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 論
專論I.重要農產品生產成本的國際比較
隨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勞動工資水平和自然資源成本逐年上升,農產品已從低成本優勢轉為高成本劣勢,對中國農產品競爭力和農民純收入產生了極大的壓力。同時,中國已是農產品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國際市場對國內農產品價格形成了“天花板”作用,農產品成本上漲的壓力很難通過提高價格的途徑釋放。在生產成本“地板”上升和價格“天花板”封頂的擠壓困境中,中國農產品不僅正在喪失走出國門的競爭力,而且在國內市場上也面臨“洋貨入市、國貨入庫”的困境。
盡管國內各界已經看到日漸加深的進口農產品替代國內產品的現象,但對中外農產品生產成本依然缺乏正確且清楚的認識。本文通過對一些重要農產品生產成本進行國際比較,以期反映現狀、找出差距,為中國農產品貿易應對措施提供參考。
一、關于農產品成本指標口徑和數據
進行農產品成本國際比較時,最難的是數據的可獲性和統計指標口徑的可比性。統計數據的可獲性主要取決于一國的統計制度,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統計往往是統計對象少且指標簡單,比如越南、泰國等稻谷主產國的官方統計就沒有農產品成本收益核算;即使是發達國家也會缺乏農產品成本收益核算,比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只有以農場或農產品行業為對象的成本收益核算,而沒有以具體農產品為對象的成本收益核算。因為數據可獲性的限制,本文選取了稻谷(中國、美國)、小麥(中國、美國、歐盟[1])、玉米(中國、美國)、大豆(中國、美國、巴西)、棉花(中國、美國)5種大宗農產品進行比較。
即使有以農產品為對象的成本收益核算,不同國家之間因生產方式不同,納入農產品成本核算的指標和口徑范圍也會有所不同,可比性仍然是難題。比如,美國的農業動力全部采用石化能源和電力,已經不用畜力,因此,沒有“畜力費”指標,而中國有“畜力費”這一指標;又如,中國大規模使用農用薄膜,所以物耗費用中有一項“薄膜費”,而美國、巴西、歐盟都沒有這項物耗指標。
各國的會計制度和財務核算關注點也可能存在差異,因此,不同國家的農產品成本核算指標和口徑范圍也會出現差異。比如,農業生產中會發生外包作業,尤其美國和歐盟農業生產中的社會化服務比較普遍。因此,歐盟和美國的農產品成本核算中都有一個“外包作業”指標,中國也有一個反映外包作業的“租賃作業費”指標,但中國和歐美的口徑范圍是有差異的。歐美將各種外包作業發生的費用以及“技術服務費”記入該指標,而中國的“租賃作業費”不僅包含了外包的機械作業,還包括排灌費(含水費)和畜力費、但不包括“技術服務費”。因此,進行國際比較時就需要對指標涵蓋范圍差異作出相應調整,以提高可比性。
同一個國家在不同時期也會使用不同的核算指標,特別是在指標口徑的細度上會有較大差異。比如2006年前,美國將肥料核算分為化肥、農家肥和土壤調節劑3項指標;自2006年起則歸并為“肥料”1項指標。本文在指標分析中關注了時間角度的核算指標差異,主要采取歸并同類的方法進行處理。
同一時期的同一個國家,因為不同農產品的生產方式差異,也會使核算指標出現差異。如美國棉花成本核算中有軋棉費和灌溉費,而在小麥核算中就沒有這些指標;在棉花成本核算的收益和利潤方面考慮了副產品價值,而大豆成本收益核算的收益和利潤方面就沒有考慮。本文把不同農產品成本核算中無法對應歸類的個別特殊指標調整到“其他費用”中,在涉及收益和利潤時,對不同國家間有無副產品價值的核算差異采取統一納入或統一不納入的可比性處置。
鑒于上述可比性原因,本文首先對不同國家的農產品成本指標及其口徑涵蓋范圍進行了具體分析,在此基礎上,根據已知信息,盡量進行了一些可比性調整。表85是可比性調整的結果。表85從左至右先后展示了中國、美國、歐盟、巴西四個經濟體各自的農產品成本核算基本指標體系;在分析各經濟體農產品成本核算指標涵蓋范圍的基礎上,最終形成了本文采用的核算指標,其中“調整類別”是將不同國家相應指標調整到本文核算指標的類別序號。本文雖然盡可能進行了可比性調整,但仍然會存在一些非可比的方面,在利用分析結果時需要注意到這點。
