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鉛筆道 記者 云湛
?導語
12月20日,深圳的組裝廠,一排排“小蘿卜機器人”整整齊齊被裝配起來。“好激動,我們的產品終于可以出來了。”旁邊的小姑娘興奮地快要跳起來,而胡勇外表看似平靜,內心也已翻江倒海。
創業一年半以來,每次被親戚朋友問及所做的事兒,他只能尷尬地描述,沒人知道他到底做什么,“這下終于可以將產品擺在他們面前,也可以把自己的心血實實在在交給用戶了。”
胡勇的“小蘿卜機器人”,身長40公分,適用于3~8歲小孩用戶,具有語音交互功能,如陪伴小孩自由對話,提供天氣等信息,陪唱兒歌跳舞......用戶還可通過App,實現舞蹈編程、路徑編程等功能。
◆“小蘿卜機器人”樣機
目前,“小蘿卜機器人”已有訂單2000單,并獲得外觀、機電結構專利,軟件著作權。14年底,“小蘿卜機器人”獲得無錫堅果創投、臻迪創投400萬元天使融資,并于15年11月份獲800萬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北京堅果創投、臻云創投。
注:胡勇已確認文中數據真實無誤,鉛筆道愿與他一起為內容真實性背書。
做款兒童機器人
“咱做個機器人咋樣?”
“這個很有意思啊,我很有興趣。”胡勇心頭一熱,又馬上遲疑道,“但這好像沒那么好實現吧?”
“以我個人了解,機器人沒有想象得復雜。”
該通話發生在2013年底一個晚上,這個機器人話題,把原本十幾分鐘的通話拉長到1個多小時。電話那頭是王天毅,胡勇的老朋友,原TCL的老同事,倆人沒事兒就會聊天問候。
胡勇05年畢業,在TCL工作近10年,負責企業運營管理業務,但他的興趣一直是人工智能,“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人工智能只存在于電影、未來的概念,從沒想過會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但2013年時,我發現國外竟然有類似產品出來,像日本的ROBI、法國的NAO等。它們雖然價格昂貴,但商品化潛力已經初露端倪。”
“終于找到了一個既可行又感興趣的點。”通話后,胡勇躺在床上,越想越興奮,很長時間都沒睡著。冷靜下來后,胡勇又感覺到很大壓力,“做其他東西還行,唯獨機器人這塊沒什么基礎。”
2013年底,胡跟王幾乎每天都通電話,反復論證此事。“機器人涉及到硬件、軟件,每一方面都需要資深人才加入,還要籌備啟動資金,何時融下一輪資金,都要心里有數。”
春節之后,創始成員即確定下來,他們大多互聯網經驗豐富,來自百度、金山、雅虎等。啟動資金50萬。
此時,大方向已定,只是具體細節尚未落實。“做一款兒童機器人,價格不能太貴,定在2000~3000元,功能為語音、運動控制等。”
10個設計方案
胡把團隊重心定為兩塊:1、偏技術的合伙人做技術的可行性分析。“做任何一個產品、功能體驗背后都需要很多技術支撐,如運動控制、機器視覺,各種傳感技術等。”2、市場調查。
14年4、5月份,胡勇跑遍了惠州、東莞、深圳等地的玩具市場、數碼商城、新華書店等,做了3000份問卷調查。
調查中,胡的思路逐漸清晰,摸清了兒童、家長對待玩具的心理。“小孩是不會從價值的角度考慮的,他只有一個單純的感受:是否好玩。哪怕是幾塊錢的玩具,只要好玩,他就想要。但對家長而言,思考的角度就相差很大,對于很便宜的玩具,他會擔心不安全;若玩具太貴,家長又怕孩子難以保持長久的興趣,覺得很不值。”
回來之后,胡勇便定下產品思路,他把產品體驗設為3層:1、“一定要好玩,讓小孩很容易上手,覺得有趣。”2、要正向引導,讓家長認識到機器人可以幫助孩子成長。比如設計一些益智游戲,早教知識等。3、通過WiFi可以連接到云平臺。平臺不斷更新內容,這可以解決耐玩性。
7月份,胡勇從TCL正式辭職,在金域華府租了一個兩室一廳,從舊貨市場買來一張吱呀吱呀響的床,“小蘿卜機器人”在此誕生。
◆機器人設計總框架圖
外觀成為機器人設計的第一步。“用戶的第一眼就看外觀。”胡想做出一個既萌又體現科技感的機器人。“市面上的兒童產品,很多都是貓狗形象,確實招小朋友喜歡,但沒什么科技感。而如果按照成年人的審美,設計一個類似蘋果這樣簡潔的東西,又吸引不了小孩子。”
經王天毅介紹,團隊找到了清華美院的設計師。設計時間從4月份持續8~9月份,期間,成型方案出了近十個,手板打了五輪。
◆最初的草圖
硬軟件同步開發
硬件的核心是兩塊電路板:運動控制板與系統板。運動板主要連接馬達,馬達上有相應的齒輪、電位器、底部的輪子等。運動板與系統板相接,傳感器主要通過串口與系統板連接。傳感外設包括LED燈、麥克、紅外發射器、觸感等,最后把它們組合起來。“這塊由聯合創始人馬金明負責,他獨立完成過多項國家級重點開發項目。”
◆機器人結構框圖
軟件也在同步研發,分為3塊:1、機載軟件本身,要實現軟硬件通訊控制。2、前端App。3、后臺服務端,要能夠軟硬件升級。
經歷3個月研發,一臺“小蘿卜”原型機出爐。不到30公分,外殼材料為光敏樹脂,由3D打印而來,基本功能已經實現,包括語音互動,唱歌、跳舞,像賽車一樣到處運動......
