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经典成人在观看线视频_嫩草成人影院_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_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環氧氯丙烷國標優級品106-89-8桶裝現貨全國發貨視頻

環氧氯丙烷國標優級品106-89-8桶裝現貨全國發貨視頻

史問芙 2025-07-27 游戲 1 次瀏覽 0個評論

  2017-04-07

證券研究報告

環氧氯丙烷國標優級品106-89-8桶裝現貨全國發貨視頻

2017.04.07

數據支持:朱俊謙

  ETF通即將來臨

  ETF通有望今年底或明年初在債券通后開通。在滬、深港通開通后,兩地官員都有發言預計今年有望推行ETF通,現時主要是要解決兩地清算、結算等問題。我們預計如果債券通能夠在年中開通,ETF通有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開通,兩地投資者將可以直接投資雙方的ETF市場,并有望刺激兩地市場的ETF總數量和規模在未來幾年繼續增加,拉動成交量和成交額,使兩地ETF市場更加成熟及國際化。

  核心觀點

現時香港ETF數量較多,而A股ETF的平均規模較大。國內ETF全部以人民幣交易,而香港有港幣、人民幣和美元。香港市場提供的貨幣選擇使投資者可以有效分散外匯風險,從而吸引部分南下資金投資香港ETF。

杠桿及反向ETF現時只在香港市場出現,由于去年才推出,整體規模較小。預計未來這類ETF將提供國內投資者另類的選擇,尤其是在市場下跌或比較波動的時候,投資者可按對後市的判斷買升/跌的ETF,從而利用獲利。香港在未來有望推出A股相關的杠桿及反向產品,而整體規模也會繼續壯大。未來在ETF通開通后,國內ETF市場也有望陸續成立相關類的ETF。

國內股票ETF市場跟蹤5種國內不同類型指數,分別是規模、主題、行業、策略、和風格。由于現時香港的ETF主要是投資整體A股,并較少有專注投資于某些主題或行業的ETF,所以這些主題性股票ETF對香港投資者來說較稀缺,尤其是主題和行業類,預計這類型ETF將成為ETF通開通后北上資金主要關注的投資范圍。

香港市場里總共有涉及20個不同投資區域的ETF,其中涉及亞洲、美國、歐洲、韓國的ETF基金數量較多。香港ETF市場給投資者提供世界不同地區的投資選擇,有助豐富投資者的資產配置,而且也對國內投資者來說是比較稀缺的。相信可以吸引南下資金進入香港ETF市場里涉及不同投資區域的ETF,帶動之前成交量和成交額比較低的ETF,并壯大ETF規模。

  隨著ETF通開通后,會有更多ETF管理公司進入兩地市場,競爭會相對激烈,產品會較多元化來迎合兩地投資者的不同需求。預料背景不同的ETF管理公司會有更多的融合與交流,并互補不足,而國內ETF管理公司將更加國際化,管理數量及規模會增加,并邁向更集中的競爭狀態。

  

  

  

  一、ETF通升溫:兩地官員預計今年有望推行

  1.1 ETF通的意義:讓投資者接觸世界各國不同的市場,融合兩地市場優勢

  ETF優勢:分散投資于不同行業、市場等。ETF又被稱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除了具備一般指數基金所擁有的高透明度、分散投資、費率低廉、獲取市場平均收益的優點以外,還提供了多種參與途徑。例如,ETF既可以像普通開放式基金一樣在一級市場以凈值進行申贖,又可以像股票一樣在二級市場以實時的價格進行買賣,交投簡便、效率高。 ETF是一個很便利的投資股票市場的一個方法,對一些不太熟悉的投資者來說,投ETF是一個較為安全的方法。目前在香港的市場內,可以容許來自世界各國的ETF產品上市,而南下的內地資金,將可透過這些ETF,來投資世界各地不同類型的股票,從而分散投資風險,實現資產多元化。

  

  1.2 ETF通前需要解決清算、結算等問題

  ETF通開前的問題主要來自兩地市場的差異。現時港交所正與內地伙伴商討,研究將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加入到互聯互通,滿足內地投資者對資產多元化的需求,但須先取得監管機構的批準,亦要先解決相關技術問題,以及讓市場參與者做好技術準備。港交所表示目前仍需解決的重點包括清算、結算等問題,故需時梳理。李小加則指出,ETF通目前最大的障礙,是本港與外地在現有的市場結構上、銀行間資金清算安排,以及交易假期等方面,都存在著頗大差異,要建構ETF通需面臨諸多挑戰,不容易落實執行。他也表示,由于ETF通的戰略意義非凡,故一定會全力以赴,爭取盡早將ETF納入互聯互通機制。

