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妹 / 會客廳
錢學森是我國科技界的一代“國寶。作為“兩彈一星”的元勛,當年錢學深從美國回國前被阻攔:“決不能放走錢學森,無論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個師。”
半個世紀過去了,一個重慶人的回歸也引起了大洋彼岸一家跨國公司的感慨,當這個重慶妹子決意返回中國時,這家公司不無失落地表示:“China’s gain, our loss”。
她是誰?又有著什么本領,能讓美國人發出這樣的感嘆呢?本期“江小妹會客廳”走進這個在生物分析領域聲名顯赫的女博士——重慶妹子蒙敏。
“China’s gain, our loss.”——這句話寫在蒙敏離職的送別蛋糕上,表達著同事們對她的不舍。在確定回國前,蒙敏是美國科文斯(Covance)生物醫藥分析實驗室最頂級的技術官。就算科文斯已經是全球500強和全球第二大的藥物研發公司,在生物分析領域,它也僅有兩位這樣的頂尖人才,而其中之一就是蒙敏。
作為一位生物醫藥實驗分析的國際權威,她的回歸,對于重慶乃至國內生物分析領域來說,是一筆財富,并將由此推動重慶生物醫藥研發和臨床試驗同國際接軌。
(蒙敏參加2015年美國藥物科學家年會)
先來給大家看一下她的個人簡歷:
蒙敏:美國馬里蘭大學藥學院,PH.D
曾任美國科文斯(Covance)公司鹽湖城實驗室中心主任,科文斯全球首席科學官,獨創國際領先的核酸藥物的檢測方法、驗證模型和分析技術。
如果你不知道這家公司,江小妹先給大家普及一下:
科文斯(Covance),總部位于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全面的藥物開發與服務公司。公司產品涉及免疫病理學、神經系統學以及結構蛋白與信號傳導等方面的相關抗體,在國際生物市場享有極高的聲譽,服務對象遍布全球的著名大學、科研機構和高新生物技術公司。
這些頭銜是不是非常的高大上?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其實是個地地道道的重慶人。
生在重慶的女博士
靠實力和干勁求學美國
(蒙敏受邀參加2016年重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洽談會并上臺發言 )
在重慶沙坪壩出生和長大的她,受家庭和環境的熏陶,一直勤奮好學,成績優異,擅于理科尤其是化學。1980年南開中學畢業后,她順利考入了北京師范大學化學系。那是全國恢復高考的第三年,重慶還沒直轄,整個四川省也只有12人被這所學校錄取,進入化學系的更是只有3人。
故鄉會給每個游子打上烙印,而重慶賦予蒙敏的,就是那一股努力拼搏的干勁兒。在北京求學的她依然毫不懈怠,完成本碩連讀之后,被分配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化學部。這期間,一位導師的出現改變了她學業和事業的方向。
“陳慶華教授是我人生的第一位導師,也是對我影響最大的導師。”蒙敏回憶道,“那個時候他剛從美國回來,做了一個很前沿的醫藥化學合成實驗,我很榮幸跟隨他參與這個實驗,也是因為這個實驗和他對我的耳濡目染,讓我對醫藥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走上了藥學這條道路。”
為了進一步打開自己醫藥化學領域的視野,掌握最新的醫藥化學技術,她決定去美國,學習這個醫藥大國在該領域最先進的技術知識。
1992年,這個充滿干勁的重慶妹子再次啟程,這一次她走得更遠。到了美國后,她進入了馬里蘭大學藥學院攻讀藥學博士學位,并拿到了該校的全額獎學金。又是四年半的鉆研學習,蒙敏像一塊海綿一樣吸取著大量的知識,也豐富著實踐經驗。1996年,她僅用了四年半就取得了博士學位,這比美國正常博士學位的取得提前了一年半的時間。
隨后,她留在了美國,在美國健康基金會下屬的癌癥研究所繼續深造了兩年,并獲得了藥學博士后學位。
始終如一的事業堅持
世界500強的生物分析“掌舵人”
選擇工作時,蒙敏拒絕了很多大公司的邀請,進入了一家位于鹽湖城的初創公司,主要負責藥物研發的第三方生物分析工作。
“當時很多人問我,為什么沒有選擇一家大的、有名氣的醫藥公司工作?我是這么覺得,剛起步的公司更有挑戰性,可以同公司一起成長,并且剛好還是我一直想進入的領域。”
事實證明,這個果敢的重慶妹子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一直以來,業內都知道美國新藥的研發有一個“雙10定律”:10年左右的研發周期;10億美元左右的研發投入。為了減少成本,很多藥企會把新藥研發項目交給第三方來做,而藥物研發又是一個從體內到體外、從動物到人體的過程,這個過程都需要進行生物分析。所以公司很快就發展起來,蒙敏也憑著重慶人的這份干勁,從高級科學家成長為一名項目負責人,最后成為中心負責人,成功拿下一個又一個分析項目,攻克一個又一個實驗難題。
