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百度宣布投資硅谷知名激光雷達公司Velodyne LiDAR,共同參與投資的還有美國三大汽車廠商之一的福特。兩家總共將會向Velodyne LiDAR投資1.5億美元,資金將用于激光掃描設備的研發、升級、量產、降低成本等用途。百度和福特均在各自研發自動駕駛汽車,而Velodyne LiDAR掃描設備正是自動駕駛汽車的關鍵設備。
除了百度和福特外,事實上覬覦Velodyne公司的遠不止上述兩家。谷歌自動駕駛汽車所使用的激光雷達,生產商也是Velodyne。但由于Velodyne的激光設備造價過于高昂,谷歌無人駕駛車此前使用的是7萬美元的設備,后來又改用該公司生產的采用較少激光束的造價低于3萬美元新型設備。直到近期,谷歌開始自主研發的道路,不但成立專項組,還招募了大量相關人才。
但無論如何,激光雷達作為無人駕駛汽車的關鍵設備,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這家名叫Velodyne LiDAR的公司,究竟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呢?它憑什么值得百度花重金收購呢?
Velodyne是何方神圣?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Velodyne LiDAR的名字拗口而又陌生,但在無人駕駛領域,其早已是大名鼎鼎的企業。
Velodyne LiDAR亞太區總監翁煒曾透露,目前已知的正在開展自動駕駛研發的車企和科技公司中,Velodyne的激光雷達產品基本已成為“標配”。
Velodyne的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洲科技人最愛的摩根山。這家成立于1983年的公司,早先以音響設備聞名,在聲學專家、發燒聽友、及劇院系統中廣受贊賞。但隨著硅谷的新時代汽車熱大興之后,尤其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企業獲得成功后,Velodyne果斷轉型。
2016年Velodyne將核心業務激光雷達部門剝離,成立新公司Velodyne LiDAR。目前已有的激光雷達產品主要有三款:分別為HDL-64E(64 線)、HDL-32E(32 線)、VLP-16(16 線)。
以64 線數的激光雷達為例,其每一條線都有一對激光發射器和接收器:20 圈每秒的速度旋轉,放出的激光要達到 100 米至 200 米的距離。在組裝過程中,為保證發射出去的激光要被成對的接收器收到,不能有任何偏差。這 3 款激光雷達產品不光應用在無人駕駛領域,也同時在機器人、無人機、安防等領域發揮作用。
Velodyne最初開發的64 線激光傳感設備,是由位于灣區的工廠生產的,由于產量不多,所以還處于手工組裝階段。64 線雷達一個星期只能完成兩臺成品,這樣的組裝和調校過程極其復雜和耗時,也造成了人工成本高昂。
谷歌無人車此前使用的激光傳感器就是這臺設備,單個定制的成本在超過7萬美元。如此高昂的設備,可不是普通的創業公司可以承擔得起的。所以過去幾年, Velodyne 的年產量最高不超過 5000 臺。其大部分收入來自知識產權收益、以及部分科研院校、地圖、汽車廠商的訂單。
今年 1 月份,Velodyne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 CES 展上借助福特展臺展示了一款新品:「固態混合超級冰球」(Solid-State Hybrid Ultra Puck Auto)激光雷達。這是Velodyne為了滿足汽車廠商的要求而推出的一款小體積的激光雷達。
這款產品基于第三代自動駕駛平臺打造的,可以看作是 VLP-16 的升級款,它采用 32 線配備,掃描范圍可達 650英尺(約198米),能滿足大多數自動駕駛場景。相比于64線雷達高達7萬美元的售價,這款VLP-16的升級版售價應該探到8000 美元以下。
但業界依舊認為除非降到 1000 美元以內,否則無助于無人駕駛的大規模商業化。除此之外,Velodyne還計劃在中國與工廠合作生產,這將有助于人工成本的降低。未來大規模量產后,激光雷達成本有望降到 500 美元。
無人駕駛領域的群雄逐鹿
作為無人駕駛領域的先行者,從2009年啟動無人駕駛技術研究項目至今,谷歌已經“埋頭苦干”7年。
此前,谷歌放出數段無人車在其總部加州山景城以大約56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了數千公里,而且沒有發生任何事故的視頻。這標志著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可以在復雜的城市道路中游走(注意不是空曠的高速公路),這絕對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城市道路包含行人、非機動車輛和機動車輛等多種不確定因素,相比高速公路要難以判定的多。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背后的技術相當復雜。谷歌無人駕駛汽車項目負責人克里斯·厄姆森表示:“通過改進軟件,谷歌汽車能夠同時檢測數以百計的不同對象,包括行人、公共汽車、交通協管員手中的停車標志,甚至是騎行人員的一個轉彎手勢?!?
