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中國風
容齋茶 | 中國風 | 傳統工藝
微信號:rz17668
花饃
花饃是漢族民間面塑品,也稱“面花” ,因花式各樣而命名為花饃。在我國西部,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風俗和技藝。
陜西
陜西渭南,面花的種類,可分為祝壽、婚慶、節日、過歲、喪禮、禮品等幾種。花色主要采用紅、綠、蘭、黃、紫、黑等六色。合陽縣面花久負盛名,被列為“秦藝六絕”之一。
花饃在合陽又叫“面花”、“花饅頭”,是廣泛流傳于民間的一種風俗禮饃,也是藝術性極高的民間藝術品。
每當民間四時八節、生婚壽葬、紅白喜事,花饃都成為饋贈親友的珍貴禮品。
花饃這東西既是平常難得吃上的節日食品,又是風俗信仰的象征物,是農村群眾禮尚往來、寄予厚望、抒發情感的媒介。
山西
聞喜花饃是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的漢族傳統名點。聞喜花饃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歷史,已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完整的創作體系。
聞喜花饃有“花糕”、“花饃”、“吉祥物”、“盤頂”四大系列200多個品種。饃2006年入選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展出。在2012舉辦的“中國·聞喜花饃文化節”上創造了四項世界紀錄。
在歷經千年的傳承中,聞喜花饃不僅被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還形成了獨特的制作技藝。包括:搓、團、捻、搟、剪、切、扎、按、捏、卷等十多道工藝,所用的工具包括搟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簽等。
聞喜花饃的制作工藝有麥子的篩選、晾曬到面粉的加工,從制酵、發面到捏形、蒸制,成形和著色等。做出一個聞喜花饃,至少需4到5天,需要9大工序即凝水、籮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饃、蒸制、著色、插面花,100多道小工序,全手工揉捏而成。聞喜花饃的制作原料以北垣面為主,另有豆子、棗、胡椒等輔料,使用北垣面粉和北垣水制作的聞喜花饃是最正宗的。
共同發展
容齋 長年尋有意于傳統工藝,文化體育產品及項目,茶、茶館等相關方向的各地朋友交流合作,互益共進!
中國風產品暨項目合作
交流微信: nenu89
點擊“閱讀原文”發現更多精彩!
本文由容齋傳統工藝研究院整理,文圖收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花饃的做法視頻教程》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