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经典成人在观看线视频_嫩草成人影院_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魯比前列酮原料藥魯比前列素Lubiprostone定制合成

魯比前列酮原料藥魯比前列素Lubiprostone定制合成

枚清馨 2025-08-10 電腦 13 次瀏覽 0個評論

匠人精進,革故鼎新,

匠心鑄造,百強榮耀,

不忘初心,不負光陰。

變革的時代,變化的主角,

一份榜單揭示主流生態,

一串數據記錄成長軌跡,

一代企業追尋強國夢想。

  榜單心智

  

  陶劍虹

  直覺告訴我,只要我們守住初心,守住那份超乎功利的匠人精神,很多日漸式微的東西終歸會回到大眾的視野中來。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他們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執著、專注、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

  盛夏七月,2015年中國制藥工業百強榜揭曉,這是檢閱的時節,更是跨越的時機。在醫藥產業新一輪大洗牌已經啟動的當下,中國制藥百強如何持續創新,用工匠精神鑄造制藥強國夢想?本報為此專訪了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制藥工業百強榜的總構想者陶劍虹博士,請她詳細解讀榜單數據背后揭示的醫藥產業新生態。

  

  洗牌,重現真實的力量

  醫藥經濟報:在醫藥經濟新常態下,您認為2015年度中國制藥工業百強呈現哪些總體特征?當下制藥工業發展最突出的關鍵詞是什么?

  陶劍虹:2015年中國制藥工業百強榜今天正式揭曉了。在微信時代,我們被各式各樣的干貨、盤點、排行榜刷屏,如果要探究誰窮盡了合格的候選對象、誰的方法毫無爭議、誰的結果沒有瑕疵,或許誰都不敢拍胸脯保證。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只要找一個標準,設計一種機制,任何人都可以排出榜來。時間累積,這盛夏的果實,我們不追求曇花一現的亮相,細水長流30年,我們堅守中國制藥百強評選的公益性,堅守媒體機構的獨立視角,堅持完善評選方法論,并征集中國社科院、知名醫藥院校、醫藥行業協會等各界專家的審評意見,持續研究中國制藥百強的核心競爭力、創新力、品牌力等評價指標體系。

  今天,重溫我們的發榜詞,初心不忘——我們的指標是純粹的,只用企業過往一年的銷售數據作評估;我們的規則是公平的,每一年都有新舊更替;我們的意義是多元的,不僅是對標桿的禮贊,更是對企業成長與成熟的見證。

  2015年制藥工業百強榜用數據刻畫了當下醫藥產業的新生態。醫藥生產集約化穩步提升。2015年底,中國共有原料藥與制劑生產企業5065家,制藥工業五大子行業合并銷售收入共2.25萬億元,利潤共310億元;2015年以集團為統計單位的制藥百強下轄制藥企業超過1100家,數量上約占22%,貢獻了制藥工業46.3%的銷售收入和32%的利潤,2015年制藥百強的集中度比2005年提高了7.4個百分點,銷售收入增加了6.2倍,利潤總額增加了1983億元。

  強者恒強的勢頭逐步明顯,大企業的并購擴張加快。僅去年一年,百強企業集團麾下又新增了100家左右的子公司。2005年,百強中還有55家企業集團的規模不到10億元,而今,制藥百強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10億+俱樂部”,規模底線躍升到13億元以上。制藥前十強更是形成百億軍團,以合計制藥部分銷售收入2646億元,占據了中國制藥工業11%的份額。制藥工業部分規模在百億以上的有12家,在50億-100億之間的有23家,這些數據令人鼓舞。

  盡管我們并不推崇規模至上,但是,做強的前提是做大,只有在經濟總量上擁有躋身世界500強的底氣,我們的民族制藥工業才可能有登陸國際競爭平臺的入場券,只有足夠體量的規模支撐,中國制藥工業的品牌效應才能得以彰顯。

