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一招拳,案頭十年功。金庸筆下那些短短的武功招式名稱濃縮了太多的文化深意,理論上來講,對于沒有中國文化知識儲備的讀者,這些名字不翻成個百八十字是解釋不清的。小編為你搜集了一些經典招數(shù)的英譯,雖然有些出自語言專家,質量也仍是參差不齊,但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們一起來盡力欣賞下譯者的創(chuàng)作動機吧。
金庸先生所著的 14 部武俠小說幾乎可以看做是部中華武功的迷你儲藏室。在一些武功在被譯為英文的同時,它們滿滿的中華文化又是否可以完好無損地“漂洋過海”呢?
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起,先看看三種“戰(zhàn)斗機級別”武術的英譯吧!
降龍十八掌 —— the Eighteen Dragon Conquering Palms
即使不是金庸迷,也一定聽過降龍十八掌。在金庸小說中,降龍十八掌更是巔峰外功。招式雖然簡單,呆萌呆萌的郭靖在較短的時間內便得其精要,但剛猛勁兒天下 MAX!相傳,降龍十八掌出自《易經》中的十八卦,有亢龍有悔、潛龍勿用等聽起來就 X 炸天的招數(shù)。
降龍十八掌公認較好的英譯版本——the eighteen Dragon Conquering Palms 譯出了精髓,“Dragon Conquering”中的“conquer”的意思為“(通過武力)等戰(zhàn)勝或征服”,而“eighteen palms”也準確地對應了“十八掌”。一個用十八掌降服惡龍的威猛招數(shù)躍然西方讀者的紙上。
辟邪劍譜 —— Evil Sword Spectrum
辟邪劍譜應該是直男們都不愿意去練的劍譜吧,因為沒有哪個直男愿意好端端的突然就變成了太監(jiān)(想要練好辟邪劍譜首先要閹割自己)。使用此劍法之人個個動作迅捷詭異,說話陰陽怪氣,令人汗毛倒豎。辟邪劍譜也“漂洋過海”,成了“Evil Sword Spectrum”。
“辟”即“避”,“邪”即“兇”、“不好”,所以“辟邪”也就是“避兇”。而此劍譜名兒卻欲蓋彌彰,實際上還不如說是“邪門簡譜”,“不邪不舒服劍譜”。因此,使用“evil”翻譯得確比較貼切。“spectrum”有“譜”的意思,所以“Evil Sword Spectrum”是比較合適的翻譯。
凌波微步 —— Wave-like Subtle Steps
凌波微步是《天龍八部》中的武功,是“逍遙派“的獨門輕功步法,傳說也是一門以易經為基礎的武功絕學。這套武功不同于《鹿鼎記》韋小寶“腳底抹油神功”——“神行百變”,它須有內功底子,可以讓人在被群毆時迅速開溜。
現(xiàn)在較為流行的譯法為“Wave-like Subtle Steps”。因為凌波微步精妙異常,所以用“subtle(精巧的、精細的)”來翻譯較為合適。但是,“凌波”為“踩在水波上”之意,和“wave-like(像波浪一樣)”還是有一定的區(qū)別的。即便如此, “凌波微步”的精妙已經“游”到了西方。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大家熟知的武功,它們較被認可的英譯版本如下:
六脈神劍(Six-pulse Holy Sword)
打狗棒法(Dog-striking Stick Law)
一陽指(One-yang Finger)
玉女劍法(Jade-girl Sword Law)
北冥神功(Divine Power of the North)
實際上,很多武功都和佛教有關系,比方說少林72絕技之類。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巳追鸺椅涔Α?/p>
拈花擒拿手 —— Flower Picker’s Catch-Can
有這么一個小故事:當年釋迦牟尼在靈山會上,手拈金色波羅花示眾,大家都不知道干嘛,所以都沒吭聲,只有迦葉尊者笑了起來。這種不著一言,妙悟于心的境界是何等的超然?所以,當這路擒拿被命名為“拈花”時,就已經注定是擒拿手中的“高富帥”,自然就和普通的揮手踢腿大不一樣啦。
著名漢學家閔福德教授將“拈花擒拿手”譯為“Flower Picker’s Catch-can(采花人的擒拿手)”,其中 catch-can 的確可以表示擒拿之意,然而用“pick flower(撿花、摘花)”來譯“拈花”,便弄丟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精妙。但即便如此,能夠譯出這樣的效果已實屬不易。
大慈大悲千葉手 —— Merciful Granyin Kungfu
