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经典成人在观看线视频_嫩草成人影院_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一次可充四節!XTARVC4L智能充電器實測頭條

一次可充四節!XTARVC4L智能充電器實測頭條

尉天晴 2025-06-21 硬件 16 次瀏覽 0個評論

  

  點擊上方“元浦說文”可以訂閱哦! 元浦說文微信號:jinyuanpu

  “元浦說文”由中國人民大學金元浦教授創辦。

  目標在于速遞文化信息、傳播深度思考、匯集文化創意產業的業界和學術精英,搭建產學研的合作橋梁。

  

  今天下午,還是在國家會議中心,小米又開了一場發布會,帶來了一款新的手機和被米粉們喊了三四年的小米筆記本電腦。

  紅米Pro,是求利潤的紅米

  先把紅米Pro值得說的快速說完:聯發科Helio X20/X25十核三叢集核心,運算速度不低、功耗控制理想但顯示核心較高通中端產品都明顯弱勢,紅米Pro又一次拉低了X25機型的價格,這擺明不給魅族機會,但價格又沒低過樂視;機型價格分為1499、1699與1999三款,區別在內存與存儲空間上。小米首次采用了雙攝像頭設計,而雙攝功能主要圍繞虛擬大光圈進行。工藝上,紅米Pro相比先前的紅米手機看起來扎實了許多,拉絲金屬后蓋在今年的手機市場中是比較特立獨行的。

  

  

  紅米Pro,啟動雙攝像頭虛擬景深拍攝

  在早先的一些評論與判斷中,紅米品牌定位可能是小米今年面臨的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出貨量嚴重依賴紅米,但出貨量是一把雙刃劍:賣好了,整個公司都好看;賣好了,但產品不賺錢,那也只是臺面上的好看,而且會從渠道商手上吸血,導致線下價格無法控制;賣太好,如果產品品質上出了問題,反而會帶來負面影響。小米近兩年的境況大致有這樣的原因。

  所以在紅米的第三條線,紅米Pro中,我們看到了些不一樣的東西:盡管還是用著聯發科的紅米,但定價已經沖到了小米4c等“次級小米”以上,并且符合小米一貫的在紅米機型上試水流行功能的習慣,于是就有了“十核雙莖頭”這一場小營銷風波——紅米首次啟用了代言人,而且一上就是三個,也是在用著傳統手機廠商的思路打造紅米的品牌,而提價之后的紅米Pro,能如早先紅米一樣暢銷的話,是能覆蓋這里的宣傳和渠道成本的。

  但問題就在這,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能接受提價的紅米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

  因為有意思的是,這一款手機,與兩個月前小米在同一個會場發布的手機——小米Max,價格完全相同:低配1499元,高配1999元,直接觸到了小米5的價格區間。小米同時在售3臺1999元的手機,要說三部手機分別定位在不同的用戶,形成全方位的覆蓋?我們來仔細推敲一下這個事情,拉一個配置表對比。

  

  結論?如果把這三臺機器放在一起,很可能根本沒有選擇紅米Pro的理由!但紅米Pro就好在它可能會是小米線下布局的新敲門磚:營銷推動、適合在線下被推銷的配置和功能、產能優化、利潤優化。這次的發布會雷軍也特別感謝了渠道商們,這大概就是說,紅米Pro要被用在線下挑戰華為OV了。

  對于紅米Pro,我們已經不能用傳統的審視小米的眼光去看待了。

  那小米筆記本Air呢?

  米粉們一直喊著小米來做筆記本電腦,現在小米筆記本終于做出來了。

  

  小米筆記本Air這次發布了兩個版本:12.5寸與13.3寸,售價分別定位在3499元與4999元。兩臺機器均定位超薄筆記本。兩者設計風格一致:類似Macbook Pro的平均厚度平衡布局,厚度較Macbook Air最厚處薄一些,屏幕窄邊框與覆蓋防炫光玻璃,正面沒有Logo,看起來很干凈,適合隨便找一張貼紙貼一下。

  

