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石油的年消費量約為400億桶,相當于每天約消耗11000萬桶,每秒約消耗1200桶。這絕不是個小數,再來看看世界各地鼓吹發現的新油田,如巴西的圖皮油田,預計儲量為80億桶,但實際只夠全球使用3個月。
據國際能源署的兩名高級官員透露,為了避免引發外界對石油短缺問題的恐慌,美國正發揮其巨大影響力,鼓勵能源監控機構對石油供應量下降、面臨短缺的問題視而不見,并夸大找到新油田的機率。
國際能源署2005年曾預測,到2030年,世界石油供應將達到頂峰,日產量將高達1.2億桶。但是他們隨后將產量降低到1.16億桶,2008年又降到1.05億桶。在這位內部人士看來,“1.2億桶的日產量純屬胡說,即便是維持石油產量每天9000到9700萬桶也是虛的。他們是擔心一旦這些數據公布,很可能會引發石油恐慌,進而影響到金融市場。美國擔心石油頂峰期結束,因為那將威脅到他們使用石油資源的權力”。另一名國際能源署官員則披露,在他們組織內部,有一個潛規則,那就是不要惹怒美國。“石油儲量根本沒有美國宣揚的那么多,我們現在已經進入石油頂峰期,我認為情況將變得越來越糟糕”。
根據英國能源調查委員會10月份公布的一份報告,全世界常規石油產量可能已經達到頂峰,2020年之前將達到終結點,只是政府沒有勇氣面對這個危險,報告首席作者史蒂夫·索瑞爾說,“石油產量不會在2030年前達到頂峰”的預測過于樂觀了,英國自由黨議員約翰·海明說:“國際能源署的數據不能完全相信,英國政府需要加快發展更穩定的低碳經濟,以避免石油波動造成嚴重的經濟混亂”。一名能源部人士證實了上述報告,官方報告還稱,現有的油田到2030年前所能開采出來的原油產量可能還不到當前產量的一半。
石油是我們當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石油化工產品多達5000多種,人們最熟悉是三大合成材料,即: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此外還包括名目繁多的精細化工產品,可用于醫藥、農藥、染料、香料、涂料、化妝品、洗滌劑、粘結劑等。僅農藥中,據不完全統計有58種殺蟲劑、33種殺菌劑、22種除草劑、43種植物生長劑、32種復配農藥和34種其它農藥,共222種農藥的原料來自石油煉制產品,100多種人用藥物也用到石油制品。可見石油制品不僅廣泛用于工農業、建筑,而且滲到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每時每刻都與它相伴,石油已成現代人生存的必備之物。
石油枯竭或者被新能源淘汰之后,對人類的生活大抵會影響這些方面:
1、糧食與農業:田間作業的各種農業機械,包括耕作、播種、收割與運輸等農機,都用柴油作燃料。
2、工業:工業生產中普遍使用機器,任何機器沒有潤滑油就轉不動,現代95%潤滑油是石油制品,石油枯竭前如不能用替代原料生產足夠的、型號繁多的潤滑油,就連發電機、電動機也沒法轉動。
3、交通:現在的汽車,火車,船泊,飛機等用的燃料95%都是從原油中提取。
4、人口分布與城鄉格局:今后幾十年人口還在增加,可能達到八、九十億,對石油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5、宏觀經濟:發達國家三次產業的比重依次為三、二、一,即服務業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工業、建筑業,最后是農業,以后很可能回到現代化之前的比重一、二、三的順序。
6、國防:飛機、坦克、軍艦、軍車,沒有石油產品成了一堆廢物,戰爭又回到“小米加步槍”的狀態了。
7、日常生活:無處不用的塑料不見了,油氣枯竭后燃氣灶用不成,只能改為燒煤,高層樓的住戶更不方便了。
隨著能源危機的出現,人們開始發現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重要性。一項研究認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可以滿足全世界能源需求的40%,可再生能源為來自大自然的能源,例如太陽能、風力、潮汐能、地熱等,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新能源一是尋找其他可代替能源,如可燃冰、氫氣、核能等;二是對傳統的能源進行技術變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主要包括對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車用的新型燃料以及智能電網等。
我們與低碳節能生活:戶外環保、低碳出行、多乘公共交通工具、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布袋),我們的一小點習慣的改變就是對地球的善待,也是對自己和自己子孫后代的善待,也留給后來人一片藍天,一汪綠水,一個完整的世界。“如果你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使得此時此地的世界是一個更好的所在,哪怕就好那么一丁點兒,那么你的言行作為就是善的,你就是一個合格的公民”。
結束語:
筆者對原油、天然氣、銅、白銀、豆油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
文/評金論古微信:pjlg777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正溴丁烷109-65-9醫藥、染料、農藥中間體》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