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制度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制度,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經濟制度,已成為世界多數國家保障公民老年生活的重要公共政策選擇。在我國,繳納養老金有繳費基數的說法。那么,養老金繳費基數是什么意思呢?又應該怎么算呢?
養老金基數(養老金繳費基數)
養老金基數即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計算現在應當交納養老保險費比例的基數。這個基數主要與本人的工資基數相關聯,與未來的養老金數額、與社會平均工資無關。但是如果你的實際收入額過高或過低于社會平均工資時,這個基數則需要調整。
養老金繳費基數是如何確定的?
職工個人以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總額的月平均數作為本年度月繳費基數,其中:新進本單位的人員以職工本人起薪當月的足月工資收入作為繳費基數;參保單位以本單位全部參保職工月繳費基數之和作為單位的月繳費基數。
養老金基數計算方法
養老金繳費基數=上一年度職工的年平均工資
養老金月繳費基數=上一年度職工的年平均工資/12
【示例】:假設平均月工資是2000元:
1、你工資是1500元,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就是2000元,按8%比例,你應當繳費160元;
2、你工資是8000元,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就是2000元×3=6000元,以上的2000元不計為基數,按8%比例,你應當繳費6000元×8%=420元;
3、你工資是1000元,低于社會平均月工資的2000元×60%=1200元,則你的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以1200元計算,按8%比例,你應當繳費96元。
將來你的養老金在計算時是按當時的社會平均月工資×你的繳費年限×1%+你的全部繳費/120(具體規定地區不同,各地區有相應的規定)。
養老金基數上下限設定原則
【養老金基數上限】:職工工資收入超過上一年省、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算術平均數300%以上的部份不計入繳費基數;
【養老金基數下限】:職工工資收入低于上一年省、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算術平均數60%的,以上一年省、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算術平均數的60%為繳費基數。
養老金繳費基數有上下限的規定,最低不能低于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最高不能高于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300%。各城市職工平均工資每年由市統計局公布。
【養老金繳費基數調整周期】:同一繳費年度內一年一定,中途不作變更。
【養老金繳費基數調整時間】:每年4-6月,用人單位應根據所在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通知,申報本單位職工新一年度的養老金繳費基數。
養老金基數與養老金的關系
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的。繳費基數越高,計算基礎養老金的相關參數“平均工資指數”越高,相應的基礎養老金也越高;個人賬戶是由歷年繳費逐漸積累起來的,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是計算養老金的組成部分,職工按照本人繳費工資的8%繳費,這部分比例是要劃入到個人賬戶中的。繳費基數越高,按照比例劃入到個人賬戶的金額就越多,積累下來的儲存額也越多,養老金也就越高;反之養老金就低。
(圖文源自網絡,侵刪)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養老金的計算方法30年工齡》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