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
會議中針對
《蕪馬城市組群城鎮體系規劃(2015-2030年)》
《皖北城鎮體系規劃(2015-2030年》
《合肥都市圈城鎮體系規劃(2015-2030年)》
三大區域城市群的規劃進行了審議
合肥、蕪馬、皖北一批城市大批規劃
丨全部出爐!!!爆點無數!!!丨
合肥都市圈未來14年框架已定
合肥都市圈涵蓋哪些城市:根據規劃內容,今后,合肥、淮南、六安、滁州市和桐城市的全部行政區將“抱團”發展,多領域實現共建共享。
來看看規劃中,對這些城市各方面的細則要求:
01
城市定位:2030年合肥都市圈人口將達2500萬,合肥中心城區人口550萬,總人口將破千萬!
規劃對合肥都市圈的戰略定位是:打造成長三角重要增長極、安徽省核心增長極、國家重要的自主創新基地、現代產業基地、安徽省核心增長極。
規劃到2030年,合肥都市圈戶籍人口為2500萬人左右,常住人口2520萬人左右,城鎮化水平達75%左右,城鎮人口規模1900萬人。
而該區域的核心城市為合肥市?;茨?、六安、滁州為地區性中心城市。
【城市人口規模層級規劃細則】:
規劃到2030年,合肥都市圈形成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一中等城市一鎮級小城市一小城鎮”構成的城鎮規模等級結構。
其中特大城市人口規模500萬1個,即合肥市,其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550萬人左右;(規劃2030年,合肥市域常住人口1000萬人,市域城鎮人口820萬人,城區常住人口規模為550萬人。)
規劃城市人口規模在100一300萬之間,共3個,即淮南市、六安市和滁州市。其中淮南中心城區人口183萬,六安120萬,滁州120萬;
規劃城市人口規模在50萬至100萬之間1個,即巢湖市。
02
藍圖:經濟圈將有7個衛星城,合肥:1個中心城區+3個城市副中心+3個產業中心+1個國際級生態文明示范區!
規劃中合肥的發展目標是:在現代化濱湖大城市的基礎上,創建“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加快建設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努力提高都市區國際化水平,成為內陸創新發展新高地。
1個中心城區——合肥市區;
3個城市副中心——巢湖、廬江和長豐;
3個產業基地——空港經濟示范區、廬南重化工基地和巢北產業基地
1個巢湖流域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區。
肥西縣城屬于綜合性城區,是合肥衛星城市、合肥都市區南部副中心。2030年城市人口規模40萬人。
肥東縣城屬于綜合性城區,是合肥衛星城市、合肥都市區東部副中心。2030年城市人口規模40萬人。
長豐縣城屬于生態宜居城市,是淮南衛星城、合淮一體化的橋頭堡。2030年城市人口規模12萬人。
鳳臺縣城作為淮南衛星城,都市圈沿淮副中心;
全椒縣城作為滁州衛星城,新滁城南部副中心;
來安縣城作為新滁城北部副中心;
鳳陽縣城作為蚌埠衛星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都市圈沿淮副中心。
03
交通:經濟圈范圍建10條鐵路,合肥將建380km外環繞城高速,蜀山區將建機場航站樓。
既然合肥都市圈的意義在于多領域共建共享,那么在資源方面的共通,則自然少不了交通的補缺。
通達省外城市線路
目前,商合杭高鐵正在建設中,合安高鐵已于今年11月進入全面開工建設階段。根據規劃,合肥都市圈內的交通聯系將更加緊密。
規劃提出,新建合肥至西安客運專線。線路走向合肥-六安-潢川-信陽-南陽-西安,與寧西線實現客貨分線運輸。
新建合肥至連云港客運專線。搭建合肥出海新通道,線路走向合肥-定遠-五河-泗縣-新沂-連云港。
新建合肥至鄭州客運專線。沿線共設鄭州東站、許昌東站、鄢陵南站、周口東站、項城南站、沈丘站、界首站、阜陽站、淮南站、合肥站等10個車站。
新建安康至上??瓦\專線。
省內城際鐵路
在城際鐵路方面,除正在建設中的合安九城際鐵路外,還將規劃建設:
合六城際鐵路將加強合肥與都市圈中六安市的聯系,帶動合六走廊的經濟發展。合六城際鐵路復線建議線路走向合肥市、新橋機場、六安市。
合蕪城際鐵路建議線路走向合肥樞紐站、巢湖市、蕪湖市。
合淮城際鐵路建議線路走向合肥樞紐站、水家湖、淮南、壽縣。
