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劃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
跟著家中的長輩們過來這么多年的端午節
你真的了解這背后的故事嗎?
一度春秋,一度夢回
輾轉蕩風,與君共度
時光荏苒,端午已至
粽香濃濃,龍舟賽舞
詩詞歌賦,琴瑟簫管
紀念屈原,端午安康
1
過端午為什么要憶屈原?
端午食粽是是中華民族民間節日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根據史書記載,吃粽子源于春秋戰國,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夫屈原而逐漸流傳下來。
屈原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吳起之后,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后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
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后發展為劃龍舟競賽。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2
屈原,何許人也?為何千古留名?
屈原簡介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末期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約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不僅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他被后人稱為“詩魂"。
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離騷》、《天問》、《招魂》各一篇。大體說來,《離騷》《天問》《九歌》可以作為屈原作品三種類型的代表。
他創作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并稱“風騷”,對后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屈原的作品也是我們語文課本里的???/p>
小編印象最深的就是《離騷》和《湘夫人》
其中《湘夫人》是祭湘水女神的詩歌
和《湘君》是姊妹篇
現在和小編一起來重溫一下吧!
3
屈原與我們的學生時代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登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鳥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暮鲑膺h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蓀壁兮紫壇,匊芳椒兮成堂。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罔薜荔兮為帷,薜蕙櫋兮既張。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九嶷繽兮并迎,靈之來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以前學這篇古文時覺得晦澀難懂
看到文末長篇的注釋更是被嚇了一跳
學懂之后再讀
才覺得是一篇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文章
這篇古文的意思你還記得嗎?
作品譯文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我已憂愁滿懷望眼欲穿。 涼爽的秋風陣陣吹來, 洞庭湖波浪翻涌樹葉飄旋。
登上長著野花的高地遠望, 與她定好約會準備晚宴。 為何鳥兒聚集在水草間, 為何漁網懸掛在大樹顛?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蘭, 眷念湘夫人卻不敢明言。 放眼展望一片空闊蒼茫, 只見清澈的流水潺潺。
為何山林中的麋鹿覓食庭院, 為何深淵里的蛟龍擱淺水邊? 早晨我騎馬在江邊奔馳, 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 好像聽到美人把我召喚, 多想立刻駕車與她一起向前。 在水中建座別致的宮室, 上面用荷葉覆蓋遮掩。 用香蓀抹墻紫貝裝飾中庭, 廳堂上把香椒粉撒滿。 用玉桂作梁木蘭為椽, 辛夷制成門楣白芷點綴房間。 編織好薜荔做個帳子, 剖開蕙草鋪開做成帳頂。 拿來白玉鎮壓坐席, 擺開石蘭芳香四散。
白芷修葺的荷葉屋頂, 有杜衡草纏繞四邊。 匯集百草擺滿整個庭院, 讓門廊之間香氣彌漫。 九嶷山的眾神一起相迎, 他們簇簇擁擁的像云一樣。
把我的衣袖投入湘江之中, 把我的單衣留在澧水之濱。 在水中的綠洲采來杜若, 要把它送給遠方的戀人。歡樂的時光難以輕易得到, 姑且歡樂自在與共。
◎來源:搜狗百科;文中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
長
按
關
注
公開公正 ? 廉潔高效
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法院
微信號:luohufayuan
新浪微博:@深圳羅湖區法院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端午節的故事50字以下》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