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分鐘,就會有超過 6.4 萬條微博發出。
微博成立于 2009 年 8 月 14 日——也就是七年前的昨天。雖然很多人說微博復制了 Twitter,但微博的確也有很多創新和獨特的功能,比如引用轉發、照片評論、無字數限制,等等。
國外還針對微博平臺上的熱門內容,專門開設了一個“Whats On Weibo”網站,該網站創始人 Manya Koetse 說道:
盡管相對于更自由寬松的Twitter,微博處在一個高度審查的網絡環境之中,但依然不妨礙人們在上面對很多社會問題進行辯論。而且,微博讓中國網民獲得了更多信息,也更具獨立判斷力。在我看來,這是微博給中國社會做出的最大貢獻和影響。
那么在過去的七年時間里,微博上都發生了哪些重要事件呢?在此,鴕鳥電臺(微信:鴕鳥FM)就來幫你細數這七年,微博大事記。
2009 年 8 月 14 日:微博誕生
中國互聯網巨頭新浪起初是一家類似雅虎的門戶網站,但是他們看到了大洋彼岸的 Twitter,因此經過幾個月的研發便推出了類似的微博客服務。一開始,他們稱之為“新浪微博”。
微博營銷經理龔敏(音譯)表示:
微博曾是新浪社交媒體網絡項目“朋友”的一個模塊,這個項目最終被取消,而且再也沒有上線。
2009 年秋季:名人效應
微博團隊意識到,對于一家全新的社交媒體網站來說,名人效應是非常要的。因此,他們承諾幫助名人進行免費宣傳,并且允許他們與粉絲進行實時互動。
姚晨是最早登錄微博的名人之一,并且迅速擁有了近 8000 萬粉絲。
上圖是今年七月三十一日她發出的一篇微博。
李開復是谷歌中國區總裁,當年九月這家科技巨頭退出中國之后,他也開始入駐新浪微博,也吸引了大量粉絲。
微博營銷經理龔敏(音譯)說道:
新浪首席執行官兼微博總裁曹國偉曾表示,新浪的長期愿景是成為一家受人尊敬的新媒體公司。新產品應該與我們核心競爭力有關聯。作為一家成功的互聯網門戶網站,新浪在媒體行業非常有信心。
2010 年 4 月:中國另一家社交媒體巨頭威脅要碾壓微博
讓新浪沒有想到的是,中國社交媒體和游戲巨頭騰訊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Twitter”,而且也命名為“微博”。
雖然騰訊在社交媒體領域擁有巨大資源,技術實力也很強,但是由于新浪獲得了先發優勢,他們在這場較量中獲勝。
不過在經過了幾年的對抗后,騰訊最終在微信上打了一場翻身仗,超越微博成為中國市場上最大的社交媒體 App 應用。
2011 年 2月:湯姆?克魯斯入駐微博
湯姆?克魯斯入駐微博之后,僅用了兩天時間就吸引了五萬名粉絲,他也因此成為最早和中國影迷在社交媒體上進行互動的好萊塢影星。
上圖是湯姆?克魯斯在其微博上的一張與粉絲在上海合影的照片
目前他的微博擁有 540 萬粉絲數量,但是已經有近 10 個月時間沒有更新了。
2011 年 4 月:新浪獲得了 weibo.com 域名
新浪拿到 weibo.com 這個域名之后,讓他們在與騰訊和其他微博服務同類產品中又獲得了競爭優勢。顯然,相比于過去 t.sina.com.cn 這個域名,新域名要簡潔清楚地多。
2011 年 5 月:私奔的夏天
億萬富豪、投資人王功權在他的微博上發表了一段話:“各位親友,各位同事,我放棄一切,和王琴私奔了。感謝大家多年的關懷和幫助,祝大家幸福!沒法面對大家的期盼和信任,也沒法和大家解釋,也不好意思,故不告而別。叩請寬恕!功權鞠躬。”
這段微博中并沒有提到他的妻子,王琴是他的情人。王功權的微博立刻引發了病毒式傳播,轉發量達到了數萬條。
2011 年 6 月:溧陽衛生局長微博“直播開房”調情