  13.3寸版本,產品的亮點在于超薄+獨顯——盡管Nvidia GeForce GT 940MX顯卡還遠遠談不上發燒,但應付主流網絡游戲確實是沒問題了。性能上,6代低壓酷睿i5處理器,可以支持DDR4內存那當然是要用上的,小米為13.3寸小米筆記本Air配備了8GB DDR4內存與256GB SSD——PCIe通道,應該就是m.2接口SSD,速度比SATA接口SSD更快數倍,這也是蘋果Macbook系列一直“偷偷”采用的規格,盡管蘋果在宣傳中很少提及這一點。

  12.5寸版本,定位于更輕薄的“打字機”,采用酷睿m3處理器和4GB內存、128GB SSD存儲。根據官方的參數表,50% NTSC色域的屏幕我有點看不懂……

  盡管兩臺機器都很輕薄,小米依然為兩款筆記本都準備了一個空余的SSD插槽供DIY擴展升級,但提供方便的升級也有代價:機身并不是Unibody的一體機身,D面其實是一張用螺絲固定的底板,并且鋁合金的接縫,還是讓我有些在意的。

  

  那么,該怎樣理解這兩臺機器?

  筆記本電腦市場與手機市場完全不同:多年的同業競爭、產品更新速度受上游影響,這都導致了3500-5000價位段的筆記本電腦其實是在以非常慢的節奏更新,而很少有大跨度的換代發生。現在我們在更高價位上看到的那些變數:超輕薄筆記本電腦,比如蘋果、戴爾、惠普和三星,都投入了這一領域;更多樣化的功能,比如微軟老大哥帶頭示范的二合一設備;更強的性能,以一眾極端的游戲本廠商為代表——在主流市場中,基本都沒有發生!

  而小米這兩臺機器,是往前多走了半步,但目前看來無法成為一個跨時代的變數——單純討論產品,而與商業無關,如果我的判斷沒有問題的話,小米筆記本一定還是會呈現典型的小米風格,供應鏈被銷售逼著走。

  說它不能成為一個新時代,是因為這樣的機型,已經有了充足的發酵空間。對于沒有獨顯的12.5寸版本,市面上已有類似產品,而添加了獨顯的13.3寸機型,以市面上相同價位的機型來看,基本與小米差了一到兩個點:要么是體積,要么是顯卡,甚至差距最小的可能只是一個屏幕邊框的距離。但這幾個點或者剛需,或者錦上添花,總之都是能直接感受到的特性——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就在這里。

  小米筆記本Air是否能像當年手機一樣攪亂整個池子?似乎還差那么一點,就像小米手機1的影響其實也沒那么大,第二代起才是真正發威的。小米筆記本這個更重度、產品使用周期更長的產品,如果一代能經得起考驗,也許二代產品才是能玩出新東西來的,可能是產品、價格,也可能是改變筆記本行業的商業模式。

  深度分析

  小米能成為一家世界500強公司嗎?

  

  小米只要能像蘋果那樣,讓它的生態系統發揮威力,就可以實現快速增長,成為中國又一家世界500強公司。

  2015年1月15日:

  北京的一家會議中心,中國的科技新貴小米公司發布了最新款的大屏手機小米Note。這次活動就像好萊塢電影的首映式那樣熱鬧,數千名狂熱粉絲將15美元一張的門票搶購一空。

  穿著做舊牛仔褲、運動鞋和藍色襯衫,小米的CEO雷軍走上了講臺,表情自信——甚至可以說是驕傲。他也有理由驕傲。由他在2010年創辦的小米公司此時已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廠商,其銷售的低價時尚手機,滿足了中國的龐大中產階級和青年文化的需求。此時,小米剛剛完成了新的一輪融資,因而成為了全球最有價值的非上市新創企業,估值達到驚人的450億美元。讓投資者激動的,不僅僅是它的手機,還有它的由在線服務和智能家居產品構成的“生態系統”。這個系統能夠把手機的消費者轉變成為常年的忠實客戶。

  科技記者開始把小米稱為“中國的蘋果”。蘋果的設計師們對這個稱號很是不忿。他們認為,小米手機只是蘋果手機的廉價仿制品。雷軍對此不能茍同。他在北京的發布會上告訴聽眾,小米手機更好。“小米Note比iPhone 6 Plus更輕、更薄、更窄、更短,但是屏幕更大。”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小米的粉絲們用實際行動支持著雷軍,小米智能手機的銷售創下了季度新高,與此同時,小米的游戲、應用和服務的月活躍用戶也超過了1億。

