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淑景 | 文
小時候村里有個叫狗剩的憨娃,不清楚自己的生日。在地里干活時,人們總是撩逗問他:“狗剩,你是啥時候生的?”狗剩就拖著鼻涕回答說:“我媽說了,麥揚花,小飯時?!?/p>
從此就記住了“麥揚花,小飯時”。
平原上的麥子已經(jīng)開鐮收割的時候,豫西山里的麥子才開始揚花灌漿。上午9時過后,氣溫漸升,大片的小麥開始在溜溜的小風(fēng)中搖曳擺蕩。
這時你若進到地里撥灰條菜或者米米蒿,隨風(fēng)飛揚宛若細(xì)碎金沙的麥花,會撲你一頭一臉,粉粉的,膩膩的,有點舒服還有點不舒服。
對,小麥揚花就在“小飯時”。農(nóng)村人清早起床后就下地干活了。干了大半晌子,太陽升高了,肚子餓了,又饑又渴,才回家吃早飯。
這個時段在9點至11點,可不是“小飯時”么?
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時節(jié)。眾鳥孵雛,油菜結(jié)莢。太陽是那么嫵媚鮮亮,綠葉煜煜閃光,風(fēng)中飄滿婉轉(zhuǎn)的鳥鳴和濃郁的花香,菜田里有各種小蝶翩翩起舞。
故而有文人墨客所贊頌的“人間四月天”,故而有古詩詞“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初夏,農(nóng)歷四月天,小麥揚花時節(jié),詩意而浪漫,嫵媚而豐潤。
各種動植物都在這個季節(jié)孕育。小麥忙著揚花、灌漿,野樹,繁花,爭相吐艷,鳥兒,忙碌地銜食,哺育,互相唱和。貓已經(jīng)懷孕了,狗還在忙著,上竄下跳。
各種各樣的香,花香、草香,有的細(xì)若游絲,有的濃烈,都在空氣中氤氳,在風(fēng)中醞釀,攪動,一陣陣沁人心脾。人也在風(fēng)中微醺,象喝了小酒一般,期待,回想,興奮,還有憂傷。
最活躍的是鳥兒,燕子,麻雀,啄木鳥,還有布谷,就是“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中的“子規(guī)”,就是‘百囀千聲隨意移’的杜鵑。雀子的叫聲,細(xì)碎,絮叨,嘰嘰喳,嘰嘰喳,惹人厭煩。啄木鳥是不聲不響的,只在正午的寧靜中,聽見門前的大樹上“梆、梆”兩聲,你才驀然發(fā)現(xiàn)它的存在。
布 谷鳥有許多種,有一種從早春就開始叫了,在門前的大椿樹上,“咕咕,咕咕”,想起來叫兩聲,懶洋洋的,讓人產(chǎn)生春困的感覺。麥子剛秀穗,另一種布谷鳥就來 了,它的叫聲是“快黃快熟,快黃快熟”,白天或是夜晚,從遠(yuǎn)處飛來,在天空劃過,扔下幾句“快黃快熟”,一掠而過,又飛到遠(yuǎn)處的山林里,一聲聲,催著麥子 快熟。
等到麥子黃梢,快黃快熟就飛走了,它又到其它地方忙去了。我們這里人把它的叫聲翻譯過來,就是“快黃快熟,老婆放牛。媳婦攢腳,蒜苔 泡饃!”意思是,麥子熟了,天忙了,青壯勞力都要干重活了,讓老婆婆去放牛吧,年輕婦女也該把纏著的小腳收拾利索,準(zhǔn)備下地干活;而這時,正是蒜苗抽苔的 時候,做飯就用蒜苔泡饃吧。
小時候經(jīng)常聽大人這樣講,并且越聽越象。還有一種布谷,當(dāng)?shù)厝私兴巴鯈忴B”,從春到夏,每當(dāng)夜晚,總能聽到遠(yuǎn)處的山林里,傳來一聲聲“王崗哥,等等我”的叫聲,綿遠(yuǎn),悠長,含著無盡的悲傷。
斑鳩是鳥兒中的紳士,多在竹林里,花間草叢中筑巢育雛。早起到竹園拾筍葉,一搖竹子,“撲錄錄”,就飛走一群,都是灰斑鳩。還有許多的鳥兒就叫不上名字了。
青蛙也不甘寂寞。日頭還沒有落下去,河邊就響起“咯哇、咯哇”的叫聲,爭先恐后,不絕于耳。那聲音聽起來遙遠(yuǎn)又切近,就在你的耳朵旁。
小時候母親把青蛙的叫聲解釋為吵架,她說的是兩個青蛙比娃娃,一個說“你娃黑我娃白,咱倆換換吧?”另一只青蛙回答,“我不我不。”
小麥揚花季節(jié),也只有鄉(xiāng)村里才有。城里也有鳥叫,但我總懷疑城里的鳥都是移民,不象鄉(xiāng)村里的鳥是土著,是正宗。