而另一家硅谷明星特斯拉的無人駕駛Autoplot系統則在不久前因出現車禍致死的新聞而飽受質疑。為此,特斯拉近期宣布對Autoplot 進行升級。升級后的Autoplot 2.0將會在硬件上做出改進,車輛前方的攝像頭將由原來的一個升級為三個。更多的攝像頭目的在于每個攝像頭能夠更專注的完成一項任務,包含了兩個廣角攝像頭以及一個25度攝像頭。
其中一個廣角攝像頭將被分別指派用來辨別車道、行人和自行車,而另外一個廣角鏡頭只用來識別前方道路,讓自動駕駛變得更為準確。最后一個25度攝像頭則用來識別紅綠燈信號以及岔路。三個攝像頭意味著Autoplot 2.0在運行的時候將獲取更多的信息量,需要更強大車載電腦來解決視覺運算問題。
只不過特斯拉CEO馬斯克也坦承,在在安全規范沒有達到基準的10倍以上時,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永遠都會以Beta形式存在。換句話說,要玩自動駕駛可以,千萬別撒手。
我們再將目光轉回國內,作為BAT之一的百度,在無人駕駛領域已經持續探索了多年。自2014年立項以來,持續投入并研發無人車,其目標直接瞄準完全自動駕駛。
由于其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LBS領域的多年的積累,百度無人車的進步迅速。其原型車已于2015年12月初完成北京開放高速路的自動駕駛路測。
在技術解決方案上,百度無人車的核心技術是百度自主研發的系統“百度汽車大腦”。其包括了4大模塊(高精度地圖、感知、定位、智能決策與控制),底層為高精度地圖、中間層為感知/定位,最高層為智能決策與控制。
目前汽車大腦已經可為汽車提供高精度地圖、高精定位、智能感知、智能控制的自動駕駛整體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百度也在多方尋求技術合作及解決方案整合,對Velodyne LiDAR的投資就可見一斑。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曾提出了無人車的“3年商用,5年量產”的計劃,此次投資無疑是為了降低關鍵部件成本及量產而進行的戰略級投資。
投資Velodyne或成為行業里程碑
毫無疑問,無人車的核心在于人工智能和定位導航技術。雖然百度在LBS、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有著多年的技術積累,但局限于目前無人駕駛領域的瓶頸,例如怎樣去實時做出判斷,做出現在默認開車的一些功能,如直行、躲避障礙物等。這些問題尚未有一家企業完美解決,需要技術領先的企業共同合作。
除了軟件方面,激光雷達高企不下的成本也是困擾無人駕駛普及的重要問題。
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此前曾透露,因百度選擇Velodyne LiDAR持續供貨,Velodyne64線激光雷達的供應價格已從70萬人民幣減至50萬人民幣。
而Velodyne LiDAR創始人及CEO David Hall認為,未來這一局面將很快得以改善。百度和福特的投資將會加速降低生產成本,實現LiDAR傳感器的大規模生產,使其能夠廣泛應用在全自動駕駛汽車上。其表示,如果拿到一百萬訂單,64線激光雷達就立即可以給到五百美金的單價。換言之,價格將不再是最大制約因素。
對于Velodyne而言,接受百度投資,還意味著可快速打開中國市場。此前,Velodyne LiDAR總裁Michael Jellen曾透露進軍中國市場的野心,希望和中國生產商進行協商,保證批量生產。對于百度而言,這更是一筆寓意頗深的買賣。
百度自2015年12月百度無人駕駛汽車成功完成路測后動作頻頻,展現了在無人駕駛領域的野心。
2016年3月16日,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百度很快將在美國測試無人駕駛汽車,希望能在2018年最終推出商用車型。
截至2016年4月底,百度自動駕駛技術專利已申請近358項,包括無人車智能感知與控制、智能檢測與定位、高精地圖、語音和圖像處理、機器學習、無人車測試等技術。
分析人士指出,無人駕駛儼然成全球的下一個風口,也代表著出行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百度投資Velodyne LiDAR,在無人駕駛領域又落下一枚重要棋子,也在推動著無人駕駛向商業化進一步邁進。
⊙ 以上內容版權歸微信公眾平臺「iNews新知科技 By 馮先生失眠中」所有,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Velodyne威力登HDL-64E64線激光雷達》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