  二、ETF市場概況:香港發展悠久,數量種類多,國內市場規模增速較快

  1.1 發展情況:兩地初段發展歷程相似,差別在發展時間步伐和規模增速

  國內ETF市場發展12年至150只。國內最早上市的ETF基金是上證50ETF基金(510050.SH),該基金于2005年2月23日上市。根據現正上市的每只ETF每年資產總規模變化統計,從2005年起前4年,國內ETF市場每年平均規模增速達到100.6%,資產規模雖然較小,但增長速度理想。在2008年,由于證券市場受到劇烈波動的影響, ETF市場規模減少30.7%。但是,從2011年開始,國內ETF基金市場開始第二輪較高的增長階段,ETF基金規模都快速增長,尤其是在2011-2012年,規模接近翻倍,而在2014-2015年之間,規模從2535億元增加至4729億元。國內ETF市場發展至今12年,平均規模增速是59.8%,ETF種類也從股票類延伸至債券和商品等共4大種類,并總共有150只ETF。

  

  香港ETF市場發展18年至207只。自1999年11月盈富基金(2800.HK)上市后,香港的ETF 市場開始發展,到現在為止,共有207只ETF 于香港上市,主要分布在股票、貨幣市場、債券、商品及杠桿及反向產品5大種類。根據現正上市的每只ETF每年資產總規模變化統計,從1999年至2012年的13年間,香港ETF資產規模增速處于穩步上升狀態,平均規模增速是21.2%,并在剛發展10年后,于2009年突破1000億元規模。但是,從2013年起,香港ETF基金市場開始進入瓶頸階段,ETF基金規模增速開始下降,2013-2016年間平均規模增速只有5.8%,下跌幅度較大,而總資產規模維持在接近3800億元之間。整體來看,香港ETF市場在18年間,平均規模增速是17.5%,預計今年隨著新ETF陸續上市,規模會繼續增加。

  

  國內和香港ETF市場初段發展歷程相似,現時國內總規模較大。對比國內和香港的ETF市場發展情況,兩地的初段發展歷程相約,主要的差別在發展時間和規模增速。從發展歷程來看,兩地ETF市場在剛開始的幾年都是處于規模增速向上的狀態,并在2009年附近時點始,增速開始下降。兩地ETF市場初段發展的主要分別是增速步伐和速度,香港ETF市場規模增速步伐比較平均,速度較慢,而國內ETF市場規模增速較波動,增速較快,在5年間已達到600億元規模,而香港卻用9年去達到600億元規模。在后段時間,香港ETF市場規模增速在過了2012年后開始減慢,2013-2016年間平均規模增速只有5.8%,總資產規模維持在接近3800億元之間,而相反,國內ETF市場在2013-2015年間開始第二輪較高的增長階段,平均規模增速為47.8%,在2015年更超越4500億元規模。最后,在中港股市于2015年中至2016年初大跌后,進入ETF市場資金在2016年減少,使得兩地2016年ETF基金規模都較2015年減少。

  香港ETF市場發展悠久,數量種類多,而國內ETF市場規模增速較快。從發展時間來看,香港已經發展了18年,較國內的12年長,所以ETF總數量,種類以都較國內市場多,但是,國內的ETF平均規模增速是59.8%,較香港的17.5%高。香港近年積極發展杠桿及反向產品類ETF,而國內暫時還沒有這種類型的ETF,所以香港ETF種類較多。數量方面,香港有54只非港元交易的ETF,所以總數量也較國內多。對比兩地的總資產規模,國內ETF規模較香港大。

  

  2.1 國內規模占優,而香港數量占優

  數量、規模:香港ETF數量較多,但A股ETF平均規模較大。

  A股ETF總共有150只,深市ETF占約三分之一,而滬市ETF占約三分之二。香港現時有207只ETF,較A股ETF數量多41只,或27.3%。但是,在香港207只ETF里,有50只ETF分類是重復的,大部分是人民幣和美元計價的ETF,并跟原有相關的港幣類ETF是一樣的,只是計價貨幣不同。所以撇除50只重復的ETF,香港有157只ETF,比國內多7只。

