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棉花的生產達到歷史最高值,皮棉產量達762萬噸,播種面積592萬公頃,此后播種面及產量基本呈現逐步走低態勢。至2015年,棉花的皮棉產量為560萬噸,累計減少26.5%,年復合增長率為-3.8%;播種面積為380萬公頃,累計減少36%,年復合增長率為-5.5%。
圖表1.2005-2015年度我國棉花種植面積及產量趨勢
數據來源:布瑞克咨詢
全國劃分為三大棉區:長江流域棉區、黃河流域棉區和新疆棉區。以2014年為例,長江流域棉區,包括上海、浙江、江蘇、湖北、安徽、四川、江西、湖南8省市,產量共計約104萬噸,占比17%,主要原因在于近年來種植面積不斷減少。黃河流域棉區,包括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陜西5省區,產量共計約為124萬噸,占比20%,該產區近年來種植面積比較穩定。
圖表2.2014年度我國各省棉花產量分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新疆棉區,包括新疆和河西走廊一帶,產量高達367萬噸左右,占比60%,該區域種植面積穩中有升,新疆棉花以纖維長、色澤潔白、拉力強著稱,是我國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棉區。新疆水土光熱資源豐富,氣候干旱少雨,種植棉花條件得天獨厚,近幾年棉花種植面積增加很快。除三大主產棉區外,京、津、遼、廣西、云南等地也有分散種植,但其產量合計占全國棉花總產3%。
圖表3.全國棉花近幾年畝產增長率
數據來源:布瑞克農業數據庫
二十多年來中國棉花生產,主產區經歷了由南方地區向北方地區、再向西北的新疆地區遷移的過程。原因主要是受種植業內部比較效益、農民務農的機會成本、灌溉條件及自然災害狀況以及國家政策的影響,新疆地區距內地遙遠,糧食單價較低,不宜遠途運輸,技術進步和灌溉面積增加導致糧食單產增加后,農民將糧田轉化為棉田,且新疆人均耕地面積較大,有利于機械化操作,非農就業機會相對較少,從事農業的機會成本較低,因此,位于西北的新疆地區逐漸成為最大的棉花主產區。
欲了解更多棉花走勢可關注農產品集購網www.16988.com,海量貨源、全程托管、方便快捷、省時省力。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上海到四川成都冷鏈物流縣區可達2023送貨上門》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