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12月26日,新華社引述阿里巴巴此前一天發出的關于治理網絡霧霾的倡議,指出做大做強我國數字經濟,需要健康的網絡環境,杜絕網絡上不正當競爭。
近日,包括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法院報、檢察日報等主流央媒發聲,關注一段時間以來有組織網絡黑文、水軍泛濫,損害正常市場競爭環境的問題,央廣網發文指出,治理網絡霧霾,不是阿里一個人的戰斗。
《人民日報》:網絡黑公關、網絡謠言近期備受關注
12月26日,人民日報客戶端發文《阿里巴巴呼吁打擊網絡黑勢力:一個月遇近萬篇網絡黑文》,報道引述阿里巴巴集團在12月25日發出的呼吁:打擊網絡黑勢力、黑產業、嚴懲黑資金,像治理霧霾一樣治理網絡霧霾。
阿里巴巴在呼吁中說,“互聯網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開放性大學,年輕人呼吸于此,我們的孩子甚至就生長于此,我們自己也都依網為生,在網絡上,我們已經真正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我們應該象治理空氣污染一樣治理網絡的霧霾。”
此前,11月22日,阿里巴巴集團法律顧問發布聲明,公布阿里巴巴一個月遭遇近萬篇網絡黑文有組織輿論攻擊的異常現象;并宣布已向執法機關報案并將積極配合相關調查。
《人民日報》表示,網絡黑公關、網絡謠言近期成為業界備受關注的熱點。并引用知名媒體人秦朔此前公開呼吁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調查互聯網“黑公關”。
《人民日報》指出,2013年9月6日,兩高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已對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問題作出了司法解釋。
央媒關注阿里呼吁治理“網絡霧霾”:保駕互聯網經濟健康發展
12月26日,2018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工信部部長苗圩提出,做大做強數字經濟,2018年將推動出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指導性文件,構建數字經濟發展生態系統。
新華社發文《數字如何“賦能”實體經濟?》指出,網絡安全保障是底線、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新華社就此前一天阿里發出的治理網絡霧霾倡議表示,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多個互聯網企業、專家學者呼吁凈化市場環境,杜絕不正當競爭。
治理“網絡霧霾”,不僅僅是阿里巴巴集團的維權之舉,更是保駕我國互聯網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之舉。
12月27日,《檢察日報》刊文《莫讓網絡黑文黑了互聯網經濟》,指出,近期阿里不是第一家對“網絡水軍”宣戰的企業。此前,包括小米、華為、萬達等在內的企業都因為遇到了網絡水軍的詆毀,通過法律手段維護企業聲譽。
《檢察日報》文章說,針對阿里巴巴的相關網絡黑文沒有事實依據,未經查實而隨意散布,既無客觀標準,也無檢測依據,屬造謠行為。網絡黑文的目的不是表達思想,而是抹黑對手的不正當商業競爭行為,是受到利益公司操縱的惡意競爭行為。
而此前不久,《人民法院報》也刊發評論文章,關注阿里遭遇的以“701項目”為代表的有組織網絡謠言攻擊事件。《人民法院報》認為:一些不法分子將信息網絡視為“法外之地”,作為新的犯罪平臺,恣意實施誹謗、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傳統犯罪。但網絡空間不是法外空間。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是我國網絡空間治理的基本方針。
“阿里此舉,源于愛惜自己的羽毛,同時也在通過法治途徑保護自己的名譽。”央廣網在昨日的評論文章說,在有組織抹黑和網絡謠言面前,沒有贏家。阿里巴巴遭遇有組織抹黑后,力圖通過法治途徑解決問題,這是理性的選擇和正確的做法。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央廣網: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上網沖浪需守好“安全線”》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