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江西美食,總會想到江西瓦罐湯。
提到江西美食,總會想到江西瓦罐湯,自己讀書的時候,經常光顧一位江西夫妻倆開的瓦罐湯店,店面不大,里面收拾的干干凈凈,去的久了,老板已經記下來我愛喝的種類,大概會說下今天還有哪些。偶爾晚上十點多去,老板和老板娘還在忙里忙外,我問老板早上幾點開始煲湯,老板說早上四、五點就開始忙了。老板的湯自然不含糊,清淡,能喝出配料的原汁原味。
在三清山的三天,能品嘗江西特色美食的機會并不多,有個小插曲,我印象格外深刻。我、郝和另外一位隊友在三清山腳下的小吃攤和一位大姐聊天,聊了一會兒,大姐抓起一大把煮好的花生,說,你們嘗嘗,邊吃邊聊。臨走的時候,大姐堅持不收錢,說這是緣分,在景區還有這樣淳樸友善的生意人,真是難能可貴。大姐的花生煮得可鮮嫩,到了三清山記得嘗嘗。又扯遠了,回到正題,先介紹下三清山的小吃。
三清山野雞腿,亦是這里的一景
三清山正門腳下有好多家小吃攤,幾乎每家都會擺上一鍋蒸好的山雞腿
先烤后蒸,山雞腿上黑黑的是梅干菜
剛剛在廣場上試吃過各種小吃,肚子太飽,原想等著下山時再嘗嘗,走了另外一條下山路
于是,就錯過了。。。
剛剛煮好的花生和紫薯,山里貨,有機健康
江西屬吳頭楚尾,亦是無辣不歡
這種包裹著花生、面粉的炸辣椒之前在四川、貴州都見到了,卻一直沒有嘗
等日落的時候多虧小郝帶了些辣椒御寒抗饑
這種辣椒其實不辣,吃起來脆香
真正辣的是這種剁椒,小嘗一口,辣到嗓子眼里
做好的盛放在甏里的辣椒
剁椒蕨菜,下酒好菜
摘要提到江西美食,總會想到江西瓦罐湯。
香芋米糕
三清山位于上饒市,廣場上正好在舉辦上饒小吃試吃活動
我這個吃貨自然不能錯過
這是剛剛做好的糯米子糕
“子”指蛋,子糕就是蛋糕,里面還有肉丁
清明粿
清明粿,有甜、咸兩種口味
用清明時節的清明草和糯米、大米融合在一起,做成面皮
包入桂花糖餡或者腌菜、豆腐干咸餡
面皮中加了清明草汁,顏色碧綠可人
飯麩(fu)粿,這個是我最愛吃的
聽說上饒大多餐館都有這道小吃,推薦嘗嘗看
在上饒,人們把半熟的飯叫飯麩
飯麩粿像是小個沒餡的湯圓,是用秈米磨碎后用水調好做成小圓子
再放上豆芽、豆干、香菇、木耳、干墨魚、蔥花、姜末等一起燉煮
飯麩粿軟香,湯料足又濃稠,一小碗下肚,就有飽腹感
摘要提到江西美食,總會想到江西瓦罐湯。
燈盞粿
名如其形,燈盞粿
大米面皮里面填著豆芽、豬肉、香菇等等餡料,咸鮮口
辣炒蕨菜
爬山之后胃口極好,菜還沒怎么拍,就狼吞虎咽吃起來
只拍了第一天第一餐和山頂的一餐
辣炒青豆
辣炒雞蛋皮
吃到最后,同桌幾位不能吃辣的童靴都在問有沒有不辣的菜
不辣的來了,魚肉極其鮮美細嫩,主要是吃到一道不辣的,小伙伴們都流淚了
在三清宮一家賓館停留當晚的晚餐
也許是因為餓了,也許廚師是深藏不露的高手
每道菜幾乎是片刻間清盤
臘肉熏豆干,味足下飯
辣椒炒魚塊
筍干炒肉片,樸實無華,回味悠長
非常經典的江西美食
摘要提到江西美食,總會想到江西瓦罐湯。
簡要補充介紹下三清山歷史,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三清山道教文化始于晉代,發展于唐代。明代時,三清山道教活動達到鼎盛,山上的道教建筑也如雨后春筍般大量出現,現在,山上不少大石上依然保留了許多那個時代留下的道教人物雕塑,三清宮亦是明代興建。
三清宮
三清福地周邊是三清山人文景觀集中的區域
我的關注點更多還是在吃上面。。。
道姑們在晾曬筍干
龍虎殿
殿前巨石上雕著左青龍右白虎,故名龍虎殿
風雷塔
相傳為明代所建,為避山口風雷而建,也有專家們說是宋代建筑,眾說紛紜
三清福地三面環山,中間有天然蓄水池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風生水起之地,難怪歷史上很多道家名士結廬修道于此
我的歷史從來都不好,剛剛寫那一段大家就當作看三清山景觀簡介吧
還是和小動物玩耍更適合我,在下山路上碰到小賣部老板養的萌狗
一點不認生,老板說,有點好吃的,它就跟著跑了
我也跑回正題,剛剛網上又查了下江西美食,三杯子雞、香質肉、藜毫炒臘肉、原籠船板肉、石魚炒蛋、潯陽魚片、炸石雞、興國豆腐、米粉牛肉、金錢吊葫蘆、信豐蘿卜餃、樟樹包面。。。都沒有嘗到,原本這篇想取名淺嘗江西美食,看來還差得遠,也僅是淺嘗三清山美食,等下次去江西再嘗嘗看。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江西有什么好吃的水果》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