在“調整類別”中要特別說明的是“其他間接費用”,這是本文自行設置的一個指標,主要是把巴西“其他費用”中包括的“生產運輸、處理、存儲”幾項獨有的特殊指標,歸入此項;把中國“間接費用”中的“銷售費”歸入此項。
本文的農產品成本核算體系基本指標及其數據來源如下:中國指標與數據(2013年)來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成本調查資料,美國指標和數據(2013年)來自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巴西指標與數據(2013/2014年度)來自巴西馬托格羅索州農業經濟研究所,歐盟指標與數據(2012年)來自歐盟委員會。
表85農產品成本核算口徑比較與調整
中國指標
調整類號
美國指標
調整類號
歐盟指標
調整類號
巴西指標
調整類號
本文指標
類號
總成本
0
總成本
0
總成本
0
J.總成本(=H+I)
0
總成本
0
?。ㄒ唬┲苯淤M用
-
?。ㄒ唬┙洜I成本
-
(一)經營成本
-
H.操作成本(=D+G)
-
?。ㄒ唬┲苯淤M用
-
A.物耗與服務費用
-
種子
1
A.特定成本
-
D.可變成本(=A+B+C)
-
物耗費用
-
種子費
1
肥料
2
種子
1
A.農作成本
-
種子費
1
化肥費
2
農藥
3
肥料
2
A1-物耗支出
-
肥料費
2
農家肥費
2
外包作業
6
植物保護
3
種子
1
農藥費
3
農藥費
3
燃料、潤滑油和電力
8
水
7
肥料
2
農膜費
4
農膜費
4
修理費
9
其他特定費用
10
農藥
3
機械作業費
5
租賃作業費
6
排灌費
7
B.非特定費用
-
機器操作
5
外包作業費
6
#機械作業費
6
經營費用利息
16
燃料與潤滑油
8
A2-勞動力
11
排灌費
7
排灌費
7
?。ǘ┓謹偝杀?
-
機械和建筑物維修
13
B.其他開支
-
燃料動力費
8
畜力費
8
雇工費
11a
外包作業
6
B1-其他費用
-
工具材料與修理費
9
燃料動力費
8
非付酬勞動的機會成本
11b
能源
8
技術援助
6
其他直接費用
10
技術服務費
6
農機具折舊費
13
其它直接費用
10
生產運輸
10
人工費(=11a+11b)
11
工具材料費
9
土地機會成本(地租)
12
?。ǘ╅g接成本
-
處理
10
自有勞動折價
11a
修理維護費
9
稅和保險
14
C.折舊
13
分類
10
雇工費
11b
其他直接費用
10
農場共同分攤費
15
D.外部支出合計
-
存儲
10
土地費用(=12a+12b)
12
B.人工費
11
工資支付
11b
管理費用
15
自有土地折價
12a
自有勞動折價
11a
地租支付
12b
B2-稅
14
地租支付
12b
雇工費
11b
利息支付
16
C.財務費用
16
(二)間接費用
-
C.土地費用
12
E.未付家庭項目折算
-
G.固定成本(=E+F)
-
固定資產折舊
13
自有土地折價
12a
家庭勞動成本
11a
E.折舊
13
稅和保險
14
地租支付
12b
自有資金成本
16
F.其他固定成本
-
管理費
15
?。ǘ?間接費用
-
定期維護
9
財務費
16
固定資產折舊
13
固定資本保險
14
其他間接費用
17
保險費
14
I.全要素收入
-
管理費
15
土地成本
12
財務費
16
銷售費
17
二、成本水平
從中外農產品生產成本絕對水平的比較可以看出,中國5種農產品生產成本已經全面高于其他主產國(表86)。畝成本絕對差距相對較小的是水稻,比美國高91.74元;其次是大豆,比巴西高184.92元、比美國高148.97元;玉米比美國高321.46元;小麥比歐盟高224.63元、比美國高596.35元,畝成本絕對差距最大的是棉花,比美國高1357.37元。一般差幅在20%-30%,高的超過60%(表87)。
僅僅從單位面積成本的高低也許還難以判定中國農產品成本競爭力,即中國的生產模式是否屬于高投入高產出?把投入產出聯系起來的單位產品(千克,下同)成本可以更好地反映產品的成本競爭力。產品成本分析結果(表88)表明,中國5種重要農產品的成本競爭力大大弱于其他主產國,以每千克產品的生產成本比較,水稻比美國高56.2%(0.88元);小麥比美國高33.8%(0.62元)、比歐盟高32.2%(0.60元);玉米比美國高97.3%(1.02元);大豆比美國高83.2%(2.06元)、比巴西高100.7%(2.28元);棉花比美國高30.6%(5.79元)。