常州溧陽市衛生局局長謝志強以為微博聊天是不公開的,于是兩人的對話在微博上曝光,很快也開始病毒式傳播。謝志強很快關閉了自己的微博賬戶,但是網民早已經截圖,并且人肉到了雙方姓名、身份、以及所在地。
2011 年 6 月:郭美美事件
2011 年的夏天注定不平凡,當時 20 多歲的郭美美惹怒了中國網民,她在微博上大肆炫富,展示了自己的馬薩拉蒂跑車、愛馬仕包、以及其他奢侈品。
上圖:郭美美在 2014 年 5 月發的一篇微博
之后有人扒出她與紅會的關系,并且最終在 2015 年因為涉嫌地下賭場賭博在北京被捕入獄。
2011 年 6 月:試圖復制 Tumblr
新浪希望復制 Tumblr 輕博客,并且允許年輕用戶在微博里添加 GIF 動圖,不過這次創新并未成功。
2011 年 6 月:品牌頁面
微博為品牌商推出了高度定制化的主頁服務,并且吸引了很多粉絲關注,企業可以利用自己的微博官方賬戶直接與消費者互動。
2011 年 6 月:微博幣
通過從游戲行業里借鑒,微博推出了自己的虛擬貨幣。不過就像 Facebook 曾在社交游戲遭遇滑鐵盧一樣,微博幣并沒有獲得成功。與此同時,中國游戲玩家也開始從桌面轉移到了智能手機上。
2011 年 7 月:微博手機推出失敗
微博曾與知名手機制造商 HTC 合作,推出了一款 HTC 微博手機,但這款手機性能和體驗都很差,似乎只是匆忙添加了一個“微博”按鍵,便于用戶登錄微博而已。
上圖:即便放在 2011 年,這款手機的外觀看上去也非常糟糕。
有趣的是,HTC 還曾經嘗試過同樣的策略,想推出一款 Facebook 手機,當然,結果可想而知。
2011 年 7 月:動車悲劇
中國引以為傲的高速動車網絡首次遭遇到致命慘劇,其中造成 40 人死亡,微博再一次成為了媒體的焦點,人們在微博上激烈討論動車事故。
通過微博,人們見識到網絡傳播速度的重要性。微博上出現了大量視頻和圖片,國內網民紛紛呼吁公開真相,并爭取了解真相的權利。
上圖:2011 年 7 月,兩輛動車相撞,導致致命事故。
動車事故驅動了超過 1000 萬微博評論,幾乎所有人都感到生氣。在微博進行的一次投票調研中,中國網民對本次動車事故處理感到“非常不滿意”的結果占到了壓倒性比例。
2011 年 9月:僵尸粉出現
微博開始認真反思其平臺上巨大的用戶數量,至少有一部分可能不是真實的用戶。
“僵尸賬戶”的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一些人通過買賣微博粉絲讓人們舉得自己更受歡迎。根據一項數據調研顯示,微博平臺上的僵尸粉絲占比高達 17%。
前谷歌高管李開復曾經開玩笑的說:
我的 500 萬粉絲里面可能有 100 萬是僵尸粉,如果能把他們團結起來,我們最后肯定能過擊敗植物。還記得“植物大戰僵尸”這款游戲嗎?
2011 年 9 月:監管力度加強
微博在 2011 年時已經變得非常受歡迎了。但同時,他們也加大了監管力度。微博有一個龐大的內容審查刪除系統,包括關鍵字監測、刪除、臨時審查違規用戶、禁止用戶和IP地址,等等。
--------未完待續
作者:Tino
求報道、談合作請添加“tuoniaoreport”為微信好友。
聲明:鴕鳥電臺所有發布內容均為原創或授權發布,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文章作者以及來源:鴕鳥電臺(微信:鴕鳥FM),任何不尊重原創的行為鴕鳥電臺都將進行責任追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新浪微博就是新浪博客嗎》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