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微信號力薦 (長按紅色字復制)
經濟第一課堂
jkyszhi
給大家看一份內部文件就知道了,貸款合同的甲方、乙方、丙方均為關聯方。把錢借給自己,再自己擔保。借款人北京建企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法人白丹青、貸款人孔艷霞為白丹青妻子、擔保人北京華贏凱來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的法人也為白丹青。不是傻子都看出來, 這不是在忽悠人嗎?
借款協議
北京建企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注冊信息
北京華贏凱來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注冊信息
幾周前,耿直哥曾經給大家揭露了一個名為“巴鐵一號”項目的騙局。這個“巴鐵”項目背后的金主——華贏凱來公司,根本只是在拿著這個概念在“圈錢”...(緊急擴散!今天在再大的媒體上看到這條大新聞,也不要信!)
但是,耿直哥最新獲得的詳細證據卻揭露了一個更令人【心驚肉跳】的現實:
這個“巴鐵”項目,不過是華贏凱來在臨“崩潰”前最后的一次瘋狂,不過是這個涉嫌金融詐騙公司的尾巴。這個與“e租寶”的惡劣程度幾乎相似的企業,其實早已從民間投資者那里——特別是許多老年人那里,卷走了大量的錢款,甚至還花錢買通關系給他們打掩護!
而如今,這公司的老板白志明(白丹青),更是打算逃到境外!下面耿直哥就跟大家扒一扒華嬴凱來的原形。
為什么耿直哥敢說華贏凱來是一家與“e租寶”惡劣程度相似,甚至更為過分的公司呢?
因為我們手上已經掌握的證據顯示,華贏凱來在過去這幾年,一直在從事非法集資活動,而且受騙人數和金額數量異常龐大,覆蓋面極為廣泛,而為了掩蓋他們的罪證,他們甚至花錢買通了大量的關系!
那么首先,耿直哥先給大家說說華贏凱來這家公司的幾個主要的騙術都是什么吧。
1、各種虛假的PPP政府項目用來瘋狂圈大錢!
首先,耿直哥先給大家說個嚇人的:我們手上掌握的證據顯示,華贏凱來在北京的60多家門店,可以每月忽悠來至少2億的投資!而且受害者還多是抵御詐騙風險極弱的老年人!
而他們之所以能忽悠到這么多錢,主要就是因為騙錢圈錢的PPP項目,對外都打著“政府”的牌子!
此前被我們曝光“巴鐵”項目就是其中之一。但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巴鐵”其實只不過是白志明這類騙局中的最新一個。
我們手上的證據顯示,華贏凱來的老板白志明,通過成立的各種“皮包公司”,把自己的集團弄得很有規模,很唬人,然后他專門挑選那種監管薄弱,官員易被買通的小城市與縣城,與當地政府簽訂各種動輒上億,數十億甚至上百億金額的框架協議。
可實際上這些項目真正的耗資規模,都遠遠小于這些數目嚇人的框架協議金額,更別提一些框架協議金額上百億的項目,根本就出于“待定”狀態,八字連一撇都還沒有!
白志明的集團宣稱各地所擁有的地皮高達數十萬畝,但實際上根本沒有土地證,大多只是簽了“土地協議”,而且那些地中的絕大多數都是荒地,根本未被開發!
因此,白志明通過他旗下的“中國建設企業聯合集團有限公司”等皮包公司簽訂如此巨大的“協議框架金額”,對外宣稱自己有很多地皮,其實就是為了從民間大量圈錢,而且因為這些協議都是和地方政府簽的,所以他對外可以宣稱是“政府項目”,更加容易令投資者受騙!
而且,由于這根本就是一個騙局,所以白志明也可以很輕松地給他的業務員各種“提成獎勵”,讓他們去忽悠更多的人。根據我們手中的證據,華贏凱來僅支付的提成就可以高達22%,所以,除了吸收更多受害人的資金外,根本不可能還本付息。所以,這就是龐氏騙局。
所以,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我們手上的證據顯示,華贏凱來在北京的數十家門店幾乎一個月就可以為他們忽悠來超過2億的投資了....
諷刺的是,如今秦皇島官方正在拼命地與“巴鐵”撇清關系,可白志明的下屬們卻仍然在宣稱“巴鐵”是國家項目,政府項目,還打算再忽悠“一期”!
