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人類社會近幾百年的快速發展中幾乎起到了最關鍵的作用。科技和教育,也形成了最自然的循環。更值得驚喜的是,如今,先進的科技產品、前沿的科技理念,已逐漸普及到中小學,完成了和基礎教育的無縫對接。
有這樣一所學校,2015年9月才迎來她第一批學生,卻成為人們稱道的“未來學校范本”。她到底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又有怎樣創意的學習空間?
新銳校長創新校
前海港灣小學(以下簡稱港灣小學)是深圳市南山區前海自貿區內開辦的第一所公辦學校,2015年9月開學,至今也還不到一歲。
這所如此年輕的學校,被國內多家有影響力的媒體報道,稱其為“未來學校范本”;并不斷有國內外專家、校長來此考察、學習。
你可能會想,當家的肯定是位資深大牌校長吧。這恰恰又錯了,羅朝宣是近年來成長起來的“深派教育”的新銳校長。
他在一線豐富的教學和科研經歷,在學校不同管理崗位的歷練,甚至還經營過校辦企業,加之他多年來勤于讀書的習慣,不斷嘗試創新的實踐,使他承擔籌建這所具有創新樣板意義的新學校,有了足夠的底氣和系統的思路。
因此,他對世界教育的前沿思想、前沿信息以及前沿技術都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而這些“前沿”已經足夠支撐一個新時代的新校長。因此,港灣小學的“前沿”與“火爆”,可以說在她誕生之前,其實就已經注定。
“我們強調要打造沒有圍墻的大學,其實,基礎教育同樣適用,教無定勢定法,我們可以用創新的視角把學校建設成學生們最喜歡的樣子,讓孩子們找到興趣,愛上學習。”短短幾句話,道出了羅校長心目中理想學校的樣子。
學習無處不在,高科技范兒,工匠精神,創新設計是港灣小學的關鍵詞。
學習從走廊開始
走進港灣小學信息科技創客文化空間的走廊,一座大型霸王龍骨骼模型映入眼簾。這是港灣小學自然博物館的一角:很多類似動物的標本,放入港灣校園四樓走廊里,隨時與學生零距離接觸;讓學生震撼之余,再給孩子們基于知識的引入。
數百種蝴蝶和昆蟲標本、描繪自然及動物進化的圖片張貼在走廊的墻壁上,為學生增加了不少學習素材。
擺放在櫥窗內的狼和梅花鹿等動物標本成為了學生們課下經常光顧的對象。
當然,還有現實版的“海底世界”,常常成為老師們稱心、學生們喜歡的教材。
這不就是“沒有圍墻”的現實樣版嗎——學習不受圍墻的限制,從走廊里就開始了;課程不受時間的限制,即使在課下,它也無形中激發著學生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這樣的學習無需老師要求,學生天然對此感興趣。
高科技范兒
學校的網絡教室很特別,一眼掃去,一排排電腦居然看不到主機在哪里,更沒有令人犯暈的線路,令人煩躁的機器聲響,看起來是如此干凈、利落、簡潔。這是怎么回事?
原來學校的創客團隊進行了改裝設計,采用強弱電集中暗裝方式,小型化主機桌底隱藏,原本紛雜的線路也被小裝置整齊地收納在一起,有的電腦線路干脆被隱藏在定制的桌子內。
這個計算機機房,簡直有些藝術設計的范兒,墻上的油畫,室內的燈光氛圍,都具有十分的現代科技元素和氣質。
原來,這個機房是完全按google的機房形態建設的。
其設計核心理念就是讓學生們來這里學習、參觀,不僅可以了解到網絡技術,更可以體味嚴謹的態度,甚至可以接受審美的熏陶。因為,這些細節所體現出的井然、簡潔的美感都只有在一種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態度之下才會發生,因此,這樣的空間呈現潛移默化地熏陶和鼓勵著學生不斷追求卓越。
在這里,對于老師來講,帶教案、用U盤已經OUT了,學校自主開發設計的教學共享平臺已經覆蓋到了每一間教室。老師們在辦公室電腦上準備的教案通過這樣的教學平臺,可瞬間傳到學校各個角落,因此,他們可以兩手空空去上課。
而課件也只需“彈指一瞬”,就可以分享給其他任何教師,非常方便地實現了老師間的資源共享和互相交流。
在教室里,他們沒有講臺,又一個創意設計讓你腦洞大開:“講臺已經變身為一張可鑲嵌各種高科技設備的操作臺”,具備無時滯上傳功能,能對每個孩子的練習本一覽無余,如有必要,可用它隨時將孩子作業搬上大屏幕做點評或者示范。
它還是可伸縮,可移動,可轉圈兒的“變形金剛”。因此,老師可以帶著他走到教室的任意角落,實現“無死角”教學。
開放、平等的學習氛圍,不在老師們的嘴里,就隱藏在這些點點滴滴的精妙設計里。
當然,教室里充足的AppleTV、iPad等電子教學設備的配備,保證了學生作品暢通無阻地上傳、分享。
羅校長說:“有家長擔心iPad教學會讓孩子有網癮,事實上這些平板電腦都是統一管理的,學校采用過濾技術,對學生瀏覽的內容進行引導,對時間加以控制。”