較高的產品生產成本自然要求較高的市場價格,這樣才能使生產持續下去。從單位產品的生產者價格看(表88),水稻比美國高38.6%(0.76元);小麥比歐盟高42.3%(0.70元)、比美國高46%(0.74元);玉米比美國高94%(1.05元);大豆比巴西高58.9%(1.74元)、比美國高63.9%(1.83元);棉花比美國高66.8%(7.48元)。
在以國際價格為基準的全球性競爭市場上,中國如此高的產品成本及其所要求的生產者價格顯然是嚴重缺乏國際競爭力的。中國現有的農產品關稅稅率是抵擋不了巨大的價格差所形成的競爭的。
以上分析結果是基于2013年數據得出的。事實上,2014年中國農產品生產成本漲幅超過10%,進一步拉大了中外農產品生產成本的差距。2014年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是下行的,但中國農產品生產者價格卻在繼續提高,大豆生產者目標價格達到4.8元/千克,比上年政府實行的大豆臨儲價格高4.35%,比上年的實際生產者價格高2.35%;棉花生產者目標價格達到19.8元/千克,比上年的實際生產者價格高6.05%;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購價分別比上年提高了2.22%、2.27%和3.33%;小麥最低收購價比上年提高了5.36%;2014年的價格變動加大了國內外價格差,進一步降低了中國農產品的競爭力。
表86中外重要農產品生產成本
項目
水稻
小麥
玉米
大豆
棉花
中國
美國
中國
美國
歐盟
中國
美國
中國
美國
巴西
中國
美國
總成本(元/畝)
1151.11
1059.37
914.71
318.36
690.08
1012.04
690.58
625.90
476.93
440.98
2177.50
820.13
A.物耗費用
449.68
571.00
407.31
130.69
381.65
350.05
363.04
193.03
183.73
289.02
537.96
506.55
1.種子費
51.57
83.29
59.51
16.39
39.00
55.04
99.57
35.06
60.54
31.71
56.57
102.78
2.肥料費
138.98
114.12
170.21
47.09
95.41
154.57
156.45
55.29
38.97
124.79
209.40
98.68
3.農藥費
49.41
84.03
17.13
14.51
63.61
14.38
29.15
14.33
28.75
83.09
70.94
71.46
4.農膜費
4.42
-
0.02
-
-
4.54
-
-
-
-
28.52
-
5.機械作業費
-
-
-
-
-
-
-
-
-
15.60
-
-
6.外包作業費
170.56
58.29
122.69
10.80
36.60
102.71
18.13
83.28
10.16
2.40
96.66
24.56
7.排灌費
23.85
54.45
32.27
-
0.60
14.20
0.12
2.07
0.06
-
54.55
3.59
8.燃料動力費
2.93
144.90
0.70
19.77
57.01
0.38
33.31
0.34
22.01
-
3.18
65.27
9.工具材料和修理維護費
7.94
31.91
4.78
21.50
34.20
4.23
26.30
2.66
23.24
0.20
18.14
37.58
10.其他直接費用
0.02
-
-
0.63
55.21
-
-
31.24
-
102.62
B.人工成本
489.31
75.03
343.78
19.97
116.41
455.37
28.08
200.95
21.17
17.15
1359.84
44.89
1.家庭用工折價
430.78
52.75
333.54
17.74
85.81
426.97
24.90
183.26
18.06
-
1223.05
29.19
2.雇工費用
58.53
22.28
10.24
2.22
30.60
28.40
3.18
17.69
3.11
-
136.79
15.70
C.土地成本
193.28
219.80
153.85
64.99
55.21
196.96
171.14
220.68
157.10
58.38
252.31
88.32
1.家庭農地機會成本
44.11
-
13.97
-
-
20.76
-
166.98
-
-
215.10
-
2.租入土地地租
149.17
-
139.88