  從規模看,A股ETF市場規模是3852.63億元人民幣,深市ETF基金規模只有422.39億元,占整體A股ETF規模約10%,而滬市ETF基金規模是3430.24億元,占整體A股ETF規模約90%,顯示深市ETF基金規模對比數量較滬市小。香港ETF市場規模是4064.27億港元,如果計算人民幣對港幣匯率,兩地ETF基金規模相約,都是4000多億港元。但是,如果撇除重復的50只ETF,香港ETF市場規模是2726.06億元,如計算匯率,香港ETF市場規模較國內差距是1500億元港幣。如果從整體市場里平均每只ETF基金的規模來看,A股ETF市場是25.68億元,而香港ETF市場是13.16億元,顯示A股ETF市場的平均規模較香港高,估計主要原因是國內投資者較香港多,而且ETF所涉及的市場主要以國內市場為主,香港ETF市場所涉及的市場則較國際化。

  

  2.2 香港有3種貨幣交易的ETF,而國內是以人民幣為主

  交易貨幣:香港市場有港幣、人民幣和美元交易的ETF,國內全是人民幣交易。國內ETF市場里每只ETF基金都是以人民幣交易的,并沒有其他貨幣可選擇。香港ETF市場方面,共有3種交易貨幣可選擇,分別是港幣,人民幣和美元。香港ETF市場的207只ETF里有153只是以港幣交易,占比是73.9%,而人民幣交易的有41只,占比是19.8%,美元交易的有13只,占6.3%。香港市場可供投資者的貨幣選擇使投資者可以透過投資各貨幣的ETF從而分散外匯風險。

  香港非港幣計價ETF有54只,涉及10各不同投資區域。總體來看,香港有54只非港幣計價ETF,其中50只是跟原有港幣類ETF重復的,只是計價貨幣不同,而另外有2只是非公開交易的,1只是亞洲債券類ETF和1只商品類ETF,都沒有重復的相關港幣類ETF。從數量上看,有48只是股票類ETF,數量占比接近90%,另外還有債券類和商品類供選擇,但數量和規模都較少。雖然如此,非港幣類ETF共涉及10個不同投資區域,數量占比前三分別是中國,歐洲和香港,而規模占比前三分別是香港,中國和亞洲。整體來看,香港非港幣計價ETF市場給投資者提供3類選擇,分別是股票,債券和商品,而涉及的投資區域共10個,相信能讓投資者作多元化的分散投資布局。

  

  

  

  

環氧氯丙烷國標優級品106-89-8桶裝現貨全國發貨視頻

  2.3 香港ETF種類較多,股票類為主,而國內股票和貨幣市場類規模相約

  投資類型:

  國內主要以股票和貨幣市場類型ETF為主,規模相約,商品ETF數量較香港小但規模較大。國內ETF市場主要分布于4大投資類型,分別是股票、貨幣市場、債券及商品,而香港除了也有這4種類型外,也有杠桿及反向類型,主要是在去年推出和今年3月中推出的。從數量來看,國內有115只股票ETF,數量占比76.7%,而貨幣市場有27只,數量占比18%,債券和商品各有4只,各占2.7%。但是,從規模來看,股票和貨幣市場各占約48%,各有約1800多億元規模,顯示貨幣市場ETF的平均規模較股票ETF平均規模大,而股票和貨幣市場加起來已經占整體A股ETF市場規模的95.7%。國內商品ETF規模是96.3億元,規模占比為2.5%,較債券68.5億元,規模占比1.78%的多。

  香港ETF種類多但規模集中于股票類,債券ETF數量和規模較A股ETF多,但貨幣市場類ETF較少。香港方面,不計算50只非港幣計價ETF并有重復的相關港幣類ETF的話,股票類型ETF數量有113只,數量占比71.97%,而規模是2611.4億元,規模占比是95.8%,比較集中。而杠桿及反向ETF有29只,數量占比第二多,達18.5%,但由于去年和今年才推出,規模較小,只有44.5億元,規模占比1.6%。債券ETF有8只,數量占比為5.1%,而規模是78.7億元,規模占比第二多,有2.9%。香港商品ETF有7只,數量占比3.8%,規模有10.3億元,規模占比是0.4%。香港貨幣市場ETF只有1只,所以占比最小。

  

  

  

  

  

  國內ETF種類發展歷程:

  股票類和債券類ETF平均增速比較穩定,在50%以下,而最近2年規模增速走勢相反。貨幣市場和商品類ETF平均規模增速較快,近4年平均增速300%以上,商品類規模增速與股票類ETF一直維持相反狀態。