不過,白志明這些荒誕的政府項目,并不僅僅只是從普通的大爺大媽那里忽悠錢。此前其他媒體還曾披露他還成立了一個被民政部認定為“山寨社團”的“中國建設企業聯合會”,然后同樣對外宣稱自己手里有大量“政府工程”,只要繳納數百萬的會費入會,就可以參與工程。
2、還有許多騙錢的 “戲法”
當然,白志明和他的華贏凱來——乃至華贏集團,畢竟在我們中國已經荼毒了數年。所以除了騙大錢的政府PPP項目、低門檻高收益的P2P“理財產品”外,他還有許多圈錢的小把戲。
比如耿直哥掌握的證據顯示,華贏凱來在北京等地,一直通過許以投資人高額回報率的方式,與大量有房的人進行著各種虛假抵押房產的勾當,然后他們的業務員會把這些虛假抵押而來的“債權”賣給眾多不明真相的投資者——特別是老年人,并許諾以離譜的高回報率。
相信讀到這里,大家自己就會覺得奇怪了,華贏凱來既然兩邊都要給利息,那它的錢從哪兒來呢?
因為這就是一個純粹的騙局啊!所以華贏凱來的老板白志明的實際做法便是:把這些購買了假債權的民間投資者的錢,絕大部分都轉入了自己的腰包,只留下很小一部分用來支付利息。
至于到期的錢,則用從別人那里忽悠來的錢填坑。
另外,在白志明擔任老板的諸多騙子公司中,他曾搞過一個名為“世農科技發展公司”的企業,對外宣稱這是華贏集團涉及“農業”的一個拳頭企業,甚至還曾宣稱自己的“白農氏”大米比袁隆平的更牛,然后打著“互聯網+”的旗號忽悠投資。
白志明成立的“山姆大叔”餐飲連鎖店更是一個坑。這個對外宣稱是華贏集團在餐飲業取得成功的案例,通過收取加盟費等方式圈錢,然而我們掌握的資料顯示,幾乎所有山姆大叔在北京的加盟店都在嚴重虧損。但也不打緊,因為本身這個餐飲項目也是忽悠投資人本金的,這些投資本來也沒想真有回報。
3、整個華贏集團賬目混亂,而且是白志明和他妻子孔艷霞的個人提款機
我們手上掌握的證據顯示,白志明和他妻子孔艷霞擔任總管的華贏凱來公司內部存在各種嚴重的賬務、資產管理問題,很多資金沒有發票,老板白志明以“白丹青”的身份掛賬頻繁,金額巨大。更奇葩的是,該公司的現金居然使用的是孔艷霞的個人銀行卡,這更是嚴重違規行為。
在華贏凱來集團內部,居然雇傭了大量的出納和會計,專門用于將騙來的錢轉入轉出。
白志明旗下的其他公司也都問題嚴重。比如華贏集團騙取大錢而成立的“中國建設企業聯合集團有限公司”就存在賬目嚴重混亂并且違規,甚至信息嚴重缺失等問題。
4、為了掩蓋騙局向官員行賄,通過公關公司覆蓋負面信息
為了掩蓋自己種種違法罪行,白志明會吩咐手下人去打點各路政府關系。我們手上的證據就顯示,他們曾經給包括北京在內的不少地方工商所的巡查員行賄,方式包括“送卡”等(一張卡10萬人民幣)。
另外在一些地方政府,他們的非法集資行為也曾引起當地官方的注意,但他們也通過瞞報和“你懂得”的方式,把事情都控制住了。
他們還會定期去找政府進行公關,甚至會寫下詳細信息關于每周都見了誰,公關了誰...
他們找公關公司,在普通人所接觸到的各大網絡平臺和渠道上,封堵負面信息、炒作項目、忽悠更多人信任華贏的各種項目,比如“巴鐵”。很多大網站和大媒體已經成了華贏的傳聲筒。
5、他們騙這么多的錢,這么大的現金流怎么能繞過銀行?
華贏為了繞過銀行,通過旗下的全超環球電子商務的公司,從外部購買POS機的后臺服務,洗白了自己的現金流。
6、白志明和孔艷霞正在打算跑路!而在這之前,他們將進行反撲!
根據我們目前掌握的信息,在“巴鐵”項目的騙局被我們揭穿,并引起后續全國媒體的質疑后,白志明及其妻子孔艷霞正打算逃亡境外,其妻子已經拿到了去加拿大的旅游簽證。不過在這之前,他已經動用公關公司和刪帖公司,一方面公關各大媒體讓他們閉嘴,一方面在網上刪除負面,可以使他們悄悄的溜出境外。
因此,我們呼吁相關部門首先必須控制住這兩人,絕不能讓他們出境,并立刻凍結他們的資產!我們還呼吁相關部門必須立刻介入調查此事,查清該公司所有違法行為,還被他們欺騙的所有投資者,一個公道!