  2016年5月21日:

  還是在北京。不過這一次是在政府主辦的科技大會上,地點是一個老舊得多的展覽中心。智能手機成為了大多數參會者避而不談的話題,因為手機銷售已經放緩。然而,一名小米的公關官員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不小心透露,小米在2015年的銷售額僅僅增長了3%,為125億美元。在一年之前,雷軍曾經大膽地預測,銷售額將達到160億美元。至于一度大力宣傳的生態系統,投資者說它的服務收入只達到了小米預期的一半。

  顯然,這條消息本不該公開:中國的網站很快就刪除了引用這次采訪的文章,而小米拒絕對這些數字發表評論。盡管如此,這樣的挫折證實了業界觀察人士已經在懷疑的事情:小米的銷售趨向平緩,它的革命有危險了。

  小米的故事可能聽上去很像是另外一個人們如今很熟悉的頭條新聞的重演:一家科技獨角獸撞了墻。但是小米跟其他的非上市獨角獸公司都不一樣。它是在一個渴望證明本國的消費品公司有能力在全球范圍內競爭的國家里的一股上升力量。雷軍在去年說過:“小米的使命就是改變世界對中國產品的看法。”盡管目前不再擁最有價值新創企業的桂冠(這一頭銜現在屬于打車軟件Uber),但其450億美元的估值仍然是它的雄心壯志的強有力象征,以至于小米驕傲地把它寫進了產品名錄里。

  小米手機的售價只有iPhone的一半,這讓科技媒體對其贊譽有加,手機業務甚至給公司帶來了少量利潤,但公司并非靠手機的實力來維系這么高的估值。私人投資者給了小米比聯邦快遞、卡特彼勒和達美航空(分別在2016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上位列第192、194、239位)還高的估值,是因為他們相信它能夠打造出一個由產品、服務和經常性收入所組成的網絡,一個像蘋果那樣的生態系統,不僅在中國,而且是在全世界。

  要說小米和蘋果有什么區別,那就是小米關于生態系統的想法比蘋果更大。蘋果聚焦于iTunes服務,緊密圍繞平板電腦、PC、智能手機系列產品。而小米在構思一個龐大的物聯網。小米希望,有朝一日,你在手機上點擊幾下,就能夠控制你家里的小米凈水器、小米空氣凈化器、小米智能情緒燈,等等——差不多就是整個小米式的智能家居。小米的高管和投資者稱,小米當前不如意的銷售數字只是在通往目標的道路上栽的一個小跟頭。風險投資人季衛東對《財富》雜志說:“就生態系統的布局和國際擴張來說,小米仍然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季衛東曾經是摩根士丹利的科技行業分析師。他的在香港的全明星投資基金(All-Stars Investment)曾經在2014年領投了小米的一輪大規模融資。

  押注這一布局就是押注于好幾個變革趨勢:中國中產階級的興起,普通用戶被納入物聯網,以及中國消費產品公司打入歐美的能力。然而,隨著小米的發展放緩,越來越多的人懷疑,像小米這樣一家沒有自主創新技術、除智能手機銷售之外就基本沒有其他建樹的新創企業是否有能力像蘋果和谷歌那樣打造出龐大或者“有粘性”的生態系統。駐中國的互聯網顧問、曾經在早期給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公司做過咨詢的鄧肯·克拉克說:“我覺得,道路已經變得不平坦了。”押注小米成功的希望正在變得越來越小。

  小米的高管們不喜歡別人把他們的公司稱為智能手機生產企業。他們更喜歡的是“互聯網公司”。盡管在過去五年里,小米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高達1.75億部,但是它仍然一直堅持自己的互聯網公司身份。小米的大部分手機都是通過網站銷售的,直到最近才設立了零售點。在中國銷售的小米搭載的是經過大量改動的谷歌安卓系統——MIUI系統,同時還預裝了小米自己的音樂和應用商店。