  根據Wind的統計,我們把現時國內ETF市場里的每只ETF分類(股票、貨幣市場、債券和商品),并分成每年度的ETF規模,把每類ETF的歷史規模變化提煉出來。從平均增速看,股票類ETF和只發展了4年的債券類ETF平均增速較接近,股票類是50%,而債券類是41%,反映這兩類ETF在國內發展速度比較平穩。相反地,發展了5年的貨幣市場類ETF和發展了4年的商品類ETF平均增速卻比較快,分別是339%和351%,反映了市場對這兩類ETF的需求在不斷上升,規模加快上升。在2015年,貨幣市場類ETF的增速是最快的,達到648%,而股票類ETF規模增速在當年是負增長的,以及債券類ETF規模增速也大幅下降,相信主要是受到股市大幅下跌的影響。而在2016年,商品ETF的增速是最快的,達到585%,相信是經過2015年股市大跌后,投資者把資金都投向商品類ETF避險。

  今年A股走勢預料平穩,債券通預計在下半年開通,而歐美政治風險依然潛在,相信如ETF通可以今年開通,國內各類型ETF規模有望繼續增加。

  整體來看,股票類ETF跟A股市場走勢相關性較大,而近4年的增速相對較低,只有5%。未來股票類ETF的走勢相信會繼續跟A股走勢配合,而在中港ETF開通后,及更多的互聯互通政策支持下,會有一定的資金北上投資國內ETF,預計未來2年股票類ETF規模會向上至2000億元以上。貨幣市場類ETF在最近4年的走勢與債券類ETF比較相似,但增速較快,而兩類ETF都在2016年的規模都下降。債券類ETF通常在股市較為波動時會比較受資金關注,但也要視乎整體債券市場的走勢,而今年將開通的債券通有望增加海外投資者對國內債券市場的興趣,從而帶動債券類ETF規模增加。商品類ETF方面,規模增速主要跟股票市場相反,在股票市場震蕩及下跌是比較受投資者歡迎,主要是因為商品類ETF是以黃金為主,而這可以充分發揮避險的作用。今年在特朗普上任后,政策落實預期落空等不穩定因素較多,加上英國退歐以及歐洲各地大選等政治風險因素,會對股票市場有一定的風險,所以最近黃金漲幅不少,預計今年商品類ETF規模會繼續上升,并有望超越100億元總規模。

  

  3.1 國內特色:追蹤5大種指數-規模、主題、行業、策略和風格

  除了跟蹤海外指數,另有具國內特色的5大種指數-規模、主題、行業、策略和風格。A股ETF市場總共有8只跟蹤海外指數的ETF,全部都是QDII類。除了海外指數外,根據Wind資料,國內股票ETF市場分為5大種類,跟蹤5種國內不同類型指數,分別是規模、主題、行業、策略、和風格。從數量看,主要是以規模、主題和行業為主,分別有37、29、和27只ETF,而規模、主題和行業指數的數量占比是33%、25.9%和24.1%。規模指數類包括中小板、創業板、中證500及深成等,而行業指數類包括消費、醫藥、金融、券商及工業等。主題性指數則包括民營、龍頭、新興、國企、資源及軍工等。此外,策略指數有8只,占整體數量占比為7.14%,和海外指數相約。風格指數有3 只ETF,相對較少,占數量占比是2.68%。

  國內ETF投資區域:國內90%以上ETF投資于國內市場,而QDII ETF主要投資于香港、美國及德國。A股ETF市場內有138只得投資區域是在中國里,所以形成具特色的5大類國內股票ETF種類。從數量占比看,ETF投資區域涉及中國的有92%,占市場大部分,而其他區域是分布在香港、美國、德國的8只QDII ETF基金,另外還有4只商品ETF。

  

  3.2 香港特色:涉及20多個不同投資區域的ETF

  除了中、港、美、商品外,還有涉及20個不同投資區域的ETF基金。香港ETF市場總共有涉及24個不同的投資區域的ETF,其中涉及中國、香港、中國(中國及香港上市公司)的數量分別是40,38 和3只,數量占比分別是25.5%,24.2%和1.9%,共占香港整體數量的51.6%。另外,香港有6只商品ETF,占市場3.8%。除了中、港及商品外,香港市場里總共有20個不同投資區域的ETF,分布在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其中,涉及亞洲、美國、歐洲和韓國的ETF基金數量較多,分別有13,10,7和7只,數量占比共占23.6%。此外,涉及日本、環球、臺灣和印度的ETF基金也分別有7,5,4和4只,數量占比共12.8%。整體來看,香港ETF市場給投資者提供較多世界不同國家及地區的投資選擇,可有效分散投資風險等。

  

  

  

