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经典成人在观看线视频_嫩草成人影院_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古代科舉考試中殿試的第三名是啥

古代科舉考試中殿試的第三名是啥

乜德昌 2025-09-22 智能 6 次瀏覽 0個評論

   干貨上新啦!中冠教師資格證小編為考生們整理了,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科目文化素養板塊的知識點,這些內容包含三大部分,幾乎涵蓋了文化素養板塊的內容,小伙伴們要做的就是收藏整理并記憶!將這些資料真正轉化成自己的東西!

  一、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文化素養:傳統文化部分

  【古代稱謂】

  1.年齡稱謂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束發:男子十五歲

  弱冠:男子二十歲

  而立:男子三十歲

  不惑:男子四十歲

  知命:男子五十歲

  2.別稱

  父母稱高堂、椿萱、雙親。

  妻父俗稱丈人,雅稱岳父、泰山。

  兄弟稱昆仲、棠棣、手足。

  老師稱先生、夫子、恩師。

  學生稱門生、受業。

  學堂稱寒窗、雞窗,同學為同窗。

  女婿稱東床、東坦、嬌客。

  3.諱稱

  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稱:薨、崩、百歲、千秋、晏駕、山陵崩等。

  父母之死稱:見背、孤露、棄養等。

  佛道徒之死稱:涅槃、圓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現也用于稱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一般人的死稱:亡故、長眠、長逝、過世、謝世、壽終、殞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終等。

  【傳統思想文化】

  1.秦

  (1)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思想家輩出,學派紛起林立,形成“百家爭鳴”,為中國思想文化之源。《漢書·藝文志》列出學派十家: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和小說家。

  (2)先秦代表思想流派

  先秦代表思想流派并對后世影響較大的有: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墨子為代表的墨家,在當時影響也很大,與儒家并稱為“顯學”。儒家說“愛人”,墨家說“兼愛”。思想看似相近,但有差別。儒家“愛人”是“有差等”的,墨家“兼愛”是“無差等”的。

  (3)“天人合一”與“天人相分”

  天人關系是中國先秦哲學爭論的重要問題。天人關系的核心是人作為主體同他的周圍世界客體的關系,也是思維同存在的關系。中國思想家很早就對哲學的基本問題進行了思考。

  【古代地理】

  1.中國

  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但在古代文獻中它是一個多義性的詞組。從春秋戰國至宋元明清,多用來泛指中原地區。如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司馬光《赤壁之戰》:“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

  2.中華

  上古時期華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黃河流域一帶。故稱“中華”,后常用來泛指中原地區。如《三國志》:“其地東接中華,西通西域。”今已成為中國的別稱。

  3.九州

  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域,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

  4.海內

  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司馬光《赤壁之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

  5.五岳

  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6.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嵋山。

  7.山水陰陽

  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

  【傳統科技文化】

  1.四大發明

  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

  2《九章算術》

  中國古代最早的數學專著,成書于東漢初年。

  3.《黃帝內經》

  春秋戰國時即成書,是我國第一部醫學著作。

  (六)傳統藝術

  1.書法

  書法講究線條、對稱、變化、章法、風格美等。

  2.“書圣”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兼善隸、草、楷、行各體。

  3.“楷書四大家”

  歐陽詢、嚴真卿、柳公權和趙孟頻。

  4.“歲寒三友”

  中國繪畫中常以“松、竹、梅”為題材。

  5“四君子”

  中國繪畫中常以梅、蘭、竹、菊為題材,寓意“高潔”等。

  6.文房四寶

  筆、墨、紙、硯。

  7.昆曲

  發源于江蘇昆山,有六百多年歷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單。

  8.京劇

  清代道光年間,在各種戲曲聲腔影響下形成的新劇種,近代以來發展很快,成為中國傳統代表劇種。

  9.武術

  《辭海》的解釋為“我國民族體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幾千年來我國人民用以鍛煉身體和自衛的一種方法。”武術是我國特有的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

  10.少數民族傳統藝術

  我國各少數民族都留存下來的寶貴的傳統藝術作品,包括少數民族的音樂、舞蹈、戲劇、繪畫和民間工藝,比如蒙古族民間樂器、維吾爾族歌舞,藏戲和唐卡等。

  【科舉制度】

  1.孝廉

  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

  2.科舉

  科舉指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從隋代至明清,科舉制實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到明朝,科舉考試形成了完備的制度,共分四級:院試(即童生試)、鄉試、會試和殿試,考試內容基本是儒家經義,以“四書”文句為題,規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解釋必須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準。

  3.及第

  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別稱,也就是考中進士。

  4.進士

  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

  5.狀元

  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為科名中最高榮譽。歷史上獲狀元稱號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參加殿試被錄取的大約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都是經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

  6.八股文

  明清科舉考試制度所規定的一種文體,也叫時文、制義、制藝、時藝、四書文、八比文。這種文體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規定由破題、承題、起講、人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個部分組成,每一部分的句數、句型也都有嚴格的限定。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八股文都起到了束縛思想、摧殘人才的作用。