  幾年之前,小米意識到,手機買家并未帶來太多的經常性營業收入,也不會吸引那些可能要更新換代手機的客戶去關注小米。公司開始銷售不同顏色的智能手機電源,作為手機的附件。這些產品銷售良好,令小米受到啟發。公司的副總裁、國際業務負責人雨果·巴拉說:“為什么不開發新產品?”巴拉出生于巴西,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曾經是谷歌的安卓新產品團隊領導人,被小米挖來負責品牌的國際化。他說過:“我們注重的不是銷售手機,而是盡可能多地獲得用戶。”小米的高層表示,只要有設備能夠吸引用戶,我們就生產這些設備。

  生態系統計劃就是用來做這個的。其核心是一個170人的團隊,成員精通產品開發、供應鏈和設計。但是,與蘋果的喬尼·伊夫和他的設計團隊不一樣,小米的團隊主要跟外部公司合作。小米跟硬件新創企業(也經常創辦這類企業)合作,為生態系統產品提供種子基金。小米不去全面控制這些公司,而是鼓勵這些公司的創始人去冒險。小米跟這些公司簽訂獨家合同,包銷它們的大部分產品。作為回報,這些公司(目前有55家)可以利用小米的供應鏈、營銷資源,甚至還有小米的工業工程師。

  

  小米的產品:小米手環2、、小米耳機、小米Note、小米插線板、米家壓力IH電飯煲

  43歲的劉德曾經擔任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的系主任,現在主管小米的生態系統。他采用的方法是地毯式的擴張,把各種產品都包括進來,比如耳機、藍牙音箱和健康手環(也可以當鬧鐘使)。目前,小米除手機之外的最熱賣的產品卻是日常的“非智能”產品:插線板和移動電源。但是,小米更大的目標是建設全套可以實時更新信息的智能家居。今年4月,小米邀請了300多名記者,在北京發布了一款售價為150美元的智能電飯煲。(用戶可以用他們的手機跟蹤生米從“泡水”到“大火煮”的全過程。)

  小米生態系統在去年的銷售收入是7.5億美元,根據營業收入分享協議,這些錢大部分都流入了小米所支持的新創企業。研究機構Juniper Research預計,中國的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到2018年可能達到150億美元。劉德表示,小米生態系統創造的營業收入不到五年內就可以跟智能手機收入持平。去年,小米125億美元的總收入里有90%的比例來自于智能手機業務。所以,劉德和小米基本上是希望把一個營收為7.5億美元、主要來自于國內的業務快速發展為營收至少達到110億美元、更加全球化的全球性業務。

  去小米旗下的新創企業Yeelight參觀一下,就會發現,小米的計劃相當復雜。這家公司的總部在青島,擁有60名員工,生產一款1,600萬色的“智能”情緒燈泡和一款藍牙燈泡,容易讓人聯想起荷蘭電子產品巨頭飛利浦(Philips)生產的Hue燈泡。

  2014年,谷歌以32億美元收購了Nest,智能家居新創企業風行一時。Yeelight的創始人姜兆寧受到了風投的追捧。姜兆寧稱,小米的支持就像是從天而降,在各個方面都對公司提供了幫助,從品牌建設到質量控制。它也讓Yeelight得以繞過傳統零售商,這一般會將采購價格降低40%。Yeelight的產品被放在小米官網的首頁上展示。據China Rank的數據顯示,小米官網每個月的獨立訪問用戶超過1.4億。

  姜兆寧說,自從去年夏季以來,Yeelight已經售出了50萬個燈泡和情緒燈,銷售增速是小米投資之前的10倍,價格比飛利浦的照明套件Hue低80%以上。Yeelight取得了某種共生式的成功,小米靠它在Yeelight上的成功來發展它的生態系統。

  然而,Yeelight這類公司的成功也助長了對于小米的懷疑。Yeelight面臨的挑戰也是小米的生態系統下的很多新創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如果Yeelight要把產品賣到國外,它肯定無法維持其產品的地板價,價格將會上升。在國外,燈泡也有知識產權,需要拿到授權。(中國也有強大的知識產權法,但是執行不嚴。)