  三、香港ETF基金管理人數量較國內少,但平均管理數量較國內多

  1.1 國內整體平均管理規模較大,香港則擁有規模和數量之最的管理公司

  數量:國內較多ETF基金管理人,而香港擁有管理數量最多的ETF管理人,以及每家平均管理數量較國內多2只。

  國內ETF市場內有33個ETF基金管理人,而香港ETF市場里有26個ETF基金管理人(不計及2家貝萊德和道富環球擁有的重復公司)。在中港兩地都有管理ETF的基金公司有7家,分別是南方基金、廣發基金、易方達、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博時基金和匯添富基金。從數量來看,國內每家ETF管理公司平均管理4.55只ETF,而香港市場里每家ETF管理公司平均管理6.04只ETF,平均較國內多2只。從數量分部來看,國內有4家ETF管理公司管理雙位數數量的ETF而香港有5家。國內的4家分別是,廣發、南方、易方達和華夏基金,分別管理15、14、12、11只ETF基金。在香港管理最多ETF的公司分別是Deutsche Asset Management S.A.、南方東英、未來資產、貝萊德資產管理及三星資產,分別管理34、16、16、14和11只ETF。

  從中港兩地各管理數量排名前3的市場占比看,香港ETF管理人占比是42%,比國內ETF管理人占比27.3%多,顯示香港ETF管理人的管理數量排名前3的已經占香港ETF市場總數量的42%,相對國內的ETF管理人的管理數量集中。從兩地ETF管理數量排名前5的管理人來看,國內ETF管理數量排名前5里有3家管理規模大于200億元,而相反地,香港ETF管理數量排名前5里有3家的管理規模是少于50億元。從數量管理排名前5 的平均管理規模看,國內的ETF管理人平均管理319億元,而香港的平均管理規模是125.4億元,這反映了國內ETF管理人管理數量與管理規模相對成正比。另外,香港ETF市場管理數量排名前5里的未來資產和三星資產都是主要管理杠桿及反向產品ETF為主,而這類ETF在最近才上市,所以管理規模相對小。而Deutsche Asset Management雖然管理最多ETF,ETF所投資的區域很分散,一共涉及19個不同區域,但大部分投資者較少投資于各個不同投資區域的ETF,所以整體管理規模也是比較少。整體來看,香港的ETF管理公司數量較國內少,但每家公司平均管理ETF數量卻較國內多。

  

  

  規模:國內管理規模最大的管理人較分散,有10家公司規模過百億元,而香港卻相對集中,排名前5的公司整體規模占香港ETF市場89%,也擁有兩地ETF規模最大的兩家公司。

  國內ETF市場每家ETF管理公司平均管理116.75億元,如果計算作港幣,則比香港ETF市場的104.85億元多約30%。國內有10家ETF管理人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分別是華寶興業、華夏基金、南方基金、易方達、華安基金、華泰柏瑞、銀華基金、匯添富、嘉實基金和富國基金,總共管理3308億元,規模占比是85.9%。而國內ETF管理規模前5的公司共管理2235.5億元,規模占比是58%。香港ETF市場里有5家ETF管理人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分別是恒生投資管理,道富環球投資、貝萊特、南方東英及華夏基金,分別管理991、845、362、199級106億元。排名前5的ETF管理人共管理2424.2億元,規模占比88.9%。對比國內10家ETF公司的市場規模占比是85.9%,香港ETF管理規模排名前5的公司已占市場88.9%,顯示香港ETF市場的管理人相對國內的集中,由幾家公司獨占接近市場90%的份額。

  從中港兩地各管理規模排名前3的市場占比看,香港ETF管理人占比是77.7%,比國內ETF管理人占比42.7%多35%,顯示香港ETF管理人的管理規模排名前3的已經占香港ETF市場總規模的77.7%,相對國內的ETF管理人的管理規模集中。而且,香港擁有兩地ETF管理人管理規模最大的兩家公司,恒生投資和道富環球,分別管理911和846億元,比國內ETF管理規模排名最高的2家公司高,分別是華寶興業的624億元和華夏基金的573億元。

  從兩地ETF管理規模排名前5的管理人來看,國內有4家公司都是管理7只ETF或以上,除了排名第一的華寶興業,只管理5只ETF。香港也有類似的情況,ETF管理規模排名前5的有3家都是管理7只或以上的,除了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恒生投資和道富環球,分別管理5只和2只ETF,這反映了ETF管理規模較大的公司并不一定管理較多只ETF,尤其像香港ETF管理人管理規模最大兩家公司,其實是集中在管理較少數的ETF。

  

  

  

  

  

