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佛山科學館的科技與未來展廳,小朋友模擬“宇航員”。南都記者 孫振飛 攝
昨日,位于佛山新城文化中心的佛山科學館新館正式開館。館內4大主題展廳,共210多套融合科學性、趣味性、參與性的展覽項目,免費向市民開放。
作為中小學生開學前的一大暑假“驚喜”,大批市民帶著孩子扎堆捧場,預計有近3萬人,場面相當火爆。然而,出于安全考慮,館內采取限流管理模式,開館不足半小時,就已達到2000人的參觀人數上限。
場外有點囧
停車場爆滿
數千人排隊等候
佛山科學館新館,地處省內規模最大的城市文化綜合體———佛山新城文化中心內,其所處的“科學館與青少宮”建筑是文化中心內建設規模僅次于坊塔的重要公共建筑,其中,佛山科學館總建筑面積達2 .8萬平方米。
9:30,佛山科學館新館開放。新館的地下停車場入口前面已經排起長龍,保安拿著“車位已滿”的告示提醒車主,并指揮車輛前往200米外的世紀蓮體育館停放。為了躲避進入世紀蓮體育館的車龍,不少市民選擇把車輛停到更遠的佛山市圖書館地下停車場,再步行前往。而科學館周邊的幾個路口,也有交警在維持秩序。
在科學館門前的十字路口,除了擁堵的車輛,還有絡繹不絕的人群朝科學館正門涌去,大部分是家長帶著孩子前往。而此時,科學館正門,已經如“春運”時期的火車站般熱鬧:正門前架起了好幾層的“鐵馬”,還在鐵馬外拉起了紅色的警戒線,人群在警戒線內有秩序地排起6條縱向隊伍,還有不少市民帶著孩子站在廣場的空地上觀望。
這樣火爆的場面,對于很多帶著孩子的家長來說始料不及。“人太多了,我們不去擠了”,在人群涌向科學館的同時,也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往反方向撤回,市民黎小姐說,看到此前媒體的宣傳,覺得科學館很吸引,但沒想到居然那么多人,“有點失望,既然領不到門票就只能改天再來了”。和黎小姐一樣,在附近的公交車站同樣有不少因人流問題而撤回的市民。
確保安全體驗
上下午各限流20 0 0人
“早上2000張進館門票已經派完,請后面來的市民不要排隊了”,在館外排隊隊伍的末端,安保人員拿著擴音器在人群中播放提示。
據了解,科學館內目前開放的共有“生命奧秘”、“兒童天地”、“科技與未來”、“探索與發現”4個常設主題展廳,以及立體、動感、球幕3個科技影院。但為了保證參觀質量和安全,科學館采取限流管理模式,每日限流4000人,上下午各2000人。此外,各展廳最多同時容納500人。
“展廳現在已經人流已經滿了,請你們先到其他樓層的展廳參觀,等一下再過來”,早上10點,一樓的“兒童天地”展廳門口,工作人員拉起了紅色的隔離帶,并向打算進入參觀的市民解釋著。而在二樓和三樓的展廳中,一些熱門項目也圍滿了人群。
“今天預計有3萬人過來了,但我們館內的人流上限只有20 0 0人,出于安全考慮,只能讓大部分的市民失望了”,佛山科學館館長李國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前期媒體的宣傳中,已經寫明了限流的措施,但市民太熱情了。他還強調,若館內參觀人員超過上限,也會影響一些展項的體驗。
館內太歡樂
體驗感良好孩子直呼玩不夠
對比館外“痛苦”的排隊場景,科學館內顯得相當“歡樂”。
在館內的4個常設主題展廳中,共有210多套融合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的展項,如展示人體結構的人體模型、遇到火災如何施救的滅火裝置、體驗太空失重狀態的“月球漫步”、展示未來科技成果的“光能樹”、測試行走姿勢是否正確的裝置等。
記者走訪發現,由于限制了人流,且體驗項目較多,根據不同年齡層做了區分,因此市民觀展顯得相當分散而有序,除了個別特別刺激的體驗項目,很少出現排長龍等候的情況,整體感覺良好。
早上11點,10歲的李梓軒來到二樓“月球漫步”的展項前,等候了大概5分鐘,他就能坐上搖臂般的裝置,通過雙腳蹬地,搖臂會根據力度而上升,從而營造出類似太空失重漫步的感覺。“很新奇,很過癮,以前都沒有這么玩過”,李梓軒和父母早上8點多就到科學館排隊等候進場了,直到10點才順利進館,“中午12點就要閉館了,但我還有好多項目沒有看,不夠時間玩啊”。
“我希望通過互動參與體驗的形式,反映科學原理及技術應用,鼓勵大家動手探索實踐,不僅普及科學知識,而且注重培養觀眾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李國斌表示,科學館的定位不僅是針對青少年,成年人也可以在這些展覽中了解更多科技和知識,“我們也會定期做一些臨時展覽,如機器人、航空科技等,滿足更多科技愛好者的需求”。
攻略
免費取票參觀,大堂配有門票自助服務機,市民(單人,沒有帶小朋友)進入科學館之前用身份證在這里自助取票。十四周歲以下少年兒童進館必須由家長陪同。
為了保證市民的安全和參觀質量,會嚴格控制參觀人數,每天只接待四千人,分為上下午各兩千人。
參觀人數在十五人以上,可進行團體預約。
采寫:
南都記者關婉靈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勾股定理壁掛式科普智慧墻社區科技館青少年宮設備》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