外觀雖然丑陋,但胡依然天天拿它當寶貝一樣抱著到處去路演。“各方面精度不夠,有的部位用膠帶貼著,有的被記號筆涂涂抹抹。”
胡經常被投資人問得啞口無言,“剛開始我特別不自信,很擔心別人說機器人不夠好。我就把產品各種特點一股腦兒塞給別人,別人還真不買賬。”幾經蹂躪,胡的商業邏輯慢慢完善。
“一定要有重點。”這是胡勇得到的最大啟發,他給自己定了戰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把功能分成三塊:
第一塊是必須要做好的功能,比如語音、運動控制等。第二塊是必須要有,但尚有提升空間的功能,比如早教、益智類游戲等,“還需要不斷升級迭代。”第三塊是嘗試性功能,“能做就做,不做也無太礙。”比如學說話功能。
語義分析屬于第一塊,環節有三:1、識別,普通話要轉化成文字。“這用的是科大訊飛的引擎。”2、語義,除了對接第三方語義庫(圖靈),還加了一層自己的語料庫、相應指令、常規問題等。比如你說“我想抱你一下”,“小蘿卜”會先導出自己的答案:“我可能有點重,需要減肥了。”語料庫還在不斷擴充。如果中間這層無法滿足,才會啟動第三方。3、人工語音合成。
半年試產
12月,在光華創業園內,胡勇見了堅果創投的王展,對方看中其團隊背景,欣賞其執行力。于是14年底,“小蘿卜機器人”獲得堅果、臻迪400萬天使融資。
拿到融資后,“小蘿卜”進入產品工程化階段,“那是我創業以來感覺最幸福的一段時光。只需要專注地做產品,看著產品離生產越來越接近。”
產品工程化階段主要任務是產品化驗證,重點分為3個。1、結構,整體的外觀。“比如電路板位置,是橫著放還是豎著放?如果豎著放,裝配時可能手不太好伸進去。”2、硬件的耐用性。3、軟件不斷更迭。“不能跳舞跳一半就停了。”
又打了5輪手板,每次手板出來,胡都會跑去附近的兒童樂園、商場、早教中心找小朋友試玩。
小朋友玩時,胡就在旁邊觀察,最后發現了一項致命缺陷:聲音。“起初用的是常規成人女聲,這在市面上的很多兒童產品中都可聽到,合成音很難聽,與小朋友的應用場景明顯不搭調。”
胡勇決定采用童聲。為了做出最接近原聲的語音效果,胡勇請來專業的童聲配音人員。“錄音時長不下100個小時,其中有效語料達50小時。“之后,胡又采用合成語音模型不斷訓練,盡量讓其更接近原聲。
2015年6月,產品進入開模階段。模具出來后會有一個試模,分為T0、T1、T2,所有模具累計共有24套。
模具出來后,需要手工裝配。“由于對精度要求較高,很多配件是邊裝邊調試,再加上不熟練,很多時候會發現裝反了,裝又錯位了。最早我們這幫做結構的人(2人),每臺都得花一天時間。”
正式量產
12月份,“小蘿卜”進入量產階段,首批數量500臺,初期的生產成本遠超預期,組裝費都得100多元。每臺機器300多個零件,關鍵部件都是進口的,全部零件合計由30多家供應商提供。
推廣方面,胡勇早有準備。除了常規渠道(微博、公眾號)之外,他還參加了一系列展會,如北京科博會、金博會,WRC世界機器人大會等。
“小蘿卜機器人”推廣成果明顯,陸續登上CCTV1《新聞聯播》、CCTV2《經濟信息聯播》、北京電視臺等節目,并獲得今日頭條、第一財經、南方日報、騰訊等多家媒體報道。這為胡勇引來了數十家代理商,最后胡勇簽下“清投視訊”為全國獨家線下渠道總代理。
目前小蘿卜已有訂單2200單,獲得外觀專利(1項)、機電結構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5項)、機電結構專利(2項)正被受理。
胡勇如今最大的憂慮在于供應商,“我們剛上產線,與供應商還處于磨合階段,他們的良品率都還沒達到我們的要求,產能跟不上。但這是必經過程,年后我們會著力解決。”
讀完文章,求報道的創業者請加微信號Michael001;
文章原創,如需轉載,請加微信號meera003;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鉛筆道。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湖州3d打印曲成科技手板模型制作建筑模型3d打印》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