相關閱讀:白丹青的巴鐵吸金術:打PPP旗號,玩私募融資擔保一條龍!
來源:澎湃新聞
自主知識產權的寬體高架電車項目“巴鐵”火了,這也讓它背后的“金主”白丹青以及華贏公司浮出水面。
8月7日晚間,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撥通了白丹青的電話,未等記者說明來意,白丹青就搶過話頭:“我知道你是記者,最近找我的媒體特別多,我應接不暇。”
此番讓白丹青重回聚光燈下的,是8月2日“巴鐵1號”試驗車在河北秦皇島北戴河區啟動的綜合實驗。
這場試驗過后,輿論重新聚焦巴鐵,對其宣稱的技術含量提出質疑,而巴鐵公司的投資方北京華贏凱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贏凱來”),更是被指涉嫌公開宣傳私募,涉嫌“自融”。
這一切,已經讓巴鐵項目背后真正的老板白丹青,以及他的吸金術露出冰山一角。
白丹青和他為巴鐵公司搭建的三駕馬車
可見的是,白丹青早期的資本版圖里并無巴鐵。
網絡流傳的信息顯示,白丹青系河北邢臺人,原名白志明。據稱,白志明改名成白丹青,是為了彰顯其家學淵源。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白丹青擁有一個尾號是5個“8”的手機號,頗有老板派頭。
白丹青從房地產開發起家。查詢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最新結果,由白丹青擔任企業法人、高管或股東的公司超過40家,分布于北京、河北、上海、廣東,行業覆蓋互聯網、房地產、金融、餐飲、農業等多個領域。
白丹青和巴鐵車上關系是在2015年。
當年11月,白丹青從巴鐵發明人宋有洲手中,買斷了巴鐵項目。并在1個月后的2015年12月24日,注冊成立了巴鐵的項目公司——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巴鐵公司”)。巴鐵公司的注冊資本為1億元,其中,白丹青認繳9000萬,朱紅斌認繳1000萬元,并出任法人代表。
在成立了巴鐵公司之后,白丹青在微博上自稱是“巴鐵之父”,他身后早已運作多時的各類資本平臺公司,開始全面展現吸金能力。
澎湃新聞記者通過梳理發現,在白丹青參與的眾多企業中,有3家公司與巴鐵公司關系密切,分別是:華贏凱來、北京天爾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天爾基金”),以及中國建設企業聯合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聯”)。這三家公司分別在巴鐵公司的融資關系中,扮演著貸款方、基金管理方和擔保方的角色。
三家公司與巴鐵公司的辦公地點,也都在北京市東城區銀河SOHO內。
白丹青
在新華社的一篇報道中,白丹青(白志明)曾這么形容這幾家公司之間的關系,華贏集團(華贏凱來子公司)購買了宋有洲的巴鐵技術專利,成立了巴鐵科技;中建聯是華贏凱來的獨立擔保方。
華贏凱來和華贏集團的法人代表均是白丹青。白丹青也是華贏凱來的主要股東。
白丹青擔任企業法人、高管或股東的公司超過40家。澎湃新聞 張澤紅 制圖
公開資料顯示,中建聯是在香港注冊的一家集團公司,注冊資金10億港幣,白丹青擔任公司的法人代表及董事長。北京代表處的注冊信息顯示,其經營范圍為從事與隸屬外國(地區)企業有關的非營利性業務活動。
天爾基金乍一眼看上去和白丹青并無關系,其股東和法人代表為李喜軍。但天爾基金的14個子公司中的4個——天爾元豐資管、天爾豐沛資管、天爾益通資管、天爾匯贏資管的自然人股東皆為白丹青。除此之外,白丹青持股的另一公司“北京悅香園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中,也出現了李喜軍的名字。同時,天爾基金的監事白志剛也正是白丹青的弟弟。
澎湃新聞記者在天爾基金官網上看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及執行董事均為李喜軍,網頁還特別提示:“高管李喜軍無基金從業資格”。
而李喜軍的履歷顯示,他最早是邢臺一家裝飾社的秘書,之后做過水泥廠的行政助理,2004年至2013年,其個人工作經歷都與市場銷售類工作有關,先后賣過保險、房產和理財產品。但2013年9月以后,李喜軍就突然躍升成為了北京天爾的法人代表。
巴鐵基金
位于北京銀河SOHO17層的華贏凱來辦公室。
有了華贏凱來、天爾基金和中建聯,白丹青圍繞巴鐵的籌資大計就可以開張了。
在華贏凱來位于北京東城區的總部,澎湃新聞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受到了公司業務員的接待。在得知記者有投資意向之后,業務員首先向記者介紹了公司的“巴鐵基金”項目。業務員稱,巴鐵基金是當前公司銷售緊俏的一款產品,已經完成了兩期籌款,目前的在售的是第三期。該產品屬于私募基金,100萬元起投,以10萬元為單位遞增,分為一年期和兩年期,年化收益率可達12%。
