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廣說
隨著夏季的到來,莊里各種小蟲子也活躍起來。一旦被蟲子叮咬,很多人會習慣性將它拍死,然而這樣做可能很危險!
常見的“肇事”蟲子有隱翅蟲、蜱蟲、臭蟲、螨蟲、毛蟲等。遇到這幾種蟲子需要注意什么呢?往下看了解一下。
隱翅蟲
男子一掌拍死“螞蟻” 引發(fā)脖子紅腫潰爛
日前,南京市民吳先生突然感覺脖子一陣癢疼,出于本能,他一巴掌將一只像螞蟻的小蟲子拍死。可就在第二天,吳先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半個脖子腫了起來,并開始潰爛。直到看了醫(yī)生,吳先生才知道,自己打死的并不是螞蟻,而是一種類似飛螞蟻的隱翅蟲。
這種蟲子乍一看像螞蟻,體內卻含有強酸性的毒液,一旦拍死,毒液就會噴涌而出,引發(fā)皮炎、潰爛、高燒和淋巴結腫大。雖然現(xiàn)在吳先生已經接受治療兩天,但是后脖子上仍然有一大塊皮膚有明顯的潰瘍腫脹。
醫(yī)生介紹,隱翅蟲不會主動蟄人,如果它是爬到皮膚上不能去拍打,要用嘴把它吹掉,或者用水把它沖掉。
蜱蟲
被蜱蟲叮咬嚴重可致死
還有一種蟲子不能隨便拍,也不能硬拽,這就是在夏季出現(xiàn)的蜱蟲,這種蟲子能鉆進人和動物身體,吸食血液后變大,多見于山區(qū)和沼澤地區(qū),一旦碰到一定要謹慎處理。被蜱蟲叮咬不能硬拽硬拍,否則蜱蟲的頭部會斷在皮膚里,引起感染,嚴重的可致人死亡。
另外,被蜱蟲叮咬的人發(fā)病前會有1至2周的潛伏期,之后可能會出現(xiàn)高熱、嘔吐、腹瀉等癥狀,嚴重時會因血小板數(shù)值下降,全身出血而亡。因此醫(yī)生提醒,到野外活動后,如果出現(xiàn)高熱和斑疹等病情,要想想是否被蜱蟲叮咬過。
醫(yī)學專家建議,如被蜱蟲叮咬,可用酒精涂抹,使蟲頭部放松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出,并密切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xiàn)發(fā)熱、叮咬部位發(fā)炎破潰及紅斑等癥狀,要及時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臭蟲
被臭蟲咬千萬別用手擠
被臭蟲叮咬后的主要癥狀是瘙癢難忍,少數(shù)人還會出現(xiàn)過敏癥狀,不僅局部紅腫,而且全身都會產生丘疹、紅斑,嚴重時還可致皮膚潰瘍化膿。
專家建議,被臭蟲叮咬后不要使勁抓撓,更不要用手擠,以免造成感染,建議到醫(yī)院皮膚科就診。
螨蟲
螨蟲易導致過敏性皮炎
夏天還是家居生活中螨蟲高發(fā)季節(jié),棉質寢具上最容易附著螨蟲,可導致螨蟲繁殖。據專家介紹,梅雨季節(jié)前后,十分之一的皮膚病患者都是螨蟲導致的過敏性皮炎。被螨蟲叮咬后,會出現(xiàn)水腫性丘疹、丘皰疹,其上有小水皰,常伴有抓痕與結痂,繼發(fā)感染可出現(xiàn)膿皰。
還要當心以下幾種蟲
小編特別提醒:7月至11月為蜱蟲最活躍時期,傳播的疾病有:森林腦炎、新疆出血熱、蜱媒回歸熱、萊姆病、細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桿菌病、野兔熱等)。
預防蜱媒傳染病關鍵是防范被蜱蟲咬傷。由于蜱蟲主要棲息在草地、樹林中,因此人們在外出游玩時最好在暴露的皮膚上噴涂驅蚊液,盡量避免在野外長時間坐臥;注意做好個人防護,穿緊口、淺色、光滑的長袖衣服。
需指出的是,蜱蟲常會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游玩結束相互檢查,防止將蜱蟲帶回家。
(來源:央視新聞及網絡)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蜱蟲叮咬早期癥狀》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