  中國制藥百強是醫藥工業最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作為標桿集群,在中國經濟啟動供給側改革的今天,面臨著新的發展命題。百強企業集中了醫藥制造的產能優勢,同樣也首先承受著新一輪的大洗牌效應。我們知道,2010年新版GMP認證啟動了上一波的去產能,而這一輪的藥品審評審批體制改革,成為新一波淘汰落后產能的巨大推手,也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不妨梳理一下藥審改革的推進軌跡。2015年7月22日,CFDA啟動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涉及1622個受理號,864個品種,截止到今年的5月27日,企業主動撤回的有1063個,主動撤回的比率超過65%。這從研發源頭正本清源,提高了研發準入門檻。2015年8月18日,國務院頒布《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44號文)。一場以提高藥品質量為核心,解決藥品積壓為重點,鼓勵創新為導向的藥審改革拉開序幕。CDE 當年9月開始集中審評,10月起新藥審評速度明顯加快,同時企業的仿制藥申報數量也出現明顯下降,藥品注冊申報回歸理性。2016年的6月份,CDE受理的化學仿制藥申請僅為54個,其中3.1類僅有21個。這正是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帶來的連鎖反應。

  我們知道,在市場經濟領域,洗牌效應通常指老的市場格局被打破,曾經占巨大市場份額的企業失去優勢,整個市場會重新分配,預示著行業將出現新一輪的技術性革新。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對于我們制藥工業正有這樣的意義。

  中國現有藥品批準文號16.9萬個,在流通中實際使用的文號數量還不到25%。我曾經在采訪中了解到,上藥集團這樣的大企業擁有的批文數量3000多個,但實際在生產的只有幾百個。大量沉睡的批文,是否要進行一致性評價?成為不少制藥企業目前糾結的問題。

  “To be or not to be”,生存還是毀滅?這遠比不上英國脫歐的抉擇那般艱難,但真實考驗著制藥企業的決策智慧。畢竟一致性評價工作涉及到的醫藥企業數量十分龐大,批準文號眾多。僅2018年底前必須完成一致性評價的289個品種,就牽連到17636個國產批準文號和104個進口藥品注冊證,涉及1817家國內藥品生產企業和42家境外藥品企業。

  從政策動向看,國家推行一致性評價的決心堅定,力度在加強。對于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藥品生產企業可在藥品說明書、標簽中予以標注。所有化學藥品新注冊分類實施前批準上市的仿制藥,無論國產仿制藥,還是進口仿制藥,或是原研藥品地產化品種,都要開展一致性評價;一旦首家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后,其他企業的相同品種在3年內要完成一致性評價,否則不予再注冊,也將失去參與招標采購的資格。

  我們在進行百強榜單分析時,留意到制藥百強中,化學藥企業有53家,中藥企業有39家,生物制品企業有4家,53家化學藥企業(集團)下屬的子公司仿制藥批文數量也十分可觀。目前,單品種批準文號多于300個的有16個品種,28個品種的批準文號多于100個。

  如果按照品種類別統計,首批需要進行一致性評價的品種,全身用抗細菌藥物有50個,精神安定藥物有16個,抗酸及消化性潰瘍藥物有13個,抗炎抗風濕藥物有12個,鈣通道阻滯劑和糖尿病用藥分別有10個。以已經公布了評價方法的5個品種之一的頭孢呋辛酯片為例,它的國產批文共20個,其中百強企業有8個,但在樣本醫院用藥中,蘇州中化、葛蘭素史克、深圳致君和珠海聯邦四家企業的產品,就占據了92.58%的市場份額,其余品種是否要進行一致性評價,還需要審慎評估決策。

  在與百強企業的交流中,我們感受到主流企業對于一致性評價的高度認同和時間緊迫感,不少企業已經詳細展開了品種的篩查,畢竟業界估算的單品種一致性評價的投入在500萬~800萬元左右,時間成本至少一年半。同時,我國的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參考了美國、日本的有關經驗。以日本為例,曾經3次啟動一致性評價,從1998年7月開始,主要對固體口服制劑體外溶出度展開研究,但日本進行質量再評價的前提是仿制藥均經過了生物等效性(BE)的試驗。BE試驗在藥效評價中的地位是遠高于體外溶出曲線的。所以盡管目前還存在參比制劑選擇難、BE試驗基地不足等問題,但企業是藥品質量第一責任人,要慎重取舍,選擇最有把握的品種,做好基礎研究,選對參比制劑,盡早開始試驗,才能搶占先機。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時常在微信中看到這樣那樣的測算,推測一致性評價將淘汰一半以上的國產批文,甚至是一半左右的國內藥企。不管是危言聳聽還是警示預言,我們可以篤定的就是一致性評價對于不少企業是一場生死攸關的考驗,對于整個行業,更是一場優勝劣汰的重排。曾經,企業以為手中握有大批的文號,就是有底氣,如今仿制藥文號的數量已經變得沒有意義,只有質量和療效與原研品種一致的化學仿制藥才有市場價值。