-
-
176.20
-
53.70
-
-
37.21
-
D.間接費用
18.84
193.54
9.77
102.71
136.82
9.66
128.31
11.24
114.93
76.43
27.39
180.38
1.固定資產折舊
7.30
143.24
3.66
84.64
91.21
2.89
98.83
0.95
86.35
16.82
11.07
154.26
2.稅和保險費
7.70
20.44
4.40
6.60
-
4.79
9.39
6.21
10.17
19.30
8.49
8.40
3.管理費
2.41
29.63
0.43
11.41
-
0.81
19.94
3.61
18.32
21.65
0.01
17.50
4.財務費
0.01
0.23
0.03
0.06
45.61
0.04
0.16
-
0.08
18.66
3.20
0.22
5.其他間接費用
1.42
-
1.25
-
-
1.13
-
0.47
-
-
4.62
-
注:1.人民幣/美元比值以中國銀行公布的2013年年均匯率6.1932折算;人民幣/歐元比值以中國銀行公布的2012年年均匯率8.1067折算;人民幣/巴西匯率來自巴西中央銀行2013年每日交易匯率,再算出2013年全年平均的人民幣/里亞爾平均匯率2.843737進行折算。
2.表中“-”表示該國該農產品核算中沒有此項統計指標或數據。
3.由于歐盟數據是2012年的,其對中歐農產品成本比較的影響主要有二:一是成本要素價格上漲會導致低估歐盟的成本,歐美國家農產品成本的上漲率一般在5%以內;另一是人民幣對歐元的比值上升,2013年比2012年升值了1.42%,這一因素會導致高估歐盟的成本。這二因素的反向作用大體相抵,使得2012年的數據分析仍具有較大的可比性。
表87中外農產品生產成本水平比較
(以中國為基準)
產品
國別(地區)
總成本
A.物耗費用
B.人工成本
C.土地成本
D.間接費用
絕對差值
(元/畝)
水稻
美國
-91.74
121.32
-414.28
26.52
174.70
小麥
美國
-596.35
-276.62
-323.81
-88.86
92.94
歐盟
-224.63
-25.66
-227.37
-98.64
127.05
玉米
美國
-321.46
12.99
-427.29
-25.82
118.65
大豆
美國
-148.97
-9.30
-179.78
-63.58
103.69
巴西
-184.92
95.99
-183.80
-162.30
65.19
棉花
美國
-1357.37
-31.41
-1314.95
-163.99
152.99
差幅(%)
水稻
美國
-8.0
27.0
-84.7
13.7
927.3
小麥
美國
-65.2
-67.9
-94.2
-57.8
951.3
歐盟
-24.6
-6.3
-66.1
-64.1
1300.4
玉米
美國
-31.8
3.7
-93.8
-13.1
1228.3
大豆
美國
-23.8
-4.8
-89.5
-28.8
922.5
巴西
-29.5
49.7
-91.5
-73.5
580.0
棉花
美國
-62.3
-5.8
-96.7
-65.0
558.6
備注:根據表86數據計算,表中的負值表示成本低于中國的絕對差值或差幅,正值表示成本高于中國的絕對差值或差幅。
表88單位產品成本和價格比較
產品
國家
(地區)
畝成本
畝產
單位產品成本
單價
元/畝
千克/畝
元/千克
差額
差幅(%)
元/千克
差額
差幅(%)
水稻
中國
1151.11
472
2.44
0.88
56.2
2.73
0.76
38.6
美國
1059.37
678
1.56
基準
基準
1.97
基準
基準
小麥
中國
914.71
374
2.44
0.62
33.8
2.36
0.75
46.0
美國
318.36
174
1.83
基準
基準
1.61
基準
基準
小麥
中國
914.71
374
2.44
0.60
32.2
2.36
0.70
42.3
歐盟
690.08
373
1.85
基準
基準
1.66
基準
基準
玉米
中國
1012.04
488
2.07
1.02
97.3
2.18
1.06
94.0
美國
690.58
657
1.05
基準
基準
1.12
基準
基準
大豆
中國
625.90
138
4.53
2.06
83.2
4.69
1.83
63.9
美國
476.93
193
2.48
基準
基準