阜六城際鐵路北段接商阜杭客專,南段接昌九城際鐵路,搭建京九新通道,建議線路走向阜陽、霍邱縣、六安市、霍山縣。
滁天城際鐵路建議線路走向滁州南站、天長。
寧阜城際鐵路加強合肥都市圈與南京都市圈的聯系,建議線路走向南京、滁州、定遠、水家湖、淮南、阜陽。
寧蚌城際鐵路加強合肥都市圈與南京都市圈的聯系,建議線路走向南京、滁州、明光、鳳陽、蚌埠。
六銅城際鐵路與阜陽(袁寨站)-六安-廬江-銅陵-黃山-溫州鐵路共線,建議線路走向六安、舒城、廬江、銅陵。
合肥添380km外環高速
目前的合肥市繞城高速公路給合肥的對外交通帶來極大便利,規劃將現有的繞城高速定位為內環,未來,將規劃外環繞城高速,由規劃滬陜第二通道(預留通道)、合明巢高速(預留通道)、北沿江高速、六銅高速(預留通道)、德上高速部分路段組成,里程約380km。
內環繞城高速與外環繞城高速之間,內嵌環巢湖高速環(繞城高速南環-合巢蕪高速-北沿江高速-六銅高速-合安高速)及機場高速環(滬漢蓉高速-濟祁高速-滬陜第二通道-合淮阜高速)。
此外,加快推進新橋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建設,開辟國際及國內航線,構筑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合肥蜀山區、桐城、定遠、明光、鳳陽等新橋國際機場的異地航站樓。建議擬選址于廬江、巢湖與無為三地交界處。在六安獨山、淮南山南新區、合肥濱湖新區、滁州各建設一處通用機場。
03
公共服務:大型文化設施集中在合肥+鼓勵在肥高校與圈內城市聯合辦學+組建跨市醫療服務集團+圈內城市社保關系無縫對接!
1
文化:大型文化設施集中在合肥
集中在合肥建設大型文化設施,如建設省博物院新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圖書館和文化館,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建設相對超前的市圖書館、文化館,健全區級圖書館、文化館設施,完善合肥市中心文化職能。
淮南市應集中在山南新區建設淮南大劇院、會展中心、新圖書館、少兒藝術中心、科技館和工業展覽館等大型文化設施。桐城應集中建設桐城歷史文化園,恢復建設賜金園,為合肥都市圈開啟文化南大門。
2
教育:鼓勵在肥高校與圈內城市聯合辦學
規劃稱,加快實現合肥都市圈內科教信息資源合作共享化。鼓勵在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業的研發機構與淮南、六安、桐城、滁州等開展聯合辦學、科技交流和聯合攻關,共建科教實驗基地,采取更加靈活的方式促進合肥的優秀教師對各地支教。
3
醫療衛生:鼓勵組建跨市醫療服務集團
建立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桐城市、縣城、鄉鎮、村組醫療衛生網絡體系,要求醫療衛生體系覆蓋合肥都市圈各個地區。
4
社會福利設施:圈內城市社保關系無縫對接
完善城鎮社會福利設施建設,積極統籌建設跨市、縣的社會福利設施。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養老院、老年活動中心等社會福利設施。以率先在全省實現基本養老區域統籌為目標,推進都市圈社保制度協調配合和社保關系無縫轉移、接續。完善社會福利設施覆蓋范圍,實現市、縣、街道、鄉鎮都擁有一所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或社會福利中心。
5
旅游:鼓勵以夜晚娛樂、旅游演藝等留住游客
在旅游服務設施規劃上,推進國家級旅行社行業標準化試點(示范)工程,規范旅行社經營行為;推進合肥市的大型旅行社實施集團化,提高行業集中度;支持組建以主力旅行社為主體,融旅游飯店、旅游車船、旅游景(區)點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集團。
此外,在基礎設施和區域協調一體化方面,還制定了“數字合肥都市圈”對接長三角、構建2條皖電東送通道、“東氣西輸”直達合肥、合肥中心城區不低于百年一遇、建設五大產城融合走廊、積極探索生態補償機制等諸多利于城市互利發展的方向性政策。
合蕪馬共建國家級新區
除了合肥都市圈的規劃,會議的另一個要點是關于《蕪馬城市組群城鎮體系規劃(2015-2030年)》。
規劃指出,2030年蕪馬城市組群建成16條軌道交通線,蕪馬跨江通道將達到12處,將建滬漢蓉高速鐵路二通道與北沿江高速鐵路......