提到“千葉手”,人們最先想到的便是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的“千手觀音”。觀音菩薩是我們熟悉的菩薩。就比方說在《西游記》里,不乏師傅任性之后被妖精捉走的情況,很多時候都是觀音菩薩及時出手,幫助唐僧師徒渡過難關。大慈大悲千葉手這一武功背后便是佛家的慈悲。
正如《鹿鼎記》中海大富所說,“這大慈大悲千葉手是佛門功夫,動起手來能控制住對方,乃是天下最仁慈的武功”。閔福德教授在《鹿鼎記》中,將大慈大悲千葉手翻譯為 Merciful Granyin Kungfu(仁慈的觀音功夫),準確直接地反映了“仁慈”。然而遺憾的是,“千葉手”這個意思卻“留洋失敗”。
般若掌 —— Prajna Hand Karate
般若(bōrě)掌出自金庸《倚天屠龍記》,是少林72項絕技之一。大家會覺得為什么這個讀法聽起來這么耳熟?沒錯!就是周星馳《大話西游》里的“般若菠蘿蜜”!其實啊,“般若“這個詞有很深的佛教淵源。在梵文中,“般若”為智慧之意,然而,此智慧不同于一般的智慧,代表的是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終極智慧,一種“洪荒之智”。
閔福德先生將般若掌翻譯為“Prajna Hand Karate”。Prajna 的意思之一便是梵文 Praj?ā,而 Praj?ā 在漢語中的對應語正是“般若”。美中不足的是,Karate 指的是日本的空手道。而佛家的“般若掌”和空手道還是有不少區(qū)別的。
除了以上三種武功外,佛家武功還有諸多武功“漂洋過海”。如:
例如大擒拿手(the Greater Catch-Can)
小擒拿手(the Lesser Catch-Can)
大慈大悲千葉手(Merciful Guanyin Kungfu)
一指禪(One-finger Kungfu)
二指禪(Two-finger Kungfu)
白馬翻蹄(White Pony Kick)
當然,很多武功也和道家有關。
高山流水 —— the Cataract
山巒靜謐矗立,棲息生命;流水靜靜流淌,滋潤萬物。高山流水正如道家的“道”,自然而然,靜謐無奇,卻生出世界萬物。閔福德教授將“高山流水”譯為“the Cataract”。
Cataract 在牛津高階詞典中有兩個釋義,其一為“a large steep waterfall(大瀑布)”,其二為“白內障”。首先,讀者從“大瀑布”中幾乎不可能體會到“高山流水”的道家思想。其次,如果西方讀者將 cataract 理解為白內障,便會感覺這招武功是會把對方達成白內障嗎?好神奇啊!不知古中國有沒有眼藥水啊?
八卦游龍掌 —— Eight Trigrams of Roving Tiger
八卦當然不是上了很多熱搜的“八卦新聞”,而是一個典型的道家形象,沒錯,八卦陣的八卦就是它!小編認為,這個武功招式里最值得說的是“游”字。道教講求自由瀟灑,逍遙隨性,頗有“不羈放縱愛自由”之感。簡單的“游”字便精準地傳達了這種道家風范。
閔福德教授使用了“Eight Trigrams”來翻譯“八卦”。其中,“trigram”為中國占卜時使用的卦,較切合漢語意思。而“龍”在西方代表著陰冷和邪惡,閔福德教授巧妙地避開了這一東西方的不同之處,轉而采用“roving tiger(游虎)”來達到和“游龍”相似的效果。不過,“rove“雖然表示“漫游”,但效果和“游于天際”的龍的逍遙靈動還是有一道鴻溝的啊。
除了以上兩種武功,被英譯的道家武功還有:
夢里明明(Brightness in the Dream)
覺后空空(Void after Enlightenment)
橫掃千軍(The Two Way Sweep)
空谷足音(Footstep in the Empty Valley)
臥云翻(the Hidden Cloud Tumble)
這些武功的英譯中,有不少文化信息雖然沒有完好地“漂洋過海”。但是,在中英文化差異如此之大的前提下,譯者仍然能夠切中要害,傳達武功要義,真的已經十分難得,這也足以體現(xiàn)譯者雄厚的中英文功底。在感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小編一邊感嘆自愧不如,一邊期待這些武功何時能被翻譯得更好。不知大家對以上的英譯又有何想法呢?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 |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中華藥王孫思邈神像道教公認的藥王爺神像騎虎孫真人神像定做》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