巴鐵公司位于北京銀河SOHO三層的展示廳。
所謂巴鐵基金,按新華社8月7日的一篇報道中援引白丹青(即白志明)的說法是,“巴鐵”項目總募集資金1.047億元。其中,白丹青作為股東出資4000萬元,委托北京天爾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行了兩期私募基金,針對有投資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的人群發售,100萬起投,年化收益12%。一期募集2280萬,二期募集4190萬。資金用途是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100余人的開支和前期車輛制造、道路建設等費用。
目前還不清楚這前兩期巴鐵基金的使用情況。
面對澎湃新聞巴鐵項目尚未正式運營,收益從何而來的質疑時,該業務員的解釋是,巴鐵基金的收益前期來自于企業分紅,待巴鐵項目上路之后,線路運營、站臺商鋪、車廂廣告、站臺傳媒及其他衍生出租產業都可以成為還款的來源,并且今后的收益會遠超12%。
該業務員還向澎湃新聞記者保證,巴鐵項目產業化指日可待,因為“巴鐵已經在秦皇島跑起來了”。但實際上,根據記者從巴鐵公司和秦皇島市政府了解的情況,秦皇島的巴鐵項目僅為測試,并將于本月底拆除。
為了消除記者的疑慮,該業務員多次強調巴鐵公司與地方政府采用的是PPP合作模式,項目有政府信用背書,不用擔心還款的問題,并稱“現在人們對P2P的信任很低,但我們不是P2P”。
所謂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指的是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合作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根據社會資本參與程度、承擔風險。
以PPP之名兜售融資產品
除了巴鐵基金,華贏凱來員工還在以PPP項目之名,兜售其他融資產品。
被記者問及除巴鐵基金之外,公司是否還有別的理財產品,華贏凱來的業務員遂將記者帶到一面展示墻前,上面掛著六七份基建項目合同。業務員說,這些是公司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的PPP項目,其他一些融資產品的收益就來自于這些項目的分紅。
與巴鐵基金不同的是,這些項目投資門檻較低,為1-3萬元不等,三個月、半年期、一年期分別對應8%、10%、12%的收益。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些合同甲方多為縣一級的地方政府,包括山東單縣、金鄉縣、東臨縣,湖北南漳縣等,項目內容涉及棚戶區改造、園林景觀建設、路橋建設等。而所有的合同都有一個共同的乙方,即中國建設企業聯合集團有限公司。
工作人員介紹稱,中建聯負責這些項目的建設和施工,同時中建聯也是華贏凱來的“兄弟公司”,“都是集團自己的公司,項目質量肯定有保證”。
在這些合同的旁邊就是一張巨大的展板,上面是對PPP概念的詳細介紹。業務員一再向記者聲明,這些項目也不算是P2P,而是風險性更低的PPP。
但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華贏凱來一再聲稱不是P2P,有偷換概念之嫌。PPP是華贏凱來與政府合作方式的名稱,但它的融資手段本質上與P2P無異。
中老年人成為兜售對象
記者在華贏凱來看到,不斷有業務員從外面帶來客戶,而這些客戶幾乎全部都是中老年人。同時公司對于突然到訪的年輕客戶則表現出了相當的警惕。
一位住在華贏凱來北京分公司附近的張大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是在出門買菜的途中,被華贏凱來的工作人員在天橋上攔下來的。工作人員邀請他一同前往公司領取一份禮品。張大爺向記者出示了這份禮品券,上面寫明該券的持有人在登記了個人聯系方式之后可以在公司領取一盒雞蛋或一瓶油或一副老花眼鏡。
華贏凱來用于吸引投資者而發放的禮品券。
“我就是想來拿眼鏡,他們之前也沒有告訴我是推銷理財產品。”張大爺說。
記者在華贏凱來公司門口遇到的姚大媽稱,她接到業務員電話讓她8月6日上午到公司參加一個理財的培訓。記者佯裝幫父母咨詢,想和姚大媽一同參加,卻在門口被工作人員攔下。該工作人員見記者不像是他們的目標群體,立即稱“沒有培訓這回事”。
8月6日上午,華贏凱來工作人員帶領一名老年投資者離開公司。
