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伏餃子二伏面!今兒個就是二伏了!這碗兒面咱北京人是一定要吃的!
大雨剛走沒幾天,北京這天兒說話就熱起來,不少北京人這天都吃面條兒。您還別小瞧這一碗面,看似省事兒,其實從吃法、調(diào)料、菜碼、和面上無一不講究,樣樣都有學(xué)問。
咱就單說這澆頭,就種類繁多。過去,老北京人吃面條最講究兩樣:一是講究面碼兒要樣多并合時令;二是講究面條的澆頭要好。今兒個小編就跟大家聊聊老北京的18種澆頭。
芝麻醬面
北京的夏天悶熱,沒有食欲,不想在廚房中揮汗如雨煎炒烹炸,此時最簡單的莫過于來一碗爽口的芝麻醬涼面,麻醬香加上筋道的面條,豐富的面碼,一定會讓人食欲大振,暑意消去大半!
說起芝麻醬涼面,回憶中除了勁道爽滑清涼的面條,濃郁香醇的芝麻醬,酸酸麻麻的三合油,最最深的是小時候胡同里面的一個場景:炎炎夏日,夕陽西下,微風(fēng)漸起,在小院兒的棗樹下碼好小桌兒,擺好馬扎兒,桌上放好了調(diào)料,以及一個盛滿了涼水里面放著手搟面的大盆兒。家人都圍坐在小桌周邊晚飯,我一般都是光著棒子,穿著小短褲,趿拉板兒,坐在馬扎兒上,手里捧著一大碗芝麻醬涼面吃的唏哩呼嚕。
茄子肉丁面
茄子肉丁面,不僅咸香適口,關(guān)鍵是熱著吃,涼著吃都很好吃。一碗吃完,特別滿足。
茄子肉丁面,這個澆頭屬于半葷半素的感覺,當(dāng)然您要是自己家里做,葷素的比例隨您自己掂排,不過小編比較饞,喜歡五分肉,五分茄子!
西紅柿雞蛋面
雞蛋西紅柿面是北京百姓飯桌上僅次于炸醬面的面食。所需原料皆是日常可見、且容易尋得的食材。做法簡單,味道鮮美,適合各類人群,方便并且營養(yǎng)。說到西紅柿與雞蛋的搭配也是絕了,可以是道菜,可以是碗湯,當(dāng)然愛吃面的北京人自然會讓它成為一碗鹵,一碗看著就食欲大增的西紅柿雞蛋打鹵面!
西紅柿雞蛋面,可咸可甜,完全由您自己掌握,雖說咱北京人更偏愛咸口兒,可是絲毫不妨礙西紅柿雞蛋面的酸甜味道。簡單易做,還營養(yǎng)豐富,怎么也得吃兩碗啊!
黃花木耳打鹵面
說起這黃花木耳打鹵面,那可是充分體現(xiàn)了咱北京人吃面條的講究!而且負責(zé)任的告訴您,過去北京辦宴席上的面條,必須是打鹵面。講究得是東北的木耳,口外的蘑菇,上好的五花肉切薄片,配上干黃花,最后再甩上一個雞蛋花,愿意漿糊點您就勾個芡。
煮好了面條,挑在碗里一澆這鹵,嘿!就倆字“地道”!順便說一句,這只是低配,高檔一點的還要有雞胸,鴨胸,玉蘭片等等配料!
醬油汆兒面
北京人吃面條可以講究到一碗炸醬配七、八種面碼,也能簡單到倒上醬油一拌就能吃的順溜、奔放。說到面條,勾起了對往事的回味,想起了當(dāng)年窮苦日子里的“醬油花椒汆面”。這樣一碗面,在七十年代只需一毛來錢便可吃上。普通醬油、花椒、手搟面、黃瓜絲即可。
“醬油花椒汆面”黑中透亮、椒香濃厚,再伴以清香的黃瓜絲,就更有一番滋味。直到現(xiàn)在,每每都忘不了這碗面。過去雖然窮,但吃的也真開心。
葷炸醬面
炸醬中的肉用肥瘦肉,要分別切丁,鐵鍋里放油,熱了后把肥肉丁放進去煸炒,把油耗出來一部分,再放入瘦肉丁和切碎的蔥、姜、蒜煸炒幾分鐘后放些料酒,最后把黃醬倒入。之后要用勺不斷攪以免糊鍋,這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工夫了。
所謂炸,即,把黃醬里的水氣炒得蒸發(fā)掉,再把含在黃醬里的油炒出來。最后炸好的醬呈黑紅發(fā)亮色,盛到碗里,稀稠幾成膏狀,醬香撲鼻,醬邊汪油。
素炸醬面
說起炸醬面,那可是北京人的當(dāng)家飯!素炸醬講究的是:小碗干炸醬配,小把兒抻面,外加八樣面碼,還有老醋、辣椒油。
這里面要有:黃瓜絲、小蘿卜絲、香椿末、水蘿卜絲、焯熟的豆芽菜、焯熟的青豆嘴兒、焯熟的白菜絲、外加又甜又脆的衛(wèi)青兒蘿卜條兒。
爛肉面
所謂爛肉面,即用豬肉的碎塊兒做面條的“澆頭”。俗話說:“管他驢或馬,吃飽了爛肉面再打镲”。“打镲”即指談天說地、瞎聊、侃大山、閑聊之類。
爛肉不僅有豬肉,還有牛羊肉、驢肉、狗肉等,爛肉不是成塊兒的好肉,都是些下腳料,因此,價錢非常便宜,常是窮人解饞的“首選”。而今北京,專營面條的店鋪多了去了,面條種類數(shù)不勝數(shù),但“爛肉面”這檔吃食卻已無蹤影……
羊肉汆兒面
說到羊肉汆兒面,首先是清真貴教的吃食,但是絕對不妨礙大教人民對它的喜愛。嫩嫩的羊肉切薄片兒,加之大蔥做汆兒,剛出鍋那一瞬間,絕對讓您的哈喇子流出來!
