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諸葛神算,封武鄉侯,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蜀漢丞相,其草船借箭、舌戰群儒、借東風、空城計等故事深入人心,歷來被中華民族奉為智慧的化身。
雖說有很大演繹的成分,但歷史上的諸葛亮初出茅廬而定天下三分之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扶弱主而抗強魏,以一州之力五伐中原,并能做到全國而致勝,死后位列武廟十哲,被稱為神人一點也不為過。
相傳《馬前課》為諸葛亮親撰預言奇書,從字面上講,就是在出兵之前,在馬前面占卜一課,以問吉兇。一口氣推算了自三國時期至“大同”社會各朝代卦象,共十四課,奇準無比!
第一課
無力回天 鞠躬盡瘁
陰居陽拂 八千女鬼
“無力回天 鞠躬盡瘁”寫的是諸葛亮自己的命運,也是蜀漢的命運。在著名的《出師表》里就有“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之句,這是后二千五百年信史時代中國文臣的終極信條。“無力回天”說明諸葛亮知道漢家江山氣數已盡,他也改變不了歷史的定數,但受故主厚恩,只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死而后已,以報先帝知遇之恩。
“陰居陽拂”講的是諸葛亮逝世后之事,宦官黃皓在后主劉禪身邊掌握大權,專擅朝綱,國事日亂,“陰居”指著小人當道。大將姜維只能維持殘局。
公元263年,曹魏大將鐘會大舉南征,姜維據守劍門關(四川劍閣北),戰事膠著。曹魏的另一路鄧艾卻偷渡陰平,單兵直取蜀漢重鎮江油(四川江油),直驅成都城下。后主劉禪聽說敵軍已距成都不遠,根本沒有想到抵抗,他兒子北地王劉諶主戰,苦勸不聽,慟哭于昭烈廟(劉備的謚號為昭烈帝)前,唯恐愧對祖業,只好殺妻兒后自殺以死勸諫。
劉禪竟然不為所動,下詔令姜維完整大軍投降鐘會,蜀漢至此滅亡,這就是“陰居陽拂”的天象。
“八千女鬼”合起來就是一個“魏”字,預言蜀漢必為魏國所滅。
第二課
火上有火 光燭中土
稱名不正 江東有虎
蜀滅之后三國鼎立格局已被打破,公元265年曹魏宰相司馬昭逝世,他的兒子司馬炎讓曹魏最后一任皇帝魏元帝曹奐“禪讓”。“火上有火”就是“炎”字,指的就是司馬炎建立晉朝,是為晉武帝,首都設在洛陽,代表著新朝代的降臨。
公元280年,晉朝出兵攻打東吳直抵建業(江蘇南京),末代皇帝孫皓出降,東吳滅亡,分裂近一世紀后復歸統一,可謂“光燭中土”。玄機在“燭”字上,以火燭之光照耀中土,注定光亮不足,為時不長。而武帝司馬炎實質上是假禪讓之名,行篡奪曹魏之實而稱帝,故言“稱名不正”。
果然公元290年,晉武帝死后,太子司馬衷繼位,即晉惠帝,次年就爆發八王之亂,又為下一個歷史時期—五胡亂華揭開序幕,短暫的統一又進入混亂分裂,中原被少數民族占據。公元317年鎮守建康(江蘇南京)的親王司馬睿,宣布繼位稱帝,建都建康(江蘇南京),史稱“東晉”。建康地處江東,故曰“江東有虎”。
第三課
擾擾中原 山河無主
二三其位 羊終馬始
從東晉、五胡十九國與接下來史稱的南北朝,一直到隋朝中國恢復統一,這其中近三百年間,中原紛紛擾擾,各朝、各國忽興乍亡,錯綜復雜,國祚都很短,長的幾十年,短的才幾年(二三其位)。北魏國運稍長一點,也就只有一百四十八年。這正合了“擾擾中原,山河無主,二三其位”的卦象。“馬始”指天下大亂起于司馬家族的晉朝,“羊終”指大亂結束于楊堅建立的隋朝。
馬羊之間,意謂這是個整體的年代,這段混亂期不能說不是天定民族融合時期,族群遷徙,造成胡族漢化,文化南移也使豐沃的土地充分開墾,大分裂象一個大熔爐,一個嶄新的漢民族活耀在更廣闊的神州舞臺。這段長期分裂后的統一,隱藏著漢字的神的力量!我們知道一個帝國分裂過久都會因為文字、語言、風俗習慣不同分裂成不同國家,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滅亡分裂就是比照。
而中國四分五裂面對的復雜程度遠比羅馬帝國高出太多,光語言就有多少種。可是漢字卻在幅員遼闊的中土境內,成為一股無形的力量,把不同語言、不同風俗習慣、不同血統的人民的心靈聯系在一起,成為一種自覺的中國人。
第四課
十八男兒 起于太原
動則得解 日月麗天
中原擾擾的時期一過,不是燭光亮中土,而是日月光耀,天地明麗,注定是個黃金盛世!
