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億元的交易規模與我國13.7億的人口、1000多萬家的工商注冊企業數,并不構成正比例關系。而相對于征信市場相對完善的美國來講,其征信市場的規模已經達到了700億。這表明我國征信市場在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有關業內人士也表示,央行的征信體系覆蓋人數之低,不能滿足其發展需要,因此征信服務也許會成為下一個藍海。
為何現在才有人做企業征信?
企業征信多為企業基本工商信息,信貸歷史信息以及訴訟信息等的羅列,不作任何加工。企業征信目前在央行實行備案制。既然企業征信只需要在央行備案就行了,為什么直到現在才有人開始做?大概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個人征信牌照遲遲不發。2015年1月5日,央行發布《關于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8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6個月。但直到現在,牌照的發放工作仍沒有最終完成。然而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又亟待解決,所以在這個大環境下中小微企業需要通過企業征信來支撐。
其次是由于中國互金協會在互金領域里進行了一場專項整治,致使問題平臺不斷變多,新建立平臺增長放緩。這就非常需要征信來提高投資人的信心。
據媒體此前報道,4月14日,國務院組織14個部委召開電視會議,將在全國范圍內啟動有關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專項整治,為期一年。在專項整治工作中,百億級平臺中晉、快鹿的轟然倒塌以及不斷發生問題平臺跑路事件等致使投資人談P2P色變。這也極大地刺激了投資人原本脆弱的神經。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問題平臺共有2461家,占平臺總數的比例高達53.89%。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問題平臺數量不斷增多,但是增速較去年億放緩,且跑路平臺和主動清盤平臺的數量正在不斷接近,這表明網貸行業正在逐步走向規范,行業亂象得到了進一步的治理。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在過去的半年里,平臺跑路、董事長失聯的新聞基本上每隔幾天就會發生,這極大地動搖了投資人的信心,與網貸行業長期發展來說是不利的。這也催化了中國企業征信體系的建立。
再次是騙貸情況時有發生,究其根本就是我國的征信體系不健全,讓某些人鉆了空子。
今年3月9日鄭州一大學生小鄭由于深陷校園貸由于還不起款被迫自殺。這一消息當時引爆了朋友圈,一時間在互金新聞里連續幾天占據頭條。
縱觀媒體,對這件事情的解讀莫過于對校園貸以及大學生本身的解讀,卻忽略了一個細節就是他借用同學的身份證在不同平臺貸款數十萬元。而這個細節的背后恰好反映的就是我國征信體系的不完善,信息披露沒有即使實現共享。
此后又發生了一系列校園貸的新聞,包括后面的裸條借貸。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建立信息披露體系,完善企業征信系統,實現平臺資源共享,同時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讓校園貸的悲劇不再重演!
企業征信的難點在哪兒
數據顯示,我國已經有超過100家的機構在做企業征信這一塊的服務。而企業征信既然有那么多機構在做,但是至今互金領域的企業卻沒有形成一份完整企業征信報告。
這個系統的優勢是什么?企業征信的難點又在哪里?