(Labcorp的CEO和CSO為蒙敏頒發先進證書)
2008年,公司被美國第二大的醫學檢驗公司LabCorp相中并納入麾下。2014年,LabCorp又全資收購了全球第二大藥物研發合同研究組織科文斯,蒙敏所在實驗室被劃分到科文斯旗下,成為了科文斯全球八大生物實驗室之一,專注醫藥生物分析。蒙敏則以頂級技術官的身份,負責科文斯生物分析團隊的培訓工作和公司的拓展,為輝瑞、默克、葛蘭素史克、強生等世界知名藥企提供藥物研發技術支持。
(同事送給蒙敏的臨別禮物,上面刻著她的名字和在公司工作的時間)
長達19年的臨床醫藥生物分析工作中,她參與了數以百計的藥物一致性研究課題并發表多篇學術性文章及行業著作,設計了上千種用于新藥生物分析的方法驗證模型。至此,她已然成為美國生物分析的行業領導者。
因為商業機密的原因,蒙敏建立的大部分方法學并不能發表,但其中一個在應用了8年后,經過藥物公司的批準后發表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Biomed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1002(2015)78-91)。2000年初,日本大冢制藥有限公司(Otsuka)開始為一種治療肺結核的藥物(Delamanid)建立臨床實驗的生物分析方法,找到了科文斯鹽湖城實驗室。應Otsuka的要求,實驗室需要研發一個生物方法學,能同時測量母藥和8個代謝物在人體血漿里的濃度。蒙敏用很短的時間開發了一個用液相色譜和質譜聯用的技術方法(LC-MS/MS),成功解決了難題。這個方法學后來被運用到全球的臨床實驗上,也為公司創造了超過4千萬美元的收入。
作為技術發言人,蒙敏曾多次代表科文斯站到美國及世界級相關會議論壇的演講臺上侃侃而談,而由她領導下創立的關于核酸藥物的檢測方法、驗證模型和分析技術,更是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回歸重慶服務家鄉
致力推動醫療國際化接軌
即使在海外擁有榮譽無數,蒙敏魂牽夢繞的還是自己的故鄉重慶。
2015年7月,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開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2015年第117號),2016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國辦發〔2016〕8號)。這些都讓蒙敏看到了祖國對醫藥臨床分析的重視和需求,也讓她萌生了回國創辦醫藥生物分析實驗室的想法。
2016年11月,重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洽談會在兩江新區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開幕。蒙敏作為美國科文斯全球第二大實驗室(鹽湖城中心)的中心主任和優秀海外人才代表受邀參加。會上,她感受到了故鄉重慶對海外人才的渴望,也堅定了她回國創業,用專長服務家鄉醫藥事業的決心。
回到美國,她辭去了科文斯的職務,稍作整理,飛回了故鄉重慶,扎根到了兩江新區。
得知蒙敏回國,很多國內包括重慶的藥企紛紛向她拋出橄欖枝,動輒開出上百萬的年薪,有些公司領導親自拜訪,希望能有機會與她合作。作為生物醫藥實驗領域的帶頭人,蒙敏在圈內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但是她都婉言拒絕了,她清楚自己更想做的事情: “在CRO(藥物研發)行業里呆了這么多年之后,我其實一直有著另一個更想實現的夢想,那就是回到生我養我的地方,把我的專長,我的學識,我的經驗運用到故鄉的發展建設中來,在這里實現真正的自我價值。”
接下來,蒙敏將率領來自美國的專業臨床CRO科研團隊,在重慶兩江新區搭建一個生物醫藥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為重慶乃至西南地區的生物醫藥企業,提供先進的、與國際標準接軌的藥物研發(CRO)服務。
該平臺還將充分發揮橋梁作用,將國外優質藥品通過技術轉化或聯合經營等模式引進國內,幫助國內外優秀的藥企或研究機構落戶重慶,進一步壯大重慶的生物醫藥行業。
這一次,重慶走出去的蒙敏回來了,依然果敢爽朗,依然充滿干勁。重慶曾是她夢想起飛的地方,也必將是她夢想落地生長的地方。
江小妹 / 會客廳
下期“江小妹會客廳”精彩內容繼續哦~
總編:張黎 | 副總編:杜術林
主編:張科 | 編輯:馬榮
兩江新區新媒體工作室出品
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臨床試驗SMO的全稱是什么診斷試劑IVD臨床試驗CRO服務》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