  洗牌才剛剛開始,在百強企業的名次變化上暫時還無法反映,不過,一場真正執行到位的一致性評價,必然會觸發醫藥產能的大換血,伴隨產業結構的深度調整,百強結構的變化將逐漸清晰,或許2018年的百強名單就是一份最優秀的國產仿制藥廠家的勝利會師。

  當然,在這樣一場關乎企業命運的大洗牌中,企業的分化轉型也會加速,同品種間的批文并購,擴大產能增加市場份額;有的企業選擇從化學藥領域轉向中藥或獸藥領域,尤其是今年2月14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明確了要加大中醫藥投入與政策扶持,在國家基藥目錄中增加中成藥品種,完善中醫藥標準體系等系列鼓勵中藥發展的措施,中藥企業迎來諸多的利好機會。從2015年的百強企業銷售構成看,百強中的39家中藥企業,占到了百強銷售額的45%。在百強總體利潤中,中藥企業則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比化藥企業高出8-9個百分點。或許今后,將會有更多中藥企業躋身百強,我們會將制藥百強榜單按照行業進行細分,分解出化學藥百強和中成藥百強企業,讓更多的成長性企業有亮相主流平臺的機會。

  

  匠造,重續崛起的絲路

  醫藥經濟報:本次特刊的主題提到了“匠人精神”,您認為“匠人精神”對制藥百強轉型升級,進而實現從制藥大國向制藥強國跨越,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

  陶劍虹:提到“匠人精神”,我首先聯想到的是“世界工廠”的說法。在2016年3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醫藥產業的重要性和特征,那就是:較強成長性、關聯性和帶動性的朝陽產業。中國已經是世界制藥大國,從總量上看,中國藥品市場總銷售額占世界的18.5%,醫療器械市場總銷售額占世界的17.8%,“十二五”期間,醫藥工業占中國GDP的比重從3%提高到4.2%,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從速度上看,在全球醫藥市場近五年的增長慢周期中,中國藥品市場和醫療器械市場,分別保持了年均11%和12.3%的中速增長,是全球醫藥需求增長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從品種上看,中國的青霉素工業鹽、維生素C、頭孢霉素C、泰樂霉素、紅霉素、四環素等發酵抗生素初級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咖啡因、阿司匹林、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產品也在全球市場占有極高份額,被稱為藥品的“世界工廠”。

  事實上,工業經濟學對于“世界工廠”有三個層次的定義,最初級的一類是來料加工型的世界工廠,利用本國廉價的勞動力,成為跨國公司的工業品生產加工基地,例如讓美國人都徹夜排隊搶購的iPhone6手機,其實就在中國鄭州生產。中間的一類是原材料的采購和零部件的制造實行本土化為主,跨國公司控制研發和市場銷售網絡,仍然屬于生產車間型的世界工廠,現在不少原研藥地產化產品就是這種生產模式,附加價值的大頭被跨國公司拿回了本國。第三種類型,是既具有研發能力和品牌,也控制國際市場的銷售網絡,既在本土進行加工制造,同時也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采購,以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這就是中國醫藥制造的“夢工廠”。

  我認為,從最初的大宗原料藥出口,到特色原料藥出口,進而到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制劑出口,所謂的產業轉型,就是實現“世界工廠”的定位升級。但我們現階段還處于第一和第二類型并存的局面。醫藥行業大而不強的現實比較明顯——全行業的平均研發投入僅有1%~2%,醫藥產能利用率不高,通過新版GMP的無菌制劑的產能利用率僅為62.5%。企業多、小、散,打價格戰,一味追求低成本,資本的盲目逐利,跟風重復的現象一直存在。在世界制藥寡頭已經大舉進入中國醫藥市場的今天,中國的醫藥產業已經沒有時間停下來療傷,只能是在競爭中邊療傷邊前行。只有將競爭手段從價格第一向價格、質量、服務并舉轉移才能向制劑和創新藥物領域拓展更高層次的發展空間,縮短與醫藥強國間的距離。