01
蕪馬城市組群規劃2030年人口達860萬人!
蕪馬城市組群規劃范圍包括蕪湖市和馬鞍山市的全部行政轄區,總面積10030平方公里。規劃提出,蕪馬城市組群將打造“國家民族企業創新平臺,長江經濟帶新興城鎮集群,生態宜居型濱江都市區”。
規劃2030年,蕪馬城市組群常住總人口860萬人左右;其中蕪湖為530萬人左右,馬鞍山為330萬人左右。城鎮化水平為78%左右,城鎮人口為670萬人左右。其中蕪湖為410萬人左右,馬鞍山為260萬人左右。
屆時,蕪馬城市組群形成由“大城市-小城市-小城鎮”構成的城鎮規模等級結構。
02
將建滬漢蓉高速鐵路二通道與北沿江高速鐵路
在蕪馬城市組群交通設施上,規劃提出,要建設江南沿江交通走廊、江北沿江交通走廊、合蕪宣交通走廊、合馬寧交通廊道、合銅宣交通廊道。在機場規劃上,規劃建設蕪宣機場,選址蕪湖縣城縣域東南。
鐵路方面,合福高鐵已于去年6月全線通車,在蕪馬城市組群內設無為站。商合杭高鐵正在建設中,控制性工程蕪湖長江公鐵大橋建設順利推進。規劃提出,將建設滬漢蓉高速鐵路二通道與北沿江高速鐵路。
規劃城際鐵路包括寧安城際鐵路、揚巢城際鐵路、寧和蕪城際鐵路、合蕪宣城際鐵路與南蕪城際鐵路。其中,寧安城際鐵路已于2015年12月6日全線通車。
高速公路方面,規劃形成“三縱五橫”高速公路網格局。其中,“三縱”為北沿江高速、寧蕪高速、寧宣高速;“五橫”為合馬高速、蕪合高速、蕪雁高速、巢黃高速、銅南宣高速。
03
蕪馬跨江通道達到12處,軌道交通建設16條。
規劃支持蕪馬城市組群跨江發展,建設和預留跨江通道12處。其中蕪湖6處,馬鞍山6處。分別為:蕪湖長江公鐵兩用大橋、蕪湖長江公路二橋、蕪湖商杭過江通道、蕪湖泰山路過江通道、蕪湖大工山路過江通道、蕪湖峨溪路過江通道、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馬鞍山慈湖過江通道、馬鞍山九華路過江通道、馬鞍山龍山路過江通道、馬鞍山姑孰路過江通道、馬鞍山湖北路過江通道。
在軌道交通上,規劃為蕪馬城市組群規劃了市域軌道線和城市軌道。規劃期內建成9條市域軌道線路,包括蕪馬江南快線、蕪湖江北快線、南蕪快線、機場快線、和含快線、和烏快線、馬博快線、蕪湖跨江快線(預留)、馬鞍山跨江快線(預留)。
在城市軌道方面,蕪湖市城市軌道線共3條,分別為南北向貫通主城區的蕪湖軌道1號線、東西向連接蕪湖主城和江北城區的蕪湖軌道2號線以及貫通蕪湖主城和三山板塊的蕪湖軌道3號線。馬鞍山市城市軌道線共2條,分別為南北向貫通主城區的馬鞍山軌道1號線和東西向連接馬鞍山主城與和縣(歷陽)的馬鞍山軌道2號線。
雙城城市軌道線共2條,分別為聯系蕪湖與馬鞍山江南主城間的雙城軌道1號線、聯系蕪湖與馬鞍山江北城區間的雙城軌道2號線。
03
推動合蕪馬共建國家級新區,承接合肥部分產業轉移!