  2.1 ETF管理人收費:國內平均費用相對低約0.09%,而香港的費用差距較大

  整體管理費:國內管理費率差距較少,平均管理費也較香港低約0.09%。

  國內ETF基金管理公司收取的管理費由最低的0.18%至最高的0.8%,有0.62%差距。國內收費最低的是廣發添利(511950.SH),是貨幣市場類,規模是0.52億元,而最貴的是兩只股票類QDII ETF,分別是管理0.34億元的納指100(155941.SZ)和管理1.68億元的德國30(513030.SH)。香港ETF基金管理公司所收取的管理費由最低0.025%至最高0.99%,有0.965%差距,較國內的差距大,相信是因為香港ETF種類較多,涉及的投資范圍和區域比較廣,所以收費差距也較大。香港收費最低的是盈富基金(2800.HK),是管理規模達到841.6億元的股票類ETF。而香港收費最貴的主要是一些杠桿及反向產品類ETF,管理規模較小。

  從平均管理費看,國內與香港的比較接近,國內ETF平均收費是0.46%,較香港平均收費0.55%低0.09%。國內ETF基金管理費中位數是0.5%,而香港ETF市場管理費的中位數是0.55%,較國內多0.05%。整體來看,國內ETF的平均管理費較香港便宜,差距也較少,而兩地有大部分的ETF都是收取0.5%的管理費用。

  

  各種ETF種類平均收費:除兩地股票類ETF管理費收費相約,國內債券類和商品類ETF的平均收費都較香港稍微便宜0.02%。國內ETF市場內股票類平均收費與香港ETF市場里股票類的平均收費幾乎一樣,都是0.5%,香港股票類ETF的平均收費較國內稍微便宜0.01%。而貨幣市場類方面,因為香港只有1只,國內有27只,所以難以比較。債券方面,國內ETF平均收費是0.33%,較香港低0.02%,有可能是香港債券ETF涉及不同國家的投資區域,相對國內債券ETF只涉及國內債券,香港債券ETF平均收費應該是稍微貴一些。商品類ETF方面,國內平均收費是0.5%,也是較香港的便宜0.02%。從兩地各自獨有的種類來看,QDII和杠桿及反向產品的平均收費都是比其他類型的高一點,國內QDII ETF 平均收費是0.64%,而香港杠桿及反向產品ETF平均收費是0.82%。整體來看,兩地各種ETF的平均管理費相約,尤其是股票類,平均收費一致,相信投資者未來在兩地選擇ETF時,管理費因素將較少影響投資者的決策。

  

  四、ETF通開通后預料兩地的數量、規模以及成交額會增加

  1.1 國內ETF成交較活躍和分散,香港成交集中在幾只ETF

  國內ETF市場接近每天都有成交,平均成交天數較香港市場多一倍。

  國內ETF市場的平均成交量和平均成交額都比較活躍,在最近21個交易日里,平均成交天數為20.07天,比香港的10天多一倍。細看下,有成交數據的149只國內ETF,有111只是每天都有交易,達到74.5%,而交易天數10天或以下的只有2只ETF。香港里有成交數據的176只ETF,只有22只每天都有交易,占比是12.5%,而交易天數10天或以下的卻有90只,占比超過一半。所以,雖然香港有較多只ETF,但有大部分的都是非常低成交的。

  香港ETF成交金額排名前3的市場占比非常集中,占比99.7%,而國內則較分散。

  從平均成交量看,國內ETF是12.7百萬股,較香港1.2百萬股多近10倍。而平均成交額方面,國內248百萬元比香港的14.9百萬元多近16倍。從平均成交量和平均成交額來看,可以看到國內ETF市場是比較活躍。而市場占比方面,香港市場是相對集中,成交量排名前3的ETF一共占市場77.5%,而成交金額排名前3的ETF更占市場99.7%。國內市場則較為分散,成交量排名前3的ETF一共占市場55.9%,而成交金額排名前3的ETF占市場64.6%。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香港有很多ETF的成交天數很少,主要是市場集中于成交排名較前的幾只ETF。

  

  國內成交量和成交額排名前10的ETF有較多種類,分別有貨幣市場,QDII和商品,而成交量排名里也有股票類ETF。透過QDII投資的市場是香港,主要是近期香港股市比較火熱,近幾個月累計上漲不少。涉及的基金管理人是比較分散,大多只出現一次,除了易方達的ETF出現了兩次。基金規模方面,排名前10的有4只都進入成交量和成交額前10排名榜,而規模相對小的ETF也有進入排名榜,但數量較少。