北京的羊肉汆兒面大致可以分為老北京漢民做法和清真做法。漢族比較常用的方法是先把羊肉切成薄片,用醬油、香油等喂入味兒,鍋底坐油,先熗蔥花炒白菜絲,然后趁熱在鍋中加水,水開以后把面條放進去煮,等面條快熟的 時候把喂透味道的羊肉片倒進鍋里筷子撥散,羊肉片一變顏色再撒上胡椒面就可以撈出來吃了。
雞絲面
雞絲拌面是一道非常適合夏季吃的美食,主要將一塊兒雞胸肉配上蔥、姜、蒜放在鍋里煮10分鐘,關(guān)火后再燜10分鐘,之后將煮好的雞肉撈出放在案板上,用搟面杖輕輕敲打,讓肉的組織松散,撕成雞絲。再將醬油、香油、醋、蒜泥按照自己的口味調(diào)成味汁,與黃瓜絲、雞絲攪拌均勻,這雞絲澆頭就算做成了。
三合油拌面
三合油制法簡單,用油炸花椒成花椒油,倒入醬油,再放入些香油,也可少烹點醋,就成了“三合油”,其味香美,咸中不膩,用來澆面最佳。
此物貧富人家均食之澆頭,可稱為“雅俗共賞”之食品。配制三合油,也有講究。醬油最好用“真醬油”。用香油把花椒炸出香味兒來再烹真醬油,才能成為真正的三合油。“真醬油”就是從伏醬缸里曬出的汁液,撇出來,放到瓶里,用它來做菜肴、醬菜,那才是真正的醬油味呢!雖然食材簡單,但只要您吃著順口兒,就是合適。
臭豆腐湯拌面
用臭豆腐加湯兒拌鍋挑兒、熱面吃,其味難聞但吃起來特美,這也是老北京的一種吃食。面碼兒很講究,有青豆嘴兒、掐菜、白菜絲兒、菠菜段兒菜。
用臭豆腐當(dāng)澆頭,一定得是趁熱的鍋挑面,熱騰騰的面條才能充分激發(fā)臭豆腐里那隱藏的暗香。盛上一碗這樣的面條,嘿!您就忒兒嘍去吧,管保您吃一碗想二碗。
咸湯拌面
北京人家中腌咸菜的湯汁,就是老咸湯兒。它也是一種好調(diào)料,尤其用它來澆面吃之,味兒更妙,除咸味外,還有一種說不清的美味。再配上應(yīng)時的面碼兒,其味妙不可言。
老咸湯兒,在過去家家戶戶腌咸菜的年代,到了夏天將咸菜湯蒯出來,煮開后澆在面條上。你說是山珍海味嗎?真不是!但是那滋味現(xiàn)在估計吃不到了,懷念!
燒羊肉湯面
燒羊肉湯:此物為北京特產(chǎn)之一,乃是燒羊肉的湯汁。京城各賣羊肉者均有之,但以京中月盛齋產(chǎn)的最為有名。此物雖不值什么錢,但其味道甚美,若用它來澆入面中,更妙。其特點:湯肥、料正,味兒好,若再加上些香菜當(dāng)碼兒,再加些辣椒油,那真是味道好極了。
花椒油拌面
花椒油主要是夏天面食的“澆頭”。做法也簡單,切點蔥花放到碗里,再放入三小勺白糖倒入少量醋備用,在鍋里放少許油,放入適量花椒,等花椒粒變黑倒入醬油,然后迅速把醬油倒入之前準備好的碗里,這樣花椒油就完成了。
窮三樣
窮三樣:又稱窮人笑,指的是用芝麻醬、韮菜花、辣椒糊澆面。解放前,貧家遇有婚喪喜事常吃這種飲食,門前鬧是打鼓、打鈸和吹鎖吶,俗話叫前鬧或門吹兒,故名窮人樂。
小蝦米炸醬面
說了這么半天還是繞不過炸醬面去,不過小編這次說的是小蝦米炸醬,不是一般的肉丁醬哦!將新鮮的河蝦用油烹至焦酥再倒入黃醬炸制,多放蔥多放姜。味道絕對和肉丁的不一樣,如果沒有合適的小河蝦,蝦皮也是不錯的選擇,充滿海味的炸醬另有一番滋味!
香椿面
過去北京的胡同,院落中香椿樹很多,這種純天然不花錢的澆頭深受百姓喜愛,尤其是春天正值香椿旺季,家家戶戶總要多吃幾碗地道的香椿面。
咱北京人愛吃面這一點,那可是祖輩兒傳下來的,尤其是到了這夏近天,吃面條是必須的。北京人吃面條的這些澆頭照樣能把您的大饞蟲勾出來!
您看見沒有,在吃面這件事上咱北京人可繁可簡,可咸可甜,包容百味而又富于變化,想了半天只能用“講究”這兩個字來形容!
今天咱先聊到這兒,小編去弄碗面吃!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牛肉面怎么做好吃》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