屬于“二三其位”歷史末期的隋朝,國祚當然也短。弒父篡位(公元604年)的二世子煬帝荒淫暴虐,不消幾年就民怨沸騰,公元611年“知世郎”王薄率眾抗暴,民變開始,群雄四起,這最后一波動亂持續十八年。“十八男兒”一語關鍵新朝代,因為扣了“李”字(十八合起來是木字,男兒就是子,木子就是“李”字),群雄中李密、李軌、李弘芝多位李姓,“起于太原,動則得解”直接點名群雄中起兵于太原的留守李淵、李世民父子。
李淵因與煬帝楊廣是表親,所以不愿起兵。當時已有讖謠說姓“李”的將代替姓“楊”的君臨天下,煬帝對他很忌諱,太原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李淵當時如不起兵則又有被李密、杜伏威等反王勢力消滅的危險。形勢逼人唯“動則得解”,所以李淵在次子世民的勸說下冒險起兵,這一動解為中國歷史開創出一個文治、武功都到達顛峰的“李唐盛世”。
“日月麗天”的光輝燦爛中,包含著柔麗的月光,果然唐代出現中國歷史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玄奇的是,她看似無端地造了一個新字“曌”(音意同“照”),作為自己的名字。這字上半截是明字,即日月,下半截是空字,即天,義為日月當空。這又為“日月麗天”掀出另一伏筆,盛世中已然帶著女性登基的天象。
此外,“天可汗”象征大唐武功外,文學、藝術、建筑、服飾、雕塑等等,恰似千古唱絕的唐詩般意境悠遠,又如最峰頂顛觀日月盛況空前,總之四個字寫盡盛唐。這是人類文明在文物、道德、民風、生活各方面的典范時期。
第五課
五十年中 其數有八
小人道長 生靈荼毒
唐末年藩鎮割據延續、發展而成的過渡時期——五代十國。從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間約“五十年中”,先后有朱溫篡唐建立的后梁(907~923年);李存勖建后唐(923~936年);石敬瑭建后晉(936~946年);劉知遠建后漢(946~979年);郭威建后周(951~960年)這五個短命王朝,史稱“五代”。五代卻有八個族姓當了皇帝,其中后唐三任的皇帝李存勖、李嗣源、李從珂雖然都姓李,可實質上毫無血緣關系;后周就是郭、柴(榮)二姓。這就應了“其數有八”。僭竊交興曰“小人道長”;兵連禍結使“生靈荼毒”。
短暫的動蕩,書法、繪畫卻在中國歷史占有一席,繼唐詩之后的“詞”崛起。經濟重心由黃河流域轉往長江,海上貿易興盛,中原舞臺重心逐漸南移。
汗青只書紛亂,文化柔斂內藏!真正運作的卻是這股柔斂力量……
第六課
惟天生水 順天應人
剛中柔外 土乃生金
“惟天生水”水性柔、善、文、弱,這是新朝代的先天特性。大宋開朝就上演中國歷史上一場無血革命,著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宋趙匡胤被擁立為帝。不是披上黃袍就是真命天子,歷史證明他的登基是順應天命。
在“杯酒釋兵權”展現高度政治智慧,根絕了兵變之源,對前朝各國的皇帝、大臣均未大加殺戮,同時樹立宋朝不殺大臣、言官的家法,為中國政治史寫下新的一頁。儉約自持,仁政愛民,知人善任,修生養息,懷柔以安天下,順天命也應人心!
