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生 逯君 本報記者 王鐵一
剛剛過去的2016年,建平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暨精神文明建設交上了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年度答卷——被省委宣傳部確定為“全省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示范點”;代表朝陽在全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經驗介紹;在全省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作典型發言;從省級文明單位抽調骨干參與全縣文明建設的做法被中宣部《宣傳工作簡報》刊載……
強基固本,凸顯創新理論武裝成效
高舉旗幟、細化責任,推動意識形態工作責任硬落實。以縣委文件印發《黨(工)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檢查考核制度》,明確鄉鎮場街、縣直單位工作職責,將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縣委宣傳部印發《意識形態領域情況分析研判工作責任分工》,從思想理論、新聞輿論等八個方面進行責任分工。召開由縣紀委等14個重點責任單位負責人參加的意識形態工作推進會,建立意識形態工作定期報告制度。按守土有責、負責、盡責要求,加強督導,確保全縣無意識形態問題發生。
強化引領、提升素質,夯實黨員干部理論教育平臺。結合“兩學一做”發揮黨(工)委、黨組中心組表率作用,認真開展理論學習。組織縣委中心組集中研討,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習總書記“七一”講話精神等,筑牢黨員干部思想根基。推進學習《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每名縣委常委在縣報發表一篇心得體會文章。召開全縣宣傳系統中層以上干部會議,認真學習習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等會議上的講話精神。舉辦理論骨干培訓班,對140余名鄉鎮場街和縣直單位宣傳干部進行集中培訓。
弘禮明德、主動作為,打造基層形勢政策宣講品牌。利用全縣三級宣講體系,圍繞“兩學一做”抓好主題宣講活動,幫助群眾破解思想難題。組織理論骨干和社科工作者深入基層開展理論宣講38場;開展習總書記“七一”講話“五進”活動。拓寬宣講渠道,以電視訪談方式,分5期對縣十五屆一次黨代會工作報告進行解讀;發揮理論宣講志愿者劉慶吉帶動作用,開展“最美講師”在基層活動,弘揚志愿服務精神,深入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加強引導,營造健康和諧輿論氛圍
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兩榜”建設管理、利用的通知》,開展“百千萬”工程和“兩榜”建設提檔升級工作,健全“善行義舉榜”和“好人榜”應用機制,在建平新聞網開設“建平榜樣”專欄,展示善行義舉行為。完善《建平縣典型人物庫》,推薦上報“遼寧好人”候選人等各類典型17個。開設“學習毛豐美 實干促振興”專欄,集中宣傳報道全縣先進典型和模范人物。印發《建平縣基層宣傳思想文化標準化創建實施方案》,以“四有四好”為標準,深入開展基層宣傳思想文化標準化創建活動。建平成為全省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示范縣,八家等7個單位被命名為市級鄉鎮示范點和市級村(社區)示范點。
突出抓好縣十五屆一次黨代會會前會中會后宣傳;開展“百日宣傳”戰役活動,營造“未雨綢繆、主動施為,正視困難、迎接挑戰,真抓實干,叫真、叫板、叫勁”的干事創業氛圍,統一到“以鞏固經濟基本面為目標,以項目建設為核心,狠抓改革創新,著力轉型升級,加快改善民生,開創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思路上來。圍繞中央和省市縣重大決策部署開展主題宣傳,開辟“兩學一做”、“5+1”平臺建設等多個專題專欄。開展“旗幟領航”工程宣傳活動,推進扶貧攻堅任務落實。加強新聞宣傳管理,印發《建平縣新聞宣傳管理辦法》,實行“重大主題宣傳、重要會議及縣領導出席公務活動、重要新聞稿件發布”三統一”。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拓寬視野、展示形象,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在央視《發現之旅》頻道播出專題片;在《中國縣域經濟報》刊發《遼寧建平以商貿集聚區促發展》等報道。在《遼寧日報》刊發6期專版;配合完成央視《發現之旅》大型體驗團采風、“中省直主流媒體朝陽行”和遼臺《暢游遼寧》采訪活動;協調遼寧電視臺《黑土地》欄目拍攝黑水鎮肉驢養殖等新聞。在中央文明網、東北新聞網、中華先鋒網等中央和省級主流網絡媒體發稿100余篇。在《朝陽日報》刊發頭版頭條7篇、專版40多次、信息500多條。
