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的女孩,
本是在父母面前撒嬌的年齡,
但是,
紀家樓實驗學校讀初一的楊雨,
卻一日三餐,
一把屎一把尿,
獨自照顧
身患尿毒癥的媽媽,
女兒成為媽媽
活下去的勇氣!
父母離異媽媽生病 小小肩膀成為母親靠山
去年春節前,楊雨的父母離了婚,之后她隨媽媽生活。懂事的楊雨不知道偷偷地流了多少次淚,但在媽媽王國梅面前,她表現得很樂觀。
然而,屋漏偏遭連夜雨,去年10月份,王國梅又被市二院確診為尿毒癥。這一消息仿佛晴天霹靂,王國梅被打倒了,幾乎每天以淚洗面,不知如何是好,連自殺的心都有。“媽,別怕,有我呢!我來伺候你!”楊雨小姑娘的一句話讓媽媽堅定了活下去的信念。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楊雨小姑娘從媽媽確診患上尿毒癥的那一刻起,就不僅承包了家里所有的家務活,如洗衣、買菜、做飯、洗碗、拖地等等,而且每周3次和親戚一起帶著媽媽去醫院做血透治療。
從今年3月份開始,王國梅尿毒癥病情嚴重并伴有糖尿病,四肢浮腫很少進食,基本不能爬樓。為了讓媽媽免除爬樓之苦,楊雨只好將她安置在自家的地下車庫里。從6樓到車庫、車庫到6樓......每天來來回回不知多少遍。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楊雨的小腿都是酸痛酸痛的,她經常悄悄流淚,但第二天還會燦爛地面對病重的媽媽,為她忙前忙后......
東拼西湊借錢看病 鄰居紛紛伸出援助之手
由于王國梅長期身體不好失業在家,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所有的治療費用全靠從親戚朋友處拆借。
楊雨說,從去年10月份媽媽開始做血透治療,每周要做3次,需要自費1500元,每個月6000元的醫療費用……目前楊雨的本子已經記滿了好幾頁,記下近4萬元的親情債。有時去借錢,個別親戚愛理不理的,楊雨就“賴”在那兒不走,親戚沒辦法就給個三兩百打發她,她也總會含著淚說聲“謝謝”,并且飛奔回家,拿出本子記下從哪個親戚家借了多少錢。
除了親戚朋友,自從媽媽王國梅生病以來,很多鄰居也主動來幫助這一對貧困可憐的母女:有的鄰居會把自家飯菜多燒一份送來,有的鄰居會隔三差五送來一些錢物,還有的鄰居幫助做一些力氣活,甚至有的鄰居抽空幫助楊雨把她媽媽送到醫院做血透……這一切,懂事有心的小楊雨都一一記下了。
“我很感恩這么多親戚和鄰居以及好心人,不然她和媽媽過不了這個難關,以后她會想方設法回報的!”
鄰居袁素明女士非常喜歡楊雨:“這個小丫頭太堅強了,太可愛了,也實在讓人心疼!我們這的鄰居都喜歡她。”
楊雨的鄰居王恒學,做冷凍水產生意,他得知楊雨家的情況后聯系另一位做水果生意的鄰居裴緒剛,幾天前一起為她家進行了募捐,從商業街眾多經營戶那里募集到的2100元現金立即遞到了王國梅手中……
然而,這些只是杯水車薪......
小編了解到,王國梅的治療費用高昂,后期還面臨尋找匹配的腎源換腎問題。
還有一種孝心叫做,
陪奶奶一起變老!
三個兄弟齊心協力 百歲奶奶安享晚年
家住和平路白鷺花園的楊許氏生于1918年9月13日,今年已是虛百歲高齡。自從老人的獨子于10年前去世后,她的起居就由三個孫子負責。三個人分工合作,將奶奶照顧得無微不至。
老二楊淮銘說,十年前他們的父親去世后,奶奶由誰來照顧就成了必須面對的問題。三兄弟平時處得非常好,而且也都認為照顧奶奶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當時他們三個并沒有固定職業,時間比較充裕。簡單商量后,他們決定夜里由老大在家陪奶奶,并負責早飯;中飯和晚飯由老二幫奶奶解決;白天的大部分時間則由老三照顧奶奶。就這樣,他們三兄弟互助合作,共盡孝心,讓奶奶享受著天倫之樂。
孝道代代傳承,兄弟三家以孝為先
楊淮銘說,正因為三兄弟在時間和精力上的付出有目共睹,也感染著家里的每一個人。
他們家里的子女都很孝順,平時對父母關愛有加。在他看來,這離不開他們三兄弟的示范作用,是他們的實際行動感染了各自的子女,讓孝道得以傳承。“重孫子輩的孩子也經常過來看看老人家,這不挺好嘛。可惜的是,奶奶年紀太大了,已經認不得孩子們了,要不然該多好!”
為了讓一大家子人及時了解老人家的動態,三兄弟還建了一個微信群。他們經常在群里發照片或是視頻,記錄老人的點點滴滴。“我奶奶都一百歲了,這么大年紀,在家里就是個寶啊!一家人在群里看到她玩紙牌、看電視的照片,都挺開心的。”楊淮銘說道。
淮安,
是一座愛心城市,
敬老孝親,
代代相傳!
記者:李吉華
通訊員:蔣夢雪
部分來源:海爾
編輯:金義旻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白玉奶奶神像圖片上方奶奶神像寺廟供奉三位奶奶當家奶奶神像定做》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