2.86
基準
基準
大豆
中國
625.90
138
4.53
2.28
100.7
4.69
1.74
58.9
巴西
440.98
195
2.26
基準
基準
2.95
基準
基準
棉花
中國
2177.50
88
24.68
5.79
30.6
18.67
7.47
66.8
美國
820.13
43
18.89
基準
基準
11.20
基準
基準
三、成本結構
農產品成本一方面主要與投入要素價格水平有關,另一方面與投入量有關。從中外各自的農產品生產成本結構看,總體表現為中國的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比重明顯較高,而美國和巴西的物耗費用和間接費用的比重明顯高于中國(表89)。
中外人工成本比重存在懸殊差異,主要在于中國的農業機械作業水平較低,導致人工成本明顯偏高。國外大量采用機械作業,其人工成本比重較低,其機械成本就體現到物耗費用中的燃料動力費、工具材料和修理費以及間接費用中的折舊費和財務費。
中國農產品成本中的間接費用比重較低,主要是間接費用的絕對額較小。中國農戶經營規模小,一方面導致管理費用低,另一方面導致農用建筑物和農機為主的固定資產投入少,因此,間接費用中比較重要的固定資產折舊和財務成本就比較少;2006年中國取消農業稅后,進一步降低了間接費用。中國的間接費用中,折舊費和保險費是最大的細項。美國和歐盟的間接費用中,折舊費占到75%以上,其次是公攤的管理費,一般占到10%-15%。眾所周知,巴西是一個資金成本和稅負較高的國家,因此,其財務費的比重較大(表90)。
進一步分析物耗費用結構,可以看出不同國家農業的一些特點。美國的種子費用比重除小麥外,普遍高于中國,一般高出8-10個百分點,大豆高15個百分點。美國和歐盟物耗費用中的燃料動力費、工具材料和修理費明顯高于中國,因為他們大量采用機器作業。巴西由于統計口徑不同,把一切都打入了機械作業費。中國和巴西的肥料費普遍高于美國;中國的外包作業費(90%以上是機械作業費)大大高于美國、歐盟和巴西,可能是由于歐美國家大規模采取自有機械作業的結果(表90)。
表89中外農產品成本結構比較
單位:%
項目
國家(地區)
總成本
A.物耗費用
B.人工成本
C.土地成本
D.間接費用
水稻
中國
100.0
39.1
42.5
16.8
1.6
美國
100.0
53.9
7.1
20.8
18.3
小麥
中國
100.0
44.5
37.6
16.8
1.1
美國
100.0
41.1
6.3
20.4
32.3
歐盟
100.0
55.3
16.9
8.0
19.8
玉米
中國
100.0
34.6
45.0
19.5
1.0
美國
100.0
52.6
4.1
24.8
18.6
大豆
中國
100.0
30.8
32.1
35.3
1.8
美國
100.0
38.5
4.4
32.9
24.1
巴西
100.0
65.5
3.9
13.2
17.3
棉花
中國
100.0
24.7
62.5
11.6
1.3
美國
100.0
61.8
5.5
10.8
22.0
表90物耗費用與間接費用的結構比較
項目
水稻
小麥
玉米
大豆
棉花
中國
美國
中國
美國
歐盟
中國
美國
中國
美國
巴西
中國
美國
A.物耗費用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種子費
11.5
14.6
14.6
12.5
10.2
15.7
27.4
18.2
33.0
11.0
10.5
20.3
2.肥料費
30.9
20.0
41.8
36.0
25.0
44.2
43.1
28.6
21.2
43.2
38.9
19.5
3.農藥費
11.0
14.7
4.2
11.1
16.7
4.1
8.0
7.4
15.6
28.7
13.2
14.1
4.農膜費
1.0
-
0.0
-
-
1.3
-
-
-
-
5.3
-
5.機械作業費
-
-
-
-
-
-
-
-
-
5.4
-
-
6.外包作業費
37.9
10.2
30.1
8.3
9.6
29.3
5.0
43.1
5.5
0.8
18.0
4.8
7.排灌費
5.3
9.5
7.9
-
0.2
4.1
0.0
1.1
0.0
-
10.1
0.7
8.燃料動力費
0.7
25.4
0.2
15.1
14.9
0.1
9.2
0.2
12.0
-
0.6
12.9
9.工具材料和修理維護費
1.8
5.6
1.2
16.4
9.0
1.2
7.2
1.4