在區域協調與共同行動規劃上,規劃突出蕪馬兩市對加快建設合肥都市圈的重要意義,引導蕪馬兩市提升區域職能,協調合肥與蕪馬城市組群一體化發展,推動共建國家級新區,全面融入長三角城市群發展。促進合肥部分產業向蕪馬城市組群江北地區轉移。加強蕪馬城市組群含山縣與蕪湖縣與合肥市交界處,如仙蹤鎮、清溪鎮、石澗鎮、嚴橋鎮、蜀山鎮與合肥市的空間建設協調。
加強蕪馬兩市與合肥都市圈的交通設施互聯互通,重點協調合蕪宣交通廊道、合馬寧交通廊道兩條交通廊道的建設。加強蕪馬兩市與合肥都市圈市政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重點協調合肥-馬鞍山-蕪湖的電力走廊建設。依托蕪馬城市組群與合肥山水資源搭建蕪馬城市組群與合肥市之間的區域性生態廊道,形成以巢湖為生態核心的環巢湖生態環。
在對接南京市上,規劃提出,蕪馬城市組群要協調馬鞍山烏江產業集中區、慈湖-金家莊產業集中區、濮塘地區、博望新區等馬鞍山與南京交界處的功能區建設,提升產業投資、技術研發、商貿物流方面的合作水平,關注與南京江北新區的對接與協調。
皖北將新建三大機場
《皖北城鎮體系規劃(2015-2030年)》規劃范圍包括蚌埠市、淮南市、淮北市、阜陽市、亳州市、宿州市的全部行政轄區,總面積4萬平方公里。發展目標是,將皖北地區建設成為全國傳統農業區城鎮化健康發展的試驗區,長三角地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先進制造業基地,中部地區生態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區,安徽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地區。
1
城市定位
規劃2030年,皖北地區常住總人口為2860萬人,城鎮化水平為68%,城鎮人口為1940萬人。規劃期間,皖北地區構建“兩群、兩區、三帶”的城鎮空間結構。
其中,“兩群”為蚌淮(南)城市組群、宿淮(北)城市組群,實現蚌埠-淮南,宿州-淮北聯動發展,提升中心城市區域競爭力,帶動皖東北和沿淮地區整體發展。
“兩區”為阜陽都市區、亳州都市區,以加快中心城市建設,帶動縣城發展為目標,構筑以大帶小、協調發展的皖西北城鎮空間格局。
“三帶”為合蚌淮(北)城鎮帶、沿淮城鎮帶、淮(南)阜亳城鎮帶,是皖北城鎮化拓展的重要空間。
規劃稱,將促進蚌埠與淮南、宿州與淮北聯動發展,強化阜陽都市區、亳州都市區建設,規劃形成蚌埠-淮南、宿州-淮北、阜陽、亳州四個區域中心。
2
交通互通
在皖北地區交通設施建設上,規劃提出,建設蚌埠機場、亳州機場、宿州機場,與現有的阜陽機場以及周邊地區的合肥新橋機場、徐州觀音機場形成服務皖北的航空港體系。
鐵路方面,構筑由京滬高鐵、京福高鐵、商杭客運專線、鄭徐客運專線、京九客運專線、鄭州-阜陽鐵路、徐州-阜陽客運專線、三門峽-揚州鐵路、合肥-青島快速鐵路、沿淮快速鐵路構成的客運專線鐵路系統。規劃建設蚌埠-南京城際鐵路、宿州-合肥城際鐵路、阜陽-駐馬店城際鐵路。
規劃2030年,形成“七橫六縱”高速公路網絡。七橫包括連霍高速、宿登高速(泗許高速)、寧洛高速、合淮阜高速、沿淮高速、阜淮(北)高速、宿蒙高速。六縱包括濟廣高速、濟祁高速(德上高速)、京臺高速、徐明高速、蚌宿高速、合阜高速。
3
加強與蘇北、豫東以及沿江地區協調發展
此外,規劃提出,加強皖北與蘇北、豫東以及沿江地區的協調發展。其中,在皖北與蘇北的協調發展上,促進皖蘇產業一體化發展,共同打造區域旅游體系,加強交通體系銜接,構筑宿州-淮北-徐州、淮南-蚌埠-淮安等重要的交通聯系廊道。
合肥作為安徽的省會,在最新的長三角城市群規劃中,定位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制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合肥瞄準“國際一流”城市
在三分規劃文件中,我們都不難發展這樣的字眼:加快建設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那么合肥作為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其定位和目標究竟是什么呢?