創客活動室的布置也別具匠心,在墻壁上有兩個圓球形的“日光采集器”,它能將太陽光收集起來,導入室內用于照明。接通傳感器后,它還能依據自然光線強弱,自動調節室內燈光,環保節能。
這不,又給學生增添了一個學習環保能源相關知識的好素材。
在教學樓頂樓一塊開闊的空間,羅校長還準備在這里建一個小型氣象站,利用太陽能、風能進行發電,也讓學生通過觀察實踐更加了解清潔能源。
每間教室門口你會看到一款精致的藍色牌子,這是智能“電子班牌”。據羅校長介紹,它可以智能地展示班級文化、實時顯示課表、班級上課實況,還能采集、顯示教室內溫度、空氣質量、聲音分貝等,與之相配的傳感器遍布校園,大數據自動采集與上傳。
不僅方便學校、家長了解學生狀況,還有利于大數據分析,及早發現病毒傳染、室內污染等狀況,自動化大數據采集與分析,不僅真正實現了智能化校園管理,更為學校進行教育大數據分析提供了天然現實版教材。
課程的整合創新
港灣小學在“課程統整”方面,也進行了精心設計,增加了學科間的相互關聯,打破學科壁壘、班級界限,將學科資源、學校資源和社會資源融為一爐。
比如,語文課融入了繪畫、配樂、吟唱等藝術形式,引導學生們感受語文、語言的魅力,開設系統茶文化課拓展語文閱讀范疇,培養審美情趣;英語教育拓展到了科學、音樂、美術、禮儀、體育等科目;體育課,有融合了雙截棍太極拳等動作的“武術體操”,有融合了形體美學的“國標舞”,甚至還有借鑒了古代氣功功法的“八段錦”等;藝體綜合教育課程中,線描、素描、陶藝、提線泥偶、陶笛、尤克里里、琵琶、鋼琴……“民族的”與“世界的”同步上演。
這些課程的整合創新中,更值得細說的是他們的數學課和科創客。
港灣小學的數學課融入了財商教育,這里,一年級的學生要認識人民幣、收集可回收資源,送往廢品回收站后,學會記賬,做簡單的統計;二年級學生要開通自己的儲蓄賬戶,學會儲蓄以及對壓歲錢進行合理安排等;五年級要能夠了解投資、股權、保險等概念;六年級則要進行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嘗試以及商務、打工等賺錢實踐。并且利用貨幣、匯率的關系探索貿易之間的關系,結合前海自貿區地理區域特點,嘗試對房價、恩格爾系數、人口對環境的影響等綜合課題進行研究等。
這樣一來,學生對數學的認知和學習走出了象牙塔,接通了地氣,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信心,學生的合作、社交、學以致用等能力也潛移默化地得到了提升。
“現代社會,經濟意識很重要。”羅校長說,這項創新課程將激發孩子們的理財興趣,讓他們懂得財富來之不易,也讓他們知道賺錢必須自己付出努力。他還強調,價值觀比價值更重要,通過學習財商,也希望讓孩子們明白,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遠比金錢更重要,比如愛、知識、快樂等。
對標美國、芬蘭的未來創新學校打造的港灣小學,更像是一座“創客文化城”。他們與國際知名的創客團隊“SZDIY社區”聯手,讓小創客們足不出校就可以與創客大咖們同臺切磋,親歷大創客的創新之路,這就是他們在科創課程體系之下享受的學習待遇。
因此,在學校的“科技信息創客文化空間”,你會看到設備加工間、學生創客活動空間、科學探究室、DIY創客社區等,激光切刻機、3D打印機以及創客所需各種電子元器件設備及器材可信手拈來。
學生3D打印作品
3D互動沙盤
這里的孩子一年級就可以學會電腦編程。科創課老師張伊娜說:“低年級孩子已經能夠使用scratchJR在iPad上進行游戲化、模塊化編程。這些程序都是簡單方便應用的,當孩子們通過編程看見自己設計的小貓、小狗等角色按照自己意愿動起來時,那種成就感不言而喻。而高年級同學,則可以通過3D打印機學習立體建模,在動手中學習創新、實踐。”
羅校長說,“港灣小學希望培養的是有根的特區現代小公民。有根不僅是有健康快樂的身心、人格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性,而且還要有中國情懷。特區現代小公民則是指有規則意識、國際視野、生態意識,有全新思維,有創新精神,有實踐能力等。”
因此,創客文化教育并不是單純地培養“創客”,而是要培養學生創新的精神、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工匠般精益求精、不斷追求卓越的態度。
本文為新校長傳媒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編:張磊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訂購雜志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抖音小店怎么上傳自己的商品?抖音商品櫥窗添加商品的方法》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