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手背 ,狼心狗肺 ...”淄博孩子還記得娃時玩游戲時說的話么?和胡同口的鐵蛋兒拍過的洋畫,和后院的二妮子編過的“花籃”,別說你沒玩過,你還是淄博人么?
拍洋畫
會玩的一把下來就能攢齊一套圣斗士的洋畫兒了,不會玩的手心拍的通紅發(fā)腫,也會輸個底兒掉。小編手里有一套變形金剛的和一套葫蘆娃的,都是拜練這個大力金剛掌所賜啊!
現(xiàn)在這東西不興了,要不鋼鐵俠,美國隊長,黑寡婦什么的,一準兒能出一套。
丟沙包
一到下課的時候,操場上的叫喊聲此起彼伏,只有會玩的人,才知道他們在喊什么。
坎包玩法大約是分兩隊,一隊站兩邊,另一隊站中間,兩邊的人向中間的人丟沙包,中間的人來回躲,被沙包打中了就要下場,接住沙包了就能“借條命”,下次被丟中就可以不下場。當(dāng)時沒覺得,現(xiàn)在看這規(guī)則和棒球還是蠻像的嘛!
玻璃彈珠
一片土地,各種姿勢趴在地上,最多的姿勢就是跪在地上,為了彈中別人的彈珠,不知道磨壞了多少條褲子的膝蓋。
跳皮筋
這是女孩們喜歡的游戲,依稀記得胡同口的小妮子們那脆靈的聲音:“小皮球,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誰家的閨女要是能從腳踝跳到耳朵頂上頭,擱今天來說那就是”女神“啊!
抓石子
那個年代的孩子,書包里沒有iPad,沒有手機,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一堆石子,而且特別沉,并且都是精挑細選的,如果誰找到特別漂亮的石頭,大家那種羨慕勁就別提了。
抓石子的玩法、規(guī)則很多,最常玩的一種是將手心向上,把石子放在手心里,然后迅速翻手,手心向下,手背向上,讓手心里的石子翻到手背上,然后用手背將落在手背上的石子向上拋起,然后手心向下去抓,誰抓到的多,誰就可以先玩。
斗雞
斗雞也叫撞拐,可以說是最富男子漢氣概的游戲,在男孩中特別流行。
看我“金雞獨立”,連挑“四大金剛”。玩這個,不是塊頭大就絕對占有,你要揚長避短,避其鋒芒,從而以弱勝強。
跳房子
玩跳房子只需要一根粉筆,甚至是一根樹枝,在地上或土地上畫出格子就能玩。
這款游戲一度風(fēng)靡,當(dāng)時學(xué)校的操場空地都被各式各樣的格子填滿了
抽陀螺
大家一邊念叨著一邊抽,越抽越上癮,國仇家恨的勁頭都用上了。
陀螺可以自己動手做:找一段圓形的木棍用小刀慢慢的將一頭削成錐形,然后把握好需要的長度從錐形的上方鋸下來,再到修自行車的車鋪撿一顆滾珠鑲在圓錐的底部就成了。
挑棍
收集一大把冰棒棍,洗干凈。玩的時候把手中的冰棒棍在一定高度上撒下,然后一根一根取出,抽取的時候只能拿一根,碰到別的棍兒算輸,輪到對方抽。抽出的歸自己,最后看誰的棍多誰就贏。
滾鐵環(huán)
滾鐵環(huán)可是個技術(shù)活,能用一尺多長的鐵鉤運著鐵圈走10米,那您就是鐵環(huán)界的科比!
玩的時候要選一個平整的場地,手握鐵鉤鉤住鐵環(huán),從場地一頭邊跑邊推,讓鐵環(huán)不倒并不斷向前滾動,誰中途不倒又快速到終點就勝利了。
老鷹捉小雞
游戲開始前先分角色,一人當(dāng)母雞,一人當(dāng)老鷹,其余的當(dāng)小雞,小雞依次在母雞后牽著衣襟排成一隊,母雞要努力保護身后的小雞不被老鷹捉到。像小編這曼妙的身姿,當(dāng)年妥妥的把把都是老鷹啊。
木頭人
也是當(dāng)年非常流行的群體游戲。“一二三,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說完以后大家都不準動,誰能堅持到最后就是勝利者。雖然后來演變出了其他的形式,但規(guī)則也基本是這么回事吧。
捉迷藏
“捉迷藏”也叫“藏貓貓”,把對方的眼睛蒙住,然后大家伙一哄而散,甚至故意給抓的人產(chǎn)生錯覺。干過那種缺德事么?人家還在費勁巴拉的找呢,你都跟家吃完一碗炸醬面了。
過家家
披著紅綢子學(xué)哪吒,頭上綁著老媽的紗巾裝白素貞,揮舞長板尺扮楚留香,系著床單對著一個風(fēng)扇“發(fā)功”……或者是扮演一家三口,一個當(dāng)媽媽,一個當(dāng)爸爸,一個當(dāng)孩子,媽媽給爸爸和孩子做飯吃...
抬花轎
兩個人手握著手,一個人岔開腿坐在兩人形成的環(huán)形圈里,兩個人抬著坐著的人走,一遍念念有詞:“娶媳婦啦!”
翻花繩
用一根繩子結(jié)成繩套,一人以手指編成一種花樣,另一人用手指接過來,翻成另一種花樣,相互交替編翻,小編和初戀就是這么編著編著編到一起的。
這個游戲最大的樂趣在于翻出新花樣,展現(xiàn)自己的聰明才智。
踢毽子
那個年代,男孩子只要毽子踢得好,就能跟女孩子們打成一片,最初是家里的自己做的雞毛毽子,有的是用塑料布,剪成條子.....
丟手絹
依稀記得童年的丟手絹歌謠:"丟、丟、丟手絹,輕輕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訴他···”
彈弓
對男孩來說,彈弓的魅力是無與倫比的,在胡同里玩上一手好彈弓,是可以證明自己是個有騎士精神的神槍手。
你的彈弓也一定被家長沒收過、老師沒收過、還被歲數(shù)大的孩子搶走過。 每把彈弓都有挨批、挨揍的血淚史,也有打碎過人家玻璃、打死人家鴿子的“犯罪史”。
那又怎么樣?每次疼痛好了后,總能迅速自制一把新的,咱繼續(xù)玩。
“東南西北”
這是一種簡單的折紙游戲。
剪裁好正方形的紙,把紙的四個角往里折,再反過來重復(fù)一下,前后左右壓兩下,手指伸進紙下面撐開,一翻寫上懲罰或者獎勵,就可以玩了。
例如“南,十六下”,看到什么就懲罰或獎勵什么,想起來了么?
摔“寶”
是用多層廢紙折疊而成的正方形玩具,按新舊程度區(qū)別檔次,將其放在地上,仰起臂膀用力將自己的砸向?qū)Ψ降模允蛊浞頌橼A。
“時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看到這些曾經(jīng)玩上癮的游戲,
不禁感慨時間過得好快,
自己已經(jīng)變老啦!
這些游戲你們小時候都玩過嗎?
或者是你們還玩過其他游戲嗎?
趕緊給小編留言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吧!
淄博媽媽網(wǎng)咨詢合作電話:0533-6215513
回復(fù)"gs1248"查看今日睡前故事:小熊出去玩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丟沙包的游戲規(guī)則和玩法》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