  

  

  香港成交量和成交額排名前10的ETF種類較國內少一些,主要是股票和杠桿及反向產品類,而成交額排名里也有商品類ETF。投資區域來看,成交量排名里主要是香港、中國和美國,而成交額排名榜里主要是香港、中國、美國和亞洲,范圍比較廣。在成交量排名里涉及的基金管理人是相對集中,南方東英出現5次,而在成交額排名里就出現3次。而貝萊德在成交額排名里就出現2次,其余出現在成交量和成交額排名里的包括恒生投資、道富環球、華夏基金和未來資產。基金規模方面,排名前10的有5只都進入成交量和成交額前10排名榜,而規模相對小的杠桿及反向產品類ETF也有進入排名榜,但數量較少。另外比較明顯的是在成交量和成交額排名榜里,市場規模最大的幾只ETF都是排名較前的,顯示香港的ETF成交分布較國內集中。

  

  

  

  2.1 國內ETF市場總結:發展12年至150只,平均規模增速約60%

  國內ETF市場發展12年來到去年底總規模為3852.6億元,每年平均規模增速為59.7%,總共有150只ETF,主要以股票和貨幣市場類型為主。現時股票類最多,但兩類ETF規模相約,而債券和商品類ETF各占剩下的占比約一半。股票和貨幣市場ETF規模各占約市場48%,各占約1800多億元規模,顯示貨幣市場類ETF的平均規模較股票類ETF平均規模大,而股票和貨幣市場類ETF加起來已經占整體A股ETF市場規模的95.7%。交易貨幣方面,國內ETF全是人民幣交易的。現時國內股票ETF除了有跟蹤海外指數(QDII ETF)外,就是主要跟蹤國內5大種指數 - 規模、主題、行業、策略和風格。國內ETF市場內有138只(92%)投資區域是在中國,所以形成5大類國內股票ETF特色種類。國內QDIIETF規模是121.4億元,占總體股票類ETF規模約6.6%,顯示國內股票類ETF的投資區域較集中,93.4%的總規模都是涉及中國投資市場為主,給國內投資者的ETF投資區域選擇范圍比較窄。國內現時ETF一共有33個ETF基金管理人,平均管理規模是116.8億元,基金管理人數量及平均管理規模都較香港多。

  

  

  

  

  

  2.2 香港ETF市場總結:發展18年至207只,種類多而成交相對集中

  香港ETF市場發展至今有18年,現時總共有207只ETF,總規模為2726.1億元。除了以港幣計價的ETF外,香港ETF市場的交易貨幣還有人民幣和美元供投資者選擇,一共有54只ETF,其中50只是跟原有港幣類ETF一樣的,只是交易貨幣不同。全部非港幣ETF共涉及10個不同投資區域。香港ETF種類多,但規模和數量主要集中于股票類,然后規模排名第二的是債券類ETF,但數量排名第二則是杠桿及反向ETF。杠桿及反向ETF是香港對比國內較為特別的種類,是在2016-2017年間新增的,并進一步豐富香港ETF種類,在市場下跌時給投資者提供額外的選擇。香港ETF的投資區域除了涉及中、港、美、商品外,還有涉及20個不同投資區域的ETF基金,其中包括亞洲,美國及歐洲等市場。香港擁有管理數量及管理規模最多的ETF管理人,而且市場環境較集中,規模排名前5的ETF管理公司占市場份額89%。數量方面,香港每家ETF管理公司平均管理數量較國內多2只,但平均管理規模較小。

  

  

  

  

  

  

  

  

  3.1 ETF通將互補不足:豐富國內ETF種類,拉動香港ETF成交額

  國內和香港ETF市場初段發展歷程相似,主要的差別在發展時間步伐和規模增速。香港ETF市場發展了18年而國內ETF市場發展了12年。從發展歷程來看,兩地ETF市場在剛開始的幾年都是處于規模增速向上的狀態,并在2009年附近時點始,增速開始下降。香港ETF市場規模增速步伐比較平均,速度較慢,而國內ETF市場規模增速較波動,增速較快。在滬、深港通開通后,今年預計兩地ETF市場將開通,兩地投資者將可以直接投資雙方的ETF市場,有望刺激兩地市場的ETF數量和規模在未來幾年繼續增加。另外,ETF通也有助豐富兩地ETF的產品種類,拉動成交量和成交額,互相學習各個市場的優勢,使兩地ETF市場更加成熟。