姚大媽說:“聽說是被巴鐵鬧得,最近他們公司負面消息挺多,估計怕你是偽裝的記者。”但又表示巴鐵的負面并不會影響她的投資決策,“華贏這家公司我聽說過,這幾年都沒出過事,應該沒問題”。
記者在華贏樓下遇到的不少老年投資者都告訴記者,華贏凱來向他們介紹過“巴鐵基金”。一旦有人表現出對巴鐵理財的興趣,就會被工作人員從華贏凱來17層的辦公室帶往位于3層的巴鐵公司展示廳,進行詳細的介紹。
然而根據記者獲得的項目書顯示,“北京巴鐵項目基金”的性質是“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根據證監會要求,“私募基金應當向合格投資者募集,單只私募基金的基金份額持有人累計不得超過200人”。
其中“合格投資者”是指,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要求個人金融資產不低于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萬元。
自融風險
除了宣傳私募產品涉嫌違規,華贏凱來向投資者出具的借款合同顯示,華贏凱來為服務方,而借款方則為巴鐵公司、擔保方為中建聯,基金的管理方為天爾基金,而這四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均為白丹青。業內人士稱,這事實上已經涉嫌自融。
上海市朝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徐培龍向澎湃新聞表示,從這一融資的結構上來看,多個公司的股東和法人代表出現重合,雖然私募對于“自融”沒有嚴格的限制,但也存在一定的道德風險,因為它就使得投決制度形同虛設,管理人就沒辦法做到該制度中的“勤勉盡責”一項。
上海一位從事私募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自融是一項很大的“罪名”,最嚴重可被定性為“非法集資”。現在一些公司為了規避自融的嫌疑,都是給項目成立一個空殼公司,其實背后的控制人為同一派。
自融嫌疑被媒體曝光以后,華贏凱來在給投資者的一封解答信中,寫道:針對媒體報道“華贏凱來”不同公司法定代表人同屬一人的問題,這僅代表公司之間的關聯性,不代表同為一個實際控制人。關聯公司在《公司法》上 都是獨立經營實體,在民事法律范圍內承擔不同民事責任, 且其經營范圍各不相同,擁有獨立財務核算體系及業務模塊。公司之間相互投資是正常的商事行為,不違反國家相關法律 法規之規定。
華贏凱來在回應中強調,巴鐵基金之所以與e租寶等自融違規案例不同,就在于巴鐵公司并不是一個空殼公司,而是一家真正擁有產品,專注于創新發展的科技企業。
上述私募業內人士還表示,一般私募基金是不需要擔保方的,在國外同行的做法是風險自擔,因為國外的私募基金通常沒有保本收益率的說法。但國內環境不同,基金公司通常會引入很多擔保方。一般來說只有當擔保方是第三方企業時才能起到擔保監督的效果,若擔保方為自己人就會使得監督失效,不排除一起跑路的可能。
山寨協會
在卷入巴鐵事件之前,2015年華贏凱來就被《北京商報》曝出曾被列入違規基金黑名單。
在北京華贏凱來旗下還有一家名為華贏集團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據2015年《鳳凰周刊》的報道,華贏集團旗下的北京世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曾發明出一款“超級水稻”,號稱一公頃最多可以達到24000斤的高產,而且這種水稻的蛋白質含量超過雞蛋。寶清縣的多位農民在縣農業局的協調下,試種該“超級水稻”,最終顆粒無收。
而白丹青名下的“中國建設企業聯合會”出現在了今年民政部更新的山寨協會名單中。官網信息顯示,白丹青為這一協會會長,宣傳過協會的指導單位為國家財政部、住建部、發改委。而媒體報道指出,白丹青通過該協會幫助入會企業在政府項目中“走暗標”,從而向入會企業收取數百萬的入會費。
來源:P2P內幕( ID:p2pinsider)綜合自環球時報、澎湃新聞
P2P通精選文章,建議你也讀一讀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至相應文章)
1、平臺女老板被抓,哭訴從沒想要騙人!
2、8月動真格,1000多家平臺或遭淘汰!
3、貸款需謹慎!借3500還10萬,女大學生援交還款!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中國賺錢的方式徹底變了,不看你就虧大了!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大米質檢報告-GB/T1354-2018測試標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