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問題平臺或集中爆發,為什么?很多平臺都帶有野蠻發展的原罪,包括一些大平臺。因此,在這監管細則未出,強制措施先行的當下,原來看起來十分靠譜的平臺說不定哪天就被“雷”了。接下來平臺遭受的政策性風險大于道德風險,政策性風險的壓迫可能刺激道德風險的爆發。
一線網貸從業者連換個工作都已經非常謹慎,就可知道行業發展不明朗態勢下,平臺的“雷”與“不雷”可能就在一瞬之間。那么新形勢下,投資者如何避雷呢?通常我們聊很多要去考察平臺什么,但極少說如何去考察,那么今天就來說說幾個工具的利用。
搜索引擎還值得利用嗎?
最近幾天因魏則西事故,悶聲發大財的“百度競價”曝光在聚光燈下,百度搜索引擎被輿論各種聲討。其實除了醫療領域,P2P領域同樣是百度搜索競價燒錢的重災區。也可能因為競價排名的緣故,我們進入了非目標平臺,有甚者因此遭受損失,那么我們就要遠離搜索引擎了嗎?其實,并不能。
我們第一時間要了解一個平臺,首先即是搜索入口。你說除了百度搜索,還有360,搜狗啊。呵呵,他們無一例外也是競價排名泛濫。搜索引擎90%的收入都來自競價排名,要想以輿論逼迫他們犧牲營收,幾無可能。至于360搜索稱:將放棄一切醫療商業推廣。這種趁機炒作營銷的手段,看看就好。那能指望他們在競價排名事做風險審查判斷嗎?當然不能。已經有太多暴雷案例可以說明問題。那我們該如何利用搜索引擎?當然要能辨識搜索引擎呈現的有效信息。一般搜索某個平臺詞時,搜索引擎大約會呈現以下信息:
首先是競價排名廣告。這有目標平臺本身的廣告(因競價排名太惡劣,以至于平臺為避免用戶流失,不得已平臺即便是自己家門前也要買廣告位),也可能有目標平臺競爭者的廣告。一般非目標平臺的競價廣告,都帶自身品牌字樣。不難區分。
這是在競價排名中排除非目標平臺。
接下來呈現的內容一般是目標平臺官網。有些平臺無法做或者沒有做自己品牌詞的競價排名,找到這條才算是找到真正有效信息。
剩下搜索引擎里呈現的還有目標平臺相關新聞、百度知道經驗問答、文庫、百科、微博等,這些大多也都是廣告。只不過是平臺用來包裝自身的廣告。
都是廣告,都是套路,那還有有效信息嗎?
一般平臺用來做包裝的廣告,當然說的都是正面的、靠譜的。用來印證自身的靠譜,所呈現的當然也是最容易吸引投資者信賴的點,比如有央企背景的平臺,絕對不會憋著這個大亮點不說,在別的無關緊要的點上嘰嘰歪歪。有銀行存管的平臺,也不會放著銀行的大腿不抱。
所以,雖然都是廣告,但通過這些信息,我們也可以找平臺集中增信的點。找到增信點之后,就要開始印證,這些點是否是真的。
平臺官網與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https://gsxt.saic.gov.cn/)都是可以作為印證這些信息是否真實的工具。 如公示系統,可以查詢原始股東及出資比例、融資的股權變更等;如平臺是否有客戶資金第三方托管,完全可以通過注冊平臺來驗證。
第三方媒體評級及論壇
因為出現眾多事故,因此評級也是個極為爭議的工具。號召投資者不看嗎?不可能的。幾乎沒有比評級更直觀評判一個平臺的工具,所以對于絕大多數投資者評級還是要看的。但如果10分精力來考察平臺,0.5分精力用在評級上就可以了。
怎么看?多類評級比較著看;單個平臺不同時間段跟蹤著看;同類型平臺同規模平臺對比著看。
不同的第三方所出的評級,數據模型不一樣,但正常的平臺在各類綜合評判平臺的安全性評級中的排名應該是差不多的。如果差異很大,那就值得注意了。
更多精力放在論壇上,當然網貸媒體里的論壇一般投資人都會逛。但這論壇里,要么不能直接出現平臺進行討論(避免小廣告),要么一討論平臺的話多半也是負面(這一般也會被平臺公關掉),所以能看到某個平臺真實信息是極為有限。但逛論壇的好處是什么?相遇的大多數都是投資人,同是投資人普遍關心的問題都是一樣的。
比如:“如何確認P2P平臺是否獲得風投?”
“如何選擇好平臺?”
“如果投資平臺的活期標是不是會更好?”
“大家對平臺滿標速度怎么看”……
去里面逛一圈,差不多評判平臺的要點,也就能拎起來個七七八八了。里面的投資操作和經驗方法,往往比媒體報道及專家指導還真實有效。因為他們都是真金白銀試驗出來的。
如果再有精力的話,去薅羊毛的QQ里問一遍,幾乎沒有平臺不被薅羊毛的。雖然羊毛黨只是一批雁過拔毛,拔完就走的人,但他們同樣也是要下本錢薅羊毛的。平臺安全不安全,他們這批人比重金投資人還緊張。并且他們薅過無數羊毛,見識的平臺太多了,去混混他們或也可有不少有價值的信息。
移動端工具關注平臺負面輿情
最隱秘的信息都隱藏在一些個人微信公眾號里。現在不少優秀的理財自媒體出現,對于某些大事故往往這些自媒體人是最早最敏感的感知者。他們有一批高粘度粉絲,發表的看法一般難以被公關掉。
因此,關注某個高人氣的個人理財微信公號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整個微信里的信息分散、隱秘、量大,因此一些信息在別的地方能“公關掉”,微信端或許會露出些馬腳。
如何在整個海量微信信息里觀察某個平臺的輿情呢?用微信搜索應該是最直接的方式。
拿e租寶舉個例子,e租寶出事之前,很早就有負面輿情出現了。但一般投資人能看到PC端搜索覆蓋、網媒相關新聞都是一片和諧的。但在微信的一些個人公號里早已經有風險提示,且在微信搜索里能看到的相關e租寶信息,也一直有負面質疑。但有幾個人能注意到呢?
一旦某個平臺有負面質疑,這是相當值得注意的。甚至,投資者大多考察平臺,都要盡可能的搜集負面質疑,以負面質疑來深挖平臺的安全根基。
在這再想插播一句是,有時候投資人面臨的危險不是不去考察平臺,而是考察平臺后,一旦考察的平臺進入了自己的安全邊際線內,就對平臺深信不疑,一勞永逸的投資。
當下是政策監管敏感期,政策監管往往帶來的是強制措施,相信平臺或企業老板的義氣給投資人兌付,在接下來的情形會變得極不靠譜。原來覺得安全的平臺說不定哪天就“雷”了,因此投資人要時刻看好自己的“雞蛋”。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PC科思創1803(抗UV級)高粘度科思創聚碳酸酯》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