首先是我國企業征信尚處在處在初級階段,是一個碎片化的市場,法律法規還不成熟。在往日的采訪中記者也發現,作為互聯網金融領域最為直接的參與者和受益者,我國小微企業的征信報告居然很少甚至沒有。
截至2015年底我國企業總數已超5000萬家,中小微企業占比高達99.6%。今年一季度全國日均新登記企業1.17萬戶,其中超過9成是小微企業。通過數據可以發現在企業征信這片藍海中,很明顯的就是供不應求。這么多的小微企業,卻沒有一分簡單的甚至合格的企業征信報告。
業內人士則表示在我國,企業征信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目前已經有超過150家機構在做企業征信這一塊的服務,但是缺乏相應的技術和大數據作為支撐,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一份完整的企業征信報告。
二是地域和行業的限制。雖說中國的企業征信發展還不完善,但是也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但就目前的企業征信報告來講,還有著層層局限:首先是未打破在地域方面的限制。例如通過一些企業征信報告可以發現其征收對象和所提供的服務都是針對某一個地區的。當你在其它地區就得不到服務。其次是未打破行業的限制。有很多征信機構提供的服務都是為了某個行業的或者某幾個行業中。而在整個行業里卻沒有實行全面的覆蓋,還處在各自為政的僵局中。
三是數據收集獲取難、成本高。業內人士表示,數據收集獲取難、成本高,較窄的數據難以全面地反應企業真實的信用狀況,而較高的數據獲取價格則影響企業征信機構的營收,制約大規模的商業化。
四是數據共享獲取難度大并且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來進行保護。誰也不能保證你的征信機構會不會被黑客攻擊,如果不小心發生而匯集了大量企業的征信數據被泄露那后果真是不堪設想。這也要求相關部門出臺法律法規進行保護。
查詢數據顯示,在央行的征信系統中,真正和銀行有信貸關系的只有3億人,占比不足25%,且P2P平臺目前未能納入央行征信系統中。而P2P平臺的企業征信對于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卻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于是這個獨特的環境就催生出了民營的企業征信機構來解決央行忽略的企業征信問題。
現在關鍵在于網貸平臺的征信難點就在于或許是出于自身利益或者平臺隱私的考慮,平臺之間不愿意進行數據的對接,就算是對接了數據也不能保證其真實性和完整性。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雖說我國近幾年都在提倡大數據,但就信息公開程度或者說信息共享的程度來講,我國仍是比較弱的。所以整個政府對資源的開放性和數據的共享性方面還不能夠為征信機構所用。
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微信公眾號直接留言即可;
中評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評信用)以推動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使命,以信用評級的基礎理論即現代信用風險識別與計量技術在中國信用環境下的創新性應用為核心業務。以深入行業研究,以全球標準為基礎打造科學評級模型為核心競爭力,始終站在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的最前沿。是國內專業從事為文化產業的個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商譽評價、信用評級的綜合信用管理公司。
中評信用是信用管理領域最具社會責任的傳承者和創新者。我們在傳承的基礎上,打造了國際尖端的、獨立知識產權的信用評級技術——“中評信用評級技術”;為金融客戶評估信貸風險,為商貿企業預測貿易風險,為投資客戶評價投資風險。中評信用技術基于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用環境特點,結合文化產業特征,引用現代主體信用風險計量、關鍵財務指標對市場要素價格的邊際彈性分析、主體資本適宜度分析及相關量化指標的研究開發。
中評信用是信用管理垂直行業最前沿的研究者和實踐者。旨在通過文化交易信用大數據,讓機構和投資人投資有信用的文化產品;通過信用信息平臺,為成長期的文化機構引入優秀的資金端;為擁有大量優質資產的文化企業實現線上誠信交易,盤活資源;通過科學模式,為文化交易機構建立、培養信用體系,做有信用的專業機構;為擁有優質文化藝術資源的機構進行專項評級,建立與金融機構合作通道。
中評信用著力打造中國“文化投資信用指數”為目標的信用大數據,為企業提供征信服務;經濟貿易咨詢;市場調查;接受金融機構委托從事金融信息技術外包服務、接受金融機構委托從事金融業務流程外包服務、接受金融機構委托從事金融知識流程外包服務;數據處理等服務。
中評信用旨在通過文化交易信用大數據,讓機構和投資人投資有信用的文化產品;通過信用信息平臺,為成長期的文化機構引入優秀的資金端;為擁有大量優質資產的文化企業實現線上誠信交易,盤活資源;通過科學模式,為文化交易機構建立、培養信用體系,做有信用的專業機構;為擁有優質文化藝術資源的機構進行專項評級,建立與金融機構合作通道;
中評信用(315tr.com)長期以來專注于文化產權交易市場風險研究,郵幣卡電子盤在這一領域極具代表性,其參與人數和市場成交額仍在不斷攀升,風險日益凸顯;日前,中評信用研究團隊獨家發布了《文化產權交易市場風險報告》,以專業、獨立的視角對文化產權交易進行風險揭露。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鄭州再生資源廢品回收站:生活廢品,電話上門,誠信經營》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