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歲的環縣五中高二理科一班學生劉艷艷,十一年里,堅持帶著父親上學,用愛和行動詮釋著“百善孝為先”的古樸格言。
劉艷艷,出生于樊家川鎮李崾峴村,2006年,她年僅6歲,父親在外務工時突發意外,導致腰部骨折,下肢癱瘓。母親常年在外務工,哥哥也去了外地求學,家里就剩下了癱瘓的父親和劉艷艷兩個人。面對困難,年幼的劉艷艷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那就是帶著父親去上學。
課堂上的劉艷艷,認真聽講,積極參與小組討論,主動發言,她珍惜著每一分鐘的在校時間,因為除了學習,她還要照顧家里臥床不起的父親。她需要比同齡人更加懂事,用她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每天需要和鍋碗瓢盆、柴米油鹽打交道,要與父親相依相靠,一起呵護、經營這個困難重重的家庭。每天放學,從學校回到租住的房子,她就開始做飯、打掃衛生、給父親按摩、擦藥、洗腳……
劉艷艷的父親劉英忠,今年42歲,剛過不惑之年的他卻已經在床上躺了整整11年之久,女兒的艱辛和努力,他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做完家務,照顧好爸爸,劉艷艷還要盡可能的抽出時間看書學習,她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學校里,她勤奮學習,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樂于助人,被老師和同學一致認為是品學兼優的典型。
而在劉艷艷心里,有愛,有家人,就有家。她決定自己考到哪里,就把爸爸帶到哪里。
環縣五中高二理一班學生劉艷艷:我現在最大的想法就是好好學習,然后考一個比較好的大學,把我爸帶上,我覺得我爸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可以丟失的,然后有同學都問我。會不會覺得我爸是負擔,沒有這樣想過,反而覺得,有我爸在身邊,我更快樂,更開心,所以,以后不論我走哪到哪,都會帶著他,因為他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是我最愛的人。
來源/慶陽廣電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百什么孝為先是什么意思》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