NO.1
僅次上海、南京!合肥定位I型大城市
——————————————————————————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指出,長三角城市群規劃范圍包括江浙滬皖三省一市。安徽省有8個城市入選,分別是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其中,把合肥定位I型大城市,與杭州、蘇州比肩,僅此上海、南京!
NO.2
與南京、杭州并列長三角副中心城市
——————————————————————————
2014年9月,國務院出臺《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第一次將合肥定位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全國內陸經濟開放高地,要求合肥提升都市區國際化水平,這在改革開放以來國務院的文件中是空前的。
今年4月底,國務院批復原則同意《合肥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明確上述定位!
縱觀東京、倫敦、紐約等城市的發展,登上金字塔頂端的繁榮無一不和當局政府的有力推動有關。合肥挺進長三角,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體現了上層意識。而與南京、杭州并列,成為長三角三個副中心城市,在國家語境下,合肥的地位被提升到空前的層級。
NO.3
超杭州!2030年人口或超1000萬
——————————————————————————
《規劃》中明確,將引導人口加快向重點開發區域集聚,合肥、南通、揚州、泰州、寧波、紹興、臺州、蕪湖、馬鞍山、滁州、宣城等城市,要積極發展特色產業,有效承接產業轉移,合理布局產業空間,促進產城融合。
根據《規劃》的預測,到2030年合肥常住人口將達到1000萬,趕超杭州、僅此南京、蘇州和上海。同時,還將全面放開蕪湖、馬鞍山、鹽城、泰州等城市落戶限制,有效降低合肥等城市落戶門檻。
NO.4
地位確定,合肥是區域中心城市!
——————————————————————————
2016年8月30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研究院等共同完成的“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能力指數(2016)研究報告”在華東師范大學發布。合肥列舉在110城中位居第九。
根據協同能力得分,報告將長江經濟帶110座城市分為五類:
第一類城市(100分)為龍頭城市,只有上海一座城市;
第二類城市為高級中心城市(59-54分),包括武漢、重慶和南京;
第三類城市為區域中心城市(43-19分),包括排名第5至20位的合肥、成都、蘇州、杭州等16座城市。
看到了么,霸都又多了一個稱號“區域中心城市”
NO.5
合肥被定位全國鐵路綜合樞紐
——————————————————————————
根據規劃,安徽鐵路建設中,最亮眼的要數合肥了!規劃正式確立合肥全國鐵路綜合樞紐地位!
其中,京港臺高鐵兩支線未來均經過合肥,沿江高鐵可直通成都重慶,安慶至黃山將建城鐵。規劃提出構筑“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合肥區位優勢凸顯。
值得關注的是,規劃對現代化鐵路綜合樞紐建設提出具體方案,其中合肥與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杭州、南京等18個大城市被定義為綜合鐵路樞紐。
城市的發展需要一個目標,需要一個比照對象。不少人覺得合肥動不動去和南京對比是不自量力,熟不知城市發展的道路上,有一些成功的經驗,是可以復制的。
新晉崛起的合肥,在長三角世界城市群這個團體里,儼然還是一個“毛頭小子”!在接受更嚴苛的市場規則“檢閱”的同時,也在“沐浴”著無數發展機遇。
大湖名城、創新高地!長三角區域副中心城市的實至名歸,指日可待!
回復1查看:必看!合肥30位房地產專家釋放的信號:房價下跌的背后,抄底良機要來了?
回復2查看:限價招來外地狼!90余家房企搶地堪比“開盤”,沒錢也能憑運氣!不得不看的合肥土拍13大爆點~
回復3查看:重大利好!29天后合肥這83家樓盤房價或再漲15%,涉及濱湖、包河、新站等多個板塊~
回復4查看:官方發布!1號線26號開通+2號線明年9月通車+4、5號線120張站點規劃圖曝光!找找哪條地鐵線經過你家~
掃描、并關注“安徽樓市”
回復以下關鍵詞
還能收獲更多房產信息哦~
合肥樓盤丨精彩資訊丨早報
學區丨查房價
房貸丨買房丨看房團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文登到信陽汽車大巴時刻表查詢/直達快車電話視頻》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