  制藥百強是中國進軍制藥強國的先鋒隊,如何才能稱為“強公司”?我們設計了與百強相關的規模系數、效益系數、成長性系數、創新系數等4大指標體系,運用聚類分析法綜合評價百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領先者,定義為“強公司”。我們認為所謂強者,巋然于變局之中,以規范自身發展,適應行業的規范化,理性面對風口,洞察先機與危機,有效變革,穩健前行。例如百強的第一集團軍廣藥、上藥等,都是制藥部分規模上200億元的大集團,依然保持著10%的良性增長。天士力、濟民可信等中藥龍頭企業,天士力的復方丹參滴丸銷售額過64億元,濟民可信的金水寶銷售額過45億元,醒腦靜的銷售額也在40億元左右,成為經久不衰的中藥大品種;還有在研發創新上厚積薄發的齊魯制藥和科倫藥業,其研發強度分別達到了5.1%和6.4%,顯示出強有力的發展后勁。

  怎樣才能稱為制藥強國?我認為在更加開放的市場格局中,最突出的指標就是醫藥產業整體的國際競爭力。當今的世界醫藥市場,已經是寡頭稱雄的階段,世界制藥企業前20強占據了56%的全球市場份額,在壟斷型的競爭格局中,中國藥企如何“制”強不息,拼出一條突圍的路徑?

  百強企業中,有不少國際化的先行者,給我們提供了參考的范本。例如專注于劑型創新的綠葉制藥,2015年9月FDA確認綠葉制藥的利培酮微球注射劑(LY03004)不需再進行臨床試驗,可在美國提交新藥申請,這邁出中國新藥在FDA申報道路上的最遠距離。綠葉模式給我們的借鑒,突出的就是劑型創新。美國的NDA申報路徑有兩種,分別是505(b)(1)和505(b)(2),前者要求有完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數據,耗時漫長,而505(b)(2)路徑中,一些療效和安全性數據可以來源于FDA已批準的藥物或者已發表的文獻,由此可省去或減少與參比藥物對比的臨床試驗,明顯減少研發成本和縮短研發時間。盡管成功的原研專利藥給企業帶來了巨額利潤,但由于研發是一個不可預知結果的實驗過程,大型制藥公司為規避風險,越來越注重高性價比創新制劑的研發,可以預見未來的藥物研發將進入制劑創新時代。

  中國的化藥制劑在醫保出口的金額占比,從2010年的3.8%提高到2015年內的5.7%。通過美國FDA認證的中國制劑企業有14家。海外買家對中國產品的購買意愿強烈,也對質量提升有著很高的期待。由于專利藥的生產工藝不公開,還原專利藥的生產工藝是制藥工業的難點。長期以來,工藝是國產仿制藥的質量硬傷,我國仿制藥生產一直陷入“只仿藥,不仿工藝、流程及晶型”的怪圈。

  對此,一場前所未有的仿制藥工藝核查即將到來,要求企業自查實際生產工藝與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核準的生產工藝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將停止生產和進口。這場核查下半年或將啟動,今后,針對工藝核查的飛檢密度也將加大。這是一場更具深遠意義的洗禮,也是中國醫藥產業重塑“工匠精神”的必經考驗。

  今年的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直覺告訴我,只要我們守住初心,守住那份超乎功利的匠人精神,很多日漸式微的東西終歸會回到大眾的視野中來。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他們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執著、專注、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為什么國人海外購物的熱度高漲,多多少少源于他們意識中將德國制造、日本制造與“匠人制造”畫上等號,哪怕事實上是中國制造的海外貼牌,心理上也似乎更有優勢。中國的消費體驗已經轉向對產品品質的追求,制藥工藝的提升顯得十分迫切。