12.7
0.1
3.4
7.4
10.其他直接費用
0.0
-
-
0.5
14.5
-
-
-
-
10.8
-
20.3
D.間接費用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固定資產折舊
38.7
74.0
37.5
82.4
66.7
29.9
77.0
8.5
75.1
22.0
40.4
85.5
2.稅和保險費
40.9
10.6
45.0
6.4
-
49.6
7.3
55.2
8.9
25.2
31.0
4.7
3.管理費
12.8
15.3
4.4
11.1
-
8.4
15.5
32.1
15.9
28.3
0.0
9.7
4.財務費
0.1
0.1
0.3
0.1
33.3
0.4
0.1
0.0
0.1
24.4
11.7
0.1
5.其他間接費用(銷售費)
7.5
-
12.8
-
-
11.7
-
4.2
-
-
16.9
-
注:“-”表示該國沒有該統計指標或數據。
四、成本穩定性
成本變化狀況是衡量成本競爭力長期變動的一個重要指標。在農產品成本上升的總體趨勢下,成本穩定性好,就意味著成本競爭力在提高。由于長期成本資料可獲得性的限制,這里選取中美兩國進行農產品生產成本穩定性比較。為了弱化年際偶然性的影響,選取2006-2008年和2011-2013年的3年平均值來對比成本變動方向與速度。
從表7可以看到此期間中美兩國5種農產品的生產成本都在上漲,但中國的上漲速度大大快于美國。從畝成本看,中國年均上漲12.3%-14.3%,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和棉花的畝成本分別年均上漲12.3%、12.9%、14.3%、13.3%和14.3%;美國的年均上漲4.3%-7%,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和棉花的畝成本分別年均上漲5.9%、4.4%、7%、6.9%和4.3%。中國的上漲速度約是美國的2-3倍(水稻2.08倍,小麥2.91倍,玉米2.03倍,大豆1.92倍,棉花3.31倍)。
從物耗成本看,中國幾種產品的物耗費用年均上漲速度分別為水稻8.7%、小麥9.1%、玉米9.9%、大豆8.7%和棉花8.4%;同期美國為水稻5.8%、小麥4.4%、玉米7.6%、大豆7.9%和棉花3.8%。
從人工成本看,兩國的上漲速度差異極大,此期間中國的人工成本上漲速度為水稻15.9%、小麥17.9%、玉米18.7%、大豆14.8%和棉花18.3%,5項農產品人工成本年均上漲率的算術平均數達到17.1%;而同期美國的上漲率為水稻2.7%、大豆2%,玉米僅上漲了0.01%,小麥和棉花不漲反降,分別下降了5.3%和0.2%,5項農產品人工成本年均上漲率的算術平均數是-0.2%。
中國的土地成本是快速上漲的突出指標,此期間年均上漲幅度為水稻14.3%、小麥15.2%、玉米15%、大豆17%和棉花12.1%,5項產品土地成本年均上漲率的算術平均數達到14.7%;土地成本也是美國農產品成本類別中上漲速度最快的,同期美國的年均上漲幅度為水稻10%、小麥5.5%、玉米9.3%、大豆9.3%和棉花8.6%,5項產品土地成本年均上漲率的算術平均數為8.5%。中國土地成本增速對美國的倍數是水稻1.44倍、小麥2.77倍、玉米1.61倍、大豆1.83倍、棉花1.41倍。
間接費用在農產品國際比較中可比性較低,因為其中包含較多的超越農產品生產階段的特殊因素。間接費用是中國目前農產品成本結構中所占比重最小的成本類別,不到總額的2%,而在歐美發達國家中,這一比例一般在18%-25%之間,甚至會高達1/3。間接費用在中國以年均10%-20%的速度上漲,而在歐美發達國家的上漲速度一般在5%以下。中國上漲速度快的主要原因可能一是由于原有基數較小導致計算方面產生的高速度,另一是間接費用確實在明顯上升。
表912006/2008~2011/2013期間中美農產品畝成本年均增長率比較
單位:%
項目
水稻
小麥
玉米
大豆
棉花
中國
美國
美國=100
中國
美國
美國=100
中國
美國
美國=100
中國
美國
美國=100
中國
美國
美國=100
總成本
12.3
5.9
208.2
12.9
4.4
290.8
14.3
7.0
202.8
13.3
6.9
191.6
14.3
4.3
331.4
A.物耗費用
8.7
5.8
149.8
9.1
4.7
191.8
9.9
7.6
130.3
8.7
7.9
