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區老齡化加速,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多元化、多層次化,養老供求矛盾日漸凸顯。因此,探索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制創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不僅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的需要,也是順應人口發展規律和滿足為老服務需求的必然要求,更是迎合新時期養老服務發展要求以及當前黨和國家重大戰略布局的需要。
創新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可借鑒協同治理理論,建構協同治理式的養老服務機制,構建包括政府、營利性/非營利性組織、公民等多元參與的主體;堅持政府主導、家庭主體、“三社”協同、公眾參與的基本原則。協同治理下的養老服務機制有兩個系統并行運行。第一個系統是基于市場資本(即政府通過購買方式)而形成的他治理,如政府向私營組織購買、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通過市場手段把社會力量引入到社區居家養老治理網絡中,政府成為出資方和監督方,社會力量成為服務提供方,社區居家老人作為受益方。第二個系統是基于社會資本(公民互助組織、志愿公益組織、其他援助網絡)而形成的自治理。親情、友情、信任、合作、非正式制度(規范)等要素,成為把各參與主體納入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中的“凝聚力”和紐帶。這兩個運行系統并行不悖,兩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良好的市場資本運行系統可以促進社會資本的增進,良好的社會資本運行系統對市場資本能夠起到監督制約的作用。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基于社會責任和公益精神,社區成員基于合作互惠、信任、情感需求等因素,共同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優質化提升。
落實協同治理式的養老服務機制,首先,要完善政府的購買方式,提高養老服務的市場化水平。在提升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市場化水平的進程中,應注重經濟與公正、效率與效益,堅持需求導向、公平競爭、法規制度等原則。推進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制度創新,明確界定、清晰劃分購買服務內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不斷改進購買方式,創新購買機制,科學厘定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內容、種類、性質和程序;健全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制度規范,明確購買雙方的權責;規范購買流程,建立公開透明的招投標制度。同時,要充分認識市場化手段的優越性和局限性,建立相應的服務監管制度和績效評估制度,特別是要完善監督主體和監督機制、評估標準和評估體系。其次,培育多元互助主體,提升養老服務的社會化水平。
第一,在政社關系上,政府應明確權力邊界和職責定位,努力做好“減法”和“加法”等“放管服”工作。“減法”意味著,針對與公益性養老服務組織的關系,政府應制定科學有效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減少不必要的審批審核程序和其他行政干預手段,同時給予社會組織充分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平臺。“加法”意味著,政府應在制度供給等方面培育、支持和引導養老服務組織的發展;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其他扶持措施;加大對養老服務組織的培育力度,促進組織內部治理機制優化。第二,在多元互助機制建設上,應優化政府、市場、社會之間的關系,注重多元主體協同激活策略,發揮政府、市場、社會、公民等多方主體的網絡協同力量;積極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公民參與社區養老互助活動,充分調動和發揮公民的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第三,在多元互助文化培育上,政府與基層社區組織要積極進行公共文化和公共精神建設,特別是社區互助精神和共同體的培育,在思想上、文化上使公民繼承和發揚孝文化精神與傳統,不斷培育社區積極的共同體意識。最后,創新養老服務方式,推進養老服務的智能化建設。智能化養老以“技術”為支撐,以“網絡”為“紐帶”,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等涵蓋智能設備與終端、線上平臺及軟件、線下服務圈等,強調養老服務體系重塑、養老服務內容創新、養老服務載體革新、養老服務平臺建構等諸方面。智能化養老突出對社區與居家聯動的建立與強化,凸顯醫護養等服務資源的深度融合,更突出服務流程便捷化、服務方式精準化、服務過程高效率、服務結果高質量,從而促進社區養老服務質量、服務效率、服務滿意度等方面的根本性變革和提升。
煙臺海濤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為機構、社區等提供最優的社區居家智慧養老服務解決方案。以及各大養老服務管理平臺的研發和構建。整合建立社區居家養老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呼叫服務系統以及多終端管理app,方便養老機構和組織向居家老年人提供日常所需及日間照料等服務。通過信息化手段整合社會養老產業資源、政府資源、信息資源,借助平臺物聯網、互聯網技術及各類智能終端(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血壓儀、智能血糖儀、智能拐杖等),向老人及家屬等提供涉及呼叫救助、居家照料、健康服務、健康檔案等四個方面的服務,使線上服務需求與線下服務機構對接,政府及老年人的需求與市場能力對接,構筑政府、行業、社會“三位一體”的社區居家養老格局。歡迎政府民政部門、社區物業、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家政公司、康復中心、頤養中心前來咨詢洽談合作。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培養銀發經濟,又有新動向!》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