  7.金榜

  古代科舉制度殿試后錄取進士,揭曉名次的布告,因用黃紙書寫,故而稱黃甲、金榜。多由皇帝點定,俗稱皇榜。考中進士就稱金榜題名。

  8.書院

  唐宋至明清出現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是: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善化的岳麓書院、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和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

  9.鄉試

  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闈,考場)。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發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10.連中三元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會、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

  【傳統習俗】

  1.春節

古代科舉考試中殿試的第三名是啥

  我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此節乃一歲之首。古人又稱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稱春節,是在采用公歷紀元后。古代“春節”與“春季”為同義詞。春節習俗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樂、五谷豐登、人畜興旺,多與農事有關。迎龍舞龍為取悅龍神保佑,風調雨順;舞獅源于震懾糟蹋莊稼、殘害人畜之怪獸的傳說。隨著社會的發展,接神、敬天等活動已逐漸淘汰,燃鞭炮、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等習俗至今仍廣為流行。

  2.元宵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正月半、上元節、燈節。元宵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即圓子,用糯米粉做成實心的或帶餡的圓子,可帶湯吃,也可炒吃、蒸吃。

  3.清明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按農歷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陽歷算則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時天氣轉暖,風和日麗,“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清明節由此得名。其習俗有掃墓、踏青、蕩秋千、放風箏、插柳戴花等。歷代文人都有以清明為題材人詩的。

  4.端午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儀式,因“五”與“午”同音,農歷五月初五遂成端午節。一般認為,該節與紀念屈原有關。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盡,于是人們以吃粽子、賽龍舟等來悼念他。端午習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驅“五毒”等。

  5.中秋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團圓節。農歷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稱中秋。秋高氣爽,明月當空,故有賞月與祭月之俗。圓月帶來的團圓的聯想,使中秋節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將嫦娥奔月與中秋賞月聯系起來后,更富浪漫色彩。歷代詩人以中秋為題材作詩的很多。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有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等。

  6.重陽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易經》將“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故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重陽時節,秋高氣爽,風清月潔,故有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

  7.十二生肖

  又稱屬相。古代術數家拿十二種動物來配十二地支,子為鼠.丑為牛,寅為虎,卯為兔,辰為龍,巳為蛇,午為馬,未為羊,申為猴,酉為雞,戌為狗,亥為豬。后以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豬,稱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禍福,往往牽扯起來,特別是在婚配中男女屬相很有講究,有所謂“雞狗斷頭婚”“龍虎不相容”等說法。

  8.少數民族節日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各民族有自己的不同節日,譬如,維吾爾族的肉孜節、古爾邦節,藏族的藏歷新年,傣族的潑水節等。少數民族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習俗中的一部分。

  【物質文化遺產】

  1.十朝古都

  西安,自周朝開始至唐,有十個王朝在此建都,故稱十朝古都。

  2.九朝古都

  洛陽,自東周開始至五代后唐,有九個王朝在此建都,故稱九朝古都。

  3.六朝古都

  南京,自三國東吳開始至南朝宋、齊、梁、陳,有六個王朝在此建都,故稱六朝古都。

  4.五岳

  北岳恒山、西岳華山、東岳泰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5.宋五大名窯

  宋代瓷器生產,以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產品最為有名,后人統稱為“宋代五大名窯”。

  【天文歷法】

  1.四象

  古人把東、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為四種動物形象,叫做四象。后人也通俗地稱四象為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2五更

  我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稱五夜。@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

  一更——黃昏、一鼓、甲夜——19—21點

  二更——人定、二鼓、乙夜——21—23點

  三更——夜半、三鼓、丙夜——23—1點

  四更——雞鳴、四鼓、丁夜——1一3點

  五更—平旦、五鼓、戊夜——3—5點

  3.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歷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便于記憶,人們編出了歌謠:“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4.四時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

  5.干支

  天干地支的合稱。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干支紀法”。

  6.紀年法

  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

  (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

  (2)年號紀年法。

  (3)干支紀年法。

  (4)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后。

  二、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文化素養:藝術部分

  【中國電影】

  中國電影誕生于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景豐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戲曲片京劇《定軍山》,內有《請纓》《舞刀》等片斷,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無聲片,長約半小時。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是《難夫難妻》,1913年在上海拍攝,無聲片,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和張石川聯合導演。

  1、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攝制。

  2、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大獎的影片是20世紀30年代由蔡楚生導演的《漁光曲》,它在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榮譽獎”。

  3、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于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

  4、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故事片是《橋》,編劇于敏,導演王濱,東北電影制片廠1949年攝制。

  5、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7年拍的《祝福》(魯迅著,夏衍改編,桑弧導演),北京電視制片廠攝制。

  6、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故事片是1959年拍的《老兵新傳》,編劇李準,導演沈浮,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攝制。