積極開展 “美德少年”、最美家庭等系列網評活動,參與500余萬人次。加強與網民互動,擴大建平新聞網、“掌悅建平”手機客戶端、微信平臺受眾面,關注量27萬余人次。與新華網、東北新聞網、朝陽新聞網合作,開展網絡對外宣傳。夯實建平新聞網建設,發揮“傳播器”“放大器”作用,使之成為搜狗、360搜索引擎今日頭條的穩定新聞源。嚴格執行24小時輿情監測制度,敏感信息被中宣部、中央網信辦采用3篇。妥善應對網上突發事件,確保網上涉及建平的敏感輿情第一時間發現、研判、上報,牢牢把握輿論引導和應急處置主動權。圍繞社會熱點焦點,組織網評員發布網評文章1300余篇,壯大網上正面聲音,把網民的情緒引導到理性軌道。
突出成效,助推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立足服務強化推進,積極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舉辦文化藝術節、“職教杯”建平好聲音等活動。以“文藝惠民、文藝為民、文藝樂民”為主題,組織文藝工作者和愛好者開展文化“六進”活動,送春聯進基層4場,撰寫春聯千余副,送文藝演出10場,觀眾1萬多人。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進校園活動2場,受教千余人。舉辦紅山放歌戲曲展演活動,演出90余場,觀眾5萬余人次。舉辦“建平紅山村鎮銀行杯”首屆硬筆書法大賽作品展、遼冀蒙金三角廣播電視聯盟首屆好聲音歌手大賽和京劇票友大賽、老照片作品展等活動,促進基層群眾文化繁榮發展。
彰顯地方文化特色,推出建平文藝創作精品。組織文聯各協會進鄉鎮入村屯,為基層文化發展注入生機活力。協助央視拍攝大型公益紀錄片《紅山大案》;協助央視老故事頻道《故鄉》欄目組拍攝紀錄片《沙海雪蓮》;在CCTV發現之旅頻道播出建平絨繡系列節目。編輯電影文學劇本《梨花春雨》,創作拍攝了微文學電影《油菜花開》。出版發行魯明太詩詞作品集《水云漫歌》、郭永明長篇小說《情結鄉野》,使全縣文藝創作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
城鄉共建,加快精神文明建設步伐
召開創城工作推進會、協調會,現場辦公20余次,開展大型集中整治行動3次。印制倡議書和調查問卷15萬份,設立高架創城宣傳牌2塊,設計規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題公園及廣場3處,制作8部公益廣告宣傳片,城區主要街路公益廣告全覆蓋。不斷加大城鄉環境整治力度,組織職能部門清理城鄉結合部積存垃圾2200立方米;查處交通違法行為2610起;新鋪油路900米,更換城區人行步道方磚面積7800平方米;新建富山九年一貫制學校鄉村少年宮;縣城栽植花木近16000平方米;對校園周邊環境、縣城市容環境聯合整治2次,辦理群眾反映的問題180多件;清理小廣告、小張貼12000多張,涂抹覆蓋小噴涂5000多平方米。組織開展“道德模范”評選等系列活動,培育樹立省級、市級道德模范候選人5人;評出縣級美德少年10人,推薦市級美德少年14人,城鄉文明新風廣泛傳播。
在農村基層廣泛開展孝老敬老、“選鄉賢、謀發展、做貢獻”等活動,充分利用好人榜、善行義舉榜、鄉賢榜宣傳典型,全縣500多人上榜;深化推進文明家園示范村建設,按“抓點、連線、成片”原則,以“創建文明家園、共享美好生活”為主題,以“五進五化”為載體,以“一帶雙建”為平臺,運用“1+2+3+X”模式,完成文明家園示范村連線工作。向市推薦小塘鎮新城村等7個文明家園示范村,提升了全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按照《文明單位管理辦法》和“五個一”創建標準,全面實現文明單位爭創管理有序,文明單位在市文明單位動態管理系統平臺上及時上報活動內容、記錄、材料等,指導各創建單位做好規范創建工作,實現平臺化、信息化、規范化。積極開展“講責任、做表率、比奉獻”和“五個一”創建活動,涌現縣級文明單位80個,市級82個,省級11個,國家級3個;市級縣級文明村各10個;縣級文明家庭120戶,提升了文明創建水平。
縣文明委印發《關于深入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的實施方案》,深入推進全縣志愿服務制度化、網格化、規范化、常態化。成立學雷鋒志愿服務大隊、支隊、小隊63個,設立學雷鋒志愿服務站(點)25個,志愿者登記注冊1.6萬余人,推薦省級志愿服務“雙百示范點”4個,成立全市首家學雷鋒志愿服務團隊。建平雷鋒精神傳承室被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授予“學雷鋒教育基地”稱號。開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務活動,組織開展“鄰里守望”“三關愛”“四進社區”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近百次,涌現出“豪森”、“圓夢”、“小紅帽”等多支民間志愿服務隊,營造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遼寧綜合電臺fm95.9廣播廣告,遼寧電臺整點報時廣告投放》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