  香港現時ETF數量較多,而A股ETF的平均規模較大。現時國內ETF全部以人民幣交易,而香港ETF市場的207只ETF里約74%是港幣交易,人民幣交易占比約20%,而美元交易的約占6%。香港市場可供投資者的貨幣選擇使投資者可以透過投資各種貨幣的ETF從而分散外匯風險,相信這也是未來ETF通開通后會吸引部分南下資金投資香港ETF的原因之一。

  從ETF種類看,國內股票和貨幣市場規模各占約48%,各占約1800多億元規模,占整體A股ETF市場規模約96%,顯示貨幣市場ETF的平均規模較股票ETF平均規模大。國內商品ETF數量較香港少但規模較大。而杠桿及反向ETF只在香港市場出現,共有29只,數量占比第二多,達18.5%,但由于去年才推出,整體規模較小,只有44.5億元。預計未來香港杠桿及反向ETF將提供國內投資者另類的選擇,尤其是在市場下跌或比較波動的時候,投資者可按對後市的判斷買升/跌的ETF,從而利用ETF獲利,並推動ETF交投更活躍及成交量大增。隨著這類型ETF數量在市場上繼續增加,香港有望推出A股相關的杠桿及反向產品,而整體規模也會繼續壯大。未來在ETF通開通后,國內ETF市場也有望陸續成立杠桿及反向產品類的ETF。

  國內ETF市場內有138只(92%占比)的投資區域是在中國市場里,所以形成5大類國內股票ETF特色種類。根據Wind資料,國內股票ETF市場跟蹤5種國內不同類型指數,分別是規模、主題、行業、策略、和風格。從ETF數量看,規模、主題和行業指數的數量占比是33%、25.9%和24.1%。由于這些國內主題性股票ETF對香港投資者來說較稀缺,尤其是主題和行業類,預計這類型ETF將成為ETF通開通后北上資金主要關注的投資范圍。現時香港的ETF主要是投資整體A股,并較少有專注投資于某些主題或行業的ETF或基金,所以在ETF通開通后,相信北上資金將流入某些外資比較看好的主題或行業板塊ETF。

  投資區域方面,除了中、港及商品外,香港市場里總共有20個不同投資區域的ETF,分布在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其中,涉及亞洲、美國、歐洲、韓國的ETF基金數量較多,分別有13,10,7和7只,數量占比共23.6%。整體來看,雖然現時香港主要ETF規模都是以香港及中國的投資區域為主,投資其他區域的ETF規模相對較小,成交額也低,但香港ETF市場的確給投資者提供較多世界不同地區的投資選擇,有助豐富投資者的資產配置,而且也對國內投資者來說是比較稀缺的。相信在ETF通開通后,可以吸引更多國內投資者南下投資香港ETF市場里涉及不同投資區域的ETF,從而分散資產組合及外匯風險等,最終會壯大香港ETF市場里投資不同區域的ETF規模,尤其是帶動之前成交量和成交額比較低的ETF。

  ETF管理公司方面,香港的ETF管理公司數量較國內少,但每家公司平均管理的ETF數量卻較國內多。國內管理規模最大的管理人較分散,而香港卻相對集中,并擁有兩地ETF規模最大的兩家公司。國內有10家ETF管理人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總共管理3308億元,規模占比約86%。香港ETF市場里有5家ETF管理人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共管理2424億元,規模占比已達到89%,顯示香港ETF市場的管理人相對國內的較集中,由5家公司占據市場接近90%份額。現時在兩地都有管理ETF的管理公司共有7家,而隨著ETF通開通后,會有更多基金管理公司進入兩地ETF市場,競爭會相對激烈,產品會較多元化,來迎合兩地投資者的不同需求。在更多公司進入兩地市場后,相信背景不同的ETF管理公司會有更多的融合與交流,并互補不足,預計國內ETF管理公司將更加國際化,管理數量及規模會增加,并邁向更集中的競爭狀態。

  兩地管理費收費方面,國內管理費率差距較少,平均管理費也較香港低約0.09%。兩地股票類ETF管理費收費相約,國內債券類和商品類ETF的平均收費都較香港稍微便宜0.02%。整體來看,兩地各種ETF的平均管理費差距不大,相信投資者未來在兩地選擇ETF時,管理費因素將較少影響投資者的決策,但也不排除有某些國內ETF管理費較香港便宜的ETF會受北上資金歡迎。

轉載請注明來自夕逆IT,本文標題:《環氧氯丙烷國標優級品106-89-8桶裝現貨全國發貨視頻》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發表評論

快捷回復:

評論列表 (暫無評論,1人圍觀)參與討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