團伙通過一個過期的優惠券漏洞,盜取數千萬元平臺優惠券,進行不正當牟利。網絡流傳的截圖均為偽造,具體的數額不便透露。
該官方人士稱:
“針對此行為,平臺已第一時間修復漏洞,并正對涉事訂單進行溯源追蹤。同時我們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并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對涉事黑灰產團伙予以打擊。”
1月20日上午9點,拼多多已將相關優惠券全部下架。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領到未使用的優惠券也被全部下架。這引發部分常規用戶的不滿,大量網友在拼多多官微質問:“100元優惠券為什么不能用了?”
大量網友在拼多多官微質問:“100元優惠券為什么不能用了?
如何界定“BUG”是難題或出現“法不責眾”局面?此事發生后,也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出截圖表示,拼多多客服已與其取得聯系,稱其夜間下單多個虛擬商品,均使用了“100元無門檻抵用券”,這種行為涉嫌違背《拼多多服務協議》且金額較大,希望如數歸還,否則將在14個工作日內提起訴訟。
據新浪科技報道,拼多多方面對此回應稱:截圖是PS的。
拼多多回應稱該截圖是偽造。
而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記者查詢《拼多多服務協議》發現,在用戶守則第五條也確實寫有:使用拼多多平臺外掛或利用拼多多平臺當中的BUG來獲得不正當的利益,此舉有損于拼多多和其他用戶的合法權益。
而據新《電商法》第四十九條:
“電子商務經營者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用戶選擇該商品或者服務并提交訂單成功,合同成立。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等方式約定消費者支付價款后合同不成立;格式條款等含有該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也就是說,消費者付款以后,商家不能用“格式條款等方式”約定付款后合同不成立的。
目前的問題或許是,怎么來界定BUG?
對于一晚上充了94萬Q幣和話費的“羊毛黨”、單純領了張券的不知情消費者和拼多多自身而言,“BUG”這個詞顯然有不同的理解。
事實上,“羊毛黨”早已成為網絡黑產的重要力量之一,存在著無數專門分享薅羊毛線報的QQ群、微信群等。有人專職在群里分享“羊毛”信息,隨即羊毛黨便集體出動“占便宜”。
據網友描述,在這次的事件中,“有的大牛領了上千張100元無門檻券,怕被抓進去于是把領券方式公布于眾”,希望最終形成“法不責眾”的結局。
這次的事件也或許能給喜愛發券搞促銷的電商平臺“擰上了弦”——風險控制、預警機制、技術和運營的防漏洞能力,都需要時時盯緊。
此前因神秘BUG被蘋果商店下架這并非近期拼多多首次出現“BUG”事件。
11月27日,拼多多APP被發現已從App Store中消失,搜索拼多多關鍵詞,僅能搜到商家版。而從拼多多官網掃描下載二維碼,跳轉至app store后,則顯示此App在您所在的國家或地區尚未提供。
巧合的是,拼多多APP在11月25日進行了版本更新。
而隨后拼多多方面回:拼多多最新發版的iOS客戶端(買家版)存在技術bug,導致短期下架。已與蘋果官方取得聯系,將在緊急修復后盡快上架。
拼多多第三季度財報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拼多多共實現33.72億元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697%;前九個月總營收為74.6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超13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三季度,拼多多的平均月活躍用戶為2.31億,較去年同期增長226%。
但財報顯示,拼多多凈虧損進一步擴大,第三季度虧損10.98億元,而去年同期為2.21億元;前三季度共虧損77.93億元,較去年同期擴大逾14倍。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