109.1
8.4
3.8
223.8
1.種子費
14.9
12.1
122.4
10.6
5.5
192.1
13.4
12.4
108.1
5.1
7.9
64.0
7.4
9.6
76.9
2.肥料費
5.3
6.8
77.0
8.3
3.7
220.8
7.0
7.9
87.9
5.0
13.0
38.1
5.7
7.2
78.8
3.農藥費
4.8
3.2
146.8
11.2
9.2
121.1
10.8
2.4
450.0
10.1
9.5
107.0
6.9
1.7
397.9
4.農膜費
1.9
-
-
-19.7
-
-
8.8
-
-
-
-
-
0.9
-
-
5.機械作業費
-
-
-
-
-
-
-
-
-
-
-
-
-
-
-
6.外包作業費
13.6
4.3
313.3
9.3
7.5
123.4
15.3
9.7
157.3
14.6
6.8
213.6
17.2
0.5
3359.1
7.排灌費
2.9
7.0
41.3
9.4
-
-
5.0
-3.3
反向
0.5
-4.6
反向
11.7
6.9
169.6
8.燃料動力費
35.4
4.7
750.7
68.8
-1.4
反向
15.8
-1.4
反向
58.5
5.4
1074.2
36.1
5.1
705.0
9.工具材料和修理維護費
3.9
2.6
150.5
7.4
10.0
73.9
4.9
11.2
43.9
-0.8
9.6
-8.8
28.0
4.3
649.8
10.其他直接費用
-42.3
-
-
-
12.7
-
-
-
-
-
-
-
-
-2.1
-
B.人工成本
15.9
2.7
586.6
17.9
-5.3
反向
18.7
0.0
極大
14.8
2.0
748.0
18.3
-0.2
反向
1.家庭用工折價
16.1
2.9
551.4
17.9
-5.5
反向
18.9
-0.6
反向
14.2
1.4
1024.9
18.6
-0.6
反向
2.雇工費用
14.2
2.2
643.7
17.1
-3.6
反向
16.5
5.8
282.4
20.9
6.5
320.4
16.5
0.5
3057.7
C.土地成本
14.3
10.0
143.7
15.2
5.5
277.2
15.0
9.3
161.2
17.0
9.3
182.9
12.1
8.6
141.1
1.家庭農地機會成本
12.7
-
-
14.6
-
-
14.5
-
-
32.1
-
-
9.8
-
-
2.租入土地地租
21.4
-
-
24.7
-
-
20.8
-
-
14.0
-
-
34.5
-
-
D.間接費用
13.7
3.9
349.6
14.2
6.0
235.7
10.8
4.8
224.6
20.7
3.9
536.0
19.1
5.5
346.3
1.固定資產折舊
2.6
5.6
45.3
4.9
8.1
60.3
-1.2
5.7
反向
-15.3
4.7
反向
22.2
7.5
296.4
2.稅和保險費
65.7
2.6
2554.8
82.2
-4.1
反向
99.2
3.5
2823.3
149.9
2.3
6459.2
53.7
0.8
6923.9
3.管理費
32.2
2.8
1137.8
13.2
4.6
288.1
20.2
6.8
299.2
71.0
4.1
1750.1
-55.8
1.0
反向
4.財務費
-31.6
-47.3
同降
-26.5
-47.6
同降
-24.5
-45.7
同降
-13.3
-48.7
同降
11.7
-46.4
反向
5.其他間接費用(銷售費)
-3.0
-
-
1.3
-
-
-9.1
-
-
-14.2
-
-
4.9
-
-
注:“-”表示該國沒有該統計指標。
五、結論與啟示
?。ㄒ唬┙Y論
1.中國的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和棉花5種農產品生產成本無論是從單位面積成本還是從單位產品成本來衡量,其絕對水平都大大高于同類農產品的主產國競爭者,中國農產品的成本競爭力低弱。
2.中國農產品生產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昂的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在物耗成本中,中國的肥料費用普遍較高;間接費用很低。
3.中國5種農產品生產多數落入高投入低效益的狀態。
