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華為麒麟970芯片正式在國內發布。9月初,這款“人工智能”芯片已經在德國正式亮相。
隨之而來的,還有相關測評機構的手機CPU性能天梯圖,在這個排行榜中,麒麟970被放在與蘋果的A10同級的第三階梯中,落后于獨占第一階梯的第二階梯蘋果A11和高通驍龍835、三星Exynos8895。
雖然可能這個評比中CPU和GPU的權重較大,但排行結果似乎也差強人意,如果晚于高通驍龍835發布大半年時間發布的麒麟970,在性能上還不能趕上,那么離更強勁的蘋果A11處理器就可能會有2代的差距。
那么按照一年一代的發布速度計算,麒麟處理器在性能上趕上蘋果A系列,則最少需近2年的時間。如果想短時間超越,只能寄希望于麒麟970的最大亮點—NPU(神經網絡處理器)帶來換道超車的效果。
麒麟970采用了臺積電10nm工藝制造,內部集成八顆CPU核心(A73+A53),十二顆GPU核心(Mali-G72)。整體工藝已經達到了目前最先進的水平,能做到這個地步的手機CPU芯片廠商,除了華為之外,只有蘋果、三星、高通等為數不多的超級科技大廠。
麒麟970有著眾多的亮點,如麒麟970是首顆達到Cat.18(下行)、上行Cat.13標準的SoC產品,峰值速度1.2Gbps,顯然好過驍龍835下行最高Cat.16也就是1Gbps的標準。
華為向麒麟970塞了55億顆晶體管,相比蘋果的A11的43億顆晶體管,驍龍835的31億顆晶體管,華為毫無疑問的展示了強大的工藝水平。
麒麟970集成了更高級的全新自主研發雙ISP,支持人工智能場景識別、四重混和對焦、人臉檢測,尤其是改善了低光和運動場景拍照能力。
麒麟970最引人矚目的地方還是首次集成專用的硬件處理單元NPU,NPU的全稱是 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也就是神經網絡處理單元。簡而言之就是相對于 GPU 主要處理圖形相關的計算,ISP 主要處理成像相關的計算。NPU是一款可以高效地進行 AI 相關計算定制的處理器。
比較遺憾的是,現在能使用到NPU的應用還不算太多,現在對性能的對比,還是以CPU和GPU為主,麒麟970在GPU方面,還是與深耕多年的高通、蘋果、三星有一些差距。
我們還不能準確得知,首次使用NPU的麒麟970是否有媲美能與蘋果A11處理器的潛力,當然,即使稍落后于蘋果A11這款能與MacBook Pro處理性能相抗衡的手機處理器,也足以證明麒麟970這款身處國產頂尖水平手機CPU的強勁實力和華為技術雄厚。
2017年10月17日,華為Mate10的發布,將會帶來這款萬眾期待的麒麟970人工智能芯片的首秀,屆時,我們一切的疑問,將都能揭曉。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主頻”和“緩存”是啥意思_CPUCPU評測》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