  我們不必把制造業的衰微歸咎于互聯網,互聯網只是一種變革的工具,新的風口依然在實體經濟。藥品的質量源于設計,形成于生產的過程,真正的“工匠”始終在追求技藝精進的更高境界,絕對不是保守與守舊的代名詞。如果說互聯網思維表現為開放、創造、創新,“工匠精神”表現為嚴謹、精致、專注,那么,二者的融合,所發生的將不是一種簡單相加的物理效果,而會是一種化學反應,一種催化中國醫藥企業騰飛于價值金字塔頂端的力量。我衷心地期待,中國制藥百強,在“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契機下,以重拾“工匠精神”,以極致的產品和服務,打造出中國制造業的示范標桿,成為卓越企業和產品的“中國智造”代言人。

  創新,重溫最初的信仰

  醫藥經濟報:創新是中國制藥工業百強最鮮明的時代特質,您認為百強企業的創新力有怎樣的特點?未來醫藥創新有哪些新內涵?

  陶劍虹:創新是醫藥行業永恒的話題。今年的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的講話給了醫藥人莫大的鼓舞。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干細胞研究、腫瘤早期診斷標志物、人類基因組測序等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成果被提及,也明確指出了我國很多重要專利藥物市場絕大多數被國外公司占據,高端醫療裝備主要依賴進口。這些因素也成為“看病貴”的主要原因之一,讓我們明確了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

  我們知道,創新藥物研發集中體現了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前沿新成就和新突破,先進醫療設備研發體現了多學科交叉融合與系統集成。創新是中國制藥百強的使命。醫藥領域的不斷創新,就是為了讓公眾有獲得感,用得上品質優良價格合理的藥品。如果說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的召開使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那么今天我們可以期待,中國醫藥科技創新將穩步邁向繁花盛開的時代。

  2015年,FDA批準新藥的數量達到1996年以來的新高,共有45個全新分子實體藥物和新生物制品獲得批準。2016年上半年,獲批的新藥為14個,與去年基本持平。現在國內不少企業對FDA新批藥品的研發跟進十分緊密。我們留意到,2015年FDA新批準的抗腫瘤藥中,輝瑞公司的帕布昔利已經有康美藥業和海正藥業在申報,華東醫藥申報了衛材公司研發的甲磺酸樂伐替尼,石藥集團歐意藥業申報了安進公司研發的心血管藥物鹽酸伊伐布雷定。一些成長型藥企,對于國際研發前沿就跟得更為緊密,例如江蘇奧賽康在申報的品種中,包括了硫酸艾沙康唑、坎格雷洛等3個2015年FDA新批的藥品。國內企業新藥申報的嗅覺和動作越來越敏銳。

  從CDE審批的數據看, 2015年批準臨床的1.1類新藥155個,2016年上半年,批準臨床的1.1類新藥104個,1.1類新藥申報熱情不減,新藥的定義已經明確為“未在中國境內外上市銷售的藥品”,并分為創新藥和改良型新藥兩種,新藥創新含金量得到提升。

  我們發現領先制藥企業對于R&D從不吝惜投入,2015年國外研發強度最高的是百時美施貴寶,為32.69%,前20強研發強度均值達到19.9%。而中國百強企業中,以下企業的研發強度也值得一提:海正藥業27.68%、康美藥業14.22%、正大天晴11.83%、浙江醫藥10.58%、長春高新10.20%、恒瑞醫藥9.59%、信立泰9.05%、先聲藥業8.10%、新和成8.08%、豪森藥業 7.96%(這些數據均采自企業報表)。這些企業中,海正藥業牽手輝瑞,近年來在新藥研發領域發力,今年上半年,先后有抗血栓新藥替格瑞洛、注射用伊沙匹隆和卡巴他賽獲批臨床,其厄貝沙坦片向FDA提出的NADA申請也獲得了批準。恒瑞制藥已經成為中國創新藥企的領軍者,2015年有5個1.1類新藥獲批臨床,同時,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PD-1抗體SHR-1210國外權益出售給美國Incyte公司,實現了中國企業第一次轉讓創新型生物藥品,如果最終能夠將里程碑的付款全部收入囊中,那么單單就這一個品種,恒瑞就獲得了近270倍的收益。還值得一提的是先聲藥業,將自身的研發和制藥平臺資源開放給全球的科學家、創業家,由此開創了國內開放式的百家匯平臺。今年,先聲的治療慢性、小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苯達莫司汀和治療帕金森的普拉克索片,這兩個新藥又將在國內上市。