  姜兆寧以前是朗訊公司的一名軟件工程師。他坦言,要在歐美進行銷售,Yeelight就必須先獲得其他公司的專利授權,這勢必導致零售價格上漲好幾個百分點。而且,由于小米的電商網站在國外幾乎毫無影響力,Yeelight還是要和傳統零售商合作,使得售價再提高30%到40%。總而言之,除非Yeelight推出自己的創新技術,否則它在國外將失去大部分價格優勢。

  小米手機也在國外遇到了類似的知識產權問題。瑞典電信巨頭愛立信多年來一直指責小米未經授權使用愛立信的無線技術。2014年,小米開始在印度銷售手機,愛立信贏得了對小米的一起訴訟。(案件尚在進行之中,小米拒絕對未決案件發表評論。)今年5月,小米宣布了一項跟微軟的協議,購買其1,500項專利,將有助于解決小米手機的知識產權問題。但是這些專利對燈泡和凈水器的用處不大。

  劉德承認:“至少有一部分生態系統公司遇到了這樣的知識產權問題。”在不依靠小米網站支持的情況下,只有幾種生態系統產品打入了國外市場,而且不是高利潤的標志性產品。比如,小米健康手環在美國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售價只有15美元。

一次可充四節!XTARVC4L智能充電器實測頭條

  在三年之前,雷軍告訴《紐約時報》:“我們不是那種生產低端手機的低端公司。”然而,很多中國消費者就是這么想的,因為它沒有能夠順利推出信得過的產品。今年,由于制造出的干凈空氣不足,小米的第一款空氣凈化器受到了上海監管部門的批評。(公司稱,凈化器“通過了北京監管部門的所有標準”。)在小米自己的論壇上,也有用戶投訴其4K電視的質量。

  就連讓小米揚名的手機也出現了問題。盡管擁有包括富士康在內的眾多供應商的支持,小米產品的可靠性還是不如更加成熟的競爭對手。部分小米手機用戶抱怨,手機屏幕易碎,耳機插孔發出靜電噪音。最新的旗艦手機小米5在3月發布之后,已經引起了投訴。有用戶稱,新手機很燙手,經常達到近50攝氏度。

  小米稱,對于小米5手機的質量投訴屬于“孤立個案”,又稱“我們會切實調查所有的正當投訴”。但是,對于小米手機不可靠的觀點已經產生了影響。互聯網顧問鄧肯·克拉克最近調查了中國的手機用戶。結果顯示,只有37%的小米用戶表示會再次購買小米手機。相比之下,74%的iPhone用戶稱會再次購買iPhone手機。克拉克表示:“小米的用戶粘性不足,一個生態系統不應該是這樣。”

  只要小米的智能手機銷售繼續一路飆升,小米在發展過程當中的成長煩惱也許不算什么。可是它沒有這么幸運。在發布小米Note之前,雷軍宣布,2015年智能手機的銷售目標是1億臺。但是根據IDC的數據,最終的出貨量只有7,100萬臺。2016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的出貨量是1,090萬臺,同比下降26%。在同一時期,全球手機的銷量下跌0.5%。

  這些數字動搖了小米的450億美元估值。小米去年的營業收入為125億美元,假如能夠實現10%的營業利潤率,那么,其估值就是盈利的38倍,泡沫頗大。實際上,為了爭取用戶,小米以接近成本價的價格銷售手機,利潤很可能只有5%。在扣了稅之后,小米的估值就是盈利的80倍。如果小米要上市交易,它至少需要將營業收入翻兩番,才能夠使估值水平接近于競爭對手。

  可以肯定,如果小米上市,恐慌的投資者會紛紛出貨。自從今年4月披露了智能手機銷售放緩對營業收入的影響以后,蘋果的股價一度下跌了12%。蘋果的科技生態系統是全球最成功的,每個財季為蘋果創造出6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約占蘋果總營收的12%。但是,這個營收額深受硬件設備銷售增長率的影響。每當買了新手機,人們就會在應用和服務上花費更多的錢。當閃閃放光的新手機褪色之后,這方面的支出就會猛降。

