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是黑手黨的發源地,不過我們通常在影視劇里看到的意大利黑幫都是遠渡重洋后的美國意裔黑幫。至于意大利本土,在我想象中是聲色犬馬之地,他們做世界上最有名的料理,產法拉利和蘭博基尼跑車,沒事就搞搞時裝周,設計的服裝還都挺省布,這些布落到意大利的足球運動員和名模身上,就構成了人類肉體的天花板,每一個正常成年人,都能被這些肉體激發出荷爾蒙來。
2008年,一部叫《格莫拉》的電影把鏡頭對準了意大利本土黑手黨,描述了一個“嶄新”的意大利。在這個電影里,那不勒斯地區是完全處于黑幫控制下的叢林社會,無處不在的毒品貿易、黑幫火并甚至于對平民的屠殺,城市衰敗不堪,年輕人無所事事,他們“上進”的唯一選擇就是加入黑幫,搞到毒品和槍。
看海報就知道這個電影差不到哪兒去
《格莫拉》是根據小說改編的,但內容卻極度寫實,據說,直到今天,那不勒斯黑幫的死亡通牒仍然有效,小說作者和這個電影的主創人員還在意大利警方的保護之下。原著小說僅在意大利本土就賣出120萬冊,銷量是韓寒郭敬明級別的,但你要知道,意大利總人口也就6000萬左右。
這個電影拿了2008年戛納電影節大獎,提名2009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格莫拉》大量采用群眾演員,用非常紀實的手法拍就,最后呈現出一種介于電影和記錄片之間的風貌,為了營造寫實感,甚至刻意犧牲了一些可看性,但還是在意大利甚至整個歐洲都造成了轟動。據說當年意大利官方組織監獄囚犯集體觀看《格莫拉》,結果囚犯發現里邊一個群眾演員正是當地的黑幫頭目,警方一舉將其抓獲。
根據電影最后給出的信息,那不勒斯地區的黑幫組織“格莫拉”已經滲透到全世界各項產業,他們甚至投資了中國內地的盜版DVD廠(傻逼為何不買房呢?),911后重建紐約的資本也有來自格莫拉的黑金。
我們前面提到,電影為了營造寫實氛圍刻意犧牲了部分可看性,因此它在豆瓣的評分只有7.4分。但是沒關系,意大利人已經把它拍成了電視劇,他們在這個電視劇里構建了龐雜的人物關系,并且往里填充了豐富的故事情節,大大小小近百位有名有姓的黑幫角色輪番登場。
電視劇已經拍了兩季,豆瓣分別是9.0/9.4,超過《教父》
電視劇再次造成了火爆的收視局面。本屆歐洲杯意大利國家隊小組賽戰勝比利時之后,集體觀看了第二季的大結局。
我把《格莫拉》的電影、電視版本都看完了,有兩個很深的印象:
一是鏡頭里意大利非常破敗,城市凋敝,如果不說那是2016年的那不勒斯,你簡直會把它當成一個南美戰亂國家,即便是坐鎮一方的黑幫頭目也住在燈光晦暗的筒子樓里,氣氛相當絕望。老大的女人穿著豹紋緊身褲,用著類似諾基亞的板磚手機,一切都像停留在上個世紀。頹敗、腐朽的氣息自始至終籠罩著這系列影視劇。
這就是黑幫老大的住宿環境,樓梯樓,1梯上百戶,讓人再次想對他們說:傻逼,你賣什么白粉,干嘛不來中國炒房呢!
另外一個就是,這個系列實在是太黑了,里面每一個人都活得像動物,為了往上爬,殺大哥、殺兄弟、丈夫殺妻子、兒子殺父親、殺未成年兒童......總之,你能想到的所有人倫關系都被踩在了腳下,而且不怎么需要鋪墊,每個人都可以瞬間變成禽獸。比這更費解的是,在殘忍的殺戮之后,受害方和加害方又可以因為一些共同的利益迅速再次結成同盟,結盟和叛變的戲碼演得比德云社還勤,你沒法以正常的倫理關系去理解劇情,因為兒子可以突然跟殺母仇人聯手再干掉自己的父親。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電視劇的暴力描寫又多又酷,槍械和槍聲也是玩真的,看起來非常帶感。
很多黑幫片,我們可以把它當成政治電影來看,“黑幫”只是提供一個“沒有明文規則的、到處都是極端體驗”的環境設定,在這樣的設定下,各種強戲劇沖突情結的密集加入才能顯得合理?!陡衲泛喼本褪呛趲桶娴拇呵飸饑?,每集都能來幾回合縱連橫、遠交近攻,從政治故事的層面看,它太精彩太豐富了,可惜的是,整個劇近百人看下來,它卻沒能塑造一個真正有強大魅力的角色。
回頭看《教父》,它用“家庭”塑造了柯里昂一家的魅力,長期霸占著什么“男人必看的100部電影”排行榜首位?!稛o間道2》更是牛逼,它居然能讓觀眾對勢同水火的雙方——吳鎮宇和曾志偉、甚至其他很多角色都同時投射情感。《格莫拉》里人物的轉變有點突兀,導致它缺了這么一股牛逼轟轟的氣場。
東西介紹完了,我剩下的問題是:為什么這樣又頹又黑的一部劇在意大利引起如此普遍的共鳴?真實的意大利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意大利和歐洲是不是真的完了?
以及,意大利的房市真的比中國還要變態嗎?為什么黑道扛把子也只能住在筒子樓里?
更多文章,關注淡筆文青
在雞蛋與高墻之間,我們騎墻扯淡
內容轉載自公眾號
倉央嘉措菜
了解更多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黑道電影大全 列表》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