每當(dāng)這個季節(jié),回到我的小山村,跟隨父母到田里拔草。走在四月的麥田里,把心隱在這萬綠叢中,慢慢靜下來,悠悠然就回憶起許多往昔的故事,并且濾去了那時的貧瘠和粗糙。
“記得當(dāng)時年紀(jì)小
你愛談天我愛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樹下
風(fēng)在林梢鳥兒在叫
我們不知怎樣睡著了
夢里花落知多少。”
“風(fēng)在林梢鳥兒在叫”,“夢里花落知多少”,說的是四月,沒錯,小麥揚花時節(jié)。
竹子出筍了,每天早上,看誰起得早,到竹園里拾剝落的筍葉,以備五月端午包槲包用。起得早,能拾到長長的,柔韌的筍葉,剛從新竹上掉落下來的筍葉,晚了就只能拾一些又硬又脆缺乏韌性的短巴橛。
拾筍葉時,還故意搖竹子,讓棲息在竹園里的鳥,撲錄錄,撲錄錄,倉皇飛走,又落到另一片竹子上。這時節(jié)沒有什么可吃的,只有毛桃、青杏。
毛桃澀苦,而青杏就好吃多了。洞子窯門口有一棵梅杏,從剛卵苔時,我們就開始瞅勢。幾天不見,青杏就長大了,低處的早被人摘了。我們就攀上墻頭,再往長爬,腿呲爛了,也不覺疼,好容易摘下一個,一口咬下去,“啊--”,酸得呲牙裂嘴,嘖嘖,那種美味啊。
天氣不冷也不熱,早起如果露水大,急忙上不了工,就站在自家場院里背唐詩宋詞。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到此處來?;ㄍ蕷埣t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背著背著就把詩的意境嫁接到這個季節(jié);背著背著就可惜詩人都是江南才子,寫我們這北方山村初夏的實在太少,只有“山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和“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才多少沾點邊。沒有人指導(dǎo),隨意理解,錯了也不改。
杜甫的詩讀了不少,但印象最深的是“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書上說這首詩是八月寫的,我卻總認(rèn)為是四月,你看“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秋天那來的香霧?肯定是四月。
這個到夜晚就證實了。是農(nóng)歷四月的夜晚。下弦月。從東山上一點一點升起,微黃,微茫。照著這朦朧的大地。剛下過雨的地面潮濕陰重,月亮的光似乎穿不透這陰濕,很微茫,很峭然,含著一絲絲的憂傷。
空氣中有花的香,草的香,把濃重的霧氣也染成香霧。一絲寒氣襲來,穿著單薄的我,禁不住打個冷戰(zhàn)。遠(yuǎn)處山林里傳來“王崗鳥”悠長的呼喚,忽然就很傷心,流下淚來。
不敢在月下多待,趕快回到房間,睡在溫暖的床上,就著暖暖的燈光,看了一會兒手機,然后入睡。這是青春的憂傷,無名的憂傷。象詩里說的,多情總被無情惱。
而如今,家鄉(xiāng)人很少種麥子了,大片的土地都成了煙田。想看小麥揚花,還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這天,走到途中,看到一片麥子,我就下車拍個不停。
?。ú糠謭D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作者簡介:
駱淑景,女,六十年代生人,現(xiàn)居三門峽市盧氏縣;喜愛文史,筆耕不輟,著有多部長、短篇作品。
豫記 | 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豫記QQ社群:234502837
合作電話:13503998760
投稿郵箱:yujimedia@163.com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biāo)題:《描寫青蛙叫聲的古詩名句》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