  7、中國第一部彩色立體寬銀幕故事片是1962年拍的《魔術師的奇遇》,編劇:王棟、陳恭敏、桑弧,導演桑弧,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攝制。

  8、中國第一部彩色舞臺紀錄片是1954年拍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編劇:徐進、桑弧,導演桑弧,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

  9、中國第一部遮幅式寬銀幕故事片是1977年拍的《青春》,李云官、王煉編劇,謝晉導演。

  10、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部譯制片是《團的兒子》,原譯名《小英雄》,楊范、陳涓翻譯,周彥譯制導演,上海電影制片廠1950年譯制。

  11、中國與外國合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8年由北京電影制片廠與法國加朗斯公司合攝的《風箏》,導演王家乙、羅歇·比果。

  三、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文化素養:科技部分

  【中國科技成就】

  (一)中國科技萌芽期

  1.蠶絲技術

  (1)絲綢之路

  起始于古代中國,連接亞非歐的商貿路線,運送貨物以中國的絲綢最具代表性。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形成了其基本干道。西漢以長安(東漢洛陽)為起點,經河西走廊到敦煌。

  (2)中國四大名繡

  蜀繡、蘇繡、湘繡、粵繡。南京云錦、中國蠶桑絲織技藝于2009年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2.青銅和鑄鐵技術

  夏商周時期,河南安陽出土的商代司母戊青銅鼎是代表。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出現生鐵冶鑄技術和鑄鐵柔化術。

  3.水利工程

  春秋戰國時期,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父子)和鄭國渠(鄭國)。

  4.農學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存的最完整的農書。

  明朝:徐光啟《農政全書》堪稱中國農業科學遺產的總匯。宋應星《天工開物》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二)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

  1.軍事技術

  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錢學森——“兩彈一星元勛”“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航天之父”“火箭之王”

  鄧稼先——“兩彈一星元勛”

  2.航天事業

  (1)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2)神舟五號——楊利偉——中國第一個載人航天飛行器

  (3)嫦娥一號——中國自主研制并發射的首個月球探測器

  (4)神舟七號——翟志剛——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

  (5)天宮一號——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

  (6)神舟八號——無人目標飛行器,與“天宮一號”完成我國首次交會對接

  (7)神舟九號——劉洋——中國首位女宇航員進入太空

  (8)神舟十號——王亞平——首次開展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

  (9)嫦娥三號——實現中國首次月面軟著陸

  (10)我國四大衛星發射中心——酒泉、西昌、太原、文昌

  3.航海事業

  (1)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王春生——中國大洋科考中第一位下潛的科學家

  (2)遼寧號航空母艦——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

  (3)雪龍號科學考察船——我國極地科考船

  (4)中國南極科考站: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國南極中山站、中國南極昆侖站和中國南極泰山站。

  4.生物科技

  (1)相關成就

  1965年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1999年中國加入人類基因組研究計劃。

  2001年人類基因組“中國卷”的繪制工作宣告完成。

  (2)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

  【世界科技常識】

  (一)文藝復興時期

  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1.哥白尼——日心說

  2.高斯——數學王子

  3.伽利略——“近代力學之父”、“現代科學之父”——自由落體定律、伽利略望遠鏡

  4.牛頓——物理、數學、天文、“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5.哈維——血液循環規律

古代科舉考試中殿試的第三名是啥

  6.哈雷——哈雷彗星

  7.世界三大數學家——阿基米德、高斯、牛頓

  (二)第一次科技革命

  1.標志:瓦特蒸汽機的發明

  2.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富爾頓——蒸汽汽船

  蒸汽機——第一次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發明之一

  法拉第——電磁感應

  達爾文——進化論——《物種起源》

  自然科學三大發現——進化論、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轉化定律

  (三)第二次科技革命

  1.標志:電力的廣泛應用

  2.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萊特兄弟——飛機

  西門子——電動機、發電機等

  貝爾——電話

  愛迪生——白熾燈、留聲機

  馬可尼——無線電報

  諾貝爾——安全炸藥

  普朗克——量子物理學

  愛因斯坦——相對論、光量子論

  弗萊明——青霉素

  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魏格納——大陸漂移說

  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巴氏消毒

  居里夫人——發現發射性物質鐳和釙——第一個兩諾貝爾獎獲得者

  倫琴——X射線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

  1.標志:計算機的發明和普及

  2.重要科技成就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蘇聯

  第一顆原子彈——美國

  第一座核反應堆——美國

  第一座核電站——蘇聯

  黑洞理論——霍金——《時間簡史》

  想要了解更多教師資格證備考技能、考試考點、政策資訊?直接關注中冠教師資格證微信公眾號zhongguanjszgz,對話框直接回復數字“1”“2”“3”“4”,即可獲得相應數字的實時政策資訊、幼兒、小學、中學備考資料技能!若考生想直接咨詢課程、教材,導航欄點擊“我要學習”即可獲得呦~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古代科舉考試中殿試的第三名是啥》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發表評論

快捷回復: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6人圍觀)參與討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