  創新其實是多元的,并非只有技術研發那么狹義的一隅。尤其對于中國醫藥企業中的絕大多數來說,都擠入原創性新藥研發這道窄門是不現實的。因此,商業模式的創新顯得更接地氣。不少成長性的藥企,都有著十分成功的商業創意。例如以信達生物為代表的海歸創業型企業,與禮來達成三個腫瘤免疫治療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的全球開發合作協議,三個抗體均使用來自于信達生物自主研發的PD-1單抗,以10億美元轉讓金額刷新了中國新藥跨國技術轉讓的記錄;百濟神州,擁有與國際制藥巨頭合作的實力,為跨國企業提供優質的研發產品線補給,很有可能,它們就是未來百強陣營中的新貴。華海藥業在制藥百強榜的位次逐年提升,得益于其高品質仿制藥造就了制劑出口龍頭的地位。自2006年華海向FDA遞交首個制劑產品奈韋拉平片劑的ANDA申請以來,已有多奈哌齊、厄貝沙坦、氯沙坦鉀等近10個自主研發的制劑產品獲得ANDA批文。華海通過收購美國壽科健康公司,實現了自有品牌產品在美國本土直接銷售。

  縱觀百強企業創新力的變化,醫藥創新有了新內涵,首先是有效創新,技術開發要關注產業化盈利的可行性;其次是持續創新,持續推進技術進步,永遠懷有初學者的心態,不給對手超越的間隙;還有就是開放式創新,在全球研發資源梯度轉移中找到切入點,博采眾長。這就是創新的現實路徑。

  當然,創新不是發明,有時候顛覆式創新往往代價高昂,一旦失敗很容易成為先烈。新藥研發的遺憾,動輒就是5年以上的時間成本和數億元的資金損失,即使新藥成功通過了審批的關口,上市后大量使用的安全性風險猶在,前期設計的些許遺憾就將付出生命的代價。在創新的路上,有時走得太遠,會忘記當初為何出發。然而,創新這條路并不歡迎悲情英雄。

  我們期待越來越多的制藥百強,可以體會創新中的“漂亮哲學”。我們不妨用英文中的NICE這個詞義來詮釋,N代表novelty(新奇),I源自implement(執行),C是convergence(融合),而E指的是efficiency(效率)。創新源自對更高品質、更新奇世界的無盡探索;創新需要專注刻苦的執行,持之以恒;創新需要博采眾長,融合一切可供利用的資源優勢,同時兼顧人與環境的均衡協調;創新還必須是有效率的,沒有績效的創造僅僅是一番折騰。

  一場醫藥市場優勝劣汰的競爭已經開始,市場、政策、資本、創新是未來醫藥產業發展的四大關鍵詞。永不衰落的醫藥健康行業,具有市場剛需的特征,這是一個很好的牽引;保證藥品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目錄遴選,藥價合理,百姓用藥有獲得感,必定需要由國家政策來規范;全球視野聯合開發,各路資本(VC/PE上市融資和并購)是最好的推動力;創新永無止境,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是中國醫藥快速變遷時代最好的智慧支撐。

  現實,不像黏土那般可以隨意塑造,而活在現實中的人也不像鉆石那樣能夠堅守本色,更何況在今天,讓鉆石發生變化也并非難事。對于已經在創新道路上前行的企業而言,成長,絕不僅僅是拋卻眼前的茍且,還要追尋詩和遠方的田野,那便是初心萌動的地方,那便是理想花開的彼岸。

  ■編輯 徐水元

  上周閱讀TOP 5

回復“TOP”輕松獲取上周最熱門文章!,

魯比前列酮原料藥魯比前列素Lubiprostone定制合成

  ★更多深度報道見《醫藥經濟報》~

魯比前列酮原料藥魯比前列素Lubiprostone定制合成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魯比前列酮原料藥魯比前列素Lubiprostone定制合成》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發表評論

快捷回復: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13人圍觀)參與討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