  當然,小米還沒有上市。它目前還不需要繼續融資,不至于進行可能引發輿論大嘩的“降值融資”(即以比上一輪更低的估值進行融資)。不過,有報道稱,公司準備發債。在早期投資小米的順為資本的聯合創始人許達來表示,他和其他人相信,小米會最終統治中國物聯網。他們認為,小米既是得益于低成本的互聯網公司,也是未來的宜家,以低成本大量生產優質產品。

  全明星投資基金的季衛東認為,小米智能手機售價低意味著小米的潛在客戶群體要比蘋果的大得多。對于懷疑者,季衛東說,去看看騰訊吧。在推出微信之前,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一直不被投資者看好。自從2011年之后,微信成為了中國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絡,推動騰訊的營收增長了三倍多。

  季衛東設想,小米會走相似的發展曲線。但是我們現在還看不出來。2015年小米的應用和游戲銷售為5.6億美元,未能實現10億美元的銷售目標。不同于騰訊和蘋果,小米生態系統的增長有賴于它做出像電飯煲和無人機之類的暢銷產品。這些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利潤較薄。位于孟買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尼爾·沙阿說:“這些是單一用途的產品,電飯煲只能用來煮米飯,沒有內容可以消費,也不會給你帶來額外的營業收入。”

  即便小米配不上它的450億美元估值,你也不必為給它這么高估值的投資者掉眼淚。在2014年年底為小米融資11億美元的核心投資者包括了新加坡的主權財富基金GIC、季衛東的全明星投資基金、俄羅斯億萬富豪尤里·米爾納的DST,以及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的云峰基金。盡管這些投資方不愿跟《財富》雜志談論這次融資協議,但由于是在小米起家之后很久才介入,所以這次融資很可能是帶有“棘輪”條款,也就是說,如果小米以較低的估值融資或者上市,這些投資者將得到更多的股份。

  就算達不到投資人預期的潛力,小米也可能發展成為一家成功的企業。小米今年春季在巴薩羅那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發布的小米5手機有可能重振銷售。而跟微軟簽署的專利協議也有助于它打入更多國外市場。進入印度和巴西市場使小米有9%的營收來自于中國以外。很少有中國公司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

  此外,還有智能家居生態系統的夢想。不過,小米不會獨占這塊蛋糕了。華為在去年賣出了1.08億臺手機,從小米手中搶過了市場份額領先者的頭銜。它與今年花50億美元收購通用電氣家電業務的海爾合作,營銷自己的智能家居配套產品。雷軍曾經在小米的宣傳活動上說:“我不想被看成老二。”但是,盡管瘋狂增長了好幾年,第一的位置對于小米來說正在變得更加遙不可及。如果不管盡快恢復快速增長,同樣更遙不可及的,還有世界500強排行榜。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系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立即處理刪除。】轉載請注明:元浦說文

  來源:虎嗅網、財富中文網

  美編:周志婧

  轉自:文化產業新聞

  本文由“元浦說文”鄭重推薦。

  元浦匯,邀你齊品“文化創意產業思想大餐”

  應廣大文化創意產業的業界和學術精英朋友們的建議和邀請,元浦匯qq社群應運而生。這里將為大家提供自由的思想交流和資源共享的平臺,非常歡迎有共同志趣的你加入進來。

  qq群號:472915192加入【元浦匯1】

  qq群號:472994059加入【元浦匯2】

  注:申請需備注信息:姓名+公司簡稱/行業 由管理員審核通過即可加入

  元浦說文每天都在推送好文,辣文,妙文,雄文,巨文,巧文,上文,下文,高文,也有奇文,爛文,有點閑空,有點興致,就來公眾號元浦說文瞄眼!老金這廂有禮啦。

  金元浦 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文化部動漫類教材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博導公眾號:元浦說文

  

  “元浦說文”由中國人民大學金元浦教授創辦。目標在于速遞文化信息、傳播深度思考、匯集文化創意產業的業界

  和學術精英,搭建產學研的合作橋梁。

一次可充四節!XTARVC4L智能充電器實測頭條

  投稿及聯系合作郵箱:jinyuanpu@163.com;sangziwen1987@163.comQQ:124909718微博、博客:@金元浦聯系人電話:小桑博士 18616268006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一次可充四節!XTARVC4L智能充電器實測頭條》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發表評論

快捷回復: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16人圍觀)參與討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