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古老文化 喚醒關城記憶
——嘉峪關城樓文藝表演掠影
嘉峪關日報社雄關周末記者 馬生強
“馮勝”率軍迎敵。 馬生強 攝
在現代旅游業的發展中,文化已經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以文化串起一個景區的各種旅游資源,甚至以文化為一個景區打造主題或者鑄造靈魂,都是文化旅游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表現。
古代軍事關口嘉峪關。 馬生強 攝
作為西北境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軍事防御體系,嘉峪關文物景區近年來,在景區內融入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各種文藝表演和文化展示項目,包括仿古出關儀式、馮勝大戰鐵木爾、公主出嫁、武術、雜技、民俗展示等,再現了古老的文化藝術,使文化遺產活起來,使歷史記憶動起來,妙趣橫生的內容,加上精心設計的與觀眾互動情節,受到廣大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評。
“皇上”傳旨出兵迎敵。 馬生強 攝
目前,承擔關城景區表演活動的是河北吳橋雜技對外演出團,主要承擔仿古出關、仿古巡游、換崗值守、仿古列陣表演、民間雜耍和民俗等表演性項目,目前有演職人員50多人,主力演員都有較高的武術、雜技功底。
雜技“頂花壇”。 馬生強 攝
這些演員平時集中居住生活,共同參加演出和訓練。他們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7點吃飯,7點半就上城樓,一邊訓練,一邊做演出前的準備工作。從上午8點40開始演出。其內容包括站崗值守、將士巡城、仿古出關儀式、演武場各項表演等。
戰鼓敲響。 馬生強 攝
其中內容最豐富的是上午10點和下午16點開始的演武場表演。“馮勝點兵”和“馮勝大戰鐵木兒”再現了古代軍營操練和戰斗情景,其演員扎實的武術功底和精彩的表演贏得觀眾陣陣喝彩。尤其是氣功“銀槍刺喉”“四槍刺身”“氣功頭頂開棍”既驚險,又精彩,觀眾大呼過癮。17歲的女孩杜誠慶是一名武術運動員,她練武已經有7年了,她表演的劍術、槍術和刀術都贏得觀眾熱烈的掌聲。
17歲的女孩杜誠慶表演的劍術、槍術和刀術都贏得觀眾熱烈的掌聲。
嘉峪關曾是明初開國大將馮勝與元軍統帥鐵木爾率領的蒙古鐵騎鏖戰的古戰場。公元1372年,已被明太祖賜封為宋國公、征虜大將軍的馮勝,親率大軍向西追擊殘敗西逃的元軍。大軍挺進到蘭州后,兵分三路,馮勝親率主力到河西,大破元兵于張掖。馮勝繼續西進,兵力直至玉門關外。途經黑山時,馮勝見地形險要,是出西域之“鎖鑰”,于是選址九眼泉邊西北坡上,置關隘筑土城,駐兵鎮守。從此,嘉峪關就成為明代萬里長城西端重關。“馮勝大戰鐵木兒”再現了這一歷史場景,使觀眾對嘉峪關的歷史文化加深了印象。
巡城。 馬生強 攝
馮勝點兵。 馬生強 攝
武術表演。 馬生強 攝
文藝表演中,還增加了“柔術”“車技”“抖空竹”“頂花壇”“轉花蝶”等雜技表演。
最有互動性的還要屬“公主出嫁”,現場可以隨機選個游客扮演“公主”或者“駙馬”,演示古代皇家嫁女從說媒、下聘到結婚的全過程。詼諧幽默的表演,讓現場充滿了歡聲笑語。
通過這些表演,使游客在參觀關城的同時也了解到古代守關將士的軍事生活場景,使文物旅游融入了歷史的實景之中。一位外地游客告訴記者,這些觀賞性表演項目將極大地豐富嘉峪關關城的文化內涵和游客參觀內容,進一步擴大嘉峪關關城的知名度,為嘉峪雄關添彩。
河北吳橋雜技對外演出團團長丁俊立告訴記者,他們團隊從2008年開始承擔關城景區的文藝表演任務,這近年來,表演隊大膽創新,積極探索,自創了一系列具有濃郁西部特色的表演節目,突出展示了嘉峪關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獨特魅力。
內容轉載自公眾號
嘉峪關酒泉資訊
了解更多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甘南日報服務電話/定西日報服務電話/嘉峪關日報服務電話》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