4.在高成本壓力下,中國農產品的生產者價格水平大大高于其他同類農產品主產國,使得中國農產品價格競爭力低下。
5.從動態發展角度比較中美農產品生產成本的穩定性,兩國農產品成本都在上漲,但中國的農產品生產成本上漲速度遠遠快于美國,這表明中國農產品的競爭力在動態下降。
?。ǘ﹩⑹?
1.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對內,推升了包括工資和土地的國內資源價格,對中國農產品生產成本的快速上升形成了主要的推力;對外,導致了前一時期人民幣持續升值,匯率因素加劇削弱了國際比較下的中國農產品價格競爭力。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內,匯率因素還將如何發揮作用?從長期看,人民幣依然有升值的可能性,即匯率因素將會繼續朝著不利于中國農產品競爭力的方向變化。對國內外這些主要因素的變化及其影響,必須有清醒的認識與應對準備。
2.中國農產品生產成本水平和結構顯示,勞動力成本過高,折射出中國的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低。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工資會越來越成為影響產品競爭力的一個主要因素。雖然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階段,但中國巨大的經濟總量規模和依然不低的發展速度以及中國社會的快速老年化和城鎮化,意味著工資水平將繼續升高。如何降低勞動力成本是提高中國農產品成本競爭力的重要課題,大力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是降低勞動投入的必由之路。但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的基本前提是形成適度農場規模,這是提高中國農產品競爭力必須解決的兩個關聯難題。
3.農地租賃價格已經成為中國農產品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原來很多人以為西方的農地租賃價格高,但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一方面是中國原來的資源價格水平較低,而現在各地農地租賃價格在不斷迅速上漲;另一方面是中國以往較少使用機會成本的概念,早期的農產品成本核算也不包含農地機會成本、只包括家庭用工的機會成本,現在人們將土地納入了核算考慮,現實中的農地租賃也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了。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如何緩解農地租賃價格上漲成為農業發展和提高競爭力的一個新難題,而土地制度問題始終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已經破題而一直未得到妥善解決的深層難題。
4.中國目前大宗農產品生產遇到的一系列難題中有兩個是非常突出和棘手的,第一個難題是農場規模細小導致務農收入低,進而導致農業的就業邊緣化和持續發展乏力,對此,迄今為止的農業政策主要措施是提高農產品價格和增加農業補貼,試圖藉此緩解農產品成本的上漲壓力和利于提高農業收入。事實是,即使農戶有較高的單位面積凈收入,細小的農場規模也無法使農戶獲得社會可比較的收入水平。另一個難題是持續實施不斷提價的價格政策導致并加劇了國內外產品價格差,使得國外農產品替代國內農產品。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繼續提高,價格政策和補貼政策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小規模農業的成本與收入問題,擴大現有農場規模至經濟適度的農場規模是化解農產品成本和收入壓力的根本之道,而形成適度農場規模又取決于勞動力轉移、土地制度和經營組織制度的改革。
[1]歐盟27國。下同。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澳大利亞SSR邊坡穩定性監測雷達滑坡穩定性監測雷達》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