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介紹幼兒想象夸張性的表現、幼兒想象夸張的原因以及幼兒想象發展的策略。
離園時,三歲的小凱對媽媽興奮地說:“媽媽,今天我得了一個‘小笑臉’,老師還貼在我腦門兒上了。”媽媽聽了很高興,連續兩天小凱都這樣告訴媽媽。后來媽媽和老師溝通后才得知,小凱并沒有得到“小笑臉”。媽媽生氣地責怪小凱:“你這么小,怎么就說謊呢。”小凱真的是在說謊嗎?想象的夸張性特點將為大家解開疑惑!
一、幼兒想象夸張性的表現
1.夸大事物的某個部分或某種特征
幼兒繪畫作品《打針》中將針頭這一部分畫得特別大,《白雪公主》中的七個小矮人比正常人矮小得多,這些都體現了想象的夸張性特點。
2.混淆假想與真實
想象與現實相混淆是指幼兒容易把想象的東西當成現實的東西;將自己的想象看作是真實的事;把自己強烈渴望得到的東西說成是已有的東西;把自己希望發生的事情當作已經發生的事情述說。
幼兒的這個特點常常被誤認為在說謊,實際上并非如此,所以開篇的小凱不是在說謊,而是由于幼兒知識經驗儲備較少,缺乏想象的材料與技巧,常常將現實與想象混淆。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的增加,想象的合理性、現實性逐步提高。
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應加以詢問,了解事實的真相,弄清幼兒這么說的原因是什么,而不應不分青紅皂白的予以嚴厲的斥責。成人應當耐心的指導幼兒,幫助他們分清想象與現實。
二、幼兒想象夸張的原因
(1)認知水平的限制
幼兒的思維發展水平決定其注意力放在新穎、具體、形象、夸張、有趣的事物上。觀察事物時幼兒往往注意到事物的突出特點,即使不是事物的本質特點也無所謂,對于其他特點則很少顧及到。
(2)情緒的影響
幼兒的想象具有一定的邏輯和現實成分,但是又常常表現為夸張形式,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情緒對幼兒的想象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例如小林拿著一幅《小山羊吃草》的畫讓老師看,老師因為有事說一會看,小林因此生氣啦,一會老師來看畫的時候,發現小羊被涂了,老師問為什么,小林說小羊被大風刮跑啦!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3)想象表現能力的局限
想象總是通過一定手段來表現,幼兒想象的夸張與事實不符,往往受表現能力的限制。這一點在各種造型活動中尤為突出。由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有時幼兒想象的事物無法用準確語言表達出來,例如小凱想要小笑臉或者想得到關注卻不會用準確地語言表達。
三、幼兒想象發展的策略
1.豐富幼兒的表象,發展幼兒的語言表現力
2.在文學藝術等多種活動中,創造幼兒想象發展的條件
3.在游戲中,鼓勵和引導幼兒大膽想象
4.在活動中進行適當的訓練,提高幼兒的想象力
【選擇題】
幼兒小茹很喜歡畫畫,但她畫的長頸鹿脖子特別長,而身子只有一小截;她畫的大象頭特別大,鼻子特別長。這說明( C )。
A.幼兒想象的情緒性 B.幼兒想象的創造性
C.幼兒想象的夸張性 D.幼兒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響
【簡答題】簡述幼兒想象夸張的原因。
答案要點
(1)認知水平的限制;
(2)情緒的影響;
(3)想象表現能力的局限。
【材料分析題】小朋友晶晶第二天入園的時候,穿著媽媽給她買的新鞋。小朋友貝貝看到了,她就過去和晶說:“晶晶你的鞋真好看,我媽媽也給我買新鞋了,還買了好幾雙,可漂亮了”。其實,媽媽并沒有給貝貝買新鞋。
問題:上述材料中的案例反映了幼兒想象發展的哪一特點?幼兒想象這一特點的表現有哪些?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點
(1)上述材料中的案例反映了幼兒想象發展的“幼兒想象夸張性”的特點。
(2)幼兒想象夸張性的表現:
①夸大事物的某個部分或某種特征。幼兒的想象常常喜歡夸大事物的某個部分某種特征或使用夸張的語言。幼兒喜歡童話故事就是因為童話內容的夸張性。
②混淆假想與真實。想象與現實相混淆是指幼兒容易把想象的東西當成現實的東西;將自己的想象看作是真實的事;把自己強烈渴望得到的東西說成是已有的東西;把自己希望發生的事情當作已經發生的事情述說。
(3)幼兒想象夸張性的原因:
①認知水平的限制;
②情緒的影響;
③想象表現能力的局限。
以上為幼兒想象夸張性的表現、原因及發展策略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了解更多可以關注“中公安徽教師考試”公眾號
教師資格及教師招聘公告詳細信息請查看安徽教師招聘招考網
https://ah.zgjsks.com/html/2017/ggxx_0214/19122.html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臭鼬娘梗起源,公主連接中凱露形象的流行由來?》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