宋朝“強干弱枝”的政策,軍事中央集權,造成對外積弱,這就是“剛中柔外”特色。剛“中”在五行屬土,“地”成土中,此后天卦象(惟“天”生水是先天象),“土乃生金”指金朝是宋朝的最大外患,其實“金”泛指外患,這是必然,也是整個卦象的重點!整個宋朝外患不止,遼、金、元一個比一個強,沒有強大的外患就彰顯不出宋的“水”性。
后天表面的人事,我們看到的是積弱的宋朝,稱臣納貢、割地賠款、茍安江南,武功弱到極點,軍事幾乎一敗涂地。即使南北二宋各出現一撼銳勁旅如“楊家將”與“岳家軍”,卻只能衛國不能復國,徒留“壯志情悲恥未雪”的感慨。
歷史的印象往往遮蔽真相,不要忘了繼唐詩后,宋詞雋永再創高峰,宋真正的興盛在于不是憑藉武力向外擴張,而是向精神、思想、藝術、文學建樹,為中國文明做了恒久的貢獻。這個時代光芒四射的人物不是將才,而是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甚至是百姓工匠,他們共同締造光輝燦爛的宋代文化!
在唐文治武功達到頂峰之后,天意安排一段文治鼎盛武功不足的對比時代,讓神州文化內藏這股似水般的力量、特質展現出來。老子曰“天下柔弱莫過于水……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從這個角度看,二宋與遼、金長期的對峙,遼金極力入主中原建朝稱帝,結果卻是契丹、女真族被漢化。
過程中遼人敦佛、金人崇儒,儒釋道三家思想在其中扮演著發酵性的影響,就是這股力量超越種族、語言等凡間隔閡,自覺不自覺地融入其中成為其中,為神州文化增添更多的色彩。當蒙古人入主中原時,反而將北方漢、金、遼人視為漢人,南宋人稱為南人,整體都視為漢人,顯示漢化的程度之深。
就宋與外患遼金元而言,遼的國祚210年,金朝120年,強大的元帝國只有89年,而積弱的宋朝卻維持了320年,何謂強弱,耐人深思。
第七課
一元復始 以剛處中
五五相傳 爾西我東
這一課是預言元朝。"一元復始”暗指元朝的國號。
蒙古人對漢人的統治是很嚴厲的。蒙古人把漢人列為三等和四等的國民(一等的國民是蒙古人,二等的國民是色目人即中亞人)。元朝規定每二十家編為一"甲”,首長稱"甲主”,由蒙古人充當。嚴厲規定:禁止漢人打獵,禁止漢人學習武術,禁止漢人持有兵器,禁止漢人集會拜神,禁止漢人趕集趕場作買賣,禁止漢人夜間走路。故曰"以剛處中”。
"五五相傳”是指元朝從元世祖忽必烈開始到元順帝脫歡帖木兒為止,共有十位皇帝,五五相加即為十。
蒙古人從成吉思汗開始東征西討,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面積有三千萬平方公里、空前巨大的蒙古帝國,由于太巨大了,只好分成各個汗國,由蒙古大汗總轄。蒙古大汗忽必烈把蒙古帝國總部遷到中國,并起國號為"元”,兼任中國皇帝。元朝滅亡,各個汗國也分崩離析,不久各自消亡。故曰"爾西我東”。
第八課
日月麗天 其色若赤
綿綿延延 凡十六葉
這一課是預言明朝。
"日月麗天”是指明朝國號,日月合起來就是"明”字。"其色若赤”暗指明朝皇帝的姓氏為"朱”,"赤”就是紅色,"朱”也有紅色的意思。
明朝從朱元璋到思宗朱由檢共有16位皇帝,排列如下:
1.明太祖(1328年-1398年)
2.惠帝(1399年-1402年)
3.成祖(1403年-1424年)
4.仁宗(1425年)
5.宣宗(1426年-1435年)
6.英宗(1436年-1449年,1457年-1464年)
7.景帝(1450年-1456年)
8.憲宗(1465年-1487年)
9.孝宗(1488年-1505年)
10.武宗(1506年-1521年)
11.世宗(1522年-1566年)
12.穆宗(1567年-1572年)
13.神宗(1573年-1620年)
14.光宗(1620年)
15.熹宗(1621年-1627年)
16.思宗(1628年-1644年)
明朝在李自成攻克北京,思宗朱由檢自殺后,殘余力量南逃江南,一連串出了三個皇帝,但都不計算在內,因為此時下一個正統王朝清朝已經開始。
大明王朝16位皇帝,正好應了"綿綿延延 凡十六葉”這句話
第九課
水月有主 古月為君
十傳絕統 相敬若賓
這一課是預言清朝。"水月有主”就好像是一個字謎,謎底為"清”字,清朝的國號。"水”為"清”字的水字傍(三點水);"月”為"清”字右半邊的"青”字的下半截;"主”字形就如"清”字右半邊的"青”字的上半截。
"古月”合起來就是一個"胡”字,"胡”是古代對少數民族的統稱。"古月為君”是指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清朝也確是東北的滿族建立的。
清朝入關以來共有十位皇帝,按其年號依次排列如下: 順治(1644年-1661年)、康熙(1662年-1722年)、雍正(1723年-1735年)、乾隆(1736年-1796年)、嘉慶(1797年-1820年)、道光(1821年-1850年)、咸豐(1851年-1861年)、同治(1862年-1874年)、光緒(1875年-1908年)、宣統(1909年-1911年)。"十傳”就是指這十位皇帝,"絕統”指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年號是"宣統”。
1912年2月13日宣統正式頒布退位詔書,大清王朝正式落下了歷史的帷幕。新的國民政府宣布優待清朝王室成員,允許退位的清帝依然住在皇宮里面,給其訪華的外國元首待遇,而且全國上下對滿族人民也沒有歧視,宣布中華民國是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故曰"相敬若賓”。 .
第十課
豕后牛前 千人一口
五二倒置 朋來無咎
這一課預言中華民國。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南方各省先后響應,1912年2月13日清帝正式退位,大清王朝結束。"豕后牛前”就是指這件事:1911年是辛亥年,是豬年,"豕”即豬也,1913年是牛年,那么,1912年清帝退位之年就是"豕后牛前”之年。
"千人一口”是個字謎,"千、人、口”三字合起來就是共和的"和”字。中華民國是共和國,推行民主制度。
"五二倒置”是形容共和國的國體和制度,在共和國里一切權力是屬于人民的,共和國的國家元首叫總統,總統是民選的,人民不滿意了還可以彈劾他,這一切和君主制的國家是倒過來的。君主在過去被形容為"九五之尊”,故諸葛亮用"五二倒置”來描繪這一切。
"朋來無咎”是指中華民國在統治大陸期間,因積貧積弱,民國草創,故而在國際上受欺負,受到了日本等國的侵略。"朋”,外邦也。
馬前課第十一課
四門乍辟 突如其來
晨雞一聲 其道大衰
四門乍辟: 四門不是指的四個門,而是指四這個字,四字門開了,里面的八字放出來了。是指的共字。
想必到這,你也知道是說的本朝國運了,但《馬前課》跨度極大,連近300年的唐朝也只有一課,我們國家才解放60多年,改革開放也只有30多年,所以后面幾句基本無解。
其實,就連大才子金圣嘆解讀比《馬前課》更為詳盡的預言著作《推背圖》,對于其死后發生的事也是莫衷一是,金大才子無論如何也想不出個電腦、原子彈來,何況我等凡人,這里集錄前人智慧,權當獵奇。
更何況,天道循環,萬物蒼生自有其宿命,我等不過隨順歷史潮流罷了,又何苦去替那都不知道在哪一年發生的事去擔心呢?
所以,后面內容,只做簡單記錄,或有世外高人,也可試解之,權當一樂吧。
馬前課第十二課
拯患救難 是唯圣人
陽復而治 晦極生明
詞之大意,圣人出世,拯救萬民,天下回歸太平。
馬前課第十三課
賢不遺野 天下一家
無名無德 光耀中華
“賢不遺野,天下一家”,是歷來人們稱頌、向往的盛世,正是新世紀景象。這一課的預言有意思的是和《推背圖》第五十九象不謀而合。《推背圖》第五十九象讖曰:“無城無府,無爾無我,天下一家,治臻大化”,指在經歷磨難的深刻教訓后,人類道德普遍回升后,人們不再互相算計,而能互敬互愛。
接下來“無名無德”是說人們都能發自內心地行善,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互相信賴,親如兄弟,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名利。過去道家也說“上德不德”,這和“無名無德”有異曲同工之妙(大意也是古人美好的愿景吧)。
馬前課第十四課
占得此課 易數乃終
前古后今 其道無窮
64卦的最后一卦是火水未濟,從易理的角度看,占得此卦代表著走到這里就完成了一個事物發展的循環周期了。
前古后今 前面的一切已經成為過去了,今后人類會有一個全新的開始,那么“道”就是這樣周而復始,無